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亂見青山無數(shù)峰
至晚膳時候,獨孤鏡及時回府。李俶制宴款待沈介福夫婦,她不敢入席,只將購得的琴譜呈上——竟是一本以小楷手抄的《碣石調(diào)幽蘭》,此曲乃南朝梁代丘明所作,曲名前冠以調(diào)名,為琴曲之僅見,極為難得,近年已漸失所傳,呈給陛下和貴妃,料必喜之不勝。問其價值,竟然也不貴,不過一萬錢而已。
沈珍珠之父易直已于上月辭官歸返吳興,沈介福夫婦二人此行,既是看望沈珍珠,也是辭行。公孫二娘對李俶成見已深,席上沒有半分好臉色,只與沈珍珠說話。李俶難得的毫不介意,頻頻勸酒,直把酒量甚淺的沈介福灌得大醉酩酊,尚自還要再斟,急得沈珍珠暗自連拽他的衣袖,才笑著放下金甌,回頭見沈珍珠雖只喝半杯酒,卻素肌鑒玉,微帶酒暈,容光更增麗色,只瞧得目不轉(zhuǎn)睛。
“娘子,天色已晚,我們得……得……告辭了……”伏在幾案的沈介福囁嚅著說。
醉成這個樣,公孫二娘咬牙瞪眼,前去拎起他的右臂,踉踉蹌蹌就往外拖。“砰通”,凳子被拖倒,沈介福腿一軟,就要摔倒,李俶迅捷無倫閃身而過,將他扶住。沈介福在迷糊中攫住李俶的手,半醒半醉睜開眼,重重往李俶手背一拍,“我唯一的妹子……交給你了……”話未說完,王府的軟轎已至院中,李俶抽出手微微一揮,幾名侍從已幫著將沈介福抬上轎子。
此去經(jīng)年。初夏夜涼如水,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沈珍珠猶記得幼時最喜初夏,郊外溪水淙淙,蛙鳴呱呱,她赤著腳,哥哥提小燈籠,白日青青的田埂此時黑蒙蒙一片。她眼尖心細(xì),輕輕“噓”一聲,指著池塘邊的黑點,說道:“快,這里!”哥哥把小燈籠遞給她,躡手躡腳,一步步逼近,“轟”的合身撲上,那青蛙發(fā)出怪叫,撲閃著踢踢腳,眨眼功夫不見蹤影。哥哥倒是掙扎半天才爬起,趨近一看,臉上、身上,全是泥濘,十分狼狽,她不由“咯咯”失笑……
哥哥要走了,將帶走她所有的往昔,她的童年,她的少年,她過往所有的快樂,她曾經(jīng)的憂傷,此生一去不復(fù)返,不知不覺中眼眶浸淚。
李俶站在她身后,在長廊下投以重重的身影,她回眸看他,他的目光柔和明凈,仿佛人生永遠(yuǎn)這般風(fēng)淡云輕,仿佛霧靄煙波、叢林溝壑,也只會兩兩執(zhí)手相看笑顏。心與心的距離,由此岸至彼岸,如此遙遠(yuǎn),又如此貼近。
李俶與沈珍珠攜手,未有侍從相隨,似是隨意漫步,穿過重重長廊,走過清頤閣,推開書房,重又掩門。這書房極大,沈珍珠也不是第一次進(jìn)來,與他進(jìn)入內(nèi)間,設(shè)有床塌,以便歇息之用。沈珍珠不禁面頰微微潮紅,李俶倒沒有察覺,上前在床頭一陣摸索,聽得軋軋聲響,外間書架緩緩移開,露出一扇深黑色的大門。原來,床頭上竟設(shè)有機關(guān)。
李俶燃起一盞宮燈,帶沈珍珠走下十幾步的階梯,在壁上輕觸機關(guān),轟的面前石門洞開,眼前燈光大盛,燭火通明,一人全身蒙面包裹,半跪見禮:“木圍參見殿下。”原來他就是木圍,沈珍珠朝他望去,他只是垂頭不動,雙眸老練沉著,隱隱在哪里見過,朝臣?內(nèi)侍?想必其真實身份極其隱秘,遠(yuǎn)勝風(fēng)生衣,既然李俶不愿她知曉,定有其中道理,她何必多問。獨孤鏡非一般人可以應(yīng)付,今日又要審案,風(fēng)生衣無法抽身,只有木圍出馬應(yīng)對。
果然聽木圍稟道:“今日王妃由東市走后,獨孤鏡一直未有異動。”
李俶道:“哦,她倒是十分謹(jǐn)慎小心,今日你可白白駐守一日了。”
木圍卻道:“屬下幸不辱命,倒小有收獲。她在出東市時,似是無意丟了一方手絹。”
“嗯,”李俶唇角微微一沉,“我就知道,她沒有這樣規(guī)矩。后來怎樣?”
“那手絹被一名少女所拾,極是機靈,一路防備跟蹤,屬下小心遮掩,萬幸跟到了她的去處。”明明立下大功,木圍語氣平淡,毫無得色。李俶盯著他,眼神深郁,等著他說出那“去處”。
“那去處……”木圍欲言又止,沈珍珠看見有涔涔冷汗由他額角沁出,連累沈珍珠指尖顫抖,掌心冒出細(xì)汗。猛聽木圍咬牙聲,“是……太子別苑。”
李俶朝后重重退了一步,面上并無驚詫,只有猜測被確定后的陰森。
太子別苑。太子素來住在東宮,在宮外并無別苑。在李俶冠禮那年,陛下主持冠禮后龍顏大悅,將休祥坊中宗先安樂公主宅第賜與太子為別苑。玄宗之前,太平、安樂、長寧諸公主蒙上恩寵,在長安城諸坊遍布宅第,極盡奢華之能事。其后,這些宅第被論為兇宅,多被荒廢,無人問津。這太子別苑也不過在原有基礎(chǔ)上,稍作整飭,太子出游時暫住。然自從韋堅事發(fā),太子避忌,從來不在外住宿。倒是太子張妃,閑來無事時常出宮暫住。張妃祖母竇氏,乃是玄宗生母昭成太后之妹,在昭成太后被武后所殺后,親手將玄宗撫養(yǎng)長大,玄宗感其恩德,親厚無比,那被刺而死的太府聊竇如知正是張妃表兄。
李俶與沈珍珠相對一眼,了然后,又生疑竇。獨孤鏡與張妃的勾結(jié),竇如知的被刺,其中可有聯(lián)系?張妃育有一子,年紀(jì)尚幼,李俶嫡皇孫之位不可動搖,建寧王也受陛下喜愛,他二人早成了旁人的眼中釘。來日方長,若是二王年紀(jì)既長、羽翼已豐,她便有朝一日當(dāng)了皇后,也萬萬奈何不得,先從妃子處著手,既挫二王銳氣名聲,又可乘機將竇家女兒安插為建寧王妃,兼之利用了阿奇娜的恨和獨孤鏡的嫉,自己置身事外,卻是最大的受益者,手段高明已極!至于香茗居之事,身為掌管全國市場和貿(mào)易的竇如知,想必也出了不少力。只是,竇如知到底被誰所殺,有無指使之人,叫人無法想通。竇是張妃股肱之將,斷無殺之滅口之意。
尚在思忖之中,隱隱聽見上方有嘈雜之聲,仿佛許多人在大聲呼喊奔跑,李俶面色微變,木圍躬身道“屬下告退”,從另一扇門出去。
行至階梯處,呼喊聲已經(jīng)十分清晰。
“走水了——”,“走水了——”!
李俶走出書房,只見東側(cè)火光焰焰,煙氣升騰,映照著這黑夜格外猙獰,府內(nèi)鑼聲四起,侍從婢女拿著面盆水桶,來去匆匆。問道:“哪里走水了?”侍衛(wèi)們因不知李俶和沈珍珠去向,早慌了神四處尋找,幾名在書房旁的侍衛(wèi)如蒙大赦,答道:“是繡云閣。”遠(yuǎn)遠(yuǎn)聽見有婢女大哭之聲:“獨孤夫人還在里面啊——”
宮中火龍隊得信后疾速趕到,但繡云閣火勢極大,火龍隊不敢靠近,更怕火勢蔓延,乃拆除了與繡云閣左右相連的幾間房屋,阻斷火勢,至當(dāng)日三更之后,方將繡云閣之火撲滅。這一場火驚動極大,不僅京兆尹崔光遠(yuǎn)親臨現(xiàn)場指揮,連玄宗也派了高力士前來問候。
第二日清理火場,搬出了四具焦炭狀的尸首——繡云閣包含侍婢在內(nèi),正巧有四人,且在火災(zāi)后均不見蹤影。
仵作汗透衣背,嗑頭不已:“四人咽喉處均無煙灰、炭末。乃是,乃是……”偷覷李俶面容,見他凝然不動,馮昱執(zhí)筆記錄時輕咳,他悚然一驚,轉(zhuǎn)口道:“乃是火燒致死。”
“身份可能查驗得出?”李俶真正關(guān)心的乃是這個。
“尸首面目已毀,小的才疏學(xué)淺……”仵作察言觀色,戰(zhàn)戰(zhàn)兢兢下實話實說。
“我感覺,獨孤鏡并沒有死。”沈珍珠遙望繡云閣殘墟,幽幽吐出一句話。
李俶攬住她肩臂,眉宇緊收,雖不說話,其實也認(rèn)同沈珍珠之語。借死而遁罷,獨孤鏡決不會輕易去死——既不會讓旁人殺她滅口,更不會自戧。她遁往何處?她有著巨大的潛在實力,更有著不屈的斗志。雖說李俶經(jīng)營的實業(yè)她無法挪走,但她帶走了一個月的收益,那是一個駭人的數(shù)目,足可以興風(fēng)作浪。
這樣的女子,永不服輸,永遠(yuǎn)留有后著,可怖可怕。她從此躲在暗處,誰也不知道她下次出手是何時,怎樣出手。對這樣的女子,沈珍珠不知是該厭恨,還是敬佩。
幾名侍婢清掃院中殘痕,撲火過程中被踐踏的花盆草木,狼籍遍地,慘不忍睹。侍婢喁喁私語,其中一名侍婢說話聲音高了些,飄入沈珍珠的耳中,“可惜,這盆六月雪劉總管最愛,當(dāng)初天天來侍弄,現(xiàn)今毀透了。”另一侍婢道:“人都不在,還論什么花,沒這場火,遲早也是去的,誰能比劉總管更講究花木?”
清晨空氣清新,聽她們說話,如看輕風(fēng)細(xì)雨、高天流云,心中原本模糊的印記,此際沈珍珠豁然契會。
原來是他,原來是他!
劉潤墓在西郊空曠冷落之處。沈珍珠下馬系韁,碑上只有“劉潤之墓”四個大字。
她佇立墓前,夕陽天外云歸盡,一憑微風(fēng)吹山嵐。
“老奴叩見王妃。”期待已久的聲音終于在她身后響起。他果然沒有死。
她長吁一口氣,轉(zhuǎn)身。劉潤的臉是扭曲的,疤痕交錯,青筋起伏,若不是憑著聲音,萬難認(rèn)出。她心中有太多的疑問,反而不知從何開口問起。劉潤嘿嘿一笑,說道:“王妃有話但問,老奴一一照答。”一笑之下,他的臉更加猙獰可怖。
沈珍珠脫口問道:“你的臉,為何成了這樣。”
“那是我自己以炭火燒面,毀容而至。”
“就為了能混入竇如知府中?”
“老奴詐死、毀容,都只有一個目的——入竇府。殿下已除掉害韋妃娘娘一家的首兇,除下的,唯有老奴親自為之。”
“竇如知?”
“不錯,當(dāng)初韋堅大人與皇甫惟明交結(jié)一事,乃是竇如知暗中告密才讓李林甫知曉。我混入府中將近一年,可惜那竇如知自知罪孽深重,防范甚嚴(yán),等閑近不得身。”
“只是你那隨手一推,將建寧王也拖入局中,如今他身陷囹圄,怎能脫身?”
劉潤跪地重重叩頭:“這確是老奴犯了糊涂,當(dāng)時見人群混亂,自以為得了良機,以為建寧王事后最多得個失手之罪,料無大礙。現(xiàn)時老奴也不敢出首認(rèn)罪,只怕連累太子和廣平王殿下。老奴百死難續(xù)其罪。”
沈珍珠沉吟道:“所以殿下要審理案件時,你借機逃走?”
劉潤道:“是。殿下機敏過人,我雖毀了面容,他若審理,定能認(rèn)出我來。”
這確是一件難事。以李俶所想,抓住那“花匠”,就能水落石出救李倓脫罪。然劉潤正是“花匠”,他跟隨太子和李俶多年,就算他愿認(rèn)罪,旁人怎么不疑心其目的,若陛下得知,怎會不對太子又起猜忌之心?
怎么辦?怎么辦?
她再細(xì)細(xì)打量劉潤,明明丑陋不堪的臉,愈看愈不覺得難看,甚且強過她所見過那許多外強中干、金玉其外的人,這樣一個閹人,卻滿懷俠義忠膽,實堪敬佩。忽的朝他福身揖禮:“劉總管,珍珠有一事相托。”劉潤忙不迭嗑頭還禮,道:“王妃大禮,老奴怎堪生受,王妃請講。”
沈珍珠道:“明日此時,珍珠在此等候,再將托付之事相告。”
四名侍衛(wèi)在城門處焦灼難安,遠(yuǎn)遠(yuǎn)見一騎淡藍(lán)色飛馳而來,才稍稍將撲哧亂跳的心放回原處。領(lǐng)頭的侍衛(wèi)牽過馬韁,低聲道:“求王妃再別這樣,好歹有什么事,讓屬下跟著。——殿下吩咐,讓我等寸步不離跟著王妃。若有什么差池,屬下性命難保。”沈珍珠哼一聲,道:“回府后,若你們敢將本妃今日行蹤告訴殿下,那才是性命難保!”那侍衛(wèi)色變,禁聲連連答“是”。
李俶由宮中回府已近深夜。沈珍珠和衣靠于塌上,微閉的睫毛顫動,沉靜安恬,呼吸中盡是馨香。他凝視良久,彎身將她輕輕抱起,放于床上,仔細(xì)為她蓋好薄被。
第二日便是貴妃壽辰。李俶、沈珍珠、崔彩屏未及天亮,已早早起身按品大妝。進(jìn)宮城,皇子諸孫、王妃命婦、公主郡主數(shù)百人候于興慶殿外,原是吵吵嚷嚷的,聽得內(nèi)侍喝一句“廣平王、王妃駕到”,全都停下口來,眼睛齊刷刷掃向沈珍珠,狐疑、好奇、意外、鄙睨、輕蔑……有多少種人心,便有多少雙眼睛。
沈珍珠腳下微微一顫,李俶已持住她手,相攜邊走邊道:“來回吳興一趟用了半年功夫,陛下和貴妃定是十分想念我們。”那聲音不高不低,說話間眼光凜凜掃過兩旁眾人,氣勢自有迫人之處,將旁人眼光制伏于地。
李俶這才唇角稍帶笑意,與沈珍珠行至太子與張妃面前,“孩兒參見父王、母妃”。
太子微微一笑,點頭道:“回來就好。”張妃懷抱幼子,神色如常,扶起沈珍珠,語氣中頗帶愛惜:“敢是旅途勞頓,珍珠見瘦了。”
張妃身后是那日被李俶侍衛(wèi)捆綁送回東宮的德寧郡主,緊抿雙唇,一言不發(fā),想是在生李俶的氣。
“轟——”宮門中開。三品持禮內(nèi)侍持拂塵由殿旁角門而出,抑揚頓挫的唱道:“吉時已到,太子、親王、公主、郡主、妃子、命婦入殿朝賀——”
朝賀之儀繁瑣至極,待得禮畢,陛下為博貴妃歡喜,早在宮中設(shè)了許多玩樂之所,讓諸子皇孫、王妃命婦、公主郡主、后宮諸人與貴妃同樂。興慶池荷花正盛,備有美酒佳肴可從共賞;麟德殿排演貴妃編制的歌舞,數(shù)千人計的舞姬歌女,霓裳羽衣,歌舞飄舉入云,殿內(nèi)宴席鋪開,美味珍奇,應(yīng)有盡有;含元殿前可斗馬球,兩支宦人組成的球隊,酣斗熾熱……
李俶被一群皇孫兄弟簇?fù)矶撸蛘渲榍娜粡臐M攢珠玉的妃子公主群中隱退,由最為僻靜的芳林門而出,侍衛(wèi)早已備好馬匹。
策馬揚鞭,夕陽殘照,劉潤身影原是一個黑黑的小點,漸行漸近,發(fā)覺他腰背略為佝僂,老態(tài)已現(xiàn),駐馬說道:“劉伯,韋妃娘娘在三里外的長亭等你。”
劉潤似猛的被人噬了一口,沈珍珠已將裝滿金銀的沉沉包裹遞與他,說道:“珍珠所托之事,便是求劉伯照料韋妃娘娘——娘娘不愿再居禁中,只求浪跡天下,四海為家。唯有您,才是最堪托付之人,守護(hù)娘娘之責(zé),珍珠拜托!”說畢,長揖一禮。
從西郊返回宮城,天已漸暗。宮中笙簫鼓樂嬉戲之音,通衢越巷,聲震數(shù)里。
李俶負(fù)手立于含元殿最高處,聽見身后衣鈿聲響,斂眉凝目,良久,緩緩向她伸出手……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大明宮,含元殿,盛世繁華,今夜,無止無休。
仰望,天際陰蒙,云彩淺黑,沉悶的陰雷隱隱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