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君臣交心
,重生之怨偶 !
折騰了一番,已經(jīng)深夜,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后在叮囑了一番安妃以及麗正殿的宮女們好好伺候皇上后,便都回去歇息,只剩下李臻合目躺在床上,安妃過來替他蓋被,他睜了眼看她,想著那一日許寧跪伏在地上,聲聲泣血:“過幾日便是夏祭,安妃將會因食入賜下的時魚而突發(fā)霍亂,恰逢她身懷有孕,胎兒未能保住,三日后安妃薨……陛下不信,可自驗證,莫要等到失去,遺憾終身。”
這個為著自己嫁入了深宮,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女子,竟然……會早早就死在這深宮中,無聲無息?
李臻忍不住輕輕撫摸安妃的頭發(fā):“阿鸞,委屈你了。”
安妃許久沒有聽到李臻這般喚她,一怔,笑著道:“不委屈”,眼睛彎彎,卻不妨一滴眼淚滑了下來,李臻輕輕嘆了口氣,將安鸞的頭按入懷中,感覺到這特別愛笑的安鸞,眼淚一層層打濕了自己的衣衫。
官家身子有恙,歇朝數(shù)日后,便宣了許寧御書房覲見。
許寧匆匆入宮,自他知道陛下因飲食不慎小恙,而宮中也未出現(xiàn)安妃薨的消息,便已心里有數(shù),他進(jìn)了御書房內(nèi),看到外頭守著內(nèi)侍侍衛(wèi),御書房內(nèi),卻僅有李臻一人坐在上頭,沉沉地看著他。
許寧上前下跪參拜,李臻卻沒有叫起,只是從上頭看著許寧,許久后才下來緩緩走到許寧身側(cè)。
許寧俯首看到那繡著金龍的靴子停在了自己旁邊,一個聲音傳了下來:“在那夢里,你因何問罪?”
許寧合上雙目,低聲道:“大逆之罪。”
李臻臉上肌肉微微抽動了一下:“不赦之罪?”他深吸了一口氣道:“是凌遲?”
許寧以額觸地,沉默不語,李臻聲音微微有些顫抖:“那時候,朕在哪里?”
許寧低聲道:“陛下重病昏迷不醒,太后垂簾聽政。”
李臻來回走了兩步,忽然彎腰伸手將許寧扶起,握著他的手不說話,許寧抬眼看李臻目光復(fù)雜地看著他,過了一會兒才道:“你才入仕,位卑力弱,朕前些日子去找你,不過是覺得你是可用之才,見事有獨到之處,想聽聽你的意見,順便探探你究竟能做到何等地步,并未想過讓你就參與此事。”
許寧低聲道:“是,在那夢中,這一年是由戶部侍郎提出,朝議后卻被群臣反對,連太皇太后、太后都勸諫于您,此限田法并未能實行,陛下自那一次后,便著力培養(yǎng)自己人手,三年后,西南大旱,顆粒無收,又接連蝗災(zāi),有佃農(nóng)揭竿造反,糾集匪類,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口號,鼓吹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數(shù)月內(nèi)居然成了氣候,連奪數(shù)城郭郡守,百姓無地可種,無處可去,流民響應(yīng)者無數(shù),甚至直逼京都,朝廷派兵征伐,足足兩年才鎮(zhèn)壓此亂。此亂后,國庫越發(fā)空虛,陛下再次提出了限田法,有前車之鑒,群臣反對之音稍弱,我當(dāng)時已入了中書省,陛下任我為樞密副使,是以得推。”
李臻來回看了他許久,低聲道:“太皇太后和太后為何要反對限田令?她們一貫教導(dǎo)朕要憐民惜民,對朕也是頗多嘉許。”
許寧道:“陛下可曾查過她們家中有多少傾田?”
李臻深吸一口氣道:“朕不信太皇太后和太后會是如此自私之人,民為國之本,事關(guān)民生,她們應(yīng)當(dāng)會大力支持才對,她們保朕登基,一貫對朕之舉措都十分贊許。”
許寧苦笑一聲:“陛下,臣那日與你分剖明白了,熙寧新法前車之鑒在前,這令定得再好,也比不過那貪官污吏從中動上手腳——更何況太皇太后、太后身后尚有親族。”
李臻松開他的手,轉(zhuǎn)回龍椅上坐下,蹙眉沉思了一會兒忽然道:“你為何要對朕坦言此事?不怕朕問你個妖言惑眾之罪?”
許寧道:“陛下與臣,曾肝膽相照。”
李臻嗤笑了聲:“你倒是相信朕,你可知道朕這幾日數(shù)次想直接下旨收監(jiān)問罪于你?你就不怕連累妻女?”
許寧垂睫不語,李臻逼問他:“你就這么確信朕一定會信這等神鬼托夢之事?若是朕認(rèn)為你是與安妃串通好來朕面前演的一出好戲呢?”
許寧道:“臣出身寒門贅婿,若是想飛黃騰達(dá),皇后已有嫡長子,為何要去投靠一個無根無底的妃子?陛下若是疑臣,可將臣貶謫出京,但看三年后是否果有民亂便知。”
李臻冷笑一聲,站了起來道:“你要出京?”
許寧道:“陛下,楚有大鳥,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一飛沖天!陛下如今羽翼未豐,臣等根基不牢,變法不過如商鞅之流,不得長久,白白令對陛下不利之人得勢。陛下登基才兩年有余,何不蟄伏慢謀,效仿漢武,培養(yǎng)許多能臣忠將,手掌大權(quán),才一展宏圖?臣愿外放出京,一探民生吏治,方能為陛下提供更為可靠之法度,水清無魚,新法若要得行,則各方考量,均要面面俱到。”
李臻臉色緩和下來,許久后才又問:“前世安妃……沒了以后,我有查得出什么嗎?”
許寧道:“不曾,時魚前朝后宮都有分賜,也有大臣吃壞肚子,卻都是小恙,安妃只是不巧有孕卻尚未有孕像。只是陛下數(shù)年郁郁寡歡,一直懷念不已,甚至和臣說過,百年之后,要追封她為皇后。”
李臻抬頭看向許寧:“有沒有可能是皇后?”
許寧謹(jǐn)慎道:“臣不知,只是陛下與皇后一直帝后和諧,未曾聽說過有齟齬,只是陛下原本于女色之上頗為淡薄,安妃死后便一直未聽聞有特別寵愛之嬪妃,因此后宮子嗣不豐,只有皇后又生了一女。”
李臻蹙眉許久,低聲道:“先皇三子十三女,皇子一個都沒存活。”
許寧不說話,李臻沉吟良久才抬眼看他:“你下去寫個密折,將能發(fā)生的大事一一列上,朕找機(jī)會去你那里拿——不要給別人知道。”
許寧恭敬應(yīng)喏,李臻看了他一會兒忽然問道:“夢中你是不是對你那妻子照顧得不夠妥當(dāng)?”
許寧啞然,李臻饒有興致道:“你那日對我說莫要等失去才后悔,倒像是以己推人,那日你會為了個不確實的消息便棄考,朕就覺得你這寵妻寵得頗有些不同尋常,和平日觀感有些不像,如今想來,難道你也曾失去過?那唐氏不似一般婦人,想必你這痛悔十分刻骨了。”
許寧耳根發(fā)燒只是低著頭不說話,李臻仍是笑道:“罷了,朕也不取笑你了,你這般兒女情長,倒教朕有些放心——你一家家小性命都在朕之一念之間,冒著被朕猜忌之心,都要和朕說這些話,可見忠心耿耿,也算是知朕甚深了。”
許寧低聲道:“陛下一貫仁慈寬懷,從未因言殺人,未有折辱過士大夫言行,更是愛民如子,數(shù)次為民生多艱夜不能寐,每一變法,必從己身做起,因嫌宮中花費奢靡,革除甚多,宮中節(jié)儉成風(fēng),是英明圣君,卻未能遇到良臣輔佐,乃至宏圖不得展,大志不得伸,皆為臣等之過也。”
李臻道:“罷了,朕且將就信你這一次,這南柯一夢,可能是荒誕無稽,也有可能是上天示警,且邊走邊看……依你之意,這限田法是不當(dāng)推了?”
許寧道:“陛下英明,可先在太皇太后、太后面前稍微一提,看她們是否支持,不宜朝議,白白折損了自己人手,田法涉及社稷之本,不宜輕動,陛下不若暫以黃老之策,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
李臻皺眉道:“那又有何等辦法可防止三年后的民亂?”
許寧道:“臣愿往西南赴任為官,嘗試推行一些較為溫和的法度,緩緩行之,造福一方百姓,盡量讓地方百姓有田得耕,有飯可食,有衣可穿,一旦天災(zāi)發(fā)生,也能得到安撫救援。”
李臻眉毛微揚:“你有何辦法力挽狂瀾?不怕連家小都折在那里了?”
許寧跪下道:“有陛下支持,臣又早知那匪首之家鄉(xiāng)所在及其姓名,總能慢慢謀之,消大禍于無形,若是能提前預(yù)知這許多,尚不能將種種禍患扼殺于萌芽之時,那臣也枉為朝廷官員,再生一世了。”
李臻心思復(fù)雜地看向他:“若是朕不信你呢?”
許寧道:“臣早知西南有民亂兵禍,早知新法凡成殃民之策,若是不與陛下剖明,放任諸事發(fā)生,生靈涂炭,枉為大丈夫存于世間,若是陛下信我,則責(zé)無旁貸,救民于水火,輔佐圣君,換得清平盛世,若是陛下不信我,則退守故鄉(xiāng),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我已盡力,問心無愧。”
李臻沉默了一會兒道:“獨治其身以立于世間,不失其操也……晏之,若你所夢為真,朕倒是知道為何在那夢里會獨與你肝膽相照君臣相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