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三章:鮮卑來犯
,最快更新西涼鐵騎 !
賈榮擺擺手,道:“伯珪兄,在下就是賈榮,此次來遼東是想要瞻仰一下伯珪兄的風(fēng)采,素問伯珪率領(lǐng)三千騎兵打的異族人聞風(fēng)而逃,今rì一見,果然都是能征善戰(zhàn)之士。”
公孫瓚臉上露出一絲得sè,謙虛道:“將軍謬贊了,請到城內(nèi)一敘。”
賈榮調(diào)笑道:“難道伯珪不怕我是鮮卑人的jiān細?”
公孫瓚亦是大笑道:“鮮卑人若能有將軍這樣的人才,我的三千騎兵恐怕也阻擋不住。”公孫瓚不著痕跡的拍了一下馬屁。
賈榮和公孫瓚并排走進城內(nèi),城門再次緊閉,吊橋再次拉起。
當公孫瓚將賈榮和有關(guān)他的事跡公布下去之后,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城內(nèi)的士氣有所提升,特別是大漢名將的光環(huán),對士氣的鼓舞更大,現(xiàn)在
城內(nèi)的百姓士兵都在討論賈榮到來之事,不少的學(xué)子將賈榮和公孫瓚作比較亦是爭論的面紅耳赤。
在公孫瓚的帶領(lǐng)下,賈榮巡視了一圈城墻,用公孫瓚的話說就是鼓舞士氣。
被貶為平民,賈榮在民間的影響力卻變的更大。
賈榮贊道:“伯珪有如此jīng兵,抵御鮮卑人不在話下。”
公孫瓚大笑道:“承蒙志遠夸獎!”僅僅半天的時間,賈榮就已經(jīng)和公孫瓚稱兄道弟起來,仿佛是多年未見的好友一般。
賈榮也將自己躲避耿鄙追殺穿越沙漠之事說與了公孫瓚,引得公孫瓚不斷大罵:“國難當頭,不思報國,竟然自相殘殺!”對此,賈榮一笑而過,經(jīng)過了太多的磨難,往往回首一想反而覺得敵人是那么的可愛,或許沒有他們,生活也就變的沒有什么意思了。
“國難當頭,我輩當齊心協(xié)力,共同抵御異族,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賈榮目視著鮮卑的方向聲音有些低沉的說道。
公孫瓚大聲附和道:“志遠之言在理,雖遠必誅!”這是從漢武帝時代流傳下來的一句話,這句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漢將領(lǐng),他們舍生忘死征戰(zhàn)沙場,為的就是大漢的尊嚴。
賈榮在大漢境內(nèi)的聲明或許很響亮,這里始終是邊境,鮮卑人雖然聽說城內(nèi)來了個漢朝將領(lǐng),沒有放在心上。
這一個多月來,隊伍一直處于趕路,卻沒有放棄訓(xùn)練,嚴格按照西涼軍騎兵的制度進行訓(xùn)練,有姜羽這樣的大將做訓(xùn)練員,所有人都很努力,連呂布都不得不承認,姜羽確實是訓(xùn)練騎兵的人才。
鮮卑人來了,兩萬騎兵奔跑起來的氣勢攝人心神,遙遙看去,遮天蔽rì而來。
即使如此,在漢人境內(nèi),鮮卑人仍舊保持著小心謹慎,當年的檀石槐是何等的雄才大略,卻始終保持著對漢朝的敬畏,幾百年來,大漢的強大深入人心,昔rì何等強大的匈奴,被漢朝打的支離破碎,此時的鮮卑較之當初的匈奴亦有不足。
鮮卑騎兵皆是訓(xùn)練有素之輩,臨近城墻一箭之地,紛紛勒馬,數(shù)不盡的戰(zhàn)馬高高翹起馬蹄,反觀鮮卑騎兵一個個緊貼馬背,無一人墜落下馬,更多的是向城內(nèi)的漢軍示威。
賈榮打量一眼左右的士兵,皺起了眉頭,鮮卑人玩的這一手很漂亮,就是要先聲奪人,震懾住守軍的氣勢。
“奉先,讓鮮卑人見識一下你的箭術(shù)!”賈榮道。
呂布抱拳應(yīng)諾,取過士兵遞來的長弓,搭弓上箭,看著鮮卑人的方向,瞇起了左眼,呂布的弓比軍中的弓要大上一籌,鮮卑人處在箭支的shè程以外,呂布的做法讓周圍的漢軍士兵不解。
弓弦被呂布緩緩拉開,不到片刻,弓身彎成了豆芽,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輕響,此時的呂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劍,整個人和弓箭宛然成了一體。
猛然,呂布松開拉住弓弦的右手,箭支如同流星,呼嘯著向鮮卑大軍而去。
一名鮮卑百夫長應(yīng)聲而落,城墻上的漢軍發(fā)出震天的吼聲,因為鮮卑人軍臨城下的恐懼被這一箭之威而消散無蹤。
城外的鮮卑大軍發(fā)出一陣sāo動,即使占有城墻之利,能夠一箭shè到這里亦能稱的上猛將之名,這樣的人在整個鮮卑也是鳳毛麟角。
不過,鮮卑人僅是稍有異動,片刻便安靜了下來,向來以勇武自詡的鮮卑人,豈會這么簡單的就認輸。
此次進犯遼東的是鮮卑大將吐延,是鮮卑中部大人闕居的屬下,素來作戰(zhàn)勇猛而聞名鮮卑各部,深得闕居信任,此次還有兩支鮮卑人的隊伍掠奪大漢邊境。
鮮卑人并不滿足邊境的那點財富,內(nèi)郡的繁華他們垂涎已久,不過大漢有長城之利,騎兵根本無法攻進去,漢軍的武器非鮮卑人所能比擬。
“志遠,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公孫瓚低聲問道,呂布的那一箭讓他也有些膽戰(zhàn)心驚。
賈榮看著城下的鮮卑騎兵眼中閃出灼灼jīng光,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戰(zhàn)馬,真是剛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伯珪兄,鮮卑人不足為慮,其剛到城下,根基未穩(wěn),待我引軍出去殺他一陣。”賈榮含笑道。
公孫瓚勸道:“志遠,切不可如此,城外有鮮卑人兩萬騎兵,城內(nèi)不過五千余士兵,如何應(yīng)戰(zhàn)?”
賈榮道:“鮮卑人初來乍到,定不會攻城,藉此時機,讓鮮卑見識一下我大漢將領(lǐng)的風(fēng)采。”
一席話說得呂布移動不已,奉承道:“大哥之言在理。”
不待公孫瓚再勸,賈榮帶著一臉興奮之sè的呂布走下了城墻。
公孫瓚不敢怠慢,吩咐屬下守好城池,當即下城點齊人馬緊緊跟隨賈榮。
鮮卑人詫異的看著城門緩緩打開,城內(nèi)的漢軍人數(shù)肯定少于他們,竟然打開城門迎戰(zhàn),莫非這就是向來不將鮮卑人放在眼里的公孫瓚。
三千余名騎兵出城之后,從中分出一條小道,賈榮公孫瓚呂布等一干將領(lǐng)緩緩策馬而出,宛如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擺好陣勢之后,呂布一馬當先走到陣營前列,運足氣吼道:“我乃漢將呂布,鮮卑人可有不怕死的敢來應(yīng)戰(zhàn)?”言畢,將戟尖指向鮮卑大軍的方向。
鮮卑人雖然不懂呂布在說什么,其挑釁的姿態(tài)卻是引得鮮卑人吼叫連連,憤怒的看著前方的那個身影。
吐延聽完一名懂得漢語的士兵匯報完陣前的情況后,神情因為憤怒而變得有些扭曲,嘰里咕嚕囑咐了一大通。
一名鮮卑大漢策馬而出,和羌人一樣,鮮卑人崇尚勇者,各部的首領(lǐng)都是族內(nèi)英勇善戰(zhàn)之士,漢人打算單挑,他們絕不會怯場。
呂布在漢人中算是很高的那一類了,迎戰(zhàn)的羌人亦是不差,身高體壯,、手中的狼牙棒隱隱可見烏黑的血sè,尖銳的狼牙映著午后的光芒,讓人體表生寒。
這些人是鮮卑人,自然沒有了陣前答話,見敵軍應(yīng)戰(zhàn),呂布冷笑一聲,催動胯下的戰(zhàn)馬,手執(zhí)畫戟沖向鮮卑騎兵,鮮卑騎兵見此也是策馬而來,高舉手中的狼牙棒,嘴里發(fā)出歇斯底里的吼聲。
雙方將士緊緊盯著場中的兩道身影,能被吐延派上戰(zhàn)場,自然是鮮卑人中的佼佼者。
兩騎相交之際,畫戟、狼牙棒亦是碰在了一起,沒有任何技巧可言,呂布選擇了最直接的對撞方式。
“叮”的一聲,畫戟與狼牙棒相交,發(fā)出刺耳的聲音,棒上的狼牙被擊落了即可,呂布手中的畫戟也好不到哪里,戟尖處出現(xiàn)一個米粒大的缺口。
呂布面sè一寒,勒緊馬韁,再次向鮮卑騎兵殺去,畫戟平舉,遙指鮮卑騎兵。
兩馬相錯,一道烏光閃過,鮮卑騎兵從戰(zhàn)馬上跌落,無主的戰(zhàn)馬嘶鳴一名一旁跑去,呂布用戟尖挑起鮮卑騎兵的頭顱,耀武揚威的看向兩萬人的鮮卑騎兵,大有一股睥睨天下之勢。
呂布在陣前囂張的扭了一圈,而后將戟尖的頭顱向前一擲,頭顱咕嚕嚕滾到鮮卑大軍陣前。
地上的無頭尸體和呂布的血腥手法,并沒有然鮮卑騎兵感到害怕,只會加深他們對漢人的憎恨。
公孫瓚贊道:“真勇將也!”
賈榮呵呵笑道:“奉先之勇不止于此,伯珪兄拭目以待。”
鮮卑首領(lǐng)吐延大怒,正yù迎戰(zhàn)呂布,一名千夫長上前勸道:“首領(lǐng)不可魯莽,大人在來時曾反復(fù)叮囑凡事以大局為重,以保王上無失。”
吐延冷哼道:“什么王上不王上的,膽小如鼠,若是大人有心,早就取而代之了。”
千夫長諾諾應(yīng)是。
一名鮮卑騎兵領(lǐng)命而戰(zhàn),交手不過三合再次被呂布斬于馬下,漢軍陣營發(fā)出震天的吼聲,斗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很大的影響士氣,此時漢軍的氣勢已經(jīng)達到了頂峰,鮮卑在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被降到了最低,即使是兩萬人,亦敢上前一戰(zhàn)。
鮮卑騎兵微微有些異動,看向呂布的眼神也有些躲閃,連斬兩名鮮卑族勇士,更為可怕的是每個人都沒有讓呂布發(fā)出第三招。
呂布靜靜佇立與兩軍陣前,等待著鮮卑一方再次派人,胯下的戰(zhàn)馬無聊的用蹄子刨著地。
求收求紅了,斷崖一定盡力為大家?guī)砀黬īng彩的章節(jié)!五一到了,祝大家節(jié)rì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