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自然法則與人事爭斗
,最快更新官謀 !
第117章 自然法則與人事爭斗
(一篇“記者調查”,表面反映抗洪搶險人與自然斗爭,
卻折射出人同人之間斗爭。)
時為當天傍晚。市委機關大院。費書記的專車,和送謝家兄妹的郝舒韻專車相繼進院。兩車上的一干人等相繼下車。鐘景良同費書記并肩走在前邊;郝舒韻陪著謝家兄妹隨后緊跟。辦公二樓費書記寬大的辦公室。大家各找位置坐下。通訊員分別為大家拿煙倒茶。
“謝風科長對吧?”費書記首先向客人招呼說。“還有你這位漂亮的女大學生,叫什么名字來著?你們是兩兄妹倆對吧?”
“報告首長,人民解放軍駐軍某部偵察科長謝風。”謝風當即站起,在原位置“跨”地一個立正報告說。“這是我小妹謝媛。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專業(yè)應屆畢業(yè)研究生。”
“好。坐下,坐下。不必多禮。”費書記當即雙手壓下客氣地說。“下午在津水沒顧上同二位說話。聽景良同志介紹,他這次在京治病,多虧了您全家照顧的好,所以記憶恢復的快;尤其當初他腦傷昏迷,在鄰省某縣R鎮(zhèn)屬醫(yī)院時日,多虧這位小妹,頂班替代特護工作,沒日沒夜伺候照顧于他,終使他化險為夷治愈腦疾。有鑒這種情況,除他本人專表感謝外,我這里亦代表H市黨政和我本人,亦對你兄妹倆及你們父母全家,再次深表謝意。并請謝風同志明日返程到家后,帶上俺對您父母家人的敬意和問候。”
“謝謝,謝謝費書記,郝副書記,及H市津水縣的黨政領導。”兄妹倆同時站起,向著在場領導深深一鞠躬說。“你們的謝意和問候,到家一定向父母轉告。”
于是,費書記又轉向身子兩邊,分別用目光征求鄭郝兩人意見;兩人同時點了點頭。
“好。那我們就接著進行第二項儀程。”費書記又望定謝媛夸獎地說。“聽景良同志在京住院時側面了解:你還是北師大新聞系的高材生?且有志于做一個為社會正義事業(yè)‘鼓與呼’的名記者?還聽說你早在大三時就加入了,北師大學生記者團,還列席過中紀委‘整肅黨風政紀新聞’發(fā)布會?參予過某部委審計調查,試撰寫過有關‘調查報告’。真實情況是這樣嗎謝小姐?”
“費書記莫要嘲笑俺哪!”謝媛當即羞紅著臉自我解嘲說。“俺是這樣戲說過。但鐘哥未免也太夸大了吧?俺只是對他說過,當初因看到世上還有不平和齷齪,需要人挺身而出,用文字和言論主持正義;所以我在高中畢業(yè)報考大學時,便特以選學了新聞專業(yè)。可俺畢竟年輕單純,缺乏社會經(jīng)驗,不能盲目自大好高鶩遠;決心從基層做起。那怕先去報社或電視臺見習也行。”
“好。既知你這個想法和態(tài)度,我心里就有數(shù)了。”費書記沉思著說;隨又立即撥了一個電話號碼說:“吳部長,這會兒在屋里吧?若有空請你來我辦公室一趟。有個事同您商量。”
稍停,一位同鐘景良差不多年紀,中等偏瘦身材,戴副深度近視眼鏡,頗有學者派頭的中年男子進來。先分別同鐘郝握手致意;隨又同謝家兄妹點頭示意;這才來至費書記身邊坐下。
“去津水沒有多停,就同他們二位一起回來了?”宣傳部長吳賢泛泛地隨便問一句說。“景良同志這就能正式上班理事了吧?我早幾天去津水,同志們說起閑話,都表現(xiàn)出那樣思念掛牽您。說明一個全身心融入大眾的領導者,已同大眾水**溶:你離不開我,我亦離不開你。”
“吳部長業(yè)余研究心理學吧?”郝舒韻夸耀一句說。“對人的思想感情吃得這么透。”
“不說閑話了。費書記找我肯定有,比研究心理學更為重大的事呢。”吳部長當即一本正經(jīng)地問。“對吧老班長?”
“秀才,早些日子我仿佛記得,您還在牢騷:報社電視臺缺乏敢說敢為有識之士嗎?”費叢先施迂回戰(zhàn)術說。“怎么樣,這一段現(xiàn)狀有所改變沒有?”
“嗨,那又不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指標,狠勁促一下便能當即見效;人的思想意識轉變提高,那要靠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吳部長哀嘆一聲說。“現(xiàn)代人都學猾了。凡‘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維持人的活都爭著去干;凡有風險得罪人的事,都向后縮;這種思維定勢,我看輕易不好改變。除非是給它來個動手術大換血。”
“動手術大換血眼下還不適宜;那何不先來個‘摻沙子’?”費叢認真斟酌著建議說。“先分配一些沒有舊思想負擔的年輕人進去,帶進去一些新鮮空氣;促一促那些觀潮順風保守派。”
“嗨,難啊。”吳部長又輕嘆一聲說。“那有現(xiàn)成的‘沙子’往里摻?”
“不用發(fā)愁。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有一位理想‘沙子’。現(xiàn)場在座的這位漂亮小姐,就是著名北師大學生記者團的筆桿子,高材生謝媛女士。”費書記指著謝媛形象地介紹說。“且更為難得的是,人家并不嫌棄咱一個地級新聞媒體廟小水淺而自愿加盟。”
“真的嗎,謝媛同志?”吳部長當即欣喜地望向謝媛說。“你的老家也在中原省?”
“不。俺謝家從清末民初就由保定遷京。”謝媛誠懇地如實說。“俺兄妹可以說由小到大,從上幼兒園到讀大學都未離過京。是道地京城人呢。”
“若如此的話,俺倒對你來H市的真實動機有所懷疑了。”吳部長當即搖搖頭說。“現(xiàn)在是改革開放,又不是‘**’中強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還有誰再會甘愿舍棄,大城市舒適生活環(huán)境,來咱這窮鄉(xiāng)僻壤?”
“向您實話實說吧吳部長,若在此前俺這小妹,你給她本人配輛專車,她也不會來這地方。”謝風及時代其妹解釋說。“可自從這次同父母鬧別扭,離家出走失足落水,不僅有被鐘書記奮勇相救的榮幸;且在伺候護理對方中,還深受其思想影響;從此立定志向,要在恩人工作奮斗的地方,亦要貢獻自己一份力量。這僅是就大面來講;可還另有一不便公開的活思想:就是鐘書記一心為公,反遭曲解誤疑這件事上,大大刺激著,稍有點正義感人的心靈。小妹她下定決心并發(fā)誓言:我們平頭百姓,無權無位,沒能力從上層為鐘書記主持公道;但我們可用文字語言發(fā)出正義之聲;若不能去新聞媒體供職,就寫文學作品在網(wǎng)上發(fā)表;當然能到新聞媒體將更如愿以償。”
“既談到這兒了,做為一位老新聞工作者,我老吳算又遇到了新的知音。”吳部長激動地當即走向前去,伸出雙手緊握著謝媛的手說。“讓我代表市委報社全體同仁,和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名義,熱烈歡迎謝媛同志,正式加盟。”于是,費書記帶頭,眾皆熱烈鼓掌------
前情三天之后。某日夜晚。市委招待所某房間。已被正式簽約,成為《HN市報》記者的謝媛,剛接受報社委派,采訪津水縣前段“抗洪搶險救災實況”,撰寫“調查報告”任務的她,中午才從被采訪調查地歸來。目前她在市區(qū)尚無房子,不得不在招待所里暫時蝸居。此刻,她仍在挑燈夜戰(zhàn)------
說老實話,自三天前,她第一次以市報專職記者身份,再次重返津水縣城之后,的確有良多感慨。給她最深切的感受是:小小的津水縣委,簡至成了一個女人王國!在他鐘景良縣委書記之下,從副書記郝舒韻開始,就更有著女紀檢委書記;女組織部長;女宣傳部長;女信訪辦主任等;整整五人都在常委;一個較一個能干;一個比一個出類拔萃;隨便從中挑一個,都較自己成熟老練------
而從彼此相處交談,分明都既對上司的他,頂禮膜拜敬畏賓服,且又融冾和諧。若從做他戀人或妻子角度講,她們都應較自己合適。當時想到此的她,未免有些泄氣悵惘;回市后她便當即做出決定:還真應該像他在京時說的那樣:鑒于年齡、生活環(huán)境及成長經(jīng)歷等的重大差異,看來此生做戀人無緣;當然更做不了夫妻;那就讓我們永做兄妹吧!為報答他當初相救之恩;亦是向這面上崇敬賓服,內心熱愛留戀的大哥哥,獻上一份相認禮;更是做為記者職業(yè),她必須主持正義,呼喚真理;她決心那怕瘦上幾斤肉,也要堅決將有關“津水抗洪搶險救災實況”,寫得可靠翔實,無懈可擊,經(jīng)起調查推敲------
亦就是在又經(jīng)兩天之后,某日《HNs市報》頭版通欄標題(記者調查):人同自然斗爭中孕育著思想政治斗爭——從津水前段抗洪搶險所真實見證------
這張報紙在市委書記費叢的案頭上平放。他看后面孔嚴肅凝重------
報紙在吳部長手中,他看著便隨即欣喜激動------
報紙在鐘景良辦公桌上。郝舒韻、婁清廉、葉藍、陳素云、江新誠等,齊聚這里正在熱烈討論------
報紙在縣政府縣長周正元辦公案上,牛呂兩副縣長進來;三人抖著報紙氣急敗壞-----
電話鈴響。周正元接電話后,突兀轉頹喪為喜悅地:“伙伴們,打起精神來,我們沒有玩完。老師又為我們扳回一局------”(本章32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