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一次發(fā)薪
第151章 第一次發(fā)薪
向來給人一種年高德勛之感的金三爺,瞅著二人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臉上竟多了抹得意。
李建昆不知道,每一個搞收藏的人,最爽的時候,便是如同當(dāng)下——
自己的藏品被人艷羨。
但這有個前提,對方得懂,得明白古玩的價值。
這就是為什么,他來過這里幾回,金三爺從未請他進屋,以為他和這年頭幾乎所有年輕人一樣,愛坐沙發(fā),不稀得坐檀木椅;愛畫照片,不待見古畫。
金三爺這會才明白,自己錯怪他了,瞅瞅這家伙,哈喇子差點沒掉下來。
該說不說,李建昆是真饞啊!
他想給這老頭冠個名:首富候選人!
這一屋子古玩,放到往后,價值幾何,簡直無法估量。
當(dāng)然,僅僅是候選人。
因為那個位置,他預(yù)定了。
金三爺帶著幾分傲氣,道:“這里只是一部分藏品,平日住這屋子,所以擺放少點,另幾個屋里還多些。”
看看!
說什么來著?
李建昆眼饞得緊,真想把這院給它買下來啊,他甚至合計了一下可能性……
哎,希望渺茫。
這位怎么看都不像缺錢的主。
小王直接顛了,忙不迭湊上前各種打量,驚呼連連,“哇!這馬是徐悲鴻的?呦嗬!黃自元的字?”
這死孩子,你可別嚷嚷了,饞死你老哥了。
李建昆哪怕再沒見識,也知道古玩中,字畫最值錢。
金三爺踱步走近,有問必答,一老一小,相聊甚歡。整得李建昆略顯多余,可憐他也插不上話啊,上輩子的愛好,全貢獻給手工活了。
待兩人聊了個暫停,金三爺去里廂拿東西,李建昆湊上前,踹了小王一腳,遞給他一個眼色。
小王白白遭一腳,眨眨眼,那意思是:你不說也我知道啊!
李建昆終于見到了霸氣側(cè)漏的鈞瓷,的確是只缺了一角的碗狀物,硬要形容:
底下帶個六邊形底座,往上凹進去一道槽,再往上有個“鼓”的造型,接著又是一道凹槽,上方是個喇叭口。
正是這個喇叭口缺了一角。
通體釉色無法用言語形容,天藍色帶著星星點點、明暗變化。
這種“繁星”和“變幻”,并非雜亂無序,恍若渾然天成。
講真,單是一個模子,仿都不好仿。
小王一臉癡迷,湊上前仔細(xì)瞻仰,如同欣賞一位傾城絕代,上手之前,還不忘把倆手在衣服擦了又擦。
這個不自覺的小細(xì)節(jié),又讓金三爺平添幾分好感與欣賞——
這孩子打從心眼里,對古玩,或者說對老祖宗的匠心之作,懷揣著一顆敬畏之心。
這很好。
“王山河這名字有點意思啊,我以后就叫伱山河吧。”
金三爺興致高昂,笑容和熙,“山河你是怎么確認(rèn)它是件鈞瓷的?”
“就我之前說的七十二道工序啊,通過這些工序,再印證胎胚、器型、色釉、包漿等,要是能逐一對上,那應(yīng)該沒錯吧?”
小王專心把玩,頭也不抬道。
這話給金三爺整懵了,不可思議道:“你是通過制造工藝來辨認(rèn)的?”
“對啊。”
“鈞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你都知道?”
“嗯,我淘到的書上有。”
“不是,我是說你都記得?”
“記得呀。”
<div class="contentadv"> 小王根本不假思索,倒豆子般說:“共分8重工序,第一重是原料加工,又分8道小工序:選礦、取材、配料、裝磨、運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
“第二重是造型工序,分兩道:設(shè)計和造型,又叫鏇模子兒、雕塑。
“第三重是成形工序,分29道,其中注漿成形12道,拉坯成形8道,印坯成形9道……”
靜!
屋子里,除他一邊把玩著鈞瓷,一邊巴拉巴拉,再沒半點聲音。
李建昆和金三爺皆瞪大眼睛。后者瞅瞅李建昆,那模樣似乎在問:你知道他有這種能力嗎?
李建昆微微搖頭,意思是:沒看我一臉懵逼嗎。
金三爺樂了,這小子是個天才啊!
自己一個人瞎研究,竟被他搗鼓出一套特殊的古玩鑒別法。
但這套鑒別法,凡夫俗子只怕很難學(xué)會。
透過工藝看本質(zhì)!
據(jù)說,故宮里有些人,才這樣考古一件瓷器。
繁瑣,但精準(zhǔn)。
寧問他是怎么辨認(rèn)的?
看落款,看包漿,從器型和釉色上參考?xì)v史……這一套。
一言以蔽之,憑經(jīng)驗。
李建昆見小王入了迷,商量好的事還記得個鬼啊,順勢說道:“三爺,這兄弟看來在這一行有些天賦,只是沒什么經(jīng)驗,還望您以后得閑能指導(dǎo)一二啊。”
“好說好說。”
金三爺笑道:“有空過來就是,老頭我這日子也清閑。你說的經(jīng)驗二字,還真說對了,他這樣辨認(rèn)古玩,顯然是因為欠缺經(jīng)驗所致。
“但是呢,他的路子并沒有錯,要是再熟學(xué)歷史,豐富經(jīng)驗,嘖嘖……假以時日,這孩子能成一位大家!”
金三爺對小王給出了極高評價。
李建昆走過去,揉了一把小王腦殼,“看你妹啊,還不道謝。”
“噢噢,謝謝三爺,謝謝三爺。”
不承想這小子還有股子癡勁,上輩子顯然沒走對道啊……李建昆心想。
倒挺期待他這輩子的造化。
當(dāng)然,也很期待二人商定好的古玩大業(yè)。
——
傍晚。
暫安小院,80百貨。
鋪子里,王山河從金三爺那邊回來后,似有所悟,貓在房間搗鼓他淘到的書和古玩。
外間,鋪門關(guān)起,壁扇開足馬力,搖頭送著勁風(fēng),金彪,魯娜,陳亞軍,小虎,悉數(shù)到齊。
發(fā)工資的關(guān)口,誰能缺席?
狗大戶李建昆自然也在,手邊柜臺上,放著一只剛置換的黑色皮包,可挎可背的那種,時代發(fā)展迅猛,山河送他的那只解放包,如今再背,略顯埋汰。
里頭塞著幾只黃信封,儀式感還是要有的。他已經(jīng)斥巨資,提出非分要求,讓阿華燒麥的張華,伙同他老媽,操持一桌家常菜。
待會發(fā)完錢就過去。
“小虎。”
“到!”
小虎的姓,頗有點不對,所以大家一般不叫他全名。
姓馬。
好在中間有個“小”字。
虎頭虎腦的家伙,這會咧嘴憨笑,自從他彪子哥(現(xiàn)已改口喊金哥),不做石膏像的買賣后,他再次淪落為社會閑雜人等,失去經(jīng)濟來源。
他很不喜歡問家里要錢,但有時候被逼無奈,今兒終于能領(lǐng)到工資,可以反哺家里。
他已經(jīng)想好,要把妹妹渴望已久的花書包和鉛筆盒,全買了。
他就是吃了沒讀書的虧。
但凡是學(xué)習(xí)上的東西,妹妹想要什么,他就買什么。
唯一不確定的是,一個月工資夠不夠,那些玩意真不便宜。
他內(nèi)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