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礦產(chǎn)主意
倭國人口不多,而且還以為大多數(shù)都是山林導(dǎo)致田地也很少。
倭國新王登基大典之后,稱心成為國師接下了整個倭國的權(quán)柄。
如今倭國用著的還是竹簡,甚至有些事情會寫在一些布匹上。
稱心直接住在了倭國王宮的宮殿之中,這些日子以來除了處理倭國的各項(xiàng)事宜,不停翻閱著倭國從記載以來的各地礦產(chǎn)記錄。
在倭國人面前,稱心盡心盡力辦好倭國的各種問題。
以至于倭國的大臣根本看不出稱心是不是別有用心。
而是非常積極處理各種朝政。
甚至還能指點(diǎn)倭國的將領(lǐng)在高句麗出奇招制勝和高句麗的兵馬打得有來有回。
有了倭國新王的首肯,以及大權(quán)在握,稱心叫來了倭國朝中所有的大臣。
十多個掌握著倭國財(cái)權(quán)和土地,還有糧食的大臣整齊坐在殿中。
在稱心背后坐著的是現(xiàn)在倭國的新王蘇我信。
站在眾人面前,稱心說道:“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多少糧食儲存,況且我們倭國與高句麗之間的戰(zhàn)事不會這么輕易結(jié)束,按照現(xiàn)在的糧食儲備我們與倭國的戰(zhàn)事之間打到今年年底就沒有糧食了,撐不到來年的秋收。”
一群大臣聽了也是沉默。
這確實(shí)是擺在眾人面前的事實(shí)。
倭國北面遭遇了地震和海嘯,南方又是大風(fēng)海水倒灌,糧食幾乎全被淹了,就算是有北方的糧食,光是救災(zāi)也是不夠的。
甚至不用堅(jiān)持到年底,甚至不出三個月別說打仗了,很多人都要餓肚子。
稱心低聲說道:“眼下也不是沒有辦法,在下與大唐的長安令交情不錯,我們可以向長安令買糧食,甚至可以買兵器。”
聽到這話眾人面面相覷,有人說道:“只要我們和高句麗休戰(zhàn),想必應(yīng)該就可以沒事了。”
稱心冷笑道:“休戰(zhàn)?
你覺得高句麗會和我們善罷甘休嗎?”
眾人又是一陣沉默。
稱心說道:“高句麗接壤中原,高句麗想要中原的支持比我們簡單的多,高句麗難道不會趁機(jī)南下攻打我們高句麗嗎?”
蘇我信聽著稱心的話語,這些話確實(shí)說的沒錯。
稱心接著說道:“難道諸位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有人說道:“但我們府庫也沒有太多的銀錢向中原購買糧食。”
倭國很窮,確實(shí)很窮。
府庫的銀錢也很少。
稱心坐下來說道:“在下翻閱了倭國往年的典籍,在倭國還有五處銀礦是不是?”
一個大臣站起身說道:“確實(shí)有五處銀礦,但先王有命那都是家底,不能輕易拿出來用。”
看著這個大臣對方也是倭國頗有名望的人,稱心很清楚這個家伙看到國師之位旁落,他心里一直不服氣。
對倭國和高句麗的戰(zhàn)事也是頗有意見。
稱心說道:“那你有何高見。”
對方開口說道:“派出使者向高句麗談和并且撤軍,然后向大唐承認(rèn)錯誤。”
稱心再看眾人,朝政這場游戲要是在大唐就沒有這么簡單。
但在倭國朝堂上就這么一兩個領(lǐng)頭人只要鏟除了他們,一切就簡單多了。
稱心長嘆一口氣說道:“那就先試試吧。”
倭國很快指派使者渡海前往倭國。
這段時間稱心一直在研究倭國的朝政派系之間的關(guān)系。
并且開始在倭國朝中培植自己的親信。
表面還是和以往一樣處理各項(xiàng)朝政并且安排救災(zāi)的事情。
閑暇之余還陪著蘇我信喝酒談話,不斷爭取蘇我信的信任。
之所有聽從那個大臣的話語,是因?yàn)榉Q心很清楚高句麗和倭國的戰(zhàn)事早就不是兩國自己可以說了算。
在高句麗的王武同樣也很清楚。
與其在倭國咄咄逼人,不如自己退后一步。
中原有句話叫做將計(jì)就計(jì)。
也有請君入甕的故事。
對付這些沒什么頭腦的倭國人,稱心覺得自己可以玩死他們。
過了一個月之后,從高句麗傳來的消息倭國派去高句麗的使者被殺了。
而且因?yàn)槌奋姷氖虑椋呔潲愰_始收復(fù)失地,并且還一路追殺已經(jīng)后撤的倭國兵馬,因?yàn)槌奋姷年P(guān)系失去陣地?cái)?shù)千倭國將士被殺。
秋收之前好不容易拿下來的優(yōu)勢眼看就要消失殆盡。
甚至高句麗還放下話,要南下拿下整個倭國。
聽到這些消息蘇我信怒火中燒,“當(dāng)初就該聽國師。”
稱心連忙說道:“陛下息怒,大臣們不知道人心險(xiǎn)惡被人算計(jì)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蘇我信站起身說道:“不用給他們說好話了。”
一群大臣跪在地上面對著眼前的結(jié)果也是無話可說。
稱心攔住提刀而起的蘇我信說道:“若是殺了他們只會讓高句麗開心,誰都有犯錯的事情,倭國還需要大家一起來治理,切勿內(nèi)訌,還請三思。”
再次攔住蘇我信,眾人看著稱心也是心頭一熱,沒想到這個外人會幫著自己說話。
蘇我信扔了手中的刀,“一切聽?wèi){國師處置。”
稱心笑著點(diǎn)頭。
有了前車之鑒,稱心看著眾人說道:“眼下正是倭國生死存亡之秋,我等一定要齊心。”
一群大臣躬身齊聲說道:“聽?wèi){國師處置。”
稱心衣袖一揮說道:“首先我會向長安的長安去信,告訴長安令準(zhǔn)備糧食,其次我們開始挖掘金礦,雖說這是留下來的家底,但若是高句麗人打來,這些家底反而給了他人,再者招收兵力,南方居民北遷,整頓兵馬繼續(xù)攻打高句麗。”
眾人躬身稱是。
稱心接著說道:“這一仗若是不打亡的就是我們倭國,只要我們堅(jiān)持下去,我們還有一線生機(jī)!”
蘇我信也親自下令挖掘銀礦。
事情變得很順利,稱心再次寫了一份封封讓人渡海送往中原,等長安令收到信,三個月后應(yīng)該就可以在中原的東海沿岸收到糧食了。
信送到了倭國的海邊,借著東南季風(fēng)楊帆啟航被送往了中原。
兩個月后的涇陽。
李正一臉悲傷地看著地里的西瓜苗,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西瓜苗又死了。
看來在西瓜自由這條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想要再培育也只能等到明年的秋天。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