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第203章
縣委大院其他人家的媳婦還準備著蘇瑜這次又來和她們親近, 可以找到機會打聽一下那些軍區(qū)子弟的事兒。結果蘇瑜來了這邊一整天, 一直到天黑了, 都沒出過門。
她們讓婦聯的朱主任去找宋縣長打聽了,才知道是在家里復習功課。沒時間出門。
聽到這個消息, 大家失望透頂了。心里琢磨著是不是要上門去找人。又擔心到時候讓林書記家里看到了,會誤會。
畢竟別人請上門做客的, 和自家主動上門去找人的, 那意義又是不一樣了。
蘇瑜偶爾在窗戶口看著那些進進出出的人。看到一些人進了大院之后, 朝著自家這方向看一眼, 就笑了笑, 繼續(xù)看書。
晚上宋東征又打了飯回來了, 擺放在桌上伺候著給蘇瑜吃。
“吃完飯再。”
宋東征招呼道。
蘇瑜將看到的地方給折了一個角。將書放到書桌上, 就過來吃飯。看到桌上打回來的飯菜, 她嘆氣道, “這大鍋飯和家里還是很大的區(qū)別的。劉大娘今天肯定又給家里做了好吃的了。可惜我吃不上。”
宋東征:“……”他將筷子放到蘇瑜手里,“明天我做飯。今天沒做好準備。”
關鍵是他擔心做的不如人家大師傅做的好吃,到時候讓蘇瑜不滿意了。
蘇瑜笑著道, “我要吃紅燒魚。你應該會做吧。”
“會!”這菜他都吃多少年了, 還能不會做?
得到承諾了,蘇瑜就不折騰他了,老老實實的和宋東征一起吃飯。邊啃著玉米餅, 邊道,“也不知道李萍他們那邊咋樣了,今天肯定要鬧騰。”
宋東征也啃著餅, 笑道,“早就和公社那邊通過電話了,下工的時候都哭爹喊娘的要回家呢。”
蘇瑜雖然有些擔心,不過她和李萍之前也早就已經猜到這些后果了,也給李萍提了一些建議。所以也沒準備去幫忙。
而且她也想鍛煉一下李萍的能力。作為一個學生會主席,管著那么多人,一群毛孩子,應該還是管得住的。
小河公社這邊的民兵團宿舍里面,一群孩子正在抱著飯盒邊吃飯,邊抹眼淚。
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最小的十二歲,最大的就是李萍,十九歲。
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里,雖然以前也在鄉(xiāng)下待過,但是他們確確實實的是沒做過農活的。
這次一來就干的苦力活,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干勁兒十足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偉大。可是干著干著就覺得力不從心了。
哪怕十二歲的孩子拿著小鋤頭不用出大力氣,只需要敲碎大的土塊,也覺得又累又枯燥。
下工的時候,孩子們身上都覺得沒力氣。又累又餓。特別是看著天黑了,就開始想回家了。
然而在看到晚上吃的飯之后,這種念頭就更加強烈了。
這群黑心肝的,竟然讓他們吃玉米糊糊加窩窩頭!
那個玉米糊糊和他們在家里面吃的還不一樣,家里吃的很細,這邊的玉米糊糊吃到喉嚨里,竟然有些咽不下去。里面好像有啥雜物。
窩窩頭也是黑的,干巴巴的。
可是不吃又沒別的了。
”我不吃了,反正我不管,我要回家。這哪里是來支援的,這是來賣命的。我們就算義務干活,但是至少要給我們吃飽飯!”
李愛紅生氣的將飯盒放到床上,站在人群里面大喊。
這算是喊出大家的心聲了。之前是敢怒不敢言,這會兒有人帶頭了,而且還是李家人自己帶頭的,所以大家也就敞開心扉的喊起來了,“我要回家,我要吃飯。”
“我想家里了,干活這么累,連飯都吃不飽。這日子比以前被地主欺壓的長工都不如。”
“我要去公社打電話。必須回去!”
李愛紅看著大家都鬧騰,就和李愛軍使眼色,讓她也鬧。不過李愛軍不敢鬧。她擔心鬧的不好了,回去后丟了洗衣服的工作。現在天氣暖和了,衣服比較好洗,大冬天的熬過來了,沒道理現在丟工作。
李愛紅見她不聽,就看著李愛黨,“愛黨,你也說句話。難道你不辛苦嗎?”
李愛黨被吵的心煩意亂的,他也想回家。覺得這里比在軍區(qū)還苦。軍區(qū)畢竟是熟悉的環(huán)境,而且訓練的累了還有飽飯吃。可在這里,啥都沒有。一望無際的田野荒地,總是干不完的活。吃的東西還這么差。晚上睡覺還睡這么破的地方……
可他畢竟是副隊長,要是他都鬧了,這場面就更亂了。
作為一個有紀律的人,他不敢鬧。
所以他小心翼翼的看向了李萍。
“姐……”
“叫我隊長。”李萍吃完最后一口窩窩頭,然后將碗筷放在自己座位上站了起來。
“……隊長。”
李萍嚴肅的看著大家,“你們是不是覺得很苦。”
“當然苦!”李愛紅道。
其他人都點頭。
李萍道,“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吃的很差?”
“很差!”李愛紅繼續(xù)道。
李萍道,“今天已經晚了,就算要回去也要等明天了。我看大家是睡不著了,我?guī)銈內タ纯凑嬲霓r民咋過日子的。也算咱們沒白來一趟。看完之后,我們再談回去的事情。”
見李萍松口了,大家都很高興。李愛紅得意的笑了笑。
來這里之后,大家都還沒回出去玩,這會兒雖然是晚上了,但是天還不算黑,加上人多,大家也不怕。
李萍和民團的小隊長打了招呼,表示這些孩子對于農家生活很是感興趣,希望能夠了解農民同志的生活,以便融入農民同志的隊伍里面。
真是閑得慌。
民團的小隊長心里想著。農民家的生活有啥好了解的,這些人還是沒吃到苦頭。
當然,人家提了要求總是要滿足的。羅秘書可是說了,這些人只要好好工作,不過分的要求,可以適當的滿足。特別是他們這個領頭的人的要求一定要滿足。
于是在民團隊長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生產隊的隊長家里。生產隊老隊長家里正在吃晚飯,見這么浩浩蕩蕩的一群孩子來了,驚了一跳,以為出了啥事兒。
聽了來意之后,嘴里的紅薯餅這才咽下去了。
“了解這個啊,你們要了解啥啊?”
李萍道,“隊長,你們家里吃啥啊?”
“吃啥……今年情況稍微好轉,晚上吃的野菜糊糊,還有紅薯餅。”
老隊長說著,喊了他孫子把晚上吃的東西拿出來給這些孩子看。
“這是紅薯餅?”
李愛黨驚奇道。他也吃過紅薯餅,和這個不一樣。
老隊長道,“這個紅薯餅是用紅薯皮磨成粉做的。別看這個不好看,頂餓呢。吃兩個就能吃個七分飽了。”
紅薯皮做的?這些孩子們都驚訝的看著這個餅。
李萍道,“老隊長,家里吃的飽嗎?”
“……這個吧,其實在宋縣長的治理下,吃的還成。餓不死。每天能吃兩頓,能吃個七分飽了。”
一天兩頓,只能吃七分飽……
大家的心里又震撼了。
李萍又請老隊長帶著孩子們在隊里轉轉。
這會兒天氣已經暖和起來了,又是正勞動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都敞著門吃飯。
他們看到了和他們一樣大的孩子們,各個面黃肌瘦的,拿著黑乎乎的看不出來是什么東西的食物往嘴里塞,而且吃的還挺香的。甚至他們還看到一些人家里實行按勞分配。拿著大湯勺,分到孩子手里的就很少了。
還有一些走路都走不穩(wěn)的孩子,一問已經五六歲了,但是看起來也就三四歲的樣子。
還有一些十歲出頭的孩子,在李萍的詢問下,才告訴大家,他從十歲就開始去生產隊干活了。因為生產隊是按工分算糧食的,平時收成不多,如果不干活,他們就分不到啥糧食,也就吃不飽飯。
而即便如此,他們每頓飯也就只能喝一些糊糊。壓根吃不到干糧。但是大家都很滿足,畢竟能夠有東西吃,餓不死。
親眼看到這些情景,聽到這些事情,這些孩子們心里涌出了很多復雜的心情。
對于他們來說只是體驗生活的事情,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是每天都要干的事情。
而且這里的人甚至還沒有飽飯吃。
在生產隊里轉了一圈之后,李萍才帶著大家回到了宿舍里面。這會兒已經沒人鬧騰了。
李萍道,“你們還準備回去嗎?”
李愛紅道,“為啥不想回去,這些事兒和我們也沒關系。我們又幫不上啥忙。”
李萍不理她,而是看著其他人,“咱們來這里開荒,就這三天的時間,實際上干的活不多。但是我們開出來的土地,以后就是這些農民同志們種。他們以后能夠多收一些糧食,可以多吃一口飯。這就是你們的成果。咱是軍人子弟,以前你們嚷嚷著要保家衛(wèi)國,要做英雄。可英雄不就是保護老百姓嗎。你們連老百姓吃的苦都吃不下去,哪里來的臉面說自己以后可以保家衛(wèi)國?咱們的父輩,都是農民出身,以前都是十幾歲就在老家干活出來的。可現在看看你們,富足的生活讓你們現在一點苦頭都不能吃了。你們憑啥以后就能做干部,做好工作,住好房子,被人尊敬。就因為你們出生好嗎?除了這一點,你們還有哪些可以和那些農民同志比的。吃不了苦,好逸惡勞。還挑嘴。你們有臉就拿著你們的窩窩頭,去村里和那些孩子說,說你們很辛苦,東西很難吃。看看別人會用啥眼神看你們!”
她語氣說的急,帶著點兒火氣和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大家聽著聽著,腦袋越來越低。
李愛黨用愧疚和敬仰的眼神看著自家大姐。
李愛紅看著大家這樣,剛準備還嘴,又說不出啥反駁的話來。倒是被李愛黨給狠狠的瞪了一眼。
李愛黨也站起來道,“隊長,我們知道錯了,以后我們好好工作,吃啥都行!”
他說著將沒吃完的窩窩頭拿起來繼續(xù)吃。
其他人看到了,也紛紛的低著頭開始捧著自己的飯盒吃飯。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起的早早的,迅速吃完早飯之后就去上工了。
作者有話要說: 么么噠,晚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