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回鄉(xiāng)
“你鬼鬼祟祟的干啥呢?”小墨見硯臺在這邊鬼鬼祟祟的縮頭探望,就把他給揪了出來。
“沒干啥呢,我問你個事兒啊,就是表小姐收到我們少爺?shù)臇|西,高興不?”硯臺說道。
“得了,以后可別再跟我打聽我們小姐的事兒了,我是小姐的丫鬟,跟你說小姐的事兒,那我不就是不忠心了?以后也別問我了!”小墨表示自己被硯臺牽連了。
硯臺急道:“我們少爺也不是外人。”
“那不成,反正你們少爺是少爺,我們小姐是小姐,我只是小姐的下人,只忠心小姐一個人,以后別朝我打聽小姐的事兒了,不然我就成了背主的人了!除非是小姐同意了,不然我是一個字不會說的。”
聽小墨這樣說,硯臺更急了。
他可是想打聽表小姐到底喜歡不喜歡那禮物,然后才好去自己主子那邊報道吧,雖然主子沒有讓自己打聽,可是作為一名合格的仆人,就要急主人之所急,想主人之所想。
“別呀,那這次是最后一次,你告訴我唄。”硯臺急的不行。
“你自己不會想?要是我們小姐不高興,我還能出來?”小墨說完就離開了。
剩下硯臺在思考,這小墨是個什么意思呢?難道是?對了,表小姐是高興的,那么他可以像主子交差了。
彭澤縣的日常事物,更是掌握在杜有忠手里了,最開始確實因為陳典史這個地頭蛇,讓有些事情進展不開來。
但是現(xiàn)在一看,杜大人把陳典史都給弄下去了,就知道杜大人可不是軟柿子,大家都規(guī)規(guī)矩矩的吧。人家現(xiàn)在和海家和朱家關(guān)系也很好,海家和朱家才是真正的地頭蛇呢。
所以對于杜有忠把原來的捕頭提為典史,別人誰都沒有意見。
縣學(xué)里也進入正軌,胡鑫也漸漸的把手里的差事交到兩個訓(xùn)導(dǎo)手里,因為明年他就是要回老家去了,一個是準(zhǔn)備后年春天的春闈,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兒就是,要和表妹成親。
而胡氏這邊,有點兒擔(dān)心,明年自己要是離開了,自己丈夫還沒有人照顧。雖然只是送女兒回去嫁人,但是起碼也得回去大半年吧。
杜有忠卻覺得,他在這邊有這么多下人照顧,有什么不行的?而且明年他說不定也就是要調(diào)走了,畢竟是三年一任。
所以根本就沒有關(guān)系的,何必再讓人來來回回的折騰?
胡氏的意思是,要不要讓老四或者老五兩口子過來幫襯幫襯,或者是族里的其他人,這也是很多人的習(xí)慣,用自己人,尤其是族人,這樣大家的利益都是差不多的,為了自己個兒好,也不會出賣這依附著的人。
本來過來前都有這個打算,但是彭澤這邊的情況還不明,真把人跟過來了,到時候吃苦受牽連怎么辦?
杜有忠兩口子還是很會為別人著想的,所以寧可自己現(xiàn)在這邊把事情都搞定了,然后才會讓人過來。
杜有忠說道:“如果我下一任還是在這里,那么他們過來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現(xiàn)在這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在路上就要花兩三個月,還是等等吧。”
杜榆生日的時候,胡氏親自下廚,給杜榆做了一頓很好吃的飯,雖然王婆子做的也很好吃,胡氏也很久沒有下廚了,但是自己女兒過生日,她肯定是會動手的。
胡氏感慨,這女兒都十四歲了啊,真是一轉(zhuǎn)眼就大了。
胡鑫這邊,兩個訓(xùn)導(dǎo)已經(jīng)是對縣學(xué)的事兒沒有問題了,他就更是放手,而杜有忠則是隔一段時間,回去縣學(xué)里看看,講一講課,畢竟他是進士老爺,學(xué)問上也高,而且還是把胡鑫教出來的人,能得到他的指點,那真是三生有幸了。
所以對于胡鑫即將離開,他們也慢慢的適應(yīng)了,只要杜縣令人還在就成。
但是一個縣令的任期也不過是三年,到時候杜縣令調(diào)走了,那么新來的縣令沒有杜縣令強怎么辦?
這真是個問題,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有些有遠(yuǎn)見的人,都在擔(dān)心這個問題。
杜榆聽了這個事兒,倒是提議,不如和云陽縣一樣,在這邊辦個書院,把縣學(xué)弄成書院,脫離了縣衙,但是也管著縣里的縣學(xué),不過以后縣里這邊就少管了,跟錦溪書院的性質(zhì)一樣,這樣,甭管是誰來當(dāng)縣令,這書院都能繼續(xù)下去了。
杜有忠說道:“你這提議倒是好,只是辦一個書院,需要的人,還有財力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還有這書院的院長,也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我再好好想一想。這事情不急。”
畢竟他還不確定是不是要調(diào)走,如果下一任還在這里,那么他也有時間來辦這個事兒,畢竟,這也是對彭澤老百姓都有好處的事兒。
如果他不是負(fù)責(zé)任的一個父母官,只管在自己任期內(nèi),把縣學(xué)辦好就成了,到時候一調(diào)走,那就萬事不操心了,政績他拿著了,但是他不是這樣的一個人,這彭澤縣雖然大部分人都是貧窮的,但是人都很不錯。
且試試這些事兒吧。說不定真的能成。
如果縣學(xué)不能和書院結(jié)合,那么就先辦書院,然后書院的名聲大了,這讀書的人自然多了,這方面,楚院長比他有經(jīng)驗多了,他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問楚院長。
而錢財方面,可以讓這邊的大戶帶個頭,或者是讓他們自己有能力,把書院辦下來,他給這書院找先生都行。
只是這說起來容易,到時候做起來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得慢慢的策劃。
杜有忠也不讓女兒跟著操心,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作為大家長,要辦也是自己去辦,盡力而為,不辜負(fù)自己的用心就成。
這一年之后過的就相當(dāng)?shù)钠届o,楊柳村來信了,說是杜老爺子生病了,胡氏和杜有忠就決定,有胡鑫帶著,胡氏和杜榆都回楊柳村過年。明年的時候,把杜榆的婚事給辦了再過來。
杜有忠因為有差事在身,是不能輕易的離開自己的任上的,所以暗地里不知道交代了胡鑫多少次,他也對胡鑫是滿意的,從小看到大的,又心疼女兒,所以不免就多說了幾次。
而對于自己不能看到女兒出嫁,杜有忠心里是遺憾的,而胡氏則讓杜榆和胡鑫在杜有忠面前,先給他磕了三個頭也算是彌補這其中的一點遺憾了。
杜有忠暗地里還給了杜榆一個匣子,里面都是他給自己女兒的私房。
“當(dāng)父母的都希望兒女快快長大,但是兒女長大了,又要離開父母,榆兒,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爹就不多說了,你和你表給以后好好過日子,你們過的好,我和你娘就沒有什么操心的了。”
“爹,我都記住了。爹,您放心,到時候我還過來看您!”不知道為什么,這次杜榆卻覺得離別的感覺更深了,不像以往,覺得不管離開多久,都會回到爹娘身邊,這次呢,眼看著回去就要嫁人了,以后生活的重心就是婆家了,父母這邊,就不再是自己的家了。
因為陳二爺還派了人在年前到彭澤這邊進一趟貨,所以他們就和陳二爺?shù)能囮犚粔K兒回去,所謂人多力量大,也不怕半道上被人給搶劫了。
陳二爺要押送貨物,自然是請了鏢師的,來這里的掌柜,聽這邊的舅家老爺要有家眷跟著一起回去,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人家給了陳家一個方便,陳家這邊也要投桃報李,帶人回去不過是小事兒。
盡管胡氏都說了,不用那么特殊照顧,就更平常一樣,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可是陳家的這位龐掌柜還是很殷勤,每到一個地方,都讓人安排的好好的,吃的住的用的,都是上等,胡氏讓胡鑫去跟這龐掌柜去談一談,他們這一路的花銷都是自己出,但是龐掌柜在胡鑫面前答應(yīng)了,之后還是照舊。
弄得他們?nèi)齻€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胡鑫說道:“姑,既然陳家一定要這樣,我們就隨他去吧,讓人把人情還了,心里也舒服一些。”
胡氏想了想,也是這個理兒,她總不能撇下這陳家的人,然后帶著侄兒和女兒單獨走吧,這都到了半中腰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得跟著陳家的車隊走。
不過胡氏聽了杜榆和胡鑫的意見,也會給龐掌柜等人買些東西,好歹她心里能安心一些,全用別人的,這心里就不踏實。
經(jīng)過了快一個月的奔波,終于見到熟悉的云陽城了,先生去了云陽城的家,估計著楚芳菲那邊也快要生了,胡氏這做婆婆的還是想著能看一看孫子或者孫女的。
結(jié)果到了這邊的時候,正趕上杜榆大嫂發(fā)作,連齊氏都在這里等著,見了胡氏回來,齊氏就道:“這也趕巧了,一會兒你就要當(dāng)奶奶了。”
也沒有急著問自己大兒子那邊的事兒,因為目前誰也沒有心思。
產(chǎn)房里邵氏和產(chǎn)婆在里面,杜大郎在門口來來回回的走,第一次當(dāng)?shù)彩侵钡暮堋?br/>
這邊沒有杜榆什么事兒,而胡鑫則是不方便在這里,就先告辭回去胡家棚了。
作者有話要說:高考的童靴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