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么做
,唐朝工科生 !
“兵部!”
李奉誡猛地從團凳上站了起來,酒盅磕碰了一下,灑了一地的酒水。
“噯,坐。”
不緊不慢地橫看了他一眼,張德安慰道:“莫要驚慌,程知節(jié)舉薦我出任工部四司之一員外郎,檢校工部員外郎,協(xié)理水部。”
“工部四司,哥哥竟要參議二司?”李奉誡又是眉頭緊鎖,“如此一來,豈不是占了兩個位子?”
“哪有甚么兩個位子,一個位子,兩份差事罷了。”
張德隨意道,“以我在軍器監(jiān)中履歷,皇帝自不會回絕,況且杜公在朝,又有長孫公考察,自是無人敢放肆。不過,正所謂不能棒殺便要捧殺。溫老兒言荊襄獠人不服王化,統(tǒng)軍府?dāng)U軍在即,當(dāng)強其軍器。”
滋……
呷了一口黃酒,張德嗤笑一聲:“這老兒,不愧是體面紳士,殺人不見血啊。”
“我等在荊襄欲興百工乃至百業(yè),此事,社中知曉根底者不多。溫彥博想必也預(yù)見不到哥哥的謀劃,想必是有所思量,這才試探。”
成長起來的李奉誡,雖說未必和李大亮那般成熟,卻也腦子不是愚鈍的,一個念頭轉(zhuǎn)過來,立刻緩緩地坐回了凳子,然后手掌直接抹去桌上的酒水,又給自己倒了一杯:“總計是要給太原老巢謀些好處。”
“所謂士族,不外如是。”
張德一手持著酒杯,手肘支在膝蓋上,轉(zhuǎn)著酒杯嘲諷道,“勛貴子弟中,善工器者止我一人。哪怕閻氏,于大河工坊,于保利營造,不值一哂。溫老兒舉我以軍器監(jiān)造攝入荊襄統(tǒng)軍府,便是想要瞧一瞧,‘忠義社’在貞觀九年,到底要玩些什么。”
“哥哥,這差事,回絕就是了。”
“不。”
張德?lián)u搖頭,“大郎有所不知,皇帝迎回定襄軍將佐之后,擺宴功臣。叔父回轉(zhuǎn)和我說起一事,皇帝要擴軍,首先是內(nèi)府,玄武門再設(shè)二營,納入‘飛騎’,二軍為左右龍武軍。成軍之后,改名‘萬騎’。”
“內(nèi)府衛(wèi)兵,乃是拱衛(wèi)京師之用,和荊襄無關(guān)啊。”
李奉誡有些詫異。
“除開龍武軍,還有四軍,暫無名號。”張德有些狐疑道,“東海之事你是知道,江南世家及山東士族獲利頗豐,此事瞞不住。所以,我猜測,皇帝欲在定襄一帶新設(shè)四軍,歸屬水師。調(diào)往洛陽的張亮,已經(jīng)重返長安,二月便會上朝。”
聽到張德的話,李奉誡更是詫異,“哥哥,你的意思是?”
“這新設(shè)四軍,不出意外,是皇帝想要染指海貿(mào)手筆。”張德目光深邃,“我們這位皇帝,是真的想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五姓七望在中原陽奉陰違尚且難平其心,更何況有類‘草莽’的海貿(mào)商賈?”
“可是哥哥,朝廷戰(zhàn)船老舊,新式大船皆在幾家手中,非保利營造大匠不能督造。一艘‘八年造’大船,需人工萬人以上,大匠二人,王學(xué)匠師二十余人,大工二百余人,小工千余人。實話講,朝廷便是湊出這等人力,已是吃力非凡,沒有三五十萬貫,是湊不出這等人力。”
“八年造”大船,其實就是貞觀七年定型建造,貞觀八年下水的大帆船,目前只有三大船隊之一的“東風(fēng)”船隊在用,主要還是為了保證在探險活動中能夠出動足夠的武裝力量鎮(zhèn)壓土著反抗。
至于“王學(xué)匠師”,指的就是學(xué)習(xí)王孝通一脈應(yīng)用數(shù)學(xué)的初級工程師或者說初級技工。這些人已經(jīng)能夠繪制圖紙,并且按照“王學(xué)”標(biāo)尺來建造常用工具。王孝通老爺子之所以在石城鋼鐵廠遲遲不退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工教學(xué),能夠快速地給滄州提供優(yōu)秀的船工和帆船建造師。
然而這些人才,在朝廷是比較尷尬的,至少他們絕對拿不到主導(dǎo)權(quán),更別說人事權(quán)。即便是張德在軍器監(jiān)時期,他也只是可以拿佐官名額去交易,更底層的人事安排,基本上就是說了別人也當(dāng)沒聽到。
“朝廷可以等。”
張德當(dāng)然比誰都清楚朝廷對“王學(xué)”的遲鈍,不像商賈,他們雖然沒有文化,也沒有搞明白為什么高買低賣走南闖北就賺了這個錢,但是他們能很快地反應(yīng)過來什么能夠迅速賺錢或者加強賺錢效率。
凡是反應(yīng)不過來的商人,當(dāng)然已經(jīng)被淘汰了。
“等?”
“如今‘王學(xué)’子弟,赤子之心也好,社中薪水供奉豐厚也罷,總計是沒那么容易專門跑去工部諸司下面任勞任怨做牛做馬。但是,朝廷只要等到時機成熟,比如‘王學(xué)’子弟愈多,社中競爭激烈,總有遠走之人。此時,若朝廷拿出官位委任呢。”
當(dāng)官,終歸是最要緊的。
當(dāng)了官,什么資源什么權(quán)力什么地位都有了。這不是普通豪門子弟組成的會社下屬匠人可以比擬的。
甚至可以這么說,朝廷只要能狠心,要多少想要翻身的匠人都會有。
但這又涉及到一個問題,如果朝廷想要這些人才,勢必會讓“忠義社”一方減少人才,當(dāng)然未來可能人才大增,就沒了這個危害,可是終究會讓“忠義社”減少收益。于是最直接的利益分配問題,“忠義社”中勛貴極多,尤其是貞觀新貴,多的驚人。
這些家族,怎么可能眼睜睜地割自己的肉,去喂飽皇帝呢?
第一代新貴或許會同意,比如尉遲恭,比如李思摩,比如程知節(jié)……
但如果換成了尉遲環(huán)、李毅、程處弼……這就是兩回事情。
“朝廷不會的。”
李奉誡搖搖頭,覺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之所以李奉誡會這樣直截了當(dāng)?shù)叵陆Y(jié)論,那是因為,于朝廷中的士大夫而言,哪怕是馬周那樣的寒門,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馬周至少是屬于“門”。寒門,也是有門第的。
但是,讓黔首泥腿子讀了點書,學(xué)了點知識,就堂而皇之地和諸公一起上下班,一起山呼萬歲,太難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王侯將相原本有好多“種”。
“所以,這就是為兄準(zhǔn)備接下溫老兒這一擊捧殺的緣故。”
張德笑了笑,看著李奉誡,“為兄要保證,朝廷不會這么做。”
言罷,拿起酒杯,看著一臉呆滯的李奉誡,啪的一下,酒杯碰出來些許酒水,張德一飲而盡。(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