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清凈寰宇(大結(jié)局)
二十年光陰一彈指,攸忽而過。地藏王菩薩身為佛門之中大愿最深之人,到底非同凡響,硬是在百年期滿之時,通過分化、打擊、招攬等種種手段,將絕大多數(shù)的天魔一族平定,剩下的些許,則已然遷徙到了黃泉河附近,已然不足為慮。
阿修羅,天魔二族皆定,地藏王菩薩也算功德圓滿,出地獄之時,頂上金輪浮現(xiàn),那浩大佛光普照九幽,令人心境平和的安詳氣息,在愈來愈響的梵唱聲中,顯得愈發(fā)令人向往。令得十八重地獄之中受難的諸多惡鬼,都被這股氣息感召,不再慘嚎,反倒是甘之如飴,等待著苦盡甘來的一天。而監(jiān)督行刑之人,也放松了情緒,不再那么兇狠。
此時,因為當初山濤約定之期期滿,故而大禹也離了洞靈天宮,來到地府之中坐鎮(zhèn)。見得這般景象,立時明了,地藏王菩薩功行圓滿,已然成佛了。
不過,大禹焉得能夠讓地藏如此把持地府的聲勢,一聲令下,地府之中,已然被道門大大加強的天兵,齊齊釋放出自己的兵戈殺氣,尤其是他從阿修羅道**來的百萬修羅軍,殺氣更是粘稠的仿若實質(zhì),在天空之上結(jié)成了一團黑紅色的陰云,于佛光祥云相對。
地藏一人,焉得能夠和地府想抗?稍稍爭持,佛光便行斂去,血煞之氣立時充斥了地府,釋放著恐怖之極的威壓。
大禹也不自矜身份,徑自帶著修羅大軍,前往迎接地藏,見面之時,方才發(fā)現(xiàn),那百多萬佛兵,十不存一,陰兵亦是如此。不過卻多了數(shù)量更為龐大的天魔
大禹上前,按照山濤實現(xiàn)的交代,毫不客氣的對地藏道,“金喬覺,本帝這里要先行恭賀了,恭賀你得償所愿,成就佛陀業(yè)位!不過。本帝秉承玉帝陛下旨意,卻是有一言相問。你可還自認為是天**屬員?”
“這又如何說?”地藏雖然在九幽之下征討天魔,但有諦聽在畔,對于天**發(fā)生的一些大事,也是知道的。明了,現(xiàn)今這個玉帝已然非是從前了。
“陛下鑒于你征討天魔有功,特意給了你兩個選擇!”大禹淡淡的道。“若是你還自認是天**屬員,便要接受陛下的任何指派,若是不認,陛下看在你此番功勞地份上,也不追究。任你回西方,統(tǒng)領(lǐng)自己的佛國。
如何區(qū)處,你自己看著辦吧!”
“貧僧終是方外之人。效力天**。終非本愿。還是回西天吧!”地藏一如既往地溫和。
“既如此。你可以帶著你地人走了!”大禹笑著道。“不過。陰兵。天魔。皆乃地府統(tǒng)轄之人。一個也不能離開。這個。想你還是知道地!”
此言一出。脾氣不怎么好地天魔軍。當即有幾分蠢蠢欲動。形勢一時間緊張了起來。地藏笑著道。“這些人本性暴虐。若無貧僧日夜感化。恐生事端。對地府也不甚好。還是由我?guī)ё摺S谖魈毂O(jiān)管。可免卻麻煩!”
“麻煩?”大禹地聲音驟然變得有幾分陰冷。“本帝最不怕地就是麻煩。陛下也曾有言。若是天魔一族依然如舊。沒有絲毫長進。陛下將不吝親率八部天兵。再行征討!”
地藏問得此言。任其智慧高絕。辯才無雙。也禁不住一噎。此時。他是真真切切地體味到了形勢比人強。想當初。太上道君與佛門合作之時。哪個人間道門弟子。為了將來。不看自己眼色行事?
實力不濟。爭論無用。地藏認清了形勢。也不再多言。好生撫慰了一下自己麾下地天魔軍。帶著僅剩下十多萬地佛兵。離開了地府。往西天而去。
緊接著,大禹絲毫不停留,開始大刀闊斧的,對地藏王留下的陰兵,天魔軍進行改造。那十殿閻王,除了秦廣王因為山濤出言,得以留任之外,其余的,盡皆被罷黜,不過,即便如此,其也被安排到了第十殿。
大禹忙的不可開焦,山濤也不清閑,他在策劃著另一件大事。當大禹傳來地府初定地信息之后,山濤當即派遣了天**最為能言善辯的太白金星李長庚出使西天。
太白金星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按照尊長的態(tài)度,對阿彌陀佛這個三千佛陀之主行了跪拜禮節(jié),以示尊敬,而后不待阿彌陀佛吩咐,自行起身,行使其作為天**使節(jié)的職權(quán)。
“世尊,本使今日前來,乃是奉三界共主,玉帝陛下之命,請求世尊將極樂凈土遷往天外!”太白金星肅容言道,“世尊為大圣,當于我三清圣人并列,同居天外,俯瞰三界眾生。而今凈土位居天界,使我陛下難以對三界行事全部權(quán)責,實在是不合禮法,世尊通曉一切,想必能夠明白!”
大雷音寺眾佛陀,菩薩,羅漢,金剛,等等等等,本就對這些年來,佛門一味退讓不滿,聞得太白金星之言,有那脾氣不好的,當時便叫嚷了起來,請求阿彌陀佛下金旨,全面在西土驅(qū)逐天兵。
“本座身處紅塵,只為解救蒼生疾苦,何來干擾天**司命?”阿彌陀佛面色不變,也不理會麾下地反應(yīng),淡淡的回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秉承天命,受群臣公舉,執(zhí)掌三界,六道,四生,十方。在其位,則謀其政,陛下欲大治天下,須得政令統(tǒng)一,無論是誰,只要身處三界,就不得違抗陛下玉旨!否則說到這里,太白金星稍頓了一下,接著道,“否則,在陛下退位之前,為了維護自己的職權(quán),陛下不惜傾天**所有力量,不計成敗,征討悖逆者。”
“本使來之前,陛下曾有言,天**創(chuàng)立已久,政令不得大行三界,只有兩個緣由。一是陛下失德,不足為天下共主,二則是,三界已然不需要天**!”太白金星繼續(xù)道,“陛下新任不過二十年,而喜訊頻傳,顯然非是第一,那么只有是第二點了。
若真是如此,陛下說,他愿意親自來引領(lǐng)天**的崩潰!”
太白金星話語之中隱含的意思,在場中人,哪里有不明白的?對于山濤的狠戾,也都禁不住有些發(fā)寒。一時間,太白金星一人傲立大雷音寺,竟似乎將整個大雷音寺,包括阿彌陀佛的光輝給壓下了。
這種趾高氣揚,一往無前的氣勢,太白金星在張百忍執(zhí)政之時,從來未曾有機會展現(xiàn)過,心中也是頗為激動,在腹誹自己地上任主人之時,也禁不住暗自感慨,“山濤的確是更適合當玉帝,執(zhí)掌三界!”
大雷音寺良久無聲。好一會兒,阿彌陀佛似乎聽到了什么,面色微變,再度開口,道,“本座離去,門下諸徒眾,玉帝將如何區(qū)處?”
太白金星聽不出阿彌陀佛語氣之上的變化,但是卻也隱隱感受到,阿彌陀佛有妥協(xié)的意思了,立時按照山濤的吩咐道,“天地之道,包羅萬有,佛門弟子,愿意在天**任職的,只要有能力,陛下英明,定然會量才而用。不愿意的,只要遵循天**法度,不違天靈令喻,可任爾四方傳教!”
“很好,希望玉帝能夠如約而行!”阿彌陀佛此言一出,聽出其間意思的大雷音寺一眾弟子,盡皆拜倒,祈求阿彌陀佛挽留。
“心中有佛,則佛自在心中!”阿彌陀佛并未多言,只留下了這么一句,便化作一道祥光,破空而去。
太白金星面對著滿殿的敵視目光,也不愿意多呆,拱了拱手,即時離去。
阿彌陀佛一離開,第二日,數(shù)千萬天**大軍便在雷部九天應(yīng)元雷神普化天尊聞仲和瘟部瘟篁大帝呂岳地統(tǒng)帥下,開往了西土,開始接管西土地一切。秉承山濤的令喻,二人對順從者,一任其目光兇狠,絲毫置之不理,但有絲毫抵抗動作者,則毫不留情地予以屠殺。
歷經(jīng)百年,西土億萬佛國權(quán)柄,盡數(shù)被天**接管。而山濤這個新任不久的玉帝,威望也是如日中升。
三界雖然一統(tǒng),但是山濤依然不得清閑,他要在他的任期之內(nèi),為道門三教,打下堅實無比的根基。
悠悠萬載歲月,隨風而過。這期間,道門三教的勢力,愈發(fā)穩(wěn)固,而最得益的是山濤于人間創(chuàng)立的上清派,在其拂顧之下,愈發(fā)壯大,飛升之人,于天**之中,也是頗有根基。
當玉帝司職最短的一萬年時間來到之時,山濤毫不猶豫的向三清圣人提出了卸任的請求。而通天教主也沒有食言而肥,允準其退隱火云宮,與五帝并列,受三清護佑,不遭劫數(shù)。
火云宮中。
卸去了一切職司的山濤,滿面笑容的對葉繽道,“人都是如此。唯有經(jīng)歷了風雨,方才明白平靜的可貴!現(xiàn)在,我才明白,無事,當真是一身輕松啊!今后,任他三界風云變幻,都與我們無關(guān)了!我們可以真正享受自己的人生了,實在是舒服啊!”
看著仿若凡人一般,伸著懶腰的山濤,葉繽笑而不語,不過笑顏里卻滿是幸福。
(大結(jié)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