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北上
,最快更新相見歡 !
江州夏夜。
幾場暴雨過后,雨季退去,盛夏總算來了,洪水折騰得大陳君臣俱是焦頭爛額,有太多的人口要養(yǎng)。天一熱起來,城外豬馬牛狗……甚至人的尸體遍地,被江水沖上來擱淺的死魚到處都是,天氣一熱,來不及清理,散發(fā)著惡臭。
如此一來,恐怕瘟疫又要蔓延,城中上下俱在忙碌,清理被淹死的人尸,黑甲軍傾盡全力,每天都在忙碌奔波。各地受災(zāi)的陳情書馬不停蹄地送進江州,送到內(nèi)閣,由內(nèi)閣批注后再呈于皇宮,交到李衍秋面前,等待帝君的批復(fù)。
李衍秋的身邊也換上了四班黑甲軍侍衛(wèi),輪流頂替,每半個時辰便有將士入宮一報。直至深夜時分,外頭有人通傳,謝宥求見。
李衍秋吩咐讓他進來,謝宥一身便裝走進,站在御書房里頭。謝宥不吭聲,李衍秋也不說話,君臣便這么各自沉默,書房中唯有翻奏折的紙聲。
許久后,李衍秋方停下手頭事務(wù),從堆積如山的奏折中抬起頭。
“太子在做什么?”李衍秋問。
“在批閱折子。”謝宥答道,“近日間不知為何,倒是勤于軍務(wù)。”
黑甲軍侍衛(wèi)將東宮閱后的奏折抱了過來,這幾天里,蔡閆主動承擔(dān)了日常政務(wù),李衍秋則負責(zé)批閱有關(guān)洪災(zāi)的奏折。內(nèi)閣已篩選完,只是蔡閆看過的折子,李衍秋偶爾還會抽查幾本。
李衍秋翻開其中一本,目光落在最后的批復(fù)上。
“記得太子回宮時,寫過幾封書信。”李衍秋說,“其中一封,是呈于太廟的悼先帝書,謝宥,去替朕取來看看。”
謝宥眉頭深鎖,卻沒有多問,傳人出去取。不片刻,一名黑甲軍侍衛(wèi)將黃錦交予謝宥,謝宥兩手捧著,呈于李衍秋。
李衍秋把黃錦鋪開,用案畔的玉璜壓著,目光逐行掠過,落在“李氏江山”的“李”字上。
東宮燈火通明,蔡閆昏昏欲睡,一手支著額頭,險些撲在折子上。
“殿下?”馮鐸說。
“什么時辰了?”蔡閆問道。
馮鐸答道:“三更了,殿下不如先歇下,還有一會兒就要預(yù)備上早朝了。”
“睡不了多久了。”蔡閆答道,“烏洛侯穆。”
郎俊俠坐在一旁,應(yīng)了聲。
蔡閆說:“去把我的玉璜取來,待會兒上朝。”
郎俊俠起身,離去,殿內(nèi)靜了一會兒,馮鐸取過熱毛巾,給蔡閆擦手。
“怎么樣了?”蔡閆低聲問,
“已派出三隊。”馮鐸同樣低聲答道,“共四十八人,百里、令狐、南宮帶隊,預(yù)計一月后便可抵達鄴城,將埋伏在赭石山下。”
影隊由大陳開國太|祖創(chuàng)立,每一任編制都不多不少,剛好一百人。而這一百人,則以百家姓命名,作為代號。不管入影隊前真名喚什么,入隊后一律隱去,取一姓氏為稱。
四十八人,又都埋伏在暗處,隨時會傳遞回消息,蔡閆一聽便放心了許多,于是也打起精神來,勤于處理政務(wù)了。不多時,郎俊俠帶著玉璜回來,蔡閆與馮鐸便停下了對話,各自心照不宣。
郎俊俠看了蔡閆一眼,并未說話。
夏季的官道綠蔭蔥翠,段嶺離開江州,已有近一月時間,越往北走,氣候便越是宜人。漸漸地,他也認全了這一路上追隨自己的人,并能挨個叫出名字。
武獨在眾人面前,始終表現(xiàn)得像個忠心耿耿的守護者,甚至較之在丞相府內(nèi)更為嚴肅,未有任何逾矩之舉。有時候白天為了照看隊伍,還常常出來騎馬,唯獨段嶺午睡時會進去伺候。
武獨領(lǐng)河間校尉一職,眾人便喚他作“將軍”;段嶺則身為河北太守,大家喊他作大人。兩人在大伙兒面前不怎么交談,偶有對答,也是武獨朝段嶺回報沿途安防之事。
中途休息的時候,附近人家的小孩們偶爾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隊,聚集過來。太守大人便下車教小孩子們用彈弓打路邊樹上的青梅,百發(fā)百中,打下來后分給他們吃。武獨則盤膝坐在石頭上,給小孩子們說先帝的戰(zhàn)績,有時是繪聲繪色,描繪先帝怎么在夜里射死一只老虎,天亮后發(fā)現(xiàn)是塊石頭;有時則說先帝帶著兵在沙漠中前行,告知將士們,前面有片梅樹林,于是大家便不渴了。
段嶺在旁聽得啼笑皆非,一路上聽到了不少明明和父親無關(guān)卻被莫名其妙扣在腦袋上的事——原來望梅止渴、飛將軍射虎還可以故事新編。
段嶺坐在另一塊大石頭旁喝梅茶解暑,身著文人服飾,雖然他只有十六歲,略顯稚嫩,舉手投足間卻已隱約帶著一股不容輕視的氣質(zhì)。
每當(dāng)這時,他總會隔著路,望向一道之隔的武獨。武獨說完故事,起身遣散小孩子們,在細碎的陽光下走過來,高大俊朗,做一個手勢,請他上車,送段嶺上車后,在車里對著他的唇一吻,便轉(zhuǎn)身下來,騎上奔霄,為眾人巡邏,保衛(wèi)車隊。
偶有夜里在沿途村鎮(zhèn)、城中借宿,得了單獨的房間,半夜武獨便會過來找段嶺,一陣風(fēng)般地進來,拴上門閂,二話不說便抱著段嶺,把他按在床上,彼此親吻,低聲訴說彼此相思衷腸,卻又吝于這相聚的時間,多說一句話也是不甘,寧愿只要唇舌交纏,再一番激烈纏綿后,方讓段嶺抱著自己入睡。
下雨天不必趕路,武獨也會留在房中,拿著鄭彥給的食單認真地看,與段嶺作伴。
如此一行人行行停停,一月后,沿途景色已近荒涼,夏末秋初之時,終于抵達河北地界。
界碑之后就是河北,這一天下起了暴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車輪陷在泥里,段嶺冒著雨,下來與他們一同推車。
“怎么了!”武獨偵查過前方,冒雨趕回,大聲道,“快回車里去!”
“輪子陷住了!”段嶺大聲答道。
暴雨傾盆,武獨催促段嶺上車,生怕他淋雨受寒,一手提著車轅,朝后倒拖,大喝一聲,上千斤的馬車被他拖出了淤泥。
“你別這樣!”段嶺不悅道,“會傷到筋骨的!”
武獨左手按著右肩,活動臂膀,答道:“沒事!你別下來!”
一道閃電劃破昏暗天空,今夜車隊只能在山里過宿了,然而雨下得這么大,不能露宿野外。武獨檢查車隊,淋了一身雨。
“繼續(xù)走吧!”林運齊說,“找個山澗!山洞什么的也行!”
“不行!”嚴狄說,“太危險了,不要在山上行軍!撤下山路去!”
嚴狄喝得醉醺醺的,被雨一淋便醒了過來,堅持不能再走下去,武獨便聽從他的意見,讓大家朝不遠處的樹林里去。
剛撤下山不久,遠方山坡頂上的黃泥便發(fā)生了大面積的塌方,泥水混著石頭一并涌了下來,掩蓋了道路。
好險,段嶺心想,若堅持前進,說不定得損失不少財物。
樹林中一片漆黑,狂風(fēng)卷著雨水掠過,在林中擋不了多少雨,卻勉強能避一下寒風(fēng)。武獨排開車隊陣形,圍起一個圈,讓眾人都到車上去休息,分派人站崗巡邏,才上車去通知段嶺。
武獨:“今天晚上只好在這里過夜了,還好聽了嚴狄的。”
“讓你不要逞強。”段嶺皺眉道,“我看看。”
“不礙事。”武獨先前那一下使力沒對,肩膀發(fā)紅,脫下外袍,手臂挽著,現(xiàn)出健碩肩背,段嶺便給他貼上散瘀的藥貼。
“親一個。”武獨側(cè)過頭,與段嶺親了親,段嶺從身后抱著他的健腰,低頭又在他充滿力量感的肩上吻了下。
“明天就到河間了。”武獨說,“好好過一晚上,你記得喝點姜湯,別著涼了。”
“不會的。”段嶺答道,“沒你想的這么弱不禁風(fēng),晚上應(yīng)該沒什么事,你不要下去了,有人巡邏。”
武獨說:“還是去看看的好。”
段嶺拗不過,只得讓武獨又出去,自己在車里躺下,一身*的,車內(nèi)也不好生火,只得將外袍脫了,打著赤膊,穿一條長褲,躺在榻上閉目養(yǎng)神。
夜半時,武獨回來了,躺在段嶺身邊,他的體溫登時溫暖了段嶺,兩人緊緊抱在一起,段嶺無意識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段嶺突然睜開眼。
“聽到了嗎?”段嶺問。
“什么?”武獨馬上警覺起身,彼此都赤著上身,武獨眉頭深鎖,問,“你聽到什么了?有東西?”
段嶺仿佛在夢里聽到隱約的馬蹄聲,剛爬起來又沒有了。
“你不要嚇我。”武獨緊張道,“聽到什么了?”
段嶺迷茫地搖搖頭,說:“做夢了。”
武獨把白虎明光鎧給段嶺穿上,正要出去巡邏,段嶺便拉著他的手,復(fù)又躺下,說:“老爺,別太緊張成么?”
武獨說:“須得照顧你周全,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我還活不活了。”
段嶺側(cè)躺在車內(nèi)榻上,注視武獨,手指摸他帥氣的臉,簡直越看越喜歡,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與武獨就這樣在一起了,如同撿到天大的便宜一般。
武獨專心地看著段嶺的臉,似乎有什么煩心事,武獨的眉頭又微微地皺了起來,說:“這一路上盡是讓你吃苦。”
“小時候吃過的苦也不少。”段嶺輕輕地答道,“如今已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突然間,段嶺又聽見了那馬蹄聲。
“等等。”段嶺說,“我又聽見了。”
段嶺這次聽得非常清楚,發(fā)現(xiàn)自己側(cè)躺著,一側(cè)耳朵枕在木榻的橫上,木榻連著馬車,底下又有車轅,車轅連著車輪,車輪又在地上,抵著一塊大石頭。
于是大地遠方的聲音隱隱約約地傳到他的耳朵里。
“你來聽聽看。”段嶺示意武獨,武獨只是聽了一下,就說:“不到五里地外,有行軍,正在靠近咱們,快!”
“不一定是來找咱們麻煩的!”段嶺說。
兩人躍下馬車,讓所有人起來,進入樹林深處,正要撤走時,段嶺又貼在地上聽了一會兒。
“繞過去了。”段嶺答道,“目標不是咱們!”
雨停了,夜間一片寂靜,只有隱隱約約的悶響。
段嶺馬上預(yù)感到事情不簡單,這聲音,只有一種可能——馬蹄上包著布,要趁雨夜偷襲。
武獨說:“王鉦帶十人留下,務(wù)必躲好,其余能打的跟著我們!”
武獨翻身上了奔霄,伸出手,段嶺握住借力一躍,上了馬背,穩(wěn)當(dāng)坐在武獨身后,挎上長弓,帶兵出發(fā)。
一隊元兵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中,齊齊沖向不遠處的河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