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巨變
第585章 巨變
當經(jīng)歷兩天兩夜車程,踏上永遠在心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故土時,李家兄妹在視覺層面,首先受到一波沖擊。
蔚藍的天空下,大隊磚瓦廠的紅磚煙囪高高聳立,噴薄著白霧。這是與去年一樣的景象。
視線隨著入大隊的山野地勢增高,而變得逐漸開闊。
在煙囪底下,清溪甸內(nèi)各處不同角落,仿佛猛然出現(xiàn)的七八棟紅磚房,顯得格外扎眼。
要知道一年前,清溪甸的磚房只有兩棟,分別是李建昆家和李大壯家。
短短一年時間,一個村集體中,多出這么多可以統(tǒng)稱為樓房的事物,別說放在這年頭,饒是再過十年,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李建昆甚至留意到,清溪甸北邊以往的荒山腳下,冒出一排廠房。
李云裳也發(fā)現(xiàn)一些變化之處:
大隊東頭臨近渠道的位置,挖出幾口大水塘。
十二擔(稻田名)旁邊那塊荒蕪的三角地,被竹籬笆環(huán)繞起來。
以前滿是雜木的壇山上,呈現(xiàn)出一塊塊梯地,不再雜亂無序,規(guī)整地栽種著一些樹木。
距離他們不遠的小溪里,傳來成群的鴨子的呱呱叫聲。
…
她終究比李建昆這個“前世歸客”,更了解清溪甸,發(fā)現(xiàn)太多太多不同。而這些變化全在一年之中發(fā)生,引得她驚喜雀躍。
“建昆,你的發(fā)展基金湊效了!”
只有這一種解釋。
李建昆同樣內(nèi)心歡喜,被姐姐湊過來夸贊,也難免生出一股自豪感。一種奇妙的感覺,比在外面賺到五百萬還開心。
“哎呀!這不是建昆和云裳嗎?”
被發(fā)現(xiàn)了。
隨后的場面自不用提,這年頭無論誰去一趟首都,都是能震驚十里八鄉(xiāng)的大事,何況是常年生活在首都的這對姐弟回來?
清溪甸興奮躁動起來。
今年與往年還不同——以往每年過年回家,總是李建昆給鄉(xiāng)親們散煙發(fā)糖,給些首都帶回的俏皮吃食,鄉(xiāng)親們即使想回饋,也實在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今年聽說他回來,大隊里忽地有些雞飛狗跳的動靜。
李建昆和李云裳被一撥鄉(xiāng)親們簇擁著,剛回到家,不等和家人寒暄完,已經(jīng)有人拎著禮物上門。
“建昆吶,喏,這玩意拿給你吃。”
來人揚起兩只手,左右各有一只毛皮雪白、眼睛紅紅的肥胖兔子,提溜著它們的長耳朵。李云裳被這么可愛的兔子戳中心尖,差點沒來上一句后世某偶像劇里的經(jīng)典臺詞。
李云夢不改淘氣性子,樂呵呵跑上前,想要抱過一只,哪知大白兔猛一蹬腿,被踹得不輕,要換一般小姑娘,該灑貓尿了。她不同,一巴掌呼在大白兔腦門上,瞅著兔子紅眼一翻,估計是有點懵,然后又輕柔摸摸,“乖啦哈。”
大白兔再落到她手中后,變得比哈巴狗還乖,放腳邊都不帶跑的,瑟瑟發(fā)抖。
李建昆笑著搭話,“德林叔,哪來的兔子啊?這是肉兔?”
“嗯,肉兔,自個養(yǎng)的。地里拔根大蘿卜一燴,放鍋里咕嚕倆小時,也是香的很,不比野兔子差,重點是肉多。”
李建昆也不矯情,讓老母親收下。農(nóng)村人實誠,送你東西那就是誠心誠意的送,伱的社會地位如果比他高出很多,拒絕不收,他會想不開,認為你嫌棄。
收下兔子,遞過去一包小熊貓,德林叔笑歪嘴,直呼又占了便宜。這種香煙他們這旮旯,哪里買得到?
“噶——噶——”
山崗下走來一個衣著寒酸的漢子,懷里抱著一只大白鵝,咧著一口大黃牙。
胡秀英在小兒子耳畔,小聲嘀咕一句,示意他不要收,王繼明家算是清溪甸最窮的人家之一,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恓惶。今年靠著發(fā)展基金,養(yǎng)起十只鵝,日子才將將好過一點,自己家別說吃鵝,平時連只鵝蛋都舍不得吃。
“媽,放心吧,不會讓他吃虧。”
收了別人家的兔子,不收他的鵝,更說不過去。這種窮透了骨子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強,也很自卑。
有兒子這句話,胡秀英也就不再說什么。聰明如兒子,總有辦法補給他們家。
“繼明叔,這大鵝養(yǎng)得不錯呀。”李建昆主動搭話,上前遞過香煙。
王繼明憨憨笑著,“托你的福。這鵝…你得收!”
“收收收,叔你養(yǎng)的鵝,肯定得嘗嘗。”
<div class="contentadv"> 王繼明長松口氣,笑容變得自然起來,支招說:“弄酸菜燉,燉爛糊,老香了。”
搞得他自己好像吃過似的。事實上,只是從收鵝的販子那里聽來的北方吃法。
“聽說我建昆大侄子和云裳大侄女回了?”
人還未至,爽朗的大笑已經(jīng)傳到耳朵。一個漢子穿著下水衣,還濕漉漉的,右手上提著一只木水桶,來到李家門口。
李建昆的目光掠過水桶,被他手指上的一枚大金扳指吸引注意。
“成貴叔,你這是發(fā)了呀。”
“嗨,發(fā)個啥,掙點小錢。”
別說李建昆明顯從他身上,體會到一股以往所沒有的財大氣粗,周遭鄉(xiāng)親們艷羨中透著敬畏的眼神,也說明很多問題。
那李建昆就非常好奇,這個前兩年春節(jié)期間,因家里揭不開鍋,來他家借錢的漢子,到底是如何發(fā)的?水桶里裝的啥?
走到跟前,李建昆低頭朝水桶里瞅去,眼神大亮。
這可是個新奇玩意,以往在他們這邊沒有。反正他小時候的記憶里,不存在這個物種。
后世的宵夜攤主打——小龍蝦。
“過冬瘦了點,秋天的時候才肥咧,搞鍋鹵水煮一下,噴香!下酒相當舒坦。”成貴叔笑呵呵道。
李云裳也湊過來打量,一臉好奇,“這是蝦?沒見過呀。”
李建昆含笑說:“這玩意我知道,俗名叫小龍蝦,肉質(zhì)鮮美,還比較好養(yǎng)。成貴叔你從哪引進的這個?”
“要不說還得是大學生呢,瞧瞧這見識。”成貴叔說是一個戰(zhàn)友提供的信息,他特地去當?shù)刈吡艘辉猓敃r便相中,因為本地人可謂無蝦不歡,折騰一番,還真在本地搞起來。
當然了,仍然有人覺得是蟲子,不敢吃。
架不住它比海蝦便宜得多,味道并不遜色。
清溪甸這一年搞養(yǎng)殖的人家還真不少,陸續(xù)有人拎著東西上門,都迫不及待想送給李建昆嘗嘗。農(nóng)村人不善言辭,感激話不好說出口,但意思已然到了。
說白了,他們能把這攤子事做起來,全仗著清溪甸發(fā)展基金。
而清溪甸發(fā)展基金則是建昆提出的,還是他拿的啟動資金。
廣播里總是教育“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份恩情大伙不會忘記。
至于沒干養(yǎng)殖的人——這一年通過其他方式,掙到錢的同樣不少。他們排起隊來與李建昆協(xié)商日子,邀請去家里喝酒。
盛情難卻,不答應又不合適,李建昆感覺這個年要在迷糊中度過了。
現(xiàn)場氣氛熱絡(luò),所以某個看起來不得勁的人,顯得格外特殊。李建昆應酬一圈,踱步到院門處,望向半死不活倚著墻壁的李貴飛問:“你又怎么了?”
“哼!人人都發(fā)財致富,不讓我干事,老子不舒服!”
這件事,已經(jīng)十四歲的小猴子當居首功。否則僅憑老母親,根本拿捏不住他。
“二哥二哥,他就是嫉妒。”李云裳咬著大白兔奶糖,懷里抱著溫順如貓咪的大白兔,笑嘻嘻湊上來。
“噢?嫉妒誰啊?”
甭看大隊許多人家的日子,上了一個臺階不止,也不可能有人比他家日子更好過。
李云裳招招手,讓他湊過耳朵,神秘兮兮道:“咱們大隊辦了家工廠,你知道誰辦的不?”
“掛靠廠?”
“這我不懂。”
“誰啊?”
“李大壯!”
李貴飛的不爽揭秘了。
他本來就有一顆想搞事的心,現(xiàn)在李大壯干起工廠,他卻在家無所事事,去年還被李大壯揍得鼻青臉腫,能舒坦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