第三章 人命關天
在過幾日就是秋收時節(jié),高大山當初分家時,分到一畝旱地,種的玉米,地勢不好,產(chǎn)量不高,所以高大山才會在不忙的時候去鎮(zhèn)上打零工,補貼家用。
高大山走時高興支支吾吾想要跟著去,被高大山拒絕了,叮囑他在家里照看好他娘和弟妹。
這次高大山走后,很久沒有回來。
一連半月的粗茶淡飯,起初還當成新鮮的李云嬌幾欲口舌生瘡。
忍無可忍后,李云嬌挖出上個月埋在樹下的青梅酒。
時日短了些,開封聞聞味道,恩!還不錯,比這個世界她所知道的酒好上些許。
“興哥兒,去問問你張爺,明日趕牛車去鎮(zhèn)上不。”
明日是初七,鎮(zhèn)上有大集市,李云嬌估摸著張老漢應該會去。
張老漢年逾不惑,兒子兒媳接連出事沒了,留下個獨苗小孫子和老兩口,張老漢靠著兒子留下的牛車,隔三差五拉腳去鎮(zhèn)上,賺些銀錢供養(yǎng)孫子,說起來也是不易。
兩家比鄰而居,張家的小孫子小虎,跟高寶兒同齡,倆孩子時常玩到一起。
不多時高興回來,喘的上氣不接下氣,李云嬌一怔,這使出什么事兒了,這么急?
“興哥兒,咋啦,這么急做啥。”
高興抄起水瓢在井邊的水桶里崴了一瓢咕咚咚喝了個大半,才紅著臉喘息道:“娘,張爺家小孫子虎子掉河里了,我去時胡郎中正從屋里出來,直搖頭,估摸著要不行了!”
這可怎么是好,虎子是張爺張奶的命根子,就這么一根獨苗,真要有個三長兩短,一家子怕是都完了!
高興耷拉下腦袋,眼眶泛紅,那孩子算是他看著長大的,跟寶兒一般大,張爺一家為人也不錯,張叔在的時候,跟他爹還是哥們兒,對他一家也多有照扶。
高興正杵著想起從前的事兒呢,李云嬌敲了他一下。
“愣著干啥,趕緊去啊!”
說話小跑出去,高興一愣回神,抬腳跟上。
拍著腦門兒,對啊!張爺家現(xiàn)在肯定需要人手,可不得去么,這混蛋腦袋。
李云嬌跑過去的時候,張家門外里外為了好多人,看熱鬧的居多。
“唉,老張家這是倒了幾輩子霉,生子兩口子才走多久,唯一的獨苗也要……唉!”
“可不是,這讓人可怎么活。”
“八成是上輩子作了孽呦!”
“誒?李家的,這說話可得嘴上留德!”有人看不過去,鄙夷地看過去。
前頭說話那婦人,大餅臉漲的通紅啐道:“我說什么了我!我可啥都沒說……”
“讓開!”
李云嬌擠開眾人,不顧旁人一臉匪夷所思,沖進張家院里。
“張老伯,小虎怎么樣了?”
張老頭回頭,看見李云嬌衣衫凌亂,披頭散發(fā)地進了屋,紅著眼眶說不出話,一個勁地直搖頭。
李云嬌跑的頭上的木釵都掉了也渾然不知,瞧見床上躺著個孩子,滿臉紫青。
李云嬌越過張老頭和默默抹眼淚張老太,上前一把抓起虎子的手腕,一探脈搏,又摸了摸脖子,尚有一絲氣息。
李云嬌掰開孩子的嘴,扣了扣喉嚨,感覺到孩子輕微的反應,心下一喜,沒準還有救!
“娘,你干嘛?”
“高家媳婦,你這是……”
張老頭滿目驚異,胡郎中都說沒救了,高家的這是魔障了么?
李云嬌顧不得解釋,接連做了幾個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
看的屋里的幾人目瞪口呆,甚至忘記上前阻止。
約莫片刻,李云嬌最后一個按壓動作,虎子身子一抽,一污口水從嘴里吐出來。
“虎子!”
“虎兒啊!”
“小虎!”
張家老兩口和高興不約而同喊出來,老兩口更是激動的不行,一把撲到床頭。
“虎子,你可別嚇唬奶啊,可醒過來吧啊!”
李云嬌咳嗽一聲,總算緩了口氣。
“興哥兒,抱上虎子,張老伯,趕緊套車,送鎮(zhèn)上找郎中瞧瞧,咱村里的郎中恐怕不行!”
老張頭這才回神,麻利兒地跑出去把牛車套好。
李云嬌和高興抱著虎子和老張頭一路趕著牛車去了鎮(zhèn)上。
進了鎮(zhèn)李云嬌才想起來,看大夫需要錢啊!
“興哥兒,快去那頭找你爹,帶銀子來醫(yī)館,要快!”
高興一竄,跳下牛車應了聲“哎!”非也似的絕塵而去。
老張頭摸著眼淚千恩萬謝,李云嬌擺手:“先看好虎子要緊。”
好在,高大山上工的碼頭離醫(yī)館不遠,張老頭和李云嬌抱著虎子前腳剛進醫(yī)館,高大山兩父子后腳便到了,父子倆俱是滿頭大汗,衣襟都濕透了,顯然急的不行。
人命關天!
“大夫,快,救救老漢的孫兒吧!求求您了大夫!”
張老漢說著就要下跪。
留著倆山羊胡子的醫(yī)館坐診郎中扶起老張頭道:“快送進里面去。”
囑咐身旁的學徒將孩子接過去,李云嬌,高大山幾個在外面等。
一番救治后山羊胡子郎中走出來,臉色好轉。
“大夫,怎么樣?我孫子如何了?”張老頭迫不及待地發(fā)問,佝僂的身子瞬間蒼老許多。
“虧得搶救及時,并無大礙,只是有些嗆到,腹部積水,需要調養(yǎng)些時日,只不過……”
張老頭心里一緊:“不過啥?”
山羊胡子郎中欲言又止,似是難以啟齒,旋即下定決心。
“這孩子虧得救治及時,否則挺不到來這醫(yī)館,老丈,您可知是哪位救的您孫子,這種措施若能廣為流傳,不知要救多少人命吶!若可能,在下當真想親自見見那位!”
郎中悵然若失,又有些急切,聽得老張頭一怔一怔的,下意識朝李云嬌看過去。
李云嬌一頓,她是真沒想到,現(xiàn)代這種常識性的急救措施,放到古代,居然被一個大夫如此追捧。
身為楓林鎮(zhèn)最好醫(yī)館杏林堂坐診大夫,豈能沒有眼色,當下便知曉李云嬌就是他想找的人。
常自在萬萬沒有想到,想到此法的神人,竟是一個村婦,心里五味雜陳。
可機會千載難逢,若不抓住,怕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