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產(chǎn)業(yè)問題
李泰的目光看著看著李正,“你不會和父皇之間有什么見不得人的秘密吧。”
李正吃下一口烤羊肉笑著說道:“魏王殿下真愛說笑。”
面對李泰狐疑的眼神,這家伙的眼神顯然不信。
李泰是一個聰明人,他一定想到了一些事情。
只是懷疑,他沒辦法一口咬定。
在無法確定的時候,只能是一直地試探與查問。
總有一天,李泰可能會知道其中的秘密。
而當他知道他父皇也是兵器與糧食買賣的主謀之一,不知道他會如何看待他自己的父皇。
當然李世民肯定是不會在乎這些的。
就算是李世民不想讓人知道,他可以把所有參加兵器買賣其中所有人都處理掉,甚至李績。
別問李世民會不會作出這種事情,他這種人怕是真做得出來。
誰也不知道李世民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李泰說道:“你覺得書院以后要變成什么樣子。”
李正思量著說道:“我覺得書院里學術(shù)味道再濃重一些,少一些和朝中相關(guān)的事情,能不參與最好不要參與。”
李泰點頭說道:“書院是你建的,這些安排當然聽你的。”
這個時代的人沒有經(jīng)歷過后世發(fā)生的一切。
在后世的戰(zhàn)亂年間,學生的處境并不是太好。
可學生偏偏又是站在時代最前沿的人。
那個時候皇權(quán)已經(jīng)沒了,但拿著權(quán)力的人從來沒有變過。
在現(xiàn)在這個大唐皇權(quán)更是掌握著生殺大權(quán)。
學子的前沿思想會很危險。
李正低聲說道:“其實在建設(shè)書院的時候我后悔過,擴大書院的時候我也好好想過,這到底對不對。”
李泰說道:“之前我也不覺得,但親眼看過科學之后,我覺得很了不起。”
李正沒有否認地點了點頭,“對,科學很神奇。”
李泰又說道:“你放心,在我手里書院一定會充滿學術(shù),讓涇陽書院成為中原最具有智慧的地方。”
李正笑著舉杯。
兩人一飲而盡。
又和李泰聊了好一會兒,夜色已經(jīng)深了。
本來就滴酒不沾的李正,喝的是茶水。
李泰倒是喝醉了。
扶著李泰在馬圈旁的小屋睡下,讓大虎照顧他。
李正回到家的時候,小兕子和李麗質(zhì)已經(jīng)睡下了。
徐慧收拾著家中見到李正回來說道:“長安令,陛下和皇后已經(jīng)回去了。”
李正有些疲倦,點了點頭便走入家中的浴室開始洗澡。
中秋的夜晚并不是很燥熱。
不過李正還是很喜歡冷水澆在身上地感覺。
沒想到李正一回家就洗澡,徐慧急忙端來熱水說道:“長安令,熱水已經(jīng)準備好了。”
看到李正洗澡,徐慧急忙避開眼神,手忙腳亂的放下熱水。
夜里家中很昏暗,只有微弱的燭光。
盡管看不真切,也只是看了一眼而已,徐慧還是紅著臉背過了身去。
李正拎起一桶涼水澆在身上又說道:“把換洗衣服放在門口吧。”
身為侍女照顧主人的生活起居也是應(yīng)該的,面對李正徐慧還是有些難以掩飾自己的忐忑,把衣服放在門口之后,便幫李正關(guān)上了門,守在門外。
洗完澡之后,整個人舒坦了不少,換上干凈衣裳,李正回到自己的書院。
桌案上放著后世建筑學的書籍。
大多數(shù)書籍也都是中世紀的。
建筑學在中世紀的時候發(fā)展是最迅速的。
在戰(zhàn)爭時期,幾乎所有的資源都被押注在了軍事上。
這也使得那個建筑學以及其他學科也到了一個近乎于奇跡的發(fā)展速度上。
李正又從系統(tǒng)圖書館中拿出一本書,這是一本關(guān)于航海船舶建造的書籍。
在中世紀之初西方的航海事業(yè)就開始飛速的發(fā)展。
借著油燈的光,李正看著一幅幅海船的圖紙。
與倭國做生意,糧食和兵器的運輸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雖說倭國人也會渡海來到中原,但是他們的船只并不大,也很簡陋。
在海上航行還能活著來到中原實在是命大。
現(xiàn)在唐朝所用的船只大多數(shù)都是底部是平的,這就會導(dǎo)致船速很慢,而且很容易受到水流的影響而偏離航道。
當然大唐船只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用水密艙,水密艙的出現(xiàn)領(lǐng)先世界,也是中原最早在用在船只上的工藝。
李正翻閱著手中的書籍,在大唐的船只權(quán)貴們更多的是樓船,這種船的排水量和重量很夸張,不過大唐大多數(shù)貿(mào)易都是河船,海船的應(yīng)用還很少。
就算是排水量很大的樓船,也就是在船上造了一個樓,這種船在海上要是遇到大風也很容易傾覆。
也就是說大唐在航海事業(yè)上也只是一窮二白。
徐慧拿著一些點心放在李正的桌邊,看到李正皺眉看著書說道:“長安令,吃點吧。”
李正拿起糕點吃著說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點睡吧。”
平時看李正看書的時候,也沒見李正有如此凝重地神情,徐慧壯著膽子小聲問道:“長安令,是有什么心事嗎?”
李正嘆息一聲說道:“我要做一門生意。”
徐慧問道:“我們要增加新的生意了嗎?”
李正皺眉說道:“我發(fā)現(xiàn)我要做這個生意,還要新建一個產(chǎn)業(yè)技術(shù)。”
徐慧說道:“敢問長安令要做什么生意?”
對徐慧也沒什么好瞞的,家里的事情除了李麗質(zhì)最清楚的也就是徐慧了。
李正低聲說道:“海運,但我發(fā)現(xiàn)我們在海運的技術(shù)上幾乎是一窮二白,所以我要做成這個買賣,還要讓船舶這個行業(yè)重新拔地而起。”
徐慧想了一會兒說道:“就像是你要吃飯,但是沒有碗,在吃飯之前還要把碗造出來,但沒有前車之鑒,在吃飯之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研究要做?”
李正稍稍點頭收起書本說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點休息吧。”
徐慧點頭小步離開。
中秋過后,第二天早晨村子里的婦女們就開始收拾村子里。
昨夜中秋很熱鬧,熱鬧一夜之后不論是坊市還是村子里都是一片狼藉。
早起李正在家中的院子里打著太極拳。
王喬兒也早早來到了李正家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