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心有菩提手有刀
大越國要開恩科。
陳瑜垂眸片刻,才說:“皇上,既是恩科就廣納賢才,昭告天下鼓勵各行各業(yè)的人,而不是單單是讀書人。”
“蘇老夫人的意思?”蕭策有點兒聽不懂了,但凡科舉入仕,都是讀書人,怎么能不單單是讀書人呢?
陳瑜兩只手交疊放在腿上:“一國之本是農(nóng)耕,但是善于農(nóng)事的人就是人才,蘇家這些年培育糧種雖說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可到底一家一戶撐不起大越國的無數(shù)良田,善于農(nóng)耕的人培育出來高產(chǎn)的種子,這就是人才。”
蕭策和蕭祈玉點頭,這確實是很重要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嘛。
“一國之安寧要靠行伍之人,但凡是行伍之人,除了善于行軍打仗,陣前沖鋒陷陣的人,還需要善造器的人,石頭山那邊只是嘗試,若人才濟濟,必能集思廣益,大越國的是軍事力量越是強大,越是安穩(wěn),我們手里有刀,用不用在我們,若有來犯之敵,雖遠必誅是大越國的氣勢。”陳瑜說。
蕭祈玉看了眼蕭策,蕭策贊賞之情那是一點兒不作假。
陳瑜輕輕地吸了口氣:“再就是商賈,民間商賈做的都是一家一戶的買賣,若商賈能以國為仰仗,在鄭大人歸來之后,遠涉重洋經(jīng)商的商賈,走出國門都是大越國的一面旗幟,而自古以來商賈雖賺了許多銀錢,可社會地位不高是事實,其實商賈最大的作用是讓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活躍起來,商道興隆,國家就會富裕,富裕的大越國會更強大,互為依存,給予商賈相應的認可,很重要。”
頓了一下,陳瑜繼續(xù)說:“讀書人,在之前都是男子的事情,可我們大越國有女學,女學的根本是讓女子自立自強和自愛,但女學的前景是讓女子成為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力量,這世上除了男子就是女子,就像是兩只手,一直都用一只手做事的國家,用兩只手做事不說事半功倍,那也絕對會打開新的局面,再者民間能人異士可不單單都是男子。”
“對!蘇老夫人就讓天下人見識到了女子的能耐!”蕭策立刻說。
蕭祈玉問:“奶奶,恩科要女子入仕為官嗎?就像是周家姐姐那樣。”
陳瑜笑了:“皇上,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讓天下人知道男女除了性別差異之外,并無不同,從觀念上讓男子尊重女子的才能,讓女子懂得去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為普世價值觀的,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女子在各行各業(yè)都嶄露頭角,并且走向朝堂,但不是現(xiàn)在。”
蕭祈玉抿了抿嘴角。
“操之過急會得不償失,讓女學再運作幾年,讓人們知道女子不單單是生育和相夫教子的附屬品,這是目標,等人們觀念改變之后,再有女子走向朝堂,才是水到渠成。”陳瑜看著蕭祈玉:“治大國如烹小鮮,有了食材還需要火候,急不來,只要皇上對未來有了規(guī)劃,那就一步步往下走。”
蕭策給陳瑜再續(xù)茶:“若是如此一來,還會有一批人傷筋動骨的。”
“權(quán)貴、勛貴,這些貴族的手里掌握了非常多的資源,而這些人的觀念是固化的,是不愿意改變也最怕改變的,可一個國家的未來,豈是他們能攔得住的?有攝政王輔佐,那些人如果認不清大局,那就會被淘汰的。”陳瑜說到這里,徹底攤牌了:“這就是改革,改變過去舊有的規(guī)則,開啟新的、更能讓國家持續(xù)發(fā)展,良性發(fā)展的新制度,歷史的車輪往前推進,有的人會趁機崛起,就必然會有人倒在路上,貴族三千,百姓三千萬,孰輕孰重,皇上和攝政王心里都清楚。”
蕭祈玉搓了搓手:“御書房宣孟久岺幾位輔政大臣議事。”
“皇上切莫著急,我們可以先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想通透了再議事,大方向要在皇上手里,余下的細節(jié)交給相應的人,事半功倍。”蕭策說。
陳瑜點頭:“越是大事,越是要沉穩(wěn)著辦,攝政王此言有理。”
“蘇老夫人,若世人知道這治國良策出自您的手里,天下女子必會趨之若鶩啊。”蕭策說。
陳瑜搖頭:“王爺,過猶不及,我一人的榮光,并不能從根源上影響天下女子,一朝一夕的熱血澎湃,最后她們反而成了后繼無力的一群人,會最先倒下,再者蘇家可傾盡全力為皇上謀劃,但委實不可以擔太過盛名,所以這件事我在這里說了,出了這個門,那只能是皇上和攝政王為大越國長遠計的謀劃。”
蕭策笑了:“蘇老夫人何須擔憂呢,蘇家人人都不弱。”
“蘇家后來人若也如此,倒好了,可人生不過百年,蘇家的后世子孫若爭氣,自會奮發(fā)圖強,若是不爭氣,那就民間過活,作為現(xiàn)在能執(zhí)掌蘇家的人,不論是我還是謙修這些人,都只需要默默做事,家風傳承之中,任何榮耀都是他們努力的方向,而不能成為他們仰仗的福蔭。”陳瑜笑著說:“畢竟,我老了啊。”
蕭祈玉心情瞬間沉重了:“奶奶,我一定會做好的。”
“會的,皇上必是大越國百姓的福祉所在,大越國也必會在皇上的治理下,國泰民安,富足安康。”陳瑜看著蕭祈玉:“因為皇上心有菩提手有刀。”
蕭策知道蘇老夫人的心情,她希望皇上是個心有菩提手有刀的明君。
蕭祈玉執(zhí)意要帶著陳瑜去御書房,去他批閱奏折的地方去看看,蕭策作陪,陳瑜在皇宮里看了御書房,看了寢宮,也看了御膳房。
不得不說,蕭祈玉過的很節(jié)儉,雖不至于一菜一飯,但崇尚奢華的帝王家和勤儉治國的蕭祈玉,從根本上是不同的。
三天后,陳瑜說:“祈玉,奶奶該回去了。”
蕭祈玉握著陳瑜的手:“我想回家去過年。”
陳瑜搖頭:“去年,奶奶盼著你們都回家過年,今年奶奶不準你們回去過年了,國家的強大不是一人之功,身為皇上,祈玉要把群臣的心凝聚在一起,宮里設(shè)宴答謝群臣為國為民操勞一年,再對新的一年寄予厚望,會讓臣工干勁十足,這么好的機會怎么能不用呢?”
蕭祈玉有點兒小委屈,畢竟自己只想回家過年。
“從中興到鼎盛,祈玉的路很長,在這條路上你啊,需要舍棄個人情緒的地方太多了,聽話,奶奶不管在哪里都看著呢,看著祈玉成為彪炳青史的一代明君呢。”陳瑜說。
蕭祈玉看著陳瑜笑瞇瞇的模樣:“祈玉送您回去吧。”
“好。”陳瑜拉長了聲調(diào),拍了拍蕭祈玉的手,兩個人也不用車輦,就那么并肩往宮門的方向走去了……。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