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開粥】
要說起來,黃大郎選擇今日難,倒也真是閑的。</br> 最近這月余,原本所謂“保護”他黃大郎的僧人隊伍里,除了原先定慧院和安國寺的人外,6續(xù)又多出了許多僧人來,可以證實來源的除了黃州本地的另一大寺承天寺外,還有光州的承恩寺、蘄州的平春寺、鄂州的宏法寺、伏波寺等等。</br> 甚至,還有幾個戴著僧帽身材婀娜的姑子,整日里就在門前轉(zhuǎn)悠,根據(jù)孫七娘打探來的消息,這些姑子的目標居然是黃姚兩家內(nèi)宅的女眷。</br> 說這本地的寺院,打著保護的旗號整日里派人盯梢也就算了,可外地的寺院參合進來算什么?看稀奇看古怪嗎?還有這些姑子是想把兩家的女眷也拐去做姑子嗎?</br> 黃大郎也曾托了雷豹這個假和尚前去斡旋,誰知得到的回答卻都是遵了一個什么佛證大師的法旨,不敢違背云云。而這佛證大師據(jù)說就是當初中元節(jié)時想進黃家,卻被公雞大將軍給趕出了家門的那位,他到底想要干嘛就不得而知了。</br> 對于這些僧人們的盯梢行為,若是黃家沒什么事情可做,倒也不用搭理,可如今卻和天道盟有著偌大的干系,豈能繼續(xù)讓僧人們盯梢下去,所以黃大郎想了很久之后,便選擇了在臘八這天難,捅破天撕破臉就是為了逼出這些僧人的幕后腦來。</br> 可惜,今日一大早他貼出“臘日論”的時候,就有僧人將文章抄走,可等到了此時也不見寺院來人,只是有些腦子進水的信善香客窮酸措大找來與他理論而已。</br> “大郎是說,這粥早就熬好了?”曹阿寶抽抽鼻頭,聞著飄來的香氣道:“那還不先弄一碗給哥哥嘗嘗,讓哥哥瞧瞧你這八寶粥比僧人們弄出的七寶粥有何不同。”</br> 黃大郎想想,便起身對外面吩咐的一句,萬春奴的貼身丫鬟冷枝兒便用小碗盛了一碗熬好的八寶粥,然后用調(diào)羹在一個大黑罐子里舀了滿滿一調(diào)羹的白色晶糖擱在粥面上,便送了進來。</br> 曹阿寶接過一看,自然是第一眼就看出了白色晶糖的奇妙之處,不由愕然指著道:“這是雪糖?真是見了鬼!怎會有這般顏色的雪糖?”</br> 前文有訴,如今大宋雖然制糖業(yè)也算達,卻并沒有能夠生產(chǎn)出白糖的工藝,不管是國內(nèi)遂寧地區(qū)出產(chǎn)的石蜜還是進口的霜糖,基本上都是有色的,像黃大郎這樣采用多次過濾的飽和糖水結(jié)晶得到的無色白糖,在這個時代可是屬于典型的黑科技產(chǎn)品。</br> 嘴上說著見鬼,曹阿寶卻是迅的將白糖拌進粥里,大口吃了起來,然后臉上露出的陶醉的表情,似乎這白糖真是什么人間美味一般,倒叫黃大郎沒話好說。</br> 稀里呼嚕一碗八寶粥干下,曹阿寶把嘴一抹便道:“不夠!再來一碗,多放雪糖!”</br> 黃大郎卻是將碗一推,道:“這粥也就嘗個新鮮,你還想吃飽?羊湯面來了,還是吃面管飽,走的時候記得去柜臺說話,俺給你包些雪糖帶回家就是!”</br> 曹阿寶聽了便笑瞇了眼,忙道:“好好!今日得了大郎的情,來日定有厚報!”</br> “去去!”黃大郎見小廝托著食盤將拉面和小菜送來,便要起身,卻是被曹阿寶拉住道:“大郎,你想用這雪糖打和尚?這事可要三思,和尚可輕易招惹不得,真出了禍事只怕俺爹也擔待不起。”</br> “俺理會的!”黃大郎回頭看了曹阿寶一眼,倒瞧出他滿眼的真摯,也就承情不語了。</br> 出門瞧了瞧,王如初還在賣力解讀著他的“臘日論”,看板內(nèi)外三四層的人都在群情激奮的模樣,天上的日頭也將正中天,冬日里的暖陽倒也舒適。</br> “不等了!冷枝兒,開始舍粥吧!”黃大郎攏了攏袖子,將手環(huán)在了袖子里,這個動作是他當年跟著朱桃椎在北方行走時學來的,瞧著原本還全神貫注瞧王如初賣弄口才的人們聽聞開始舍粥的消息,便都一股腦涌到粥棚,黃大郎不由苦澀一笑。</br> 如今和尚們不敢上門來理論,本就讓黃大郎生出了一種好似全力一拳,卻打在了墻上的挫敗感來,再看這些平民百姓爭先恐后吃粥的模樣,也叫黃大郎明白了什么叫天大地大,吃飯最大。</br> 正腹誹的時候,就瞧見好幾個早上與他理論過的酸文士擁著自家舅父來了,急忙拔了手迎進店中。又瞧著舅父面無表情,手上抓著一卷文書的模樣,黃大郎自然明白肯定是幾個措大回家翻書無果后,就跑去告了家長。</br> 招呼著落了坐,黃大郎也不等他們開腔,便主動道:“如今正在開粥,不若孩兒打上來與各位叔伯嘗嘗?”</br> 姚政掃了一眼眾人,便點了點頭。</br> 黃大郎便要冷枝兒打了臘八粥上來,并且還示意她多放雪糖,粥送上來之后眾人一瞧,自然都是嘖嘖稱奇的神色。姚政倒也客氣的禮讓了一番,便用調(diào)羹將粥面上的雪糖拌開一嘗,自然夸道:“不錯!火候十足!”</br> 幾個措大跟著一嘗,雖然嘴里什么都沒說,可看表情倒也知道他們心中的滋味。</br> 一碗臘八粥,幾口的功夫便喝盡了,不用說黃家使用了黑科技的八寶粥自然要比寺院里舍的什么“七寶五味粥”強上了不止一份半點,自然也就沒人敢在粥這個方面挑錯。</br> 去了粥碗,上了茶湯,姚政便將手中一直拿著的文書攤開在桌上,對黃大郎道:“杰兒,這王玄策的《中天竺行記》,為父的確在東京汴梁的太學中瞧看過,卻并未抄錄回來。這前些日子,蘇閣老路過黃州時,還與為父提及此事。現(xiàn)如今,雖然你文中所說確有其事,為父卻不知你從何得知?”</br> 姚政這話一說,黃大郎玲瓏心思一動倒也聽出了味兒來,此時不搬蘇澈這虎皮做大旗更待何時,便道:“岳父忘了,當日蘇閣老與岳父吃酒,孩兒便在一旁作陪。”</br> “你這孩子,這道聽途說之事,如何敢輕易就文?”姚政頓時便露出怒容,喝道:“釋教佛誕,古已有之,與中華古臘便有重合,也是善事一件,你這般就文,豈不是要生出禍端來?”</br> 黃大郎近些日子里每日都要在姚政書房里受些耳提面命,默契早成,自然懂得配合道:“岳父,是孩兒孟浪了!”</br> 說完又叉手對諸位措大躬身道:“小子孟浪,還望各位先生見諒!”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