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懿旨
,最快更新臣下之妻 !
顧珞卻是痛極了,尤其想到自己上一世失去的那個孩子,她心里更是害怕,這女人生產(chǎn)如同往鬼、門關(guān)走一遭,她就怕這孩子出了什么意外。
加之她又是第一次生產(chǎn),情緒便更加有些緊張。
徐嬤嬤見她這樣子,眼明手快忙緊緊抓了她的手,安撫她道:“姑娘,奴婢雖侍奉姑娘沒有多久,可也看得出,您是性子堅韌的人。您得相信,您肚子里的孩子不會有任何意外的。今個兒接生的嬤嬤,更是杏林圣手,一定會讓孩子平安降生的。”
一旁,接生嬤嬤也跟著道:“姑娘,您用力,再用力些。”
顧珞不知是因著太過疼痛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淚水直接就落了下來,看著徐嬤嬤道:“若有什么意外……一定要先救孩子……”
話才說完,卻見門口慶和帝一臉急切的闖了進(jìn)來,明顯方才的那句話被慶和帝聽到了,只見他眼睛也有些發(fā)紅,上前緊緊抓了顧珞的手,說道:“你這傻子,胡說什么呢?莫說不會有意外,便是真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朕也不會讓你有任何危險的。”
一旁接生的嬤嬤聽著這話,心里如何能不驚訝。
畢竟顧珞肚子里的可是皇嗣,這依著宮里的規(guī)矩,能夠替皇上綿延子嗣,向來是皇嗣為主的。
可皇上方才那話,明顯是更加珍視顧姑娘。
顧珞也未預(yù)料到慶和帝會說出這樣的話來,許也因著這句話,被人這樣捧在手心,她一下子不再那么害怕了。
她上一世和這輩子都受了那么多的苦楚,可現(xiàn)在,有皇上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她不該再擔(dān)心和害怕,因為,她不會孤獨一人了。
慈寧宮
太后瞧著兒子急急出宮,怎么能猜不到這必是顧珞發(fā)動了。
按說兒子也不是第一次當(dāng)父親了,可在太后的印象中,這似乎還是她第一次見兒子這樣失態(tài)。
一旁,安嬤嬤也不由感慨道:“老奴也算是看著皇上長大的,卻也有些琢磨不透皇上的脾氣。可現(xiàn)在,皇上這樣急著趕往萬壽山,倒讓老奴瞧著皇上沒往日那么淡漠了。娘娘您該高興啊,自打淳王爺去了之后,您不也暗中擔(dān)心皇上喜怒無常,怕于身子不好嗎?可如今,能有顧氏陪著皇上,您該放心了。”
太后心中當(dāng)然也覺得欣慰,只沒來得及再感慨,卻見有小太監(jiān)匆匆進(jìn)來回稟:“娘娘,顧氏生了個小皇子,母子平安,皇上大喜,今個兒瞧著是不會回宮了。”
聞著這消息,太后也像是突然間年輕了幾歲一般,這些年,宮里除了夭折的五皇子還有身子病弱的三公主外,宮里再無新的皇嗣誕生。
太后自然也是盼著有人能幫著皇上綿延子嗣,所以,聞著這消息,直接就讓安嬤嬤備了筆墨紙硯。
這顧氏和皇上的事情,如今闔宮只她一人知道。
可如今,顧氏既然已經(jīng)平安誕下子嗣,那這事就再瞞不得了,她也不想讓顧氏受了委屈。
很快,懿旨就寫好了。
“顧氏溫柔敦厚,品性賢良,今更在萬壽山為皇上誕下六皇子,故懿旨賜婚,封顧氏為淑妃。”
郭太后是皇上的生母,這懿旨只要明眼人看著,便知這必是太后親自把顧氏指給皇上的。
至于顧氏何以在萬壽山生產(chǎn),這事兒自然無需懿旨中解釋了,這天下都是皇上的,便是有人敢心里犯嘀咕,還敢真的鬧騰到皇上面前不成。
太后懿旨一下,首先聞著消息的是六宮妃嬪。
翊和宮
魏貴妃聞著太后這懿旨,仿若自己在做夢。
怎么會呢?
這顧家小姑奶奶,怎么會這么冷不丁的就成了淑妃,還給皇上誕下了六皇子。
一旁,南嬤嬤見自家娘娘臉色蒼白,也驚到了,“娘娘,太后娘娘一向不理會后宮的事情,可這次,可謂是皇上登基后太后娘娘第一次下懿旨,可見便是要護(hù)著這顧氏了。”
“可這顧氏到底憑什么呢?就憑當(dāng)年她那姨娘救過淳王,她就能有這么大的造化。”
魏貴妃也覺得太后約莫是真的瘋了,這顧氏出身卑賤不說,之前可是和承恩侯世子有過婚約的,如今她不僅入宮,還給皇上誕下六皇子,這到底算什么事兒。
自己可不成了這后宮最大的笑話。
魏貴妃想到六宮眾人如今都在看自己的笑話,氣的手直抖,“不,這肯定都是假的。顧家那小姑奶奶一直在外頭的莊子上,怎的會突然成了淑妃。”
“不!”魏貴妃氣急,差點兒就要暈過去。
南嬤嬤忙勸著她道:“娘娘,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您實在不能這樣為難自己啊。何況,那顧氏便是被太后娘娘封為淑妃,誕下六皇子,可她不過位及四妃之末,還能和您爭不成?”
“再說了,她畢竟之前和承恩侯世子有過婚約,只要我們加以利用,皇上未必不會和她生了嫌隙,不可能一直寵著她的。”
魏貴妃卻覺得諷刺極了,她貴妃之尊,代掌鳳印,自以為自己這些年養(yǎng)尊處優(yōu),內(nèi)宮不會有她不知道的事情。
可誰能想到,太后娘娘和皇上竟然瞞著自己,演了這么一出戲。
偏她沒有任何的懷疑,直至眼前這懿旨,她才恍然覺醒。
更讓她生氣的是,眼前這不是圣旨,而是太后的懿旨,六宮誰敢議論這是顧家那小姑奶奶被退婚后走投無路故意勾、了皇上的魂。
太后懿旨,直接就堵住了眾人的口。
便是眾人心里有再大的疑惑和委屈,也只能憋著了。
永平宮
嫻妃也幾乎是同一時間聞著了這懿旨。
和魏貴妃一樣,她幾乎驚的說不出話來。
只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般。
一旁,石嬤嬤道:“娘娘,您也別太生氣了,事情既然已經(jīng)成了定局,您該往好處想想。這表姑奶奶入宮未必是件壞事,她雖給皇上生了六皇子,可還能和其他幾位皇子相爭不成?表姑奶奶若是聰明,該學(xué)會和您聯(lián)手,日后,您可不就多了助力了。”
“這些年,您和貴妃娘娘明爭暗斗,并未占了上風(fēng)。可若多了表姑奶奶在旁幫您,您未必斗不過貴妃娘娘。”
嫻妃雖惱怒,雖震驚,可和魏貴妃不一樣的是,這件事情上,她多少還剩一些了理智。
此刻,聽著石嬤嬤這番話,她更是清醒了些。
是啊,她生氣有何用。
一切都已經(jīng)成了定局,她也只能接受,想著把顧珞收為己用了。
可是,不由的她想到之前自己差點兒讓寧國公老夫人逼著顧珞避居妾位,這孩子,聰慧的很,肯定早已經(jīng)猜到是自己背后傳了話,若因此和自己生了嫌隙,事情只怕不好辦。
石嬤嬤聽著她的顧慮,卻是有不一樣的看法,“娘娘,表姑奶奶性子柔弱,這些年又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苦難,只要您有心拉攏,她還能有別的想法不成?”
“何況,這宮里貴妃娘娘怕是恨死了她,她不會不知道,只要她入宮必然是危機(jī)四伏,怕是娘娘不遞出橄欖枝,她也要尋了娘娘的庇護(hù)的。”
說著,石嬤嬤話鋒一轉(zhuǎn),卻是提及了寧國公老夫人,“這會兒,懿旨該也傳到寧國公府了,老夫人聞著這消息,不得氣死過去。哎,誰能想到呢,表姑奶奶往日里那么卑微,被人折、辱,被人不喜,突然間卻撐起了寧國公府滿門的榮寵。”
石嬤嬤所說不錯,這會兒,慈寧宮總管太監(jiān)確實剛到了寧國公府。
壽春堂里,寧國公老夫人因著之前寧國公大鬧一場,身子便一直不好,是以這小半年來,大太太和顧錦寧便一直在老夫人跟前侍疾。
好在,半個月前,老夫人終于是能下床了。
聞著宮里有傳旨的太監(jiān)來,大太太和寧國公老夫人都驚呆了。
這到底是發(fā)生了何事呢?
畢竟是宮里人來傳旨,一行人急急就往前院去領(lǐng)旨了。
等太監(jiān)一宣讀完懿旨,寧國公老夫人直接就暈了過去。
大太太也是嚇壞了。
顧錦寧則臉色蒼白,發(fā)瘋一般道:“這怎么行?小姑姑怎么會突然成了淑妃娘娘,還給皇上誕下了六皇子!”
顧錦寧這輩子最討厭的人就是顧珞了,她如何敢相信,如今她竟然位及四妃之末,膝下還有了皇嗣。
“不,不會的,公公一定是傳錯旨意了,不會這樣的……”
不等顧錦寧說完,大太太紀(jì)氏一巴掌就甩了過去,滿是心虛的和宣旨的太監(jiān)道:“這孩子得了癔癥了,公公千萬別介意。”
那公公卻是拔高聲音,意有所指道:“國公夫人還是得管管女兒的好,否則,這話若傳到皇上和太后娘娘耳中,便是大姑娘對太后娘娘這懿旨有異議了。”
“還是說,大姑娘敢質(zhì)疑六皇子的血脈?”
大太太真的恨不得打死女兒,這蠢貨,便是再心里不過去,怎能被人抓了這樣的把柄。
很快,聞著消息的寧國公一臉喜色的趕回來了。
這些年來,因著寧國公老夫人的關(guān)系,寧國公一直不敢有別的心思,便是他之前真的想過,若寧國公府也能送了姑娘入宮,家里出了位娘娘,這樣再也無需依仗安國公府那邊了。可這也僅僅只是想一想。
他如何能想到,突然間,這一切都成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