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喬氏接下來的表現(xiàn)可以說大大超過了吳懷節(jié)的預(yù)期。只見當所有人都退避三舍,害怕傳染的時候,喬氏卻一馬當先地沖了上去。她扶住了吳家老夫人,指揮著家里的下人請大夫的請大夫,撤飯桌的撤飯桌,小心翼翼陪著老夫人回到了屋內(nèi)的床榻之上。
聽著老夫人叫著癢,又叫著疼,喬氏也焦急萬分。讓麥穗趕緊去冰一個帕子,拿著冰過的帕子輕輕地擦拭著老夫人的臉,緩解紅腫所帶來的瘙癢灼熱之感。
因為病癥來的太突然,大家都嚇傻了。一時之間都忘了要約束下人們的口舌。吳家老夫人得了怪病的消息,一時不脛而走。
二爺先是請了積善堂的大夫,后又大著膽子請了黃州城內(nèi)其他有名的大夫。從當日吃喝餐食到穿著衣物都查了一遍,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不妥。再加上老夫人的臉因著藥,腫的確實嚇人,所以眾位大夫都不敢輕舉妄動,擔(dān)心這是什么不得了的傳染病。
大家的退避三舍反而襯托出喬氏的慈孝之心。要不是吳懷節(jié)說這件事不可走漏消息,老夫人都要坐起身安慰起喬氏了。婆媳之間的關(guān)系經(jīng)過這件事進了一層。
折騰到半夜,大嫂本想留下值夜。但喬氏卻語重心長地和她說起了瑾萱、瑾瑜兩個丫頭。嫂子想著婆婆的病確實來的兇險,便沒有推辭,千言萬謝地走出了老夫人的淳華齋,只留喬氏和丫頭守著。
第二天吳懷節(jié)安排竹硯向黃州衙門告了假。自己上峰批準的格外爽利。竹硯回來后,還帶了同僚們的關(guān)懷和三言兩語的指點。吳懷節(jié)很滿意當前的局勢狀態(tài),覺得時機確實已經(jīng)成熟。所以授意人將錦瑟閣有大夫的消息傳了開來。
消息自然而然也傳到了絲雨院的柳姨娘耳中。初聽這個消息,柳姨娘就覺得有貓膩。可是自己也和喬氏也處了一段日子,平心而論,喬氏這個人還是挺簡單的。要打要殺都放在臉上,不會刻意掩藏。如果不是喬氏,會是誰呢?難不成是女醫(yī)自己謀劃的?柳姨娘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老夫人的病不是那個女醫(yī)能夠操縱的。難道真的是巧合?事情發(fā)展到這個程度,柳姨娘只能靜觀其變了。
不得不說,傳消息這個事不能經(jīng)過太多人。吳懷節(jié)一開始讓人放出來的消息是錦瑟閣有大夫,后來變成了錦瑟閣有明醫(yī),在后再變成了錦瑟閣看病的大夫是宮中退下的御醫(yī)。
等到老夫人聽到消息版本已經(jīng)是,錦瑟閣的大夫是唐代神醫(yī)孫思邈的直系徒孫,因為孫思邈感懷婦人看病困難,特意留了這一脈代代相傳。為了鉆研醫(yī)術(shù),特意留在了錦瑟閣,免費為樓內(nèi)的姑娘和周圍的婦人看病。
老夫人聽小喜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要不是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差點就信了。不過既然目的到達了,老夫人便順勢讓人叫了兩個兒子過來,言下之意,死馬當活馬醫(yī),抓緊請人。為了增加可信度,老夫人還臨時加了一場老淚縱橫、依依惜別的戲碼。沒有美人的梨花垂淚,只有老娘的饅頭滋水,看得兩個兒子內(nèi)心留下了極大地陰影。吳懷章和吳懷節(jié)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快走”、“一定要拿下”的決心。
吳家兩兄弟并排騎著馬,后面跟著一輛馬車,往錦瑟閣出發(fā)。殊不知,錦瑟閣今天也有戲碼上演。
今天勞媽媽的大哥早起出來解手,隱約聽到兩個女子的交談聲音。內(nèi)容仿佛和自己的兒子勞文軒有關(guān)。
“你發(fā)現(xiàn)沒,最近這幾天媽媽保養(yǎng)的格外勤快,又是喝燕窩又是摸香膏。”
“怎么沒發(fā)現(xiàn),要不然怎么會腆著臉,到我這里訛走了趙員外送我的玉肌膏呢。這可是京里面的東西,咱們這里買不著。我也是用了幾回。姐姐你該是知道的。”
“自然知道。不過咱們只能忍著,左右不過幾天,等勞家小弟走了不就無事了嗎。”
“說起這個,我真真是惡心死了。他們勞家都是些什么東西。怎么姑姑還和自己的親侄子廝混在了一起呢?也不怕別人戳他們的脊梁骨?”
“能因為什么,不過一個想要銀子,一個想要唱唱鮮。”
聽到這里,勞家大哥腦子嗡的一下,連褲子都沒提就沖了出來,想要抓住這兩個人問清楚。不過剛走出茅房,就被地上的油滑了腳,生生的在地上摔出了人形,折騰了好些時候才起來。動靜太大,兩個女子早就聞訊離開了。只留下羞憤難當?shù)膭诩掖蟾纭?br />
他提好褲子就趕往了自己兒子在城內(nèi)所住的一處兩進宅院。這是她的好妹子為了軒哥兒讀書,特意購置的。本來勞家大哥還十分感念,這會兒算是想明白了。家里的房子都在鄉(xiāng)下,自己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住在錦瑟閣。只有軒哥書院放假回來要臨時小住,這才用的到。昨天勞媽媽便說去城外上上香,晚上不回來。想必,肯定是去見自己兒子了……
勞家大哥踹破大門,沖進院子里的時候,兩人還赤身裸體的抱在一起。勞家大哥氣血上涌,抬手就抽了勞媽媽和自己兒子。便動手便罵:“你個不要臉的*貨,連自己的親侄子都不放過。索性我今天了結(jié)了你,好歹為家里做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