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簡單粗暴
,唐朝工科生 !
“‘忠義社’來了十七八個人,洛陽這幾日當(dāng)真是熱鬧。”
“洛陽宮監(jiān)康德,副監(jiān)王秋道,專門找上了凱申物流的大東主常明直,你當(dāng)這幾日長安的都知跑來東都作甚?”
“那東海……就那個甚么島上,真有銅山一座?”
“不似作假,這次可是華潤號作保,登萊水軍得了上命,那就要正式東行。你們可知杜大郎的跟腳?尚書右仆射嫡長子,只是以往不聲張,這才坊市知曉的人甚少。”
“有個‘忠義社’小郎的相好,是‘畫皮館’的都知,前日唱罷了一曲,正推杯換盞,倒是吐露了一事,說是那銅山年產(chǎn)少說五十萬貫。”
“五……五十萬貫!”
“入娘的,這事偏和俺們沒甚干系,這門路往何處尋,卻也不知啊。”
“聽關(guān)內(nèi)來的朋友說起,他們河套行商的,正要湊錢走康宮監(jiān)的門路。”
“只怕沒有兩三千貫走不通。”
“這個數(shù)。”
一人伸出了一只巴掌,五指撐開,在眾人面前晃了晃,然后感慨萬千道,“實話說,就算走了康宮監(jiān)的門路也不成。此事朝廷已經(jīng)知曉,昨日長安就來了人,是褚侍書查詢此事。”
“可快要天黑的光景,褚遂良不是又返回長安了嗎?”
“明日就是大朝會,怕是皇帝要知道跟腳。”
這話一出口,居然當(dāng)時就冷場了起來。之前皇帝盯上了白糖,糖市建立之后,短短幾個月,死了一兩千人不說,更有許多中小家族破滅,被流放者不知凡幾。江南道更是傳了一件事情過來,說是有會稽人扯旗造反,只是被史大奈給滅了。
史大奈是從豐州都督的位子上跑去江南做事,雖然沒有被水土不服給干掉,但因平定會稽山嘯聚作反一事,又重新遷回了長安,皇帝知道他這幾年被折騰的夠嗆,于是留在長安,只要他身體合適,隨時可以跑去岐州做一任刺史。
只是,關(guān)于史大奈平定會稽山造反一事,民間只是聽說有這回事,但朝廷從來沒有公布過。
糖市建立這件事情,讓江南不少種甘蔗的坐地戶損失慘重,有人造反不稀奇,哪年沒有好勇斗狠之輩扯旗造反。只是這一回,造反的人很不一樣,以往商賈多是資助一下山大王,自己在后面撈點實惠就算。
想讓他們自己沖上前搏個潑天富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回因為李皇帝的刀子實在是太狠,居然真有商賈撒了家底,帶著一票雇農(nóng)幫工宰了幾個農(nóng)官,又搶了一個碼頭,竟然是要混個水陸道場。
可惜沒什么響應(yīng)者,大多數(shù)擁有甘蔗田的商賈,寧肯咬牙割肉,也沒有選擇一起鬧上一場。
糖市建立后又有不少人拿到了“產(chǎn)本”,搶到“產(chǎn)本”的機會其實很低,但不得不說,就這么一個僧多肉少的局面,直接就讓原本還在猶豫的商賈坐地戶,選擇了去搏“產(chǎn)本”而不是搏命。
商賈的心肝脾肺腎,早就被李皇帝看的一清二楚。至于那些膽敢扯旗造反的,自然是立斬不饒。而李皇帝也并沒有拿這等事情當(dāng)作功績?nèi)バ麚P,這幾步光彩,又不適合宣傳。
曝露出去,除了繼續(xù)挑動商賈們脆弱的神經(jīng),并無其它作用。
而針對這件事情,宰輔們的口水噴的足夠淹死李皇帝……
“扶桑伊予島銅山一事,眾卿已經(jīng)知道了。”作為大唐帝國有限責(zé)任公司的董事長,李董掃了一眼在場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看到他們神情非常的激動,他內(nèi)心很滿意。人心還在嘛。
一代明君不需要取悅百姓,他只需要讓中高層管理人員感覺到愉悅,那么他就是圣君,那么他就非常賢明。這天下歸根究底,只有喂飽了當(dāng)官的,才能去喂一下百姓。
至于哪個皇帝敢先喂飽百姓,那么這個皇帝一定會被婊上幾百年……
公司大,升職加薪的空間自然也大,但競爭也激烈啊。作為中高層管理人員,誰不想升職加薪當(dāng)上總經(jīng)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碰上油水足的位子,那自然沒得說,可萬一是清水衙門呢?貪污受賄吃卡拿要,一年也掙不了幾千貫,就這,還得擔(dān)著被同僚懟死的風(fēng)險。
做官難,做一個貪官更難啊。
“舊時扶桑怠慢中國,平滅百濟之時,更有使者出言不遜,陛下當(dāng)遣使者震懾。”
“登萊水軍上報,伊予島有國守護貪慕國人財帛,似有蘇州船工為之擄掠,至今未見蹤影,恐遭不測……”
李董面無表情地看著員工們表演,這當(dāng)然都是套路,他喜歡套路,正如員工們知道他喜歡套路一樣。
今天的事情很直白,就一句話,那年產(chǎn)量最少五十萬貫的銅山,到底能不能讓朝廷或者他李世民咬上一口。
國內(nèi)缺銅,人所皆知的事情。年產(chǎn)量五十萬貫的銅山,夠朝廷拿來對付好些事情。這幾年光走私銅錢到海外,就已經(jīng)讓人頭疼了。要是再沒有更多的銅錢流入市場,李董都想弄些鐵錢出來。
“杜構(gòu)最遠護送商船到哪里?”
李董一看員工們已經(jīng)不想動腦子的樣子,于是問道。
房天王腦子一轉(zhuǎn),出列道:“登萊水軍最遠到過扶桑東南的東大洋,當(dāng)時是為了追擊一支百濟余孽組成的海賊。”
“可有除惡務(wù)盡?”
“似有漏網(wǎng)之魚。”
簡單粗暴但是卻相當(dāng)?shù)母咝В也伙@得弱智。
走失一個蘇州船工還是走失一個松江民工,就能拿這借口跑人地盤上大開殺戒?且不說投送能力如何,就說成本,人吃馬嚼劈波斬浪,別到時候投進去的錢還沒賺得多,那才是真正的智障。
朝廷有些時候,也許要有人做點臟活。
如果是軍事行動,這是要掏出錢糧軍餉的。但如果只是治安行動,那么朝廷掏出來的錢,可能到杜構(gòu)手里,只夠十來個派出所警員的高溫津貼。可杜構(gòu)可能只派十來個好漢過去裝逼嗎?
當(dāng)然不會,登萊水軍全體出動都是有可能的。可是這錢糧軍餉從哪兒來?
南北朝的規(guī)矩……沒錢的時候去搶,沒糧的時候也去搶,搶到了都是你自己的,上官不會黑你。雖然對保持軍隊?wèi)?zhàn)斗力有很大影響,但短期內(nèi)是相當(dāng)?shù)挠行А?br/>
杜如晦心知肚明,但他不說破,就像當(dāng)年李客師作為幽州都督時,張公謹(jǐn)在契丹的那點破事,他也不說破。
這是沒必要的。
再說了,別人不太清楚登萊水軍的行情,作為杜構(gòu)的老子,杜天王內(nèi)心跟明鏡一樣。
登萊水軍這幾年有沒有戰(zhàn)績?有。
但大多數(shù)時候,這些戰(zhàn)績都是外包出去的業(yè)務(wù)。
筑紫島上單道真、王萬歲,以及華潤號旗下三大船隊,才是真正的捕鯨叉。
這些事情,皇帝不知道,宰輔中,知道的人或許只有他和房玄齡……
偷瞄了一眼一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神態(tài)的老板,杜如晦越發(fā)地顯得沉穩(wěn),他大概能猜到自己兒子會怎么做。
登萊水軍會不會出動?會,但或許就是空船一條……
單道真和王萬歲,在將銅山這件事情傳回國內(nèi)的事情,就注定不會放過伊予國。
杜天王內(nèi)心平靜如湖,他知道,這一回雖然事情有點大,但依然會和上次一樣,他兒子名聲吃盡,華潤號又一次在暗地里咬在了里脊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