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恩州之戰(zhàn)
彭義斌這幾年在飛虎軍的鼎力支持下,和李全徹底決裂之后,成為了北方抗擊金軍以及蒙古軍的一支重要力量,連年向北擴地,轄地成為北方忠義軍之中最大的一支力量,麾下號稱擁有重兵數(shù)十萬之多,勢力貌似頗為強大。
但是彭義斌到底乃是一個粗人,雖然忠義過人,驍勇善戰(zhàn),但是卻缺乏經(jīng)略地方事務(wù)的能力,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攻略的兵事上面,對于轄地之內(nèi)的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有限,他的兵馬數(shù)量貌似不少,但是真正的精銳卻并不算很多,還要分散在轄地之內(nèi)的各州縣駐守,更是分散了他的兵力。
此前在孛魯領(lǐng)兵南犯之前,劉成義曾經(jīng)以飛虎軍的名義寫信提醒過蒙古人可能會有所行動,李全很可能會轉(zhuǎn)投蒙古人,讓彭義斌小心一點,彭義斌倒是重視了這個事情,在深州和冀州一帶陳兵六萬余人,讓他麾下數(shù)員大將率領(lǐng)戒備蒙古軍的進犯,而他自己年后也在濟南府調(diào)兵遣將做好準備,打算配合飛虎軍以及宋軍徹底干掉李全,為京東除去這個禍害,但是孛魯?shù)某霰芸毂愦驍嗔怂挠媱潱砹x斌不得不放棄南下攻打李全,只得急急忙忙的趕往了冀州,打算在冀州一帶領(lǐng)兵阻住蒙古大軍的南下。
只可惜的是,彭義斌的兵將素質(zhì)還是不夠精銳,而且他在安排冀州防御的時候,犯下了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沒有安排一個居中調(diào)度之人,雖然兵力不少,卻并未得到統(tǒng)一的調(diào)配,孛魯諳熟蒙古騎兵的經(jīng)典戰(zhàn)術(shù),就是快速突進,不給敵軍任何反應(yīng)的機會,在張榮投降之后,只用了一天就率軍闖入了冀州境內(nèi),將蒙古騎兵分成數(shù)支,分頭進擊彭義斌安排下的數(shù)支守軍。
這些義軍都是步軍,而深州和冀州一帶又是河北平原中部,古黃河沖積出來的低洼平原地帶,地勢十分平坦,十分適合蒙古軍騎兵高速的展開,雖然這些彭軍也堅持了抵抗,但是在蒙古鐵騎的犀利攻勢之下,紛紛大敗而逃,深州只抵抗了兩天時間,便被蒙古軍攻克,大部守軍被殲,彭義斌準備的六萬守軍幾天之中便如同水沖蟻穴一般分崩離析,被屠殺了近三萬余人,連深州城也遭受了蒙古軍的屠城,全城軍民幾乎被殺光,總共逃回冀州城的兵將不足萬余人,加上冀州城的守軍,也只有一萬五千余人,孛魯只用了兩天時間,基本上便將冀州城外圍的彭義斌的兵馬給徹底清除掉了。
而此時張榮支援給孛魯?shù)膬扇f兵馬,此時也抵達了冀州城外,幫著蒙古軍將冀州城死死的圍困了起來,并且作為攻城主力,發(fā)動了對冀州城的攻城戰(zhàn)。
彭義斌的義軍這些年擴張很快,但是裝備質(zhì)量卻十分的差,他們沒有飛虎軍那樣的遠見卓識,沒有建立起來統(tǒng)一的兵器供應(yīng)體系,兵器來源主要是臨時拼湊或者靠在戰(zhàn)場上繳獲,另外就是靠著飛虎軍援助給他們的一些器甲,但是遠遠不夠解決他們裝備的問題,就連他們的兵糧也主要依靠宋廷由海路通過飛虎軍轄地轉(zhuǎn)運給他們一部分,飛虎軍支援他們一部分,他們自己生產(chǎn)一部分,才能基本上滿足需求,起裝備質(zhì)量比起現(xiàn)在已經(jīng)征戰(zhàn)多年,獲得金國以及西夏還有西域眾多失敗者的巨額財富之后的蒙古大軍,簡直就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剛剛趕到恩州的彭義斌聞聽此消息大驚失色,他這些年來和蒙古軍也多有交手,但是沒有想到孛魯居然如此厲害,一點還手的余地都沒有留給他,幾天時間就攻占了深州,又包圍了冀州,這一下將他的部署徹底打亂,令彭義斌不得不立即調(diào)遣兵力,增強恩州的守御力量,以防冀州一破,蒙古大軍便立即揮師猛擊恩州,那樣的話,他的濟南府腹地就等于敞開在了蒙古鐵蹄之下。
不過孛魯?shù)暮眠\氣也在冀州城下暫時告以了段落,冀州守將乃是彭義斌麾下猛將張石,此人不但勇猛過人,而且頗有智慧,心知自己絕不會是蒙古軍的對手,在蒙古軍攻克深州之后,他立即便在冀州收攏敗逃回冀州一帶的潰兵,并且將城外數(shù)十里之內(nèi)的老百姓盡數(shù)遷入到冀州城之中。
而北方居民早都知道了蒙古軍的兇殘,心知蒙古軍一到這里,他們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們,大多會成為蒙古軍的刀下之鬼,故此聽聞蒙古軍到了冀州,紛紛扶老攜幼的避入了冀州城之中,還將能帶走的糧食、工具都帶入了冀州城,無形之中在冀州城四周方圓數(shù)十里之內(nèi)形成了一片無人地帶,說白了就是張石給蒙古軍來了個堅壁清野。
蒙古軍到達冀州城外之后,要求冀州城開城投降,但是冀州城內(nèi)的軍民已經(jīng)得知了深州屠城的消息,早已悲憤滿腔,城內(nèi)軍民上下同仇敵愾,在張石的率領(lǐng)之下堅決不肯投降,而是舉城上下全都動員了起來,上至七十歲的老叟,下至十多歲的少年,全部投入到了加固城防,御守城池的準備之中。
本來冀州城之中的人口并不算太多,因為張石提前的準備,收攏了近十萬老百姓入城幫助守御城池,加上他手中現(xiàn)在收攏起來的一萬多義軍,城中堪用的男人數(shù)量達到了四萬余人,如此一來便大大增強了冀州城的守御力量。
對于冀州城不肯投降,孛魯隨即便下令開始攻打冀州城,第一批主力攻城的隊伍便是張榮麾下的叛軍,這幫人之中有不少人不滿張榮背信棄義投降蒙古人,掉頭來攻打同為紅襖軍的彭義斌的轄地,所以戰(zhàn)斗力十分虛弱,不少人磨洋工出工不出力,就是不肯冒死進攻冀州城。
從孛魯下令攻城開始,張榮軍的進展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緩慢,往往他們剛剛發(fā)動進攻,城墻上的守軍稍微反擊一下,他們便呼呼啦啦的敗退下來,氣的孛魯下令斬殺了不少的叛軍官兵。
如此一來逼得張榮麾下的兵將不得不加強了進攻,但是他們前幾天的消磨,也給城中張石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張榮領(lǐng)著城中軍民,幾天之中加固了城墻,并且在城內(nèi)還用拆除的房屋磚石木材構(gòu)筑了一道防線,甚至在城門之內(nèi)還開挖了巨大的陷馬坑,為長時間御守提供了保證。
更重要的是這次他動遷大量百姓入城,老百姓挾入城中了不少的糧食,加上冀州城以前的儲備,和剛剛接收到的一批糧食,為他們提供了近三個月的糧食。
這都為張石長期抵抗蒙古軍做好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本來張石雖然是彭義斌手下的猛將,但是在整個京東一帶,他還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之人,而冀州城一戰(zhàn),卻成就了張石的名聲,使之成為一顆璀璨的北軍將星。
孛魯這一次顯然是輕視了小小的冀州城,在他看來,蒙古軍所過之處,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蒙古鐵蹄沒有踏不平的城池,眼看張榮麾下的仆從軍成不了大事,攻城必敗,于是便換上了他們蒙古軍進行攻城,孛魯派出手下大將親率大軍攻城,結(jié)果是一頭撞上去,便撞了個頭破血流。
原來此時的蒙古軍尚未形成非常強的攻城力量,他們的主力還是蒙古軍,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兵員,但是整體上攻城技術(shù)和能力都還有欠缺,而且這次孛魯南侵,其主要目的也還是替李全牽制北方的彭義斌和張林的兵馬,使之不能配合宋軍南下攻打李全,另一個目的便是試探著能不能將京東置于他們蒙古人的治下,實在不行就劫掠一番還回他們的大草原去,而眼下他們還未徹底形成木華黎所推行的攻占一地,統(tǒng)制一地的策略。
整體的策略上蒙古軍這次出征就沒打算在京東長期打下去,要不然的話他們也不會只派出這么點兵馬了。
孛魯這次領(lǐng)的兵馬主力還是騎兵,另外有一些先前投降蒙古人的金軍降兵,野戰(zhàn)能力超強,攻城能力就稍遜了一些,重型的攻城器械更是沒有多少,這給他們攻城的行動制造了不少的困難。
蒙古軍為主力的第一次攻城戰(zhàn),雖然蒙古人射藝精湛,兵將更是悍不畏死十分兇悍,但是在沒有完備的攻城器械的協(xié)助下,他們連續(xù)攻打了兩天時間,只是給守城的義軍制造了比較重的傷亡,而他們自己也在義軍瘋狂的抗擊之下,損失慘重,連主要負責進攻的一員將領(lǐng),也被城上丟下的石頭活活砸死,讓蒙古軍的進攻為之一挫,孛魯不得不放棄了這樣兩敗俱傷的攻城戰(zhàn)法,而是改為了圍困,打算在這里困死城中十多萬軍民。
此間彭義斌也率軍從恩州出發(fā),打算救援冀州城,但是孛魯卻精于野戰(zhàn),連續(xù)多次擊退了彭義斌的救援之軍,還給義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彭義斌嘗試了幾次之后,不得不放棄了對冀州的救援,集中兵力,在恩州抵御蒙古軍的繼續(xù)南下,兩軍就此在恩州和冀州一帶形成了膠著狀態(tài)。
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圍,蒙古軍居然就圍困了冀州城將近半年的時間,也成了戰(zhàn)爭的一個拐點,使蒙古軍進占山東的想法就此破滅,不過這已經(jīng)是后話了,以后還會專門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