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卷第九章 國公吳臨(1)
第二卷第九章 國公吳臨(1)
</br>
</br>第九章國公吳臨:昭王白骨縈蔓草
</br>
</br>自吳敬起兵之日,昌邑便宣布全城戒嚴。 連月來城內(nèi)三步一哨,五步一崗,陰沉的氣氛壓得城中人都有些喘不過氣來。
</br>
</br>因全城封閉不通消息,城內(nèi)不多時便流言四起,先有人說國公和世子都已被十二公子所弒,后有人說世子及時逃離,流亡北庭,再后來又說世子親率了十萬大軍,不日即將攻城。 時局不明,又多騷動,所以這一兩月來,如非必要,城中人都不出門,以免受到波及。 是以整整一天,昌邑街頭都是清清冷冷,渾不見平日繁華景像。
</br>
</br>傍晚時分,卻有一輛牛車在寂靜無人的安平大道上慢慢駛著。 道上結了冰,頗不易行,所以駕車之人走得極是小心,直到天色漸黑才駛近了位于安平大道東面的吳敬府邸。
</br>
</br>馬車停在了門前,駕車人輕聲向車內(nèi)道:“夫人,到了。 ”
</br>
</br>邢玉清早出發(fā)來昌邑,幾經(jīng)周折才得以入城,早已不耐,此時不待車夫上前,徑自下車,向門內(nèi)走去。 吳敬宅邸比之別處戒備更為森嚴,見有人來,已有十數(shù)民兵衛(wèi)趨前,刀劍出鞘以便守備。 邢玉見狀止步,卻只是微微一笑,溫和道:“勞駕通傳,邢玉特來求見。 ”
</br>
</br>當先的兩個兵衛(wèi)似乎聽過清源郡主邢玉的名字,聞言互相看了一眼,又低頭商量了兩句后,其中一人入內(nèi)通報。 過了好一會。 那兵士匆匆回來道:“十二公子有請,郡主隨我來。 ”
</br>
</br>邢玉點頭,隨他入內(nèi)。 車夫見狀,踏前一步,似想跟去,旁邊的兵士卻立刻橫刀,擋在他身前。 邢玉聞得兵戈聲響。 回頭溫和道:“你在這里等就可以了,不必跟來。 ”
</br>
</br>駕車人神色略顯猶疑。 片刻后卻低頭應聲:“是。 ”
</br>
</br>邢玉入府后,一路上都有人手持兵器,虎視眈眈,想來都已聽到了她這“敵方人士”來訪地消息。 她雖素來膽大,見了這陣勢也不免有兩分惴惴。 好在不多時,吳敬的身影便出現(xiàn)在書室門口。
</br>
</br>見吳敬親自來迎,邢玉松口氣。 微笑著喚他:“十二郎。 ”
</br>
</br>吳敬見了她,乍喜還驚,卻又馬上醒悟,神色歸于冷淡,說:“你怎么來了?”
</br>
</br>邢玉將吳敬的神色變化盡收眼底,只是平和道:“這里說話不太方便。 ”
</br>
</br>吳敬抬手,請邢玉入書室。
</br>
</br>邢玉入內(nèi),見書室內(nèi)頗為凌亂。 遍地散落著各式紙張,書案上則擺放著數(shù)個茶盞,顯然她來時吳敬正和人在書房會面。 邢玉盡量不去看那些畫滿了昌邑地形和兩軍分布的圖紙,向吳敬友善一笑:“我今天是專為看你來的。 ”
</br>
</br>吳敬起兵后,金國公被困于昌邑城內(nèi),無法理事。 吳放因亂離開昌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不客氣的令各州將大小事務交由他參決。 雖然叛亂前有不少傳言。 說金國公有意改立世子。 但只要金國公不曾正式發(fā)出易嗣地令文,吳放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理事。 所以接到吳放命令后,各州雖然有些騷動,但最終卻都表明了支持世子地立場。 吳放得以往各州安插自己心腹,在冬季到來前迅速接管了各州,組織力量平叛。 入冬后天氣寒冷,不利攻城,但對昌邑合圍之勢已然形成,拿下只是時間問題了。 不過這樣一來,吳放的負擔也增加不少。 除了翦除吳敬的勢力。 還要時時關注各州動向,及時處理種種瑣事。
</br>
</br>邢玉出發(fā)去昌邑。 吳放雖不放心,卻也只能耐著性子會同袁向隅等人批閱各州發(fā)來奏事的牓子。 公文一看就看到了晚上。 吳放批閱完最后一份公文,揮手遣散幕僚們,只余袁向隅在前。 僚屬們退走時,袁向隅向許沖使了個眼色,許沖會意,向他點點頭。
</br>
</br>吳放并沒有看見兩人的小動作。 他這里正起身推窗。 書室窗口正對著外面幾株梅樹。 夜色下,花枝與落雪融在一處,幾乎分辨不出哪些是花,哪些是雪,只有白茫茫一片。 吳放想起前夜和邢玉一起賞梅時的怡然自樂,不由微笑。
</br>
</br>這時許沖咳了一聲,將吳放的思緒拉了回來,背對他漫不經(jīng)心問:“許卿去而復返,所為何事?”
</br>
</br>許沖一咬牙,鼓足勇氣道:“世子,城內(nèi)探子回報,說夫人……”
</br>
</br>吳放神色一肅,沉聲問:“夫人怎么了?”
</br>
</br>許沖猶豫著看了袁向隅一眼,袁向隅頷首。 許沖于是狠下心道:“探子回報說夫人激怒了十二公子,目前已被十二公子扣住了。 ”
</br>
</br>吳放手拍在案上,陰沉著臉問:“你此言當真?”
</br>
</br>許沖道:“絕無虛言。 為夫人駕車地車夫現(xiàn)已出城。 據(jù)他說夫人入了十二公子府邸就再沒出來。 世子若是不信,可當面質訊。 ”
</br>
</br>吳放行至書案前,拾起筆略作猶豫,然后又擲筆。 一串墨點濺在白紙上,暈開一片。 吳放咬著牙,一個字一個字道:“袁卿,替我修書。 ”
</br>
</br>袁向隅見吳放動怒,知道計劃已成功一半,卻故作不解的問:“修書給何人?”
</br>
</br>吳放從牙縫中擠出兩個字:“吳敬。 ”
</br>
</br>入夜后,吳敬府中散發(fā)著的紅梅幽香。
</br>
</br>吳敬素來風雅,相較于城外梅樹挺立,吳敬府中的梅樹經(jīng)過了精心打理,更顯欹曲多姿。
</br>
</br>邢玉跟著吳敬到了梅樹下。 院內(nèi)紅梅疏疏開了幾枝,好似初起的佳人,自有一股慵懶之意。 吳敬手撫梅枝,笑問邢玉:“好看么?”
</br>
</br>邢玉卻有些心不在焉,點了點頭,然后道:“很晚了,我……還是先回去罷……”
</br>
</br>吳敬道:“我差人送你。 ”
</br>
</br>“車夫還在門口等我,不勞費心。 ”
</br>
</br>吳敬詫異道:“那人早就走了,現(xiàn)在門口哪里還有人?”
</br>
</br>邢玉一愣,然后道:“我來得太久,說不定他等不及先走了。 ”
</br>
</br>吳敬見她為難,輕輕一嘆:“再陪我一會罷。 等會我就讓人送你回去。 ”
</br>
</br>邢玉只得答應,陪他一起看花。
</br>
</br>吳敬回頭繼續(xù)看那梅樹,幽幽道:“以前我阿娘院里也種著梅樹。 很久以前我就想,要是有個人陪我一起賞梅該有多好,可我始終尋不見那一個人。 后來讓我尋到了,她卻又嫁了別人。 ”
</br>
</br>邢玉想起上次看參軍戲吳敬的所為,有些不安道:“你說的那個人……該不會是我罷?”
</br>
</br>吳敬悲哀的看她:“為什么不能是你?”
</br>
</br>邢玉搖頭:“我說過很多次,我是你九嫂。 ”
</br>
</br>不好意思,兩天沒更新,我懺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