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衣帶水
“唐國先主父子的確是氣魄宏大,分清溪與秦淮為金陵城壕,城東的清溪城壕有多寬還不知道,這城西的外秦淮居然寬達二十余丈,真是我平生僅見!”
外秦淮河的西岸,曹彬看著對面南唐軍的軍勢,輕聲地與潘美交流著,他首先提到的卻不是南唐軍本身如何威武雄壯,而是金陵城壕的壯闊和當(dāng)初營造此城的李昪及其義父徐溫的氣魄。
夕陽下,謹慎推進了一天的侍衛(wèi)親軍在離河三百步左右的地方忙著扎營立寨,這三天的行軍,每天都只需要走三十里的路程,雖然一路上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戒備,軍士們卻都不算很累,此時倒是干得熱火朝天的。
曹彬和潘美當(dāng)然不必忙活這些雜務(wù),于是就一起驅(qū)馬來到外秦淮河邊觀察地勢。
正如曹彬說的,金陵城的城壕居然就是直接利用了河流,根據(jù)情報,發(fā)源于金陵城東北鐘山的清溪水道、外秦淮河和長江的夾江共同構(gòu)成了金陵城壕,當(dāng)初他們看著輿圖上面標(biāo)注的城壕寬度還沒有太強烈的感覺,如今實地察看才發(fā)覺此中的雄壯。
二十余丈的城壕,還是直接借用的河道,這可不是說填就能夠填起來的,也不是像對付一般的城壕那樣可以阻塞進水口的,想要攔截如此寬闊的自然水道而使護城河干涸,那工程量可就大了去了。
護城河很寬,又是借用的自然水道,頂多稍微挖掘修補一下,所以城根也比較寬闊,總有十丈上下,所以即使在中間修筑了羊馬城,卻仍然可以沿著河岸修起連片的臨時營寨來。
不過非常寬闊的護城河有利也有弊,進攻方固然不便填壕,越壕攻城的難度那是相當(dāng)?shù)母撸欠朗胤揭矝]有多少武器可以打到護城河外面來無論是從城墻上還是羊馬城發(fā)射,甚至是從城壕內(nèi)的臨時營寨發(fā)射,弓弩都沒有這么強悍的威力,只有城墻上的少量床子弩和城內(nèi)的幾十架重型拋石機才勉強可以。
這個稍微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
金陵城的城墻底寬三丈五尺,高二丈五尺,上闊二丈五尺,城根寬十丈,護城河寬二十多丈,羊馬城去城十步也就是五丈,正好在城根中間,墻厚六尺,一般防御時自然是躲在墻后面的。
這樣的話,城墻上的兵器要投射到河對岸,至少都要投射三十多丈的距離,也就是約莫七十步的樣子,一般的弓弩直射已經(jīng)很難了,用弓箭拋射當(dāng)然可以更遠,但是準頭就徹底不要想了。
羊馬城的守軍使用弓弩的效果大概和城頭差不多,因為雖然近了那么四五丈的距離,他們的位置卻低了二丈五尺,少了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
臨時營寨中的守軍情況會稍好一些,最短距離五十步的樣子,用強弓硬弩射一射無甲兵還是可以的。
正因為如此,曹彬和潘美才可以如此安穩(wěn)地駐足河邊,對著金陵城防評頭品足,對面的南唐軍冒出來一個百步穿楊的高手,還要能夠射穿他們的盔甲,這種可能性極小,至于說百步穿楊到可以直奔面門,那真的是神話了。
不過他們的幾個親兵還是一直滿懷警惕地盯著對岸,因為南唐軍手里還有一種比較粗劣的火銃,威力準頭雖然都很差,但是在六十步距離傷人還是沒有多少問題的,準頭差可以用數(shù)量去補的,說不定南唐軍看見對面出來的是大將,于是就不惜本錢地搏一把呢?親兵們就是盯著對岸有沒有比較顯眼的異動了,至于個別人,不管他是用弓弩還是火銃,應(yīng)該都不太要緊。,
當(dāng)然,守軍還可以用床子弩與拋石機,那個打一百多步很輕松,尤其是重型拋石機的話,確實是可以打到三百步遠的。
但是床子弩和拋石機的準頭就是徹底的慘不忍睹了,除非是對付集群目標(biāo),那么撞大運隨便撞到哪一個就是了,想要瞄準點殺,那就連郭煒搞出來的最精良火炮都不行啊
而那種可以打到三百步遠的重型拋石機都是放在城內(nèi)的,為了拋射的石彈可以繞過城墻高度,還得放到城墻后方幾十步遠的地方,加上城墻的厚度、城根和護城河的寬度,這就去了一百多步了,其實也就是可以威脅護城河外圍一百步左右范圍。
當(dāng)然,這種重型拋石機的準頭同樣不必提起,也就是扔出來的石彈能夠重達百斤,對集群目標(biāo)的震懾力比較大而已。
這也就是周軍選擇在距離護城河三百步遠的地方安營扎寨的原因了。
護城河很寬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河上沒法設(shè)置吊橋,而只能架設(shè)固定的橋梁,此時卻已經(jīng)統(tǒng)統(tǒng)撤去了橋板,不過橋墩仍在。
這個特點就說不上到底是利還是弊了,進攻方固然無法通過砍斷橋索放下吊橋就獲得一條通道,防御方卻也沒有了迅速出城反擊的道路,自撤去橋板的那一刻起,南唐軍其實就已經(jīng)選擇了死守。
“二十余丈也不過就是一衣帶水,我看這外秦淮冬日水淺,人馬均可徒涉。唐人用天然水道作為城壕,寬固然是寬了,河底卻是少了淤泥陷阱,河岸更是平緩可以步行,也不如人工挖掘的壕壁那么難以攀爬,這樣寬卻是未見得有利呢。”
潘美卻沒有為金陵城壕的壯闊而驚嘆,反而是從中看到了適合己方的戰(zhàn)法。
聽著潘美的分析,曹彬點點頭:“都監(jiān)此言有理,雖然冬日水涼,不過城壕水淺,正好有利于我馬步軍徒涉,唐軍背城而陣,其實毫無成算。只是各種攻城器械卻難以徒涉至城下,尚需等待舟楫齊備,而且陛下反復(fù)叮囑攻城不必急于一時,當(dāng)以降低雙方傷亡為重,故此我軍也不必操之過急。”
“嗯,你說的倒也是原本我是想明日一早就率軍徒涉過河,將城下之唐軍擊垮,然后迅速攻城。現(xiàn)在想來,這樣做的確是操之過急了,與陛下的深意不合,雖然河水淺涸,大江之中的水軍無法進入,那也完全可以等軍中工匠打造好舟楫再說。”
對于曹彬的提醒,潘美想了想,不禁大以為然,于是壓住了內(nèi)心的興奮急切,開始琢磨著怎么完善皇帝的交代。
“這卻又不盡然了,攻城可以慢慢來,可以等到舟楫齊備足以運輸各式攻城器械之后,尤其是可以安全地載運火藥過河。不過都監(jiān)意圖明日率軍過河,以迅速擊破城下的敵軍,這倒是可以做一做的,將唐軍徹底驅(qū)趕進城之后,我軍的行事將會更加游刃有余,唐人樵采之路會更快斷絕。”
見潘美接納了自己的意見,曹彬并沒有欣欣然飄飄然,反倒是對潘美的基本想法大力支持起來,只是對相關(guān)計劃稍事補強了一下。
“什么?!周軍已經(jīng)于今日黃昏進抵城西、城南,還有周軍大將靠攏外秦淮河窺探?可惜了我天德軍!可惜了那百十桿特制的火銃”
周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很快就在金陵城內(nèi)傳播,別說是李弘冀君臣第一時間就得到了匯報,就是對普通的市民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瞞不住了,畢竟西門那邊的商戶行旅都被堵了回來,石頭山清涼寺的僧人也已經(jīng)逃入了城中,最后發(fā)展到整個金陵城四門緊閉、全城戒嚴,這種情況已經(jīng)瞞不了任何人了。,
當(dāng)然慕容英武得到的基本上也是第一手消息,而不是城中百姓間的洶洶傳言。
雖然作為采石方面陸路都統(tǒng)喪師數(shù)萬,落得個孤身逃回,不過李弘冀最后也沒有特別追究他的罪責(zé),尤其是在火器方面仍然主要得依賴于他,所以慕容英武依然是南唐朝廷軍事方面的重要一員。
正因為如此,金陵的城防是交給了神衛(wèi)統(tǒng)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勛,慕容英武卻還是可以得到第一手軍情,只不過他聽到中軍虞候通報軍情的第一刻,感嘆切齒的就是他在新林寨的慘重損失。
城西的外秦淮河只不過才二十幾丈寬嘛,如果在那里駐扎有他的天德軍,天德軍的手里面有他根據(jù)周軍火銃仿制的特制慕容銃,一桿兩桿不敢說,百十桿集火射擊的話,那跑到河對岸窺伺的周軍大將恐怕就會沒有命在了吧?不少字
想到這個,慕容英武就是特別的遺憾,特別的不甘自己為什么會在出征采石磯的一戰(zhàn)當(dāng)中那么孤注一擲呢?把全部的火器新軍、全部的火銃和半數(shù)的震天雷全都砸進去了,結(jié)果對周軍作戰(zhàn)是一無所獲,而所有投入的東西卻徹底地消失了,只保住了自己的一條命。
當(dāng)初為什么就沒有想到稍微留一點下來呢?
就是留下來的數(shù)千枚震天雷,沖著拋石機那可憐的命中率,還真的是不夠用多久的,雖然李弘冀又一次聽從了他的建議,軍器監(jiān)完全放棄了火銃的制造,轉(zhuǎn)而全力制造震天雷,這幾天也才只是做了幾十枚。
一旦周軍大舉攻城,皇甫繼勛為了安全,肯定是如同雨點一般的把震天雷扔出去,等到用完了庫存的數(shù)千枚之后,每天十幾枚的產(chǎn)量夠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