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老太太生病
老太太的丫鬟端著熬好的藥進(jìn)來, 李氏忙讓人扶著老太太靠著枕頭半坐著, 看著那丫鬟將藥吹的不燙嘴了,才一勺一勺給老太太喂去。老太太此時雖然神志不清,但好歹還知道吞咽, 一碗藥倒也沒灑太多出來。
孫氏叫人準(zhǔn)備好的飯菜一會就送過來了,李氏跟著鬧騰了半天, 早就覺得餓了,加上孫氏叫人準(zhǔn)備的飯菜十分用心, 吃起來又十分爽口, 李氏吃了一碗粥才放下筷子漱了口。顧禮吃了飯拿了一本書椅子上坐著看書,李氏見他面上有疲憊之色不免有些心疼,小聲勸道:“老爺先回去歇著吧, 有我在這兒呢。”
顧禮搖頭道:“不礙事, 等老太太醒來我再走罷。”李氏想到顧儀、顧廉兩人想必一會定會過來請安,此時讓顧禮先行回去恐怕也不太好, 便掩口不提。
元秋看著泉哥和妞妞都睡下了, 囑咐著奶娘和丫鬟們好生看著,自己則去約了顧山一起到了上房。李氏見元秋兩個來了,欣慰的點(diǎn)了點(diǎn)頭,先等兄妹二人去看了老太太,才叫元秋到跟前悄聲問道:“泉哥和妞妞晚上吃的什么?可睡下了?”
元秋回道:“碧兒蒸了蝦餃, 又熬了鴨子肉粥,我瞧著泉哥和妞妞都吃了不少,害怕他們積了食, 哄著他們玩了好一次子,才敢叫他們?nèi)ニX。”
李氏聽了點(diǎn)了點(diǎn)頭:“看眼下情形,老太太恐怕要躺一兩個月呢,我怕是每日都要在上房伺候,你多費(fèi)些心照看下弟弟、妹妹。”元秋點(diǎn)頭應(yīng)道:“母親放心。”
顧山見屋里并無外人,便悄聲問道:“老太太這是怎么了?”
李氏道:“大夫說有些中風(fēng)前兆,好在病情不嚴(yán)重,吃些藥靜養(yǎng)陣子也就好了。這陣子你要好生看著泉哥和妞妞讀書,別因沒人管束就放縱了他們。”
顧山笑道:“母親放心,泉哥是個認(rèn)真的孩子,就是妞妞有些靜不下來心,只愛看那些英雄傳記、地方風(fēng)俗之類的雜書,總是要說幾遍才肯正經(jīng)看書。”
元秋聽了也不禁一笑:“妞妞從小就是個活躍的性子,能靜下來看書就不錯了,就是讓她看些英雄傳記也無妨。只是如今她也要學(xué)些針線了,若是坐不住,怎么拿的了針,捏得了線呢?”
李氏笑著和元秋道:“你小時候也不是那種能坐的住的,每每叫你做針線,你都是靜不下心來,直到大了一點(diǎn)才稍微好了一些。好在當(dāng)初給你請的師傅是極好的,一針一線手把手教的你。再加上現(xiàn)如今你越發(fā)能靜下心來,做的針線也能見人了。”
顧山聽見李氏如此說元秋,也不禁笑了起來,李氏看見顧山忽然想起日間廉親王府嬤嬤送來的那封信,忙叫人回房把那封信取來遞給顧山道:“世子托人帶給你的信。”
顧山忙起身接了過來,先在手上掂了掂,扭頭對元秋笑道:“這士衡什么時候成話癆了,居然給我寫了這么厚的一封信來。”元秋聽見士衡的名字不禁面上一紅,心中的思念像漣漪般慢慢蕩開。
顧山笑著撕開信封后不由一愣:“這里面怎么還有一個信封。”說著伸手把里面的信封抽了出來,附在里面的一張信紙隨著顧山的手指飛了出來,飄落在地上。顧山一愣,看著手里的密封的信封,又瞧瞧地上的信紙,疑惑地?fù)炝似饋恚跓粝抡归_仔細(xì)去看。
李氏和元秋見顧山面上神色變幻不定,心下奇怪,待顧山把信讀完折了起來李氏忙問他道:“信上都說了什么?世子可好?難得世子記得你們之間的情誼,叫人送來這么厚的一封信,你趕緊回一封去罷。”
顧山搖頭笑道:“他哪里是想我?我也不過是個送信的罷了。”說著將手里那個未拆封的信封遞給元秋道:“他信上只問候了一下家里眾人,然后就囑咐我將里面這個信封交給三妹妹。母親若是想知道士衡好不好,恐怕還得問三妹妹罷。”
李氏聞言不禁拿起帕子掩嘴笑道:“既然這么著,元秋就去看信罷。也難為士衡這孩子了,繞這么大一個彎。”元秋接過信紅著臉去了里面屋子,李氏笑著搖了搖頭,連遠(yuǎn)遠(yuǎn)坐著的顧禮嘴角都含著些許笑意。
套間里點(diǎn)著兩盞燈,元秋在燈下坐了,慢慢撕開信封,從里面拿出厚厚一疊信紙,就著跳躍的燭光慢慢的看了起來。士衡先寫了自己近日讀了哪些書,去了什么地方,見到了哪些人。又把杭州最近發(fā)生的熱鬧事情撿了兩三件有意思的事情也寫在了信上。士衡又提到自從顧府一家搬回京城后,自己恍然若失。不僅白日里沒地方可以去,平常出入也少了顧山這個知心好友。自己悶了連想找個打架吵嘴的人都沒有。元秋看到此處心頭覺得暖暖的,不禁抿嘴而笑。
士衡說了一大圈又回憶了些兒時與元秋等個泛舟湖上、放紙鳶的事情,又提到昨日自己走到梅林時,想起去年冬日與元秋站在梅花下的情形。元秋見士衡的信里字里行間帶著濃濃的思念便不覺紅了眼眶,拿著帕子拭了拭眼角,勉強(qiáng)撐住了又湊在燈下繼續(xù)看,士衡又說了些預(yù)備回京的事情,又問元秋想要什么吃的玩的,他回京的時候好帶回來。
元秋正看著信,就聽見外間屋子有丫頭說:“二老爺、二太太,三老爺、三太太來了。”元秋連忙把信收了起來,撩起簾子到外間屋子給顧儀夫婦、顧廉夫婦請了安后在李氏身后站了。
顧廉自然知道老太太此次生病是和自家媳婦吵鬧不休有關(guān),因此瞧了瞧老太太問了下病情后便不敢多言,和顧禮說話時小心翼翼的陪著笑。顧儀又最是個老實(shí)的,一棍子打不出個屁來,他雖被孫氏暗里掐了幾把,卻仍不肯言語,只恨的孫氏不停的拿眼睛翻他。
正在眾人暗自較勁的時候,老太太身邊的丫鬟忽然叫道:“老太太動了一下,可是要醒了?”眾人聽了才把各自的心思收了起來,都往床邊去看,嘴里不停的喚著:“老太太?”
老太太似乎是聽見了呼喚聲,嘴唇略動了動,李氏見狀忙命人拿參湯來喂了兩口,老太太半晌才緩緩地睜開眼睛,剛要開口說話卻冷不防吸進(jìn)一口氣去,當(dāng)即便咳嗽起來。李氏忙上前幫老太太翻身捶背,老太太死命的咳嗽了幾聲,從喉嚨了吐了一口黃痰出來,這才喘勻了氣。眾人見狀忙喜道:“把堵住嗓子的痰都咳了出來,想必是要大好了。”
老太太指著參湯讓李氏又喂了幾口方才喘勻了氣息,半靠在枕頭上瞇了眼睛。吳氏見狀上前輕聲問道:“老太太可想吃些什么嗎?”
老太太半晌才道:“叫人煮些燕窩粥罷。”吳氏答應(yīng)了就要出去,李氏見狀忙輕聲道:“老太太身上有些發(fā)熱,怕是暫時不宜食燕窩,還是煮些白粥來罷。”
吳氏還未接話,偏生這話頭被老太太聽見了,只是她又聽得不真切,只聽李氏說不與她燕窩吃,登時睜眼罵道:“你是想讓我死嗎?還未管家就欺負(fù)到我頭上了,那燕窩值幾兩銀子,也至于這樣?我自家有,不惜吃你的。”說著氣喘著起來指著房里的箱子和吳氏說道:“開箱子,取我自家的燕窩去熬粥。”
李氏聽了唬的不敢言語,顧禮忙上前勸慰道:“老太太聽岔了,她不是那個意思。如今老太太有些風(fēng)寒癥狀,身上又有些發(fā)熱,此時吃燕窩會影響外邪疏散驅(qū)除,反而不好。不如等老太太身上清爽了再叫人煮了燕窩來吃。”
老太太聽了白了顧禮一眼,冷哼道:“你休要幫著你媳婦唬我,那燕窩最是滋補(bǔ)的,從來沒聽說有不能吃的時候。”
顧禮還要拿“病邪方熾勿投”“ 有表邪人切忌”之話勸老太太,奈何老太太不聽,只吩咐吳氏去叫人去煮燕窩粥,顧禮只得罷了,默默坐在一邊不再言語。
廚房里備著主子們吃宵夜的燕窩粥,一直放爐火上溫著,如今吳氏打發(fā)人去,一會便盛了一碗過來,吳氏洗了手親自喂老太太吃了滿滿一碗。老太太吃了粥,精神又覺得好些,便緩和了語氣和李氏說:“親王府還叫我們明日去做客,卻不想我今兒病了。”
李氏忙道:“老太太不必?fù)?dān)心,明日一早我就使人去親王府回個話,待老太太好了再一起去罷。”
老太太聽了連忙搖頭:“這可不行,親王府請我們?nèi)ィ允翘齑蟮哪樏妫哪荞g回呢。即使我不能去,你也要帶元秋她們姐妹過去才是。”
李氏笑道:“老太太病了,兒媳、孫女自然是要守在跟前的,沒有這個當(dāng)口還出外做客的道理。若讓別人知道了,倒說我們家沒有規(guī)矩禮數(shù)了。”
老太太聽了便閉了眼睛不言語了,李氏見狀也不敢接話,只拿眼去瞅顧禮,顧禮悄悄地?cái)[了擺手,李氏才退了下來。
眾人待老太太又睡著了方才到了外間屋子,因老太太今日發(fā)病,眾人也不敢疏忽,晚上要有人留下照看。李氏身為長媳,自然排在頭里,明日孫氏值夜后天則輪到吳氏。待眾人商議完畢便各自散了,元秋回去叫人送了干凈的被褥和家常衣服過來給李氏。
李氏在上房里面的小套間里睡了,因老太太吃了藥睡的也安穩(wěn),并沒折騰李氏幾次。李氏早上起來洗漱完畢,先叫人送信去給廉親王府。待眾人洗漱后紛紛來上房來請安,顧禮又叫人請大夫來看,大夫見老太太身上仍有些發(fā)熱,便又在方子上加了幾劑藥材。
早飯過后,廉親王府便派人帶了藥材上門探望,老太太聽說心里激動的不行,忙叫李氏、吳氏扶著自己喚了見客的衣裳,又把頭發(fā)梳了起來,才半靠在枕頭上請廉親王府的人進(jìn)來。
廉親王府派來的人還是昨天那個高嬤嬤,她上前給老太太請了安,老太太作勢要起身,高嬤嬤見狀忙扶著,仍叫她躺下了。老太太身上也沒什么力氣,便靠在枕頭上問了好。高嬤嬤留心往老太太面上看了兩眼,隨即嘆道:“老太太瞧著比昨日憔悴了些,可是因天氣熱中暑了不成?”
老太太縱然是小家子出身,卻也知道家丑不得外揚(yáng)這個理,只含糊笑道:“我夜里貪涼快,叫人開了窗睡覺,誰知一股邪風(fēng)就吹著了。”
高嬤嬤聽了忙道:“叫大夫來看了沒有?如今吃了什么藥?王妃說有一個王太醫(yī)脈息極好,若老太太需要,王妃便請王太醫(yī)來給老太太請脈。”
老太太聞言滿臉堆笑道:“有勞王妃費(fèi)心了,今日小兒請了一個大夫來,我吃了他的方子倒也發(fā)了些汗,想必已經(jīng)大好了。”
高嬤嬤點(diǎn)頭笑道:“老太太還要好好保養(yǎng)才是。”說完便給旁邊丫鬟一個顏色,那丫鬟忙捧了一個匣子遞給高嬤嬤。高嬤嬤笑著展開給老太太看:“這是王妃叫送來與老太太的人參。”
老太太忙命人接了過來,見那匣子里盛著五支五至六寸、主支比男人拇指還粗的人參,老太太細(xì)瞧那人參形態(tài)完整并無缺須斷尾之處,不禁喜笑顏開連連謝道:“多謝王妃惦記。”
高嬤嬤又坐著說了會話,見老太太臉色蒼白嘴唇發(fā)紫像是有些勞著神的樣子,當(dāng)下也不敢多呆忙起身告退了。老太太忙命李氏送高嬤嬤出門,待人都走了,老太太也不顧滿身的虛汗,強(qiáng)撐著伸手從匣子里撿出一支人參來,在手里掂量了下,約莫四兩多重,當(dāng)即笑的合不攏嘴,趕緊又把人參放回匣子里。
吳氏在一邊看著人參眼熱,也忘記了給老太太換衣裳,眼睛只顧盯著人參道:“老太太,這人參比我們家的要大呢。”
老太太閉了眼睛歇了半晌才睜眼白了吳氏一眼:“你個小孩子沒見過世面,這可是百年老參,極難得的。”
吳氏忙笑道:“我哪里見過這些,還不是得靠老太太指點(diǎn)。這人參既然是百年老參,藥效定是極好,不如我拿一支去給老太太配藥罷。”
老太太忙喘著粗氣將匣子藏到枕頭下面,揮手趕吳氏道:“哪里用的上這個,你拿家里的人參去配藥罷。”
吳氏笑道:“老太太這樣不是枉費(fèi)了王妃了一片心意了嗎?家里的人參最好的不過是一支二十來年的,哪里抵的上老太太的這幾支。若是用家里的人參配藥,藥效不夠反而耽誤了老太太的病情,待親王府來人問那人參是否拿去配藥了,我們也不好回話不是。”
老太太尋思了半晌,到底把匣子拿了出來,撿了顆最小的遞給吳氏,心疼地說道:“只拿這一枝去配藥罷,若是不夠隨便從哪里湊一點(diǎn)也就是了。”
吳氏應(yīng)了小心翼翼捧著那支人參出去,避開人回了自己屋子,將那顆人參悄悄地收了起來,另外從匣子里撿了兩支枝須不全的人參叫人拿去配藥不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