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jié) 升級
團河伏擊戰(zhàn)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迷霧重重,人絕不相信小林恒一的一個聯(lián)隊會打不過對方的兩個團,偏偏戰(zhàn)場打掃得特別干凈,華軍無論死活都給帶走了,只是扔了滿地的日軍死尸,大約數(shù)一數(shù),足有三千具!帶隊探查現(xiàn)場的是77、78聯(lián)隊所屬的39旅團旅團長高木義人少將他在得到消息,親自帶領直屬部隊趕過來了。
據(jù)說,少將命人把所有戰(zhàn)死者的遺體收集起來,集中火化的時候,難得的大哭了一場,并且對上天發(fā)誓,一定要報仇,一定要找出殺害這些人的真兇,把他切碎了喂狗!向這些死難在支那的皇國勇士致敬。
這件事始終沒有下文,人費勁了心力,硬是找不到78聯(lián)隊全軍覆沒的真正原因,到后來,軍部專門派出人來在現(xiàn)場周邊進行尋找,也確實找到了中國另外某支軍隊在飲馬井等地埋伏的痕跡,但只有痕跡,卻沒有任何可以提供身份證明的佐證,78聯(lián)隊覆滅也作為懸案被掛了起來。
而謎底被揭開,則是在平津地區(qū)徹底淪陷之后,日軍在長辛店的華軍219團駐地軍營中發(fā)現(xiàn)了小林恒一帶血的軍裝當時人以為小林肯定殉國了,給其在國內的家屬又是致信,又是慰藉,鬧出了一場烏龍事件。
戴小點也很覺得后悔,不但是軍旗的疏忽,更主要的是,他為自己的膽小而羞愧,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會是由一個少將親自來負責增援以及探查,要是早知道的話,就應該再想辦法調集一些部隊,一個大佐之外,再弄來一個少將,我戴小點20歲不到,大約就能混個將軍干干!
當然,這只是他心中胡亂,大佐能抓來,算是很少見的意外事故,但一個少將,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丟不起的!再說了,真以為人的飛機、坦克、裝甲車是吃干飯的嗎?一個少將陷入重圍,一定會驚動陸軍部,所有在華日軍也一定會豁出性命的來拯救他即便是勢不可解到最后一步,他也會選擇自殺或者被警衛(wèi)殺死,被中國人俘虜?shù)膼u辱,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趙登禹屁也沒問出來。小林恒一傷勢很嚴重,稍微打罵幾句,他就昏迷,嚇得趙登禹就是有再大的火氣,也不敢動手了。而就在他為得不到對方的口供覺得著急的時候,華北形式丕然一變!
首先說,市內的戰(zhàn)斗打響了,日軍受到一定程度的傷亡。人沒想到中國人會率先挑起戰(zhàn)火,急怒之下,做出了徹底解決華北事件的決定,駐扎在山海關的日軍部隊快速進軍,一路過關斬將,把中國守軍殺得大敗,然后和駐守在這里、剛剛和38師進行過一系列戰(zhàn)斗的駐屯軍會和,在28日的下午1點前后,盡數(shù)把38師、保安隊等勢力趕出了市文字并沒有完全按照時間進程敘述,只是為了閱讀的順暢。
這還不算,人被連續(xù)三樁戰(zhàn)事壞了心情,軍部快速做出了一舉消滅平津地區(qū)的中國守軍,為皇國徹底控制華北打下第一步的基礎!所謂三樁戰(zhàn)事分別是指戰(zhàn)斗、廊坊戰(zhàn)斗,還有廣安門事件該事件也被認為是戰(zhàn)斗全面爆發(fā)的導火索,其經(jīng)過大約是這樣的。
廣安門事件發(fā)生在廊坊戰(zhàn)斗之后,按照日方和宋哲元達成的協(xié)議,26日,駐屯軍第2聯(lián)隊第2大隊大隊長廣部中佐帶領部隊在26日14時抵達豐臺車站,換乘26輛汽車開往廣安門,該部隊的行動事先和冀察當局溝通過,雙方約定,日軍在午后16時進城。
不料由于廊坊戰(zhàn)事的初步勝利,宋哲元仿佛有了底氣,態(tài)度突然變得強硬起來,城門緊閉,根本不容許日軍進入,經(jīng)過29軍軍事顧問櫻井等人的交涉,午后19點城門開放,廣部大隊的車輛開始進城,第三輛汽車剛剛通過,城墻上的守軍突然開槍!
廣部命令汽車加快速度,結果有12輛汽車駛入城內,剩余則被阻隔在外,雙方開始猛烈交火!日軍的死傷非常慘重,豐臺的河邊正三旅團長聞訊即刻派出增援部隊,經(jīng)過一番交涉,日方的廣部大隊不得已答應條件,已經(jīng)進城的,到公使館區(qū)域集結沒有進城的,則在華軍隔離下集結。
到27日凌晨2時左右,廣部率隊進入公使館兵營,而城外的剩余部隊,則返回了豐臺軍營這就是著名的廣安門事件。
這一事件徹底激怒了軍方,在26日夜22時20分,下達了作戰(zhàn)命令,原因是判斷廣部大隊受到華軍不法行為的嚴重沖擊,甚至遭到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決定討伐第29軍。作戰(zhàn)命令如下第一,定于明天27日正午展開攻擊行動第二,廊坊及的第20師團主力在團河村季節(jié),與位于馬駒橋的一部部隊協(xié)同攻擊南苑。
第三,駐屯軍主力從豐臺向南苑兵營西北方向展開攻擊,在通州的該步兵第2聯(lián)隊向南苑東北端方向攻擊,至11時進入北平馬駒橋一線,聽從旅團長指揮第四,北平警衛(wèi)隊保護身在北平的僑民。
第五,獨立混成第11旅團從衛(wèi)窯附近攻擊西苑,然后進入永定河一線第六,獨立混成第1旅團在順義從沙河鎮(zhèn)方向向永定河線進攻第七,軍預備隊20師團步兵3大隊,也就是戰(zhàn)斗的主要參與者駐扎在第八,飛行團主力于拂曉攻擊西苑兵營第九,臨時航空兵團一部在承德,主力躍進協(xié)助地面各兵團的掃蕩戰(zhàn),并隨時準備和中國空軍決戰(zhàn)。
命令是27日正午展開攻擊,但給宋哲元下定的最后期限是28日,因此,特務機關長松井表示異議,他認為,時間太短,來不及完成護僑的使命,另外,對中方欠缺信義,也會造成日后談判上的失分第三,廣安門事件查明的情況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嚴重。
綜上,日軍決定暫時收回成命,在27日凌晨4點30分發(fā)出如下部分變更命令“為北平僑民收容問題,故延期開始攻擊事件,希望各兵團做好攻擊準備關于攻擊前進,應等候命令。”
與這份秘密的軍事部署一起發(fā)布的,還有一份公開文件,名為中國駐屯軍聲明。在所謂的聲明中,人宣稱日軍真正的敵人是敢于抗日挑釁的華軍,不是華北一億人民。
而廣安門發(fā)生之后的數(shù)個小時內,日軍軍部就得到了詳細的情報,人對宋哲元的出爾反爾再也不能忍耐,下達了全面動員的命令,首先給予中國駐屯軍新任務,然后動員國內三個師團,并對第20師團進行第二次動員。
這一次動員的總人數(shù)約為20萬9千,馬匹就有5萬4千,按照計劃,從8月1日至4日,運送第5、第6師團及其附屬部隊到釜山從8月10日至14日,運送第10師團到塘沽。
今后的首要計劃是討伐29軍,其次等國內師團抵達后,進入并確保由保定到獨流鎮(zhèn)縣屬,南26公里之一線,即使北上的國府中央軍到達,亦以此為準。
而這樣的大規(guī)模運動,花費自然不菲,按照日方的統(tǒng)計,解決華北事件的經(jīng)費為96,809,496日元,而這些錢,也只夠第一次動員兩個月內的使用,之后又追加了313,306,000日元。
在這樣巨額的花費、巨大的人力分派之外,人犯了一個極大的戰(zhàn)略錯誤!原來在人想來,要使對華作戰(zhàn)深入,就要有同時對中、蘇兩線作戰(zhàn)的決心,然而,在日軍全部兵力中,分配給對華作戰(zhàn)的是11個師團,其中對華北作戰(zhàn)不能超過4個師團為兩線作戰(zhàn)準備,要留下5個師團作為預備兵力。
這些兵力征服華北應該沒有很大問題,但要說吞并全中國,則是萬萬不夠的,因此,軍令部次長嶼田繁太郎把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石原莞爾找來,向他進行問詢。當時,嶼田繁太郎提出了收拾局面的辦法,簡單的說,就是在目的并非是使中國屈服,而是在適當時機,收拾局面的的辦法。
石原莞爾也同意次長的不使戰(zhàn)爭局面擴大到全中國的范圍的想法,于是提出如下的建議第一,占領平津地區(qū)之后,即刻停止戰(zhàn)斗這是最好的時機。
第二,奪取長辛店之后第三,奪取保定之后這是最后的時機。
在軍令部次長問及他在這之后呢?石原莞爾遺憾的搖搖頭“再也想不出還有適當?shù)臋C會了!”
嶼田繁太郎使勁嘬著牙花子,犯了牙疼病似的,“再也沒有適當?shù)臅r機了?那么,就是說,如果中國方面不肯做出讓步的話,皇國就要繼續(xù)進行下去了?這用中國人的話來說,這不就成了騎虎難下了嗎?”
石原莞爾苦笑著點點頭,沒有說話。
“那,解決條件呢?”
“我想,首先要退還在全中國的一切政治權益,諸如治外法權、華北特殊權益、陸海軍的駐兵權、租借等這樣做是求得日中親善,貿易好轉的唯一良策。作為中國方面,需要作出的,只有承認滿洲國。”
嶼田繁太郎本來沒有牙疼,這會兒可真的疼了!這樣的條件,幾乎是把皇國多年來靠著戰(zhàn)士浴血廝殺換來的利益全部放棄了!一經(jīng)發(fā)布,必將引來軍方的強烈反彈!他都不敢想象,自己將會面臨怎樣的怒火!“這個啊,研究一下,報請上奏吧。”所謂的上奏,就是報請?zhí)旎蕷J準。
于是便召開會議研究,嶼田繁太郎真心害怕會引起陸軍的不滿,便耍起了鬼心思,請海相主動提出這一計劃,通過之后,參謀本部總長閑院宮和石原莞爾分別在30日、31日到葉山皇室別邸拜謁裕仁天皇,前者上奏對華作戰(zhàn)計劃大綱時,裕仁問“想打到什么地方為止?”注1
“從作戰(zhàn)觀點上看,前進到保定一線。”
31日的拜謁時,石原莞爾代表次長報告具體的作戰(zhàn)計劃,裕仁再度問及,石原做了如下回答“在作戰(zhàn)上,馬上使用4個師團有困難,以此兵力進攻到保定一線已經(jīng)是竭盡全力,再向前進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了進入這一線以后,當務之急是以外交談判求得收兵機會。”
裕仁沒有表態(tài),只是點了點頭。
注1這一段內容是史實。至于請海相提出建議,是因為的陸海軍始終不和。陸海軍視對方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明爭暗斗、互不買賬、時時處處為對方掣肘!簡單到一個螺栓,海軍設計成左旋的,陸軍的圖紙則標明是右旋的就是為了不讓對方使用。
這種不和在武漢會戰(zhàn)的時候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詳見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