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借你吉言
孟玄喆聽了郭煒的話,不禁連連咋舌,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嘆道:“看來臣的確是小看了吳越健兒,不意其強健有甚于巨艦,勇悍不下于周處,江東子弟無愧其先輩載于史籍。”
“如此健兒,倒是水軍良材,吳越國王并不能善用此輩,如今得到陛下青眼有加,也是他們的福分。”
坐在孟昶下首的孟仁贄趕著侄兒的話笑瞇瞇地說道。當初孟昶投降,就是他奉表詣闕,所以在孟家人里面和郭煒的接觸就屬他最早了,再加上人又警醒,對郭煒的脾氣愛好倒是有些見聞,這第一句話就說到了郭煒的心坎里面去。
見郭煒聞言連連頷首,旁邊的兄長臉色也稍稍平復(fù)了一些,孟仁贄更是放心了,于是繼續(xù)順著自己揣度的皇帝心思往下說:“異日陛下混一天下,這些吳越健兒自然是要應(yīng)我大周水軍之選,大周水軍也可以赴錢塘操練,屆時練出天下至強之水軍,為陛下澄清海宇,達于南溟,君臣合力,功邁漢唐也是可期的”
這話真中聽,而且郭煒確實就是這么想的,所以這些話聽著就別提有多熨貼了。
不過郭煒總算是沒有忘記,皇帝不能偏聽偏信,尤其是不能只聽好話,而且在臣下面前要保持威嚴,不能輕易地喜怒形于顏色,所以在聽完了孟仁贄的這一大套話以后,也只是微微頷首面帶微笑。
“誠如忠美所言,那也是國家與元元的幸事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你西蜀孟氏今日及時歸順,也是居功不小的,到時候自有封賞厚賜。”
嗯,現(xiàn)在的氣氛就對了嘛,和諧、友愛、融洽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充分展現(xiàn)了同鄉(xiāng)之間的友情、君臣之間的恩義,于史籍上又是一樁美談,于尚未降順者也是一個良好的示范,搞那種唇槍舌劍多沒意思啊什么逼得人家說“此間樂不思蜀”,什么違命侯的封號,小家子氣。
有了孟玄喆和孟仁贄的配合,筵席上一時間的壓抑緊張氣氛迅速消散,眾人言笑晏晏,將心思落到了眼前的勝景和酒菜上。
金明池中,幾艘船已經(jīng)分出了勝負,定遠軍在京軍士三賽兩勝,最終奪得了近殿水中插著的標竿,取了掛在標竿上的錦彩銀盌。這些錦標雖然價值并不甚高,君前奪標的榮耀卻是很足,眾軍士驅(qū)舟來到臨水殿前的平臺邊山呼拜舞,又是贏得池邊觀眾的齊聲喝彩。
“端的是好兒郎!臣見到這般剽悍的龍舟槳手,心中很是欣喜,欲待在錦標之外另賞其錢帛,卻怕唐突了陛下的虎賁,還望陛下允可。”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飲宴交談,投入地看了一會兒龍舟競標,孟昶的心境得以恢復(fù),此時已經(jīng)有心打賞龍舟的勝者,但是又擔心郭煒有什么別的想法,連忙恭聲向郭煒請示。
郭煒聞言就是一笑,心中卻是暗自嘆息,亡國之君今后的日子就是這么夾著尾巴小心翼翼地過著么?那么就算是沒有發(fā)生傳言中說的事情,天子奪其妻而鴆其人,年近五十的孟昶恐怕也是活不長的吧?不少字還是主動納土的人好哇,不僅自己長壽,而且整個家族也相當興旺。
當然,郭煒也沒有義務(wù)去關(guān)心他的心理健康,只要自身行得端正,不給八卦人士制造野史的由頭,不管孟昶是愿意放開心胸還是繼續(xù)這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活著,都由著他去了。,
“國主有心賞賜兒郎們,只管放心去做!不過對于國主的宣制兩府尚未定讞,官俸未定,而國主宅第之中的錢帛終究有限,東京米貴,國主可還是要省著點花喲~”
嗯,雖然不在乎孟昶的心理健康,稍微打趣他一下,活躍活躍席間的氣氛還是不錯的。
其實在平定后蜀以后,西川行營對蜀地的官庫都進行了封存,其中的錢帛用于賞賜伐蜀將士,而其中的糧草則大筆調(diào)運到荊湖和淮南,但是孟昶宮中的東西都算作了他的私物,并沒有沒收,而是全部運到了東京孟昶的新宅邸。
那么多的綾羅珠玉,郭煒也看過了隨軍運送人員造冊的清單,看得出來此時的孟昶還算是很有錢的,如果不算郭煒的那些皇莊和頡跌家的代理生意,恐怕皇宮都不如孟昶有錢。
東京再怎么米貴,肯定還是吃不窮孟昶的,當然,他要一直還是這樣謹小慎微四處打點,那些錢帛卻未必就夠了。
然而郭煒只是隨意的一句玩笑,孟昶的臉色卻一下子又白了起來,當下還誠惶誠恐地說道:“陛下說的是,國家正在用兵耗錢之際,臣今后再不敢奢侈無度了,那個七寶溺器自當不用,平日一定以簡樸為念,家中余錢都可以襄助陛下。東京繁華,需用錢處極多,臣今日知之,不過其他朝臣的官俸足以供養(yǎng)家族,臣的官俸定然也是夠了的,再說臣的宅第還是陛下出錢修造,比起其他朝臣來已經(jīng)是非常的恩典了。”
好吧,這種膽小心重的人是胡亂開不得玩笑的,一句話都可以聯(lián)想到那么多,居然把郭煒前面說過的話都翻了出來,弄得自己嚇自己,忒沒味道了以后和他只能盡量正經(jīng)著說話了。
“嗯國主心念君國,頗為眾臣表率,朕理當嘉許。只是國主也不必過于自苦,宅中的私錢該用就用,若是在東京待得厭了,還可以去西京尋歷朝耆宿敘舊,在京洛都無聊了,也可以回邢州故里看看”
郭煒說到這里,看孟昶的神情又恢復(fù)了平靜,這才轉(zhuǎn)頭向李氏說道:“國母也是,要多多珍視自己的身體,年老之人不要時懷悲戚,若是懷念鄉(xiāng)土了,過些日子朕會著人送國母歸鄉(xiāng)。”
“陛下說的甚?要送妾去哪里?”
李氏年近七旬,卻是有些耳背,座位和郭煒又隔著一段距離,眾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都沒怎么聽真切,這時候倒是知道皇帝是在和自己說話,但是說了什么卻又沒有聽得太清楚,隱隱約約就是聽著好像是說送自己回什么地方。
她倒是經(jīng)歷比較豐富的人,李克用這種人杰她見過,李存勖這種馬上皇帝她伺候過,孟知祥這樣的一方梟雄她服侍過,郭煒的那點威勢還嚇不到她,孟昶的那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她卻是根本就沒有,既然沒有聽清楚,那就直接大聲問就是了。
符昭瓊就坐在李氏身邊,此時趕緊湊近了她耳邊說道:“皇帝是說,如果國母懷念鄉(xiāng)土了,過些日子就派人送你回成都。”
“回成都?”
李氏咂摸咂摸嘴巴,馬上轉(zhuǎn)頭大聲對郭煒說道:“妾家本是太原人,要思鄉(xiāng)也是思的太原,倘若可以歸老于并門,那才是妾身的心愿。”
哦!李氏念的故土不是成都而是太原?也對哈,葉落歸根葉落歸根么,回的當然是祖籍地了,成都對她來說只是第二故鄉(xiāng)而已。其實當初伐蜀之前的各種準備里面,就包括了利用蜀軍的思鄉(xiāng)之情啊,可以說隨著孟知祥入蜀的完全就是北地客軍,孟家是邢州人,李氏則是太原人。,
不過李氏想回太原可有些難度誒那里現(xiàn)在還是北漢的劉承鈞占著呢,郭劉兩家的世仇,哪里是說送人歸鄉(xiāng)就送人歸鄉(xiāng)的?
咦?!這是好兆頭啊!
聽到李氏的回答,郭煒在腦袋里轉(zhuǎn)了好幾個念頭,突然間卻是醒覺了過來,李氏的這個要求絕對是一個好兆頭,也是一個好理由。
“等到朕平了劉承鈞,即如國母所愿!”
郭煒大喜地說道。嗯!年近七旬的李氏想著要老死在太原,是不是就說明削平河?xùn)|為時不遠了?
算起來也是差不多了。按照和兩府的最新定策,爭取在九、十月間征伐南唐,先花上一兩年的時候平定南唐,然后再用一年半載把南漢給滅了,剩下來的吳越啊清源軍啊什么的,應(yīng)該都是主動納土的主,接下來可不就是北漢了么?
這么算起來也就是五年之內(nèi)哈,看李氏挺康健的,只要孟昶不出什么事,李氏應(yīng)該活得到那個時候吧,到時候就以送李氏歸鄉(xiāng)的名義發(fā)兵,嘿嘿嘿
如果說孟仁贄和孟玄喆的吉言有阿諛湊趣之嫌,李氏的這些話可就完全是天意了,這種趕巧上來的吉利話真是不借白不借啊
端午這天郭煒在金明池臨水殿舉行的家宴,雖然中途因為皇后李秀梅的某種誤會出了一點波折,到了最后還是賓主盡歡,郭煒很滿意,孟家也很安心,老太太更是得了郭煒的一筆厚賞。
唯獨李秀梅在回宮之后心中還是存著那么一絲疑惑,在一開始,她是擔心郭煒被熟女給狐媚了,現(xiàn)在卻是擔心才女的才情打動了郭煒,畢竟擅長音律而不擅長詩詞的皇帝被一個善詩的女子勾住心魂也不奇怪,這樣的兩個人可以互補嘛,相得益彰嘛。
以前宮中可沒有這樣的才女,無論是她李秀梅還是趙淑媛,女誡都學(xué)得很好,但是音律與詩詞一道對著郭煒卻只有仰望的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