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有些跳了
裴旻本想著李光弼真的如王君毚說的那樣桀驁不馴,自己還真要殺殺他的傲氣。&1t;/p>
甭管李光弼在歷史上的表現(xiàn)如何,這要當(dāng)自己的部下,先一點,就得聽自己的。&1t;/p>
不然別說是李光弼,就算是韓信、孫武都該干嘛干嘛去。&1t;/p>
但見李光弼這般恭敬的問好,裴旻也笑道:“我已經(jīng)收到了王節(jié)度的來信,他在信中多番夸贊,說你是少見的將才。某最欣賞有才之士,不管你在朔方生了什么,到了這里就是你的家。來,入內(nèi)敘話。”&1t;/p>
裴旻已經(jīng)當(dāng)了多年大佬,除了前的認識,在識人方面也有自己的一桿秤。&1t;/p>
見李光弼對自己并無半點桀驁,裴旻也不會亂擺架子,免得真的將這樣的大才拒之門外。&1t;/p>
李光弼見裴旻親自迎接自己,心底感動之余,也很是感慨心道:“都說裴郡王,愛才惜才,禮賢下士,今日一見,果然不虛也!”&1t;/p>
邀請李光弼入內(nèi),坐定上酒。&1t;/p>
李光弼的樣貌,一看就知道是個大老粗,裴旻可不舍得糟蹋了自己上好的茶葉。&1t;/p>
兩杯酒下肚,裴旻問起了李光弼軍事上的東西。&1t;/p>
李光弼心知裴旻這是考驗他的所學(xué),也認真的應(yīng)答。&1t;/p>
裴旻同樣認真聽著,眉宇也忍不住露出一絲驚嘆:無怪歷史上王忠嗣對李光弼直言“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1t;/p>
那個時候,王忠嗣麾下有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等大將。&1t;/p>
唯獨李光弼得此贊譽,裴旻今日方知并非沒有原因的。&1t;/p>
李光弼與王忠嗣很像……&1t;/p>
這天下名將多有屬于自己的一種風(fēng)格,或是嚴(yán)謹或是多變,或是擅奇,或是擅正。&1t;/p>
如兵圣孫武的風(fēng)格就是多變,伐楚之戰(zhàn),吳軍神出鬼沒,數(shù)倍于吳的楚國兵士疲于奔命,一戰(zhàn)而定。&1t;/p>
而兵神吳起的風(fēng)格就是正兵,吳起用兵向來堂堂正正,他不管對手是誰,都是正大光明的與之一決勝負。哪怕是強大的秦國,舉國兵力五十萬之眾,吳起一樣以五萬兵馬正面碾壓,將不可一世的秦軍打懵逼了。&1t;/p>
王忠嗣算是一個另類,他進攻的時候有虎賁之勇,便如呂布張飛一般,侵略如火,能夠憑借自己的暴力,鼓動三軍之氣,令人難以抵擋。但防守的時候,卻又能穩(wěn)若泰山,就如司馬懿一樣,不管對手如此挑釁辱罵,說不出戰(zhàn)就不出戰(zhàn)。&1t;/p>
兩個極端的性格,聚在了一個人身上。&1t;/p>
這一點讓裴旻很是訝異。&1t;/p>
今日他又遇到一個。&1t;/p>
王忠嗣是勇烈與穩(wěn)重并存,而李光弼卻是正奇結(jié)合。&1t;/p>
李光弼在軍事上的奇思妙想層出不窮的同時,對于治軍極有方略,軍事水平,委實令人驚嘆。&1t;/p>
即便與郭子儀的相會,郭子儀給裴旻的感覺都不及李光弼。&1t;/p>
這絕頂人才有兩種,一種是天資出眾,年少英杰;另外一種是大器晚成,不鳴則已,一鳴驚人。&1t;/p>
王忠嗣、李光弼毫無疑問是前者,而郭子儀、哥舒翰,則卻屬于后者。&1t;/p>
不過裴旻也現(xiàn)了李光弼身上的毛病,他很多地方都有些想當(dāng)然。&1t;/p>
這也是正常之事,李光弼并不缺才智,缺的是實戰(zhàn)經(jīng)驗。現(xiàn)在他的“經(jīng)驗”想法,大多來源于想象,也就是紙上談兵,需要通過實戰(zhàn)佐證改正一些不符合事實的觀念。&1t;/p>
“怕不怕吃苦?”&1t;/p>
裴旻看著李光弼,突然說道。&1t;/p>
李光弼道:“末將是軍人,無懼風(fēng)雨。”&1t;/p>
裴旻聞言莞爾一笑,軍人的尊嚴(yán)、驕傲是他一直給河西、隴右軍洗腦的關(guān)鍵所在,他無日不強調(diào)軍人責(zé)任義務(wù),將河西、隴右軍打造成了一支有信仰意志的軍隊。&1t;/p>
李光弼也將軍人掛在口上,顯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1t;/p>
“光弼的才華,我今日是深有體會了。我是很想將你留在身旁,替我處【31小說網(wǎng) 】理軍中訓(xùn)練事物,但為了你的前途,只能忍痛。你在這里休息幾日,回頭我寫一封書信,你去西域找封常清節(jié)度使,他會安排你的。阿拉伯雖退,但是我們彼此的仇怨已經(jīng)累計,是不可能和好的。現(xiàn)在邊境摩擦不斷,時常有小規(guī)模的戰(zhàn)事。雙方都在練兵呢,你去見見真正的戰(zhàn)場。只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考驗的人,才有資格稱為軍人。”&1t;/p>
李光弼聽了一臉的激動,霍然而起道:“末將,末將絕對不辜負裴帥的信任!”&1t;/p>
戰(zhàn)場,是他做夢都向往的地方。&1t;/p>
裴旻又與李光弼聊了許久,親自送他出府。&1t;/p>
回到辦公廳,裴旻問向王維道:“如何?”&1t;/p>
王維心服口服的道:“裴帥識人之神,屬下……”&1t;/p>
才氣貫天的他都不知道怎么感慨了,破天荒的用了一個“神”字。&1t;/p>
“哈哈!”裴旻頗為自得的大笑幾聲道:“來,摩詰,研磨!”&1t;/p>
王維以為是要給封常清修書,快步去案幾前取水磨墨。&1t;/p>
裴旻臉上卻露著一絲嚴(yán)峻。&1t;/p>
這封信自然不是寫給封常清的,而是回紇的可汗承宗的。&1t;/p>
在與李光弼聊天的時候,裴旻聽李光弼說道西方草原生的一件事情。&1t;/p>
主角是李忠獻。&1t;/p>
李光弼的話語再次于裴旻腦海中響起:&1t;/p>
“因裴帥之故,朔方一片太平,唯有一些馬賊為禍……”&1t;/p>
“要說值得一說的事情,只有回紇可汗承宗與李忠獻的矛盾了。”&1t;/p>
“李忠獻又叫阿布思,原為九姓鐵勒同羅部落領(lǐng),臣屬于東突厥汗國,人口眾多,力量強大,東突厥烏蘇米施可汗統(tǒng)治時,任命他為西部的葉護,地位僅次于可汗。早年烏蘇米施可汗被拔悉蜜、回紇和葛邏祿的聯(lián)兵攻殺后,他率部投奔我大唐,陛下冊封他為奉信王,賜姓名李獻忠,將其部落安置在朔方節(jié)度使所屬的河南之地。”&1t;/p>
“李忠獻昔年與回紇多次交戰(zhàn),讓回紇吃了不少苦頭。現(xiàn)今回紇已經(jīng)統(tǒng)一北方草原,在擊潰突厥殘部的時候,有很多突厥人逃到了李忠獻的部落。承宗要求李忠獻將人交出來,李忠獻決然不同意,雙方險些動了刀兵……”&1t;/p>
“是安節(jié)度從中調(diào)和,才令得回紇可汗退兵的,但自那以后,承宗與李獻忠的各種摩擦就沒斷過……”&1t;/p>
裴旻當(dāng)時沒有跟李光弼細談這個問題,心底卻有一個想法:“這回紇一統(tǒng)了北方,有些跳了。”&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