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人民喜聞樂見的花活
第329章 人民喜聞樂見的花活
黃昏時分,霞光將天空染成金紅色。
對于八大院的學生們而言,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光,學業(yè)或軍訓結束,夜幕還未降臨,趁著這個時間,可以四處逛逛。
尤其是今秋入學的新生,校園周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
此時,長征食堂附近的小酒館外面,一側墻壁下方,聚集不少學生和過路行人,大伙瞧著稀奇,議論紛紛。
墻上貼有一白一紅兩張紙,上面書寫著毛筆字,蒼勁有力。
白色的紙張較小,內容簡潔,是一份招工啟事。
【誠聘:服務員阿姨1名,全職,年齡35-50歲。要求無身體疾病,吃苦耐勞,能干力氣活,能接受晚上適當加班(有加班費),薪資面議。】
【誠聘:勤工儉學女服務員2名,兼職,年齡18周歲以上。要求無身體疾病,吃苦耐勞,相貌周正,能合理安排時間,晚上6-8點長期在崗,薪資面議。】
一些姑娘瞅著上面信息,心頭意動。
這工資可不比吃皇糧的人少啊!
包兩頓飯,還擱大名鼎鼎的長征食堂吃!
這要每天加一個小時班,月薪豈不是能達到七十塊?
實際上真有本事的人,是能把你震撼到的,他姐現在不懂,等見識過便知道。
再說小酒館里頭,阿姨人選已經有結果,她倆即使打一架也沒用,選擇權在李云裳這個老板娘手中。
“那啥,我想先問下,能給多少錢啊?”
“這酒館是個體戶開的吧?”
“肯定的,正經單位誰這樣招人?”
眼前的許多東西她們以前從未見過:
屋頂圓不楞登的燈,現在雖然沒開;舞臺周邊的四口大黑箱子;大得出奇的“收銀臺”,后面貨架上擺放著讓人眼花繚亂,叫不出名字的酒。
紅紙上的內容,有個標題,叫“小酒館節(jié)目挑戰(zhàn)賽”。
看到二姐點頭,李建昆道:“這份工作上午一般不忙,有活干早點來,沒活午飯前到就行,包兩餐,旁邊長征食堂打飯,工作滿8小時,后面算加班時間,底薪四十,加班費每小時1塊。”
“我同學要是誰參賽,我一準捧場!”
倆婦人一起摸進去,先是被里頭的場景給嚇到。
“我管他同不同意!”
起初李建昆是想叫“歌曲挑戰(zhàn)賽”,后面一想,既然找不到專業(yè)歌手,反正主打一個氣氛,不如別限制類型,不拘一格。
<div class="contentadv"> 這樣范圍更大,更有看頭。
這年頭工作機會并不多,類似這種專招大學生兼職的活,更少。再說勤工儉學也不丟人,多一份收入,可以寄些錢回家,改善家庭狀況。
這是一場長期活動,每晚都有。
“誒~你?你不是說,伱家那口子不同意你給個體戶打工嗎?”
眼緣不錯。
只是太高,容易搞出問題。
兩名結伴路過的婦人搭著話。
最終得到小紅花最多的節(jié)目,即為當晚最佳,獲得獎勵。
兩個大大咧咧的婦人,不自覺收斂行為,顯得頗為拘謹。
另一個明顯家里人瞧不起個體戶,而她恰好是個體戶。
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有人人緣爆棚,刷紅花,商家左右不虧。
每晚會有十個登臺名額,在這十個節(jié)目中,取一個當晚最佳,獎勵現金五十元。
“啊對,她,她想要個活。”
一名穿藍色工裝的大哥,頗為感慨地說。
“我倒會兩嗓子京劇,不知道算不算,跟我爺爺學的。”
“沒看上面寫的,不限形式,會翻跟頭都成。”
但最終這些錢全賠進去不說,人也進去了。
遂看向身側。李云裳這會也在打量,心頭大致滿意。
過幾年,有個叫年傻子的人,率先搞起有獎銷售,頭獎獎勵一臺上海牌小轎車,鬧得舉國嘩然。
“條件我倒是符合,但給個體戶打工,我家那口子怕是不同意。”
但是弟弟非要招,怕她累著,心疼她。她一來沒轍,二來想著或許能幫助到一個家庭,也便同意了。
其實按她所想,招不招這個人無所謂,無非是一些打掃衛(wèi)生的活,外加進貨時搬搬東西啥的,她都能干。
此舉是保證節(jié)目質量。
這真是個體戶開的?
怎么感覺比國營酒館還氣派?
“哈哈,對頭!有沒有東北來的同學,二人轉露一手?”
“唉,我現在恨就恨,自個沒點傍身之技啊!”有學生打趣道。
待兩名婦人已經不結伴而行,各自離開后,門外的喧囂,李云裳戳在吧臺內都能聽見,姑娘躊躇道:“建昆,這個節(jié)目篩選怎么選啊,我又不懂。”
“你家條件終歸好點,我家快兩個月沒吃肉,有個活干哪敢挑啊?就是不知道能給多少錢,要干到晚上呢,家里那攤子全得撂下,太少不值當。”
三個月狂賺一百萬。
兩人這邊理論開時,門外貼告示的墻壁下方,愈發(fā)熱鬧,烏泱泱一片人頭,議論聲不斷。
“五十塊啊,我一個月都掙不到五十塊!”
那還是84以后,這年頭,涉及到錢的事情,都得慎重。
酒館有兩道門,外面是焊的鐵欄桿門,這會敞著;里面是拼接的木板鋪門,只封到一半,里頭有燈光灑出。
“沒多大事,開業(yè)這一陣我不是都在么,看我選兩次,后面你再多看幾個節(jié)目自然會。”
“……你不能這樣啊。”
“應聘的?”
李建昆正趴在柜臺上寫酒水單,聽到動靜抬起頭。
這個金額李建昆思量過,太低,缺乏誘惑力,太高……每月一千五百元的活動資費,他倒不擔心賺不到。瞅瞅他的銷售利器便知道,洋酒,聽過沒見過的玩意,但凡兜里有米的人,誰不想嘗個鮮?
時代在進步,1980年相較于70年代,工薪階層的工資有所上漲,不過饒是在首都,人均工資仍沒有達到五十元。
李建昆瞅著那位想應聘的阿姨:骨架挺大,典型的北方女人,身材清瘦,看起來很健康,衣服雖然舊,但拾掇得蠻干凈。
“必須啊,國粹呀!”
“我干,我干!”想要找活的婦人喜不自禁,滿口應下。
試想一下,假如您是八大院的學生,你來參賽,憑這年頭的純潔友誼,同學朋友豈能不支持?
畢竟支持的人數越多,紅花越多。
比如你是唱歌節(jié)目,那你至少亮一嗓子,證明你確實有兩把刷子。
這時,旁邊的婦人道:“我也干!”
這里匯聚的北大學生最多,畢竟小南方就在斜對面。
得,瞅著關系還不錯的姐們,競爭上了。
評委是當晚的酒客,在酒館內任意消費的酒客,即能得到一朵“小紅花”,遇到喜歡的節(jié)目,酒客們便可以獻上自己的小紅花。
姑娘選了剛開始找活的那個。
“我認為這個挑戰(zhàn)賽非常好,對于刺激文化活動的開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名北大學生,如此點評,興致高昂。
活動肯定能吸引客流;參賽人員本身,其實也自帶客流。
李建昆語調輕松道:“我紅紙上寫了,本小酒館擁有最終解釋權,實在不行憑自個的喜好選。”
這位同學有所不知,李建昆這招點子的底層邏輯,被他無意間道破少許。
內容很長,簡單點來說:
“問問去唄。”
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不限節(jié)目類型,個人演出或團隊形式都行,至少提前一天報名,活動承辦方——小酒館,會做一個簡單的篩選。
嚯!
聽聞這話,兩位婦人同時眼前一亮。
多半人的眼睛都盯在那張大紅紙上。
京城可是臥虎藏龍之地。
該說不說,這個活計還能培養(yǎng)藝術鑒賞力和情操,對他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涵養(yǎng)提升。
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