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微笑著離開
天行看著黑白山水畫里的一切,雙眼微瞇,雙掌平攤,一直持著的蓮花童子印早就無聲無息散去。此時的他,只是有萬般好奇,億萬白骨一心前往的那道白光處,究竟是何方關(guān)口?為何對那些白骨死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看那畫里面殺的是熱鬧非凡,白骨亂飛,羅漢倒地,天兵喪命……二郎神無比驍勇,根本無人能敵,手持三尖兩刃長槍,于佛陣仙云殺進殺出,面無表情,卻是身后黑血亂飛,每一掠過,便有數(shù)名神人墮地不起。
(就是這道光,就是這道光,黑光!)
黑光盡處,凈土方面,終于出現(xiàn)了三位修為恐怖的菩薩,拼著自身的本命修為,喚出各式佛宗法器,擋在了二郎神的身前,法器夾著如意寶珠,降魔金杵,毫光大作,光明無比。
天地大震,二郎神收槍而回,英眉如劍,似yù破天而出。
那三位菩薩輕身飛到高空之上,面sè如常,手那三樣佛家至寶卻被鍍上了一層死灰之sè,顯得破敗不堪。三位菩薩同宣佛號:“阿彌陀佛。”面sè平靜地一合什,便就此消散在了空,連一點痕跡也沒留下來。
秒殺三位菩薩,二郎神眉間的天眼忽然閃了一閃,似乎也有些疲憊,緊接著,卻是雙眼青光一現(xiàn),指揮著地上的億萬白骨緩緩向前走去。
而凈土那方,又飛出來了十名金身羅漢。還有數(shù)位手持仙家法寶的天尊,面帶jǐng惕地盯著二郎神那張平靜英俊地面容。
……
……
天庭與凈土方面用來攔截白骨大軍的力量也十分強大,難怪易天行上天之后,一路上并未瞧見什么厲害角sè。原來竟是盡數(shù)下了冥間。一待二郎神收手之后,頓時,那一方面被一直壓制住的真正實力開始展現(xiàn)了出來,佛聲陣陣?yán)铮坠潜M數(shù)虛化,化作無依游魂,似柳絮一般無力飄浮在冥間的空氣里。
看著白骨散架,游魂無依,yīn風(fēng)陣陣,死靈哀鳴。一直懸浮在高空地二郎神臉上依然沒有什么表情,似乎他并不會為自己手下這多的死靈破散而感到一絲憂傷。他眉間的那道秀氣的天眼開始散發(fā)出黑光。光sè里面感覺十分邪惡,催動著腳下的白骨大軍不畏散體,緩慢而笨拙地移動著。
咔嚓咔嚓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這種緩慢而整齊的移動,在戰(zhàn)場上總是容易讓敵人產(chǎn)生不可抵擋的畏懼感。試回憶人間的戰(zhàn)爭,一方列陣而出,緩慢前行,腳聲如雷。壓迫著前行,不畏生死,很容易令對方不戰(zhàn)而慌。
這億萬白骨,同時移動的氣勢,更是駭人,滿山遍野地白骨,就像食人的白蟻一般,緩慢移動著。
但那些羅漢天將們也不是在守塔山,全無懼意。各施神通,往白骨軍里潑灑而去。
白骨雖多,卻堪佛光照佛。解體而散,更不堪仙家法寶碾壓,變作粉末,鋪于大地之上。
……
……
二郎神在高空之上,閉目半晌,然后破開自我空間,殺伐而出,化作一道黑光,奪去天庭凈土那方強者魂魄若干。凈土方又出現(xiàn)幾位超級強者,以己身之xìng命,阻得二郎神一時。
天地間,殺氣縱橫,二郎神持槍于萬千佛陣殺進殺出,好不瀟灑如意。
而每當(dāng)二郎神殺伐一番,回高天閉目靜思之際,凈土天庭那方,卻無一人敢于上前偷襲,所有人地心神,似乎都被這恐怖的殺神震住了心神,只有被動地接受,膜拜,而沒有去打敗他,擊倒他的勇氣和想法。
二郎神持長槍,偶入佛陣,槍挑羅漢菩薩,然后回天上靜思片刻。在他靜思之際,佛光大作,凈土天庭方趁機大肆誅殺白骨,將白骨大軍的戰(zhàn)線強行往后推去數(shù)十公里。
而待到白骨大軍即將潰散之時,二郎神便又會睜開清光雙目,以黑sè天仙之光護體,面無表情殺入佛陣之,奪彼xìng命,阻彼氣勢。
如是者數(shù)次。
如果白骨大軍這方上頭的幽深空間里,飄浮著這樣一個霸氣十足的墮落天神,只怕早已經(jīng)被凈土羅漢和天庭仙兵們?nèi)珨?shù)趕散。
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便足以與無數(shù)的羅漢菩薩仙官天尊抗衡。
這和實力有關(guān),又和實力無關(guān),只是那種打遍天上天地難覓敵手?jǐn)?shù)千年來培養(yǎng)出的一股沖天殺氣。
……
……
二郎神一個人,安靜地對抗著天界最強大的勢力,時而瞬殺,時而閉目于高空靜思。
是的,當(dāng)時的情況就是這樣的。
易天行看著黑白畫面,那些凈土羅漢菩薩身后地白光,那白光很遙遠很微弱,但里面的氣息讓他感覺無比熟悉,不由微微皺眉,靈識深處偶有一動,便想起來了,當(dāng)初那年在歸元寺后圓里,老猴翻著眼白,扛著黑棍對抗的那道萬丈佛光。
所以他嘆了口氣,一揮手,散去了面前地黑白山水畫。
“趙子龍七進七出,可比您這氣派差多了。”易天行微笑回憶著剛才看見的畫面,不由為二郎神地風(fēng)范心折。只是這種畫面看的多了,也便知道了怎么回事,也就弱了繼續(xù)看下去的興趣――冥間的戰(zhàn)斗不知道已經(jīng)開始了多少年,也不知道要延續(xù)多少年。二郎神雖然有戳天之勇,但畢竟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面對著似乎無窮無盡地天界群兵,凈土諸德,他也無法率領(lǐng)著白骨大軍往那道白光處突破太多。
那道白光,就像是一個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的目標(biāo),吸引著冥間的億萬魂魄如飛蛾撲火般,前仆后繼。
如果冥間一直維持黑白畫面的情形,只怕這場戰(zhàn)爭會延續(xù)幾千幾萬年。
……
黑白山水畫在易天行的面前漸漸湮滅。化作無數(shù)光點。易天行忽然眉頭一皺,因為在畫面消失前的最后一刻,他隱約看見了凈土天界那方忽然從天而降了許多天兵靈體,加入了戰(zhàn)局之,而在白骨大軍那方,似乎也忽然間多了不少頗有戰(zhàn)力的天兵,而那些天兵都穿著黑sè的兵甲。
易天行一眼便認(rèn)出來了。那些黑sè兵甲的天兵,乃是真武的屬下。他眼睛微微一瞇,便想通了許多關(guān)節(jié)處,明白了真武在天界起兵地一個原因――但縱是如此,雙方不斷往冥間加兵,仍然只能維持一個均勢,改變不了大局。
而真正能令如今的易天行皺眉地,是白骨大軍遙遠的后方,在一片黑白sè。忽然出現(xiàn)了一個白sè的光點,那個白sè的光點顯得極為圣潔,無一絲雜質(zhì)。是只有愿力jīng湛的大德才能散發(fā)出的光芒,終易天行一生,似乎也只有在xīzàng高峰之上,普賢菩薩解體時,曾經(jīng)驚鴻一瞥。
而如今在冥間卻看見這種層次的白光了,由不得他不皺眉沉思。
那白光不是普賢,大菩薩不墮輪回,如今只怕早已在人間投胎。那白光又是哪位大菩薩?
易天行目力驚人,在畫面消失前地一刻,看清了那處白光。
光是從骨頭上散發(fā)出來的,無數(shù)的白sè人頭骷髏由地面堆積,漸成一塔。白骨塔極高,似山峰一般,而在塔上隱約坐著一位大菩薩,正滿臉悲容地注視著冥間戰(zhàn)場上的一切。
……
……
“那是地藏王菩薩。”旃檀功德佛的聲音淡淡從易天行的身體里傳了出來。
后天袋能納一切物,卻能阻止入了佛位的師公神識周游無礙,所以易天行也不吃驚,淡淡道:“怎樣把這畫面打開?我還想再看看。”
旃檀功德佛的聲音再次從他的胸腹間響起:“何必再看?童子總有去地那一rì。”
這句話,似乎已經(jīng)斷定了易天行的去路。易天行聽在耳,動在心里,知道師公佛斷然不會亂下妄斷,眉頭一挑道:“既然冥間起事,斷少不了地藏王菩薩,若他不點頭,只怕二郎神也不敢亂來,而且冥間億魂也不會聽他召喚。至于我,我又何必去冥間湊熱鬧,那處戰(zhàn)的激烈,多加一個我,我也做不了什么。”
“若你去了,你助何方?”
這話問地很有意思,凈土天庭向來是易天行之?dāng)常固垂Φ路鹨獑栆滋煨腥ブ倪叀5@個看似很無稽的問題,卻讓易天行陷入了沉思之,半晌之后,這一世的童子,下一世的某某才緩緩道:“我都不知到底發(fā)生了何事,如何判斷幫助哪邊?”
“童子不是不知,只是佯作不知。”旃檀功德佛很無情地戳破了易天行悲哀的偽裝。
易天行冷笑道:“佛祖留下來的爛攤子,難道非要我去收拾?”
旃檀功德佛微笑道:“一個智慧的存在,總是有一定目的,童子如果不去收拾,童子又為何是今rì的童子?”
易天行搖搖頭,眉毛上像是結(jié)了霜一樣的寒冷:“佛言自身猶在因果律,但佛祖既然最末舍了因果律,我又如何舍不得?前些時rì,我一直不愿談這些破事,今rì便說上一說,彌勒降不降世。是不由你們這些佛及菩薩說了算的,得看彌勒自己愿不愿意。”
旃檀功德佛陷入沉默,許久之后才說道:“那便離去吧。”
……
……
這句話一說,易天行身處地廣大空間頓時發(fā)生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道道黑光變幻著,合攏著,散發(fā)著,凝聚之后卻又流淌,形成無數(shù)美麗的畫面片段,然后空間急劇縮小,一個光點由遠方而來,漸趨漸近。
易天行滿面平靜,左手一掐午紋,結(jié)了無數(shù)道訣。手印加諸在自己身上更用老猴親傳行者法門蔽了自己五識。強行用神識停了自己的心臟跳動,菩提心大作,青瓣金蓮相依,將自己地神通提到最高的境界,卻生生將自己的所有氣息都裹在這個臭皮囊――準(zhǔn)備迎接空間之外,那似乎無窮無盡,令人生厭的戰(zhàn)斗。
光點越來越近。倏乎間到了他的頭頂。
因為遮蔽了五識,所以他沒有任何感覺,也不知道自己的全身都已經(jīng)進入了微涼的湖水之,從那個黑石壇的表面像道輕煙般鉆了出來,連覆在黑石壇上的細細黃沙都沒有震動一粒。
湖水是清湛的,易天行卻閉著眼睛,像一具無識無覺地木頭般在湖水里隨波逐流,緩緩飄浮。
如今的他,已經(jīng)隱隱修成了大菩薩地境界。當(dāng)他運足全身神通,不去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上能夠感知到他的人也沒有幾個。
一個尖尖的鳥喙伸了進來。淺白sè,是一只黃鶴在湖邊覓食,很湊巧地啄到了易天行的身上,卻以為這是一截木頭,很無趣地離開,高高的腳,踩著湖底的細沙,往遠處去。
湖水之上傳來萬聲佛偈,萬聲有如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
……
……
湖畔仍然是那些青山綠林,正是西方凈土,阿彌陀佛佛駕所在,那rì阿彌陀佛將黑石沉入湖底,便一直在湖畔靜思。
今rì法會,漫天金身羅漢持禮于空,數(shù)十位持花菩薩謹(jǐn)奉于佛身之后。
花瓣緩緩從天上落下,異香撲鼻,而……佛坐于蓮花座,雙目微閉,不言不語,面上清光籠罩,見容顏眉鼻,瘦弱地身體,卻氳著無上的法威。
蓮花座懸浮在山前,山似一睡佛,起伏高低不平,林sè或濃或淡,漸成佛sè。
阿彌陀佛并未睜眼,而那似睡佛的山上卻吹拂過一陣清風(fēng),擾的山林一陣亂動,遠遠看去,就像那個睡倒的巨佛似要醒了。
……
巨佛之下,有兩位佛光清純的大菩薩正脅侍在旁,一位乃是大勢至菩薩,另一位頜形柔潤,卻低著臉。
大勢至菩薩微藍的雙瞳里閃過一絲慈悲意,輕聲道:“鵬兒已然化凰,真武之兵也沒有多少送入冥間,算是僥幸,童子若出,依他今世心xìng,應(yīng)該不會插手此事,只是世上之事,太多不順心意,稟我佛旨意,諸位羅漢,若童子出,邀他暫留此地,佛愿與他細談。”
這句話說的很溫柔,實際上卻是對凈土佛宗的所有力量下了命令,下了對易天行地追殺令。
而此時易天行化身的木頭,依然在湖水飄浮著,而湖畔便是無窮無盡的羅漢菩薩,最可怕地,自然是大勢至菩薩了。
阿彌陀佛想來不屑于親自對他出手,但饒是如此,易天行依然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一個狀況之。
在大勢至菩薩身邊那位大神通忽然笑了一下,如玉般的手指輕輕自頭頂白紗邊上拂過。
又一陣清風(fēng)吹過,蓮花座后的睡佛山上林木又一陣輕搖,似乎是無處不在的佛在輕輕搖頭。
……
……
微笑的大菩薩忽然抬步,也不見他如何動作,卻是寶身來到了湖畔,他低下身子,輕輕洗浣著自己頭頂?shù)陌准啠缓笕〕鲇疫叺钠績海瑥暮×艘黄扛事丁?br/>
易天行的身體便像一道流光般,灌入了這個瓶兒。
“大士。”大勢至菩薩微微皺眉,感應(yīng)到了什么。
……
……
觀音菩薩抬起臉來,微笑著對著那道山梁行了一禮,然后施施然離開了法會的現(xiàn)場。
漫天羅漢和小菩薩們都感覺到了一絲詭異。
大勢至菩薩似乎想說些什么,幽藍的眼眸里閃過一絲很復(fù)雜的情緒。
從山間,傳來了一聲嘆息,佛的嘆息。
而觀音菩薩依然堅定的,驕傲的,甚至是帶著一絲玉石俱焚的意味,緩緩地向山外行去。
無人敢阻,無人能阻。
這是傳說最神秘莫測的大菩薩,很多人都在暗猜測,他是不是早就已經(jīng)晉成佛位,而只是在刻意掩飾什么。
同時,他也是天上地下,唯一一個在佛道兩宗都享有無上地位的大神通。
沒有人,沒有神,沒有佛,愿意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對他表示一絲的不敬。
因為他是救苦救難觀士音菩薩。
……
……
佛在嘆息,菩薩微笑著離開。
(第卷梵城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