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化名人
吳越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主要在江浙地區(qū),吳語是江浙地區(qū)通用語言。江浙地區(qū)自古文化發(fā)達,歷史上文化璀璨,人才輩出,盛產(chǎn)大儒鴻士。
江浙民風細膩、溫潤、靈秀,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子佳人產(chǎn)地,擁有大量物質(zhì)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一)吳王闔閭
闔閭又作闔廬,姬姓,吳氏,名光,吳王諸樊之子,故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著名軍事家,春秋五霸之一。
1.韜光養(yǎng)晦 吳泰伯傳位19世到壽夢,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二子馀祭,三子馀眛,四子季札。
因為四子季札非常賢能,壽夢臨終前想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因為謫長制不愿接受,于是壽夢遺命實行兄終弟及制,這樣就可以依次傳位給季札了。
后來,吳王諸樊、馀祭、馀眛相繼去世,按理,應當季札接位,但季札禮讓逃走。于是,馀眛的兒子僚繼位了,這引起了諸樊、馀祭兒子們的不滿。
特別是諸樊的兒子公子光,他認為:既然叔叔季札禮讓,兄終弟及制結(jié)束了,那就應該還實行謫長制。自己是壽夢長子諸樊的長子,理應繼承王位。
但是僚一向貪婪依仗強力,不肯謙讓,所以公子光準備尋覓能共患難的勇士,刺殺吳王僚,自己登上王位。但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于是表面裝著無事,韜光養(yǎng)晦。
2.同憂之士 吳王僚五年,伍子胥投奔吳國,吳市吹簫,被市場管理官發(fā)現(xiàn),引薦給吳王僚。吳王僚和伍子胥談了三天,伍子胥的話沒有重復的,吳王僚十分贊賞伍子胥賢能。
公子光怕伍子胥和吳王僚親近,被吳王僚所用,妨礙自己的計謀,就有意詆毀伍子胥,常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親兄長被楚王殺害,他勸大王攻打楚國,并不是為了吳國,不過是想報自己的私仇罷了?!?/p>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企圖,也看出了公子光是個能成大事的人,于是離開了朝廷,隱退到郊野去耕作,投靠了公子光。
公子光以賓客的禮節(jié)收養(yǎng)了伍子胥,后來又與伍子胥引薦的勇士專諸合謀,于是公子光、伍子胥、專諸三人結(jié)為“同憂之士”,密謀刺殺行動。
3.雞父之戰(zhàn) 吳王僚八年,吳軍包圍了被楚國奪回的重鎮(zhèn)州來,楚國糾集胡、沈、陳、許、蔡、頓六國組成七國聯(lián)軍增援州來。聯(lián)軍兵力數(shù)倍于吳軍,又來勢洶洶,吳軍撤圍州來,移軍到鐘離。
公子光面對強敵,對吳王僚說:“楚國援兵雖然多,但都是些小國,而且都是受楚國的脅迫才來的。胡、沈兩國的國君年幼輕狂,陳國大夫夏嚙有勇無謀,許蔡兩國素來仇恨楚國。如今楚國元帥子瑕急病剛死,新元帥資歷名望不夠,很難統(tǒng)一聯(lián)軍,所以七國聯(lián)軍根本不同心,我們完全可以打敗他們?!?/p>
公子光還設計了具體戰(zhàn)役,吳王僚依計行事,把軍隊分為三部,自己率中軍,公子光在左,公子掩余在右,七月晦日,在雞父與楚軍決戰(zhàn)。
吳軍先派三千刑徒去擾亂楚右軍,刑徒未經(jīng)訓練,滿場亂跑,胡、沈、陳三國軍隊以為吳國是烏合之眾,追殺爭功自亂了隊形,這時吳國重兵殺到。
公子光正遇上陳國大夫夏嚙,一戟將他挑于馬下,又與掩余一起活捉了胡、沈兩國國君。
公子光命令將兩位君主殺死,又將生擒兵士放了,這些放歸的士兵亂跑亂叫:“我們的國君被殺了!我們的大夫被殺了!”
許、蔡、頓三國的將士聽了心驚肉跳,紛紛奪路而逃,這時吳國大軍殺到,楚軍還未擺好陣勢,已被沖得七零八落。吳軍乘勝追殺,楚聯(lián)軍大敗而逃。雞父之戰(zhàn)堪稱古代謀略取勝的典范!
4.殺僚奪位 吳王僚十二年冬,楚平王去世。吳國想趁楚國辦喪事攻打楚國,公子光認為,這是動手刺殺僚的大好時機,但首先要調(diào)空吳王僚身邊之人。
于是,公子光先假裝自己摔傷,再動員吳王僚派蓋馀、燭庸率軍去攻打楚國,又慫恿吳王僚派季札到晉國,觀察諸侯國的反應,最后,請求吳王僚派公子慶忌去約會鄭國和衛(wèi)國共同攻打楚國。
這時,楚國發(fā)兵斷了吳兵的后路,吳兵不能退回。公子光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千萬不能錯過。公子光對專諸說:我是王位繼承人,因此我要去爭取。假如事情能夠成功,即使季子回來,也不會廢黜我。
接著,專諸就上演了魚腹藏劍刺王僚的一幕活劇,王僚被專諸當場刺死。就這樣,公子光自立為王,這就是歷史上的吳王闔閭。
5.振興吳國 闔閭上臺后即開始實施強國富民振興計劃。他廣泛搜羅人才,重用伍子胥、孫武等人,并在全國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勵政策,施恩行惠,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吳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力量逐漸得到加強。
闔閭九年,吳王率師會蔡、唐之師伐楚,柏舉之戰(zhàn),五戰(zhàn)五捷,大敗楚軍,僅十天就進入楚國國都郢,創(chuàng)造了春秋時期攻占大國都城的先例。
第二年,越國君主元常率師進攻吳國,闔閭親自出征,大敗越軍。闔閭十一年,吳師再次伐楚,迫使楚國遷都于鄀。從此,吳國威震中華。
闔閭十九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兩軍在今浙江省嘉興南交戰(zhàn)。越大夫靈姑浮以戈擊闔閭,斬落闔閭大趾。闔閭被迫還師,死于陘,后葬在蘇州虎丘山。
(二)越王勾踐
勾踐是春秋末越國國君,姓姒,名勾踐,又名菼執(zhí)。他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終于滅吳。
1.投降吳國 公元前496年,吳王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吳王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p>
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美女西施和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帶西施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辈畤阂苍谝慌詭臀姆N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就會想辦法報仇的!”
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jīng)不足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2.臥薪嘗膽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
勾踐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勾踐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
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zhuǎn)弱為強。
再說吳王夫差自從戰(zhàn)勝越國后,以為沒有了后顧之憂,從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jīng)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仗。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jīng)是走下坡路了。
3.消滅吳國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
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zhàn)屢敗。
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