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蛀蟲
收到母親帶話的賈元春:“……”
她滿嘴苦澀。
母親對她也太有信心了。
皇上的母家里都不能幸免還欠銀的結(jié)局, 她何德何能,她只是一個嬪!
而且她的意見和母親相反,她認為這個時候不僅不能不還錢, 還要還清, 這樣還能再皇上等人那里留下印象。
這錢……是逃不掉的。
與其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候還錢,這時候還了,還能有點好處。
于是王二太太不僅沒有得到女兒的幫襯, 反而得了女兒的一句勸,讓她把家里的欠銀還清。
還清?
七十多萬兩銀子呢!
別人都還個三成, 他們卻還清?!
那不是冤大頭是什么!
而且說得輕巧,這么多銀子從哪里來?
把整個賈家刮干凈倒是能湊到這么多,之后他們喝西北風?
田莊鋪子家里現(xiàn)在還有,但這些一部分在王二太太和王熙鳳手上, 這些她們都不會賣掉, 有部分卻是雙方都盯著, 保持這一種制衡的狀態(tài)。
這些只要還有別的選擇, 就不會打它們的主意,以京城里的情況來說, 賣掉容易,想要再買回來就難了。
在她們各自思量中,庫房里的東西清出來了, 賈赦的臉色很不好看,盯著那一堆破銅爛鐵和爛木頭看了一會兒, 就盯著兩個王家的女人呵呵直笑。
他自己也有私庫,手中并不缺錢, 但他是襲爵人, 這公中的庫房, 也是他的!
也就是現(xiàn)在有個嫡孫,不然賈赦還真不想給王家女人一個好臉。
他們家的庫房,清出來居然只有三萬多兩銀子!要說出去了,還真是一個笑話!
賈璉是知道自己媳婦的,心里有數(shù),所以低著頭不吭聲。
進了自己的袋子里,總好過這樣拿出去填坑。
他就不信家里沒有其他銀子了。
這是榮國府的欠銀,現(xiàn)在大房二房還沒分家,正好在分家之前還了,不然等之后分家了,這欠銀二房是絕對不會愿意承擔的。
所以王熙鳳心虛過后,率先提出了一個建議:“庫房里的這些東西沒多少,田莊鋪子那些產(chǎn)出還要支撐我們一大家子的日常花銷,大家心里也有數(shù),那些是動不得的,現(xiàn)在這沒了辦法,要不我們?nèi)ジ献孀谟憘€主意吧。”
直接說要用老祖宗的庫房不行,她就婉轉(zhuǎn)的提出來。
但再婉轉(zhuǎn),有心人也能知道她的目的是什么。
王二太太當然不同意:“這怎么行,我們怎么能打老祖宗的主意,那是她的體己!”
賈母那些東西王二太太都當成自家的,要不是因為她還沒去世,而且還有大房在那邊做手腳,那些東西她早就已經(jīng)搬回自己庫房了。
要是現(xiàn)在把賈母的庫房搬了,那吃虧的不就是她了嗎?
雙方矛盾無法調(diào)和。
這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哪怕是三分之一,那也是二十多萬兩銀子,一個親王一年的俸祿也才一萬兩銀子,這誰也不能說不放在眼里。
賈家大房二房爭執(zhí)不休,如果是平時,京城中會有很多閑人看戲,但最近這戲碼已經(jīng)讓京城百姓看不過來了,這 兄弟鬩墻的笑話最近在京城里真不罕見,鬧出這樣事的不是只有賈家,還有很多戶需要還銀的人家。
云舒瑤開了一家當鋪,最近這段時間生意特別好。
除了一開始有人直接把家里的物件搬去戶部折價算銀子之后,之后戶部就不收物件了,只收銀子,或者銀票。
那些欠錢多的,哪里有那么多的現(xiàn)銀,少不了要折價出手。
那些不缺錢的人家這段時間著實是收了不少好東西,比如林家。
林家欠銀沒多少,說還就還清了,手上的現(xiàn)銀也不少,偷偷去收了不少名家字畫回來,比平時買,能節(jié)省好幾成。
可惜那些京城附近的田莊、好的鋪子根本就沒有什么人出手,偶爾有幾個傻的出手了,還沒流到市場上的機會就被人給買走了。
云舒瑤現(xiàn)在是不缺田莊了,現(xiàn)在雖然還沒有給她論功行賞,但皇上給的她一個莊子,就在京郊,地段好,地方大,這樣的好莊子,也就皇家手里還有了。
她這回也趁機買了不少東西,不過她的目標明確,寶石、奇石類的東西是重點,還別說,這樣的機會難得,她手上的現(xiàn)銀基本都拿出去了,不過結(jié)果也十分讓人欣喜,她得到了三顆“大寶貝”!
在她的欣喜中,收到了賈家的信件。
本來王二太太的意思是讓王熙鳳來這里借銀子的,不過王熙鳳不傻,她要借錢也不會找林家,何必傷害兩家那岌岌可危的關(guān)系?
這人情留到關(guān)鍵時候用不更好?
王二太太使喚不動人,自己又拉不下臉來,就讓李紈寫了一封信。
林如海:“……”
這信他看都沒看,直接扔到一邊去讓人燒了。
而賈家那邊他們吵歸吵,有的地方倒是有志一同,比如跟親朋好友借錢。
誰都不肯吃虧,那就能借到一點是一點。
不過環(huán)顧一圈,其實他們能借的人也有限。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唯一沒有借錢的就只有薛家,他們家自己就是做生意的,而且那已經(jīng)病逝的薛家家主是在暗地里做皇上的耳目,不好顯露于人前,當然也不會去跟朝廷借錢。
外人看來他們是皇商,皇商還跟朝廷借錢?
那當然不行。
所以王二太太就出面跟薛姨媽提了提家中現(xiàn)在遇到的困境,薛姨媽本來打算給三萬兩,最后在她的不滿下,拿出了五萬兩的銀票。
薛寶釵在看到姨媽滿意離開的背影后,從內(nèi)室里走出來,目光憂慮。
他們家陸陸續(xù)續(xù)給了許多次銀票了,而且她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了,剛剛掏出五萬兩銀子,才勉強滿意。
想著想著,薛寶釵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還是薛家地位太低了,兄長又不爭氣,還需要賈家庇佑,不然也不必如此。
薛寶釵不知道的是,王二太太從薛家拿到了五萬了,一轉(zhuǎn)手就抽走了兩萬兩,看著剩下的三萬兩,她又抽走了一萬兩,余下兩萬兩拿出去:“這是我好不容易開口才拿到的。”
薛家的銀子成功拿到手了,林家那邊卻沒有回信,王二太太有些失望。
但跟林家的關(guān)系……借不到銀子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要真的能借到銀子,那就是意外之喜了,所以她才送了一封信過去。
林黛玉那邊也收到了王二太太的信,收到信之后她生了好一陣子氣。
也就是在這種時候賈家不會忘記她,唯一讓林黛玉有些感到欣慰的,就是寫信給她的不是王熙鳳這個二嫂子,不然她感覺自己都要被氣的睡不好覺了。
借錢?
賈家要是真的缺錢了,那些下人,主子的開銷控制一下,那樣才是真的沒錢,現(xiàn)在……只是公中沒有銀子了。
林黛玉當然不會借,她倒是覺得這銀子遲早是要還的,不趁著現(xiàn)在這家里還有一些家底的時候把錢還了,之后可能就還不起了,而且把錢還了,賈家也不會剩太多了,那樣的話,大房和二房雙方或許就不會繼續(xù)斗下去了。
借錢,左右湊一湊,也才幾萬兩銀子,距離三成還有大半,也不知道誰得到了啟發(fā),賈璉帶著人去抄了賴家,這一抄家不得了,有宅子有鋪子,還有銀票,累計加起來有二三十萬兩銀子,這三成,直接就解決了!
賈璉:“……”
他心痛到無以復(fù)加。
這些蛀蟲到底是吞了他們家多少銀子!
他一個未來襲爵人,都沒有賴家富裕!
一時之間,他看家中有些體面的下人眼睛都是紅的。
隔壁寧國府也為了銀子煩惱,雖然他們因為單傳手中更寬裕些,但誰會嫌棄銀子多?
有樣學(xué)樣,結(jié)果抄出的銀子更多!
京城眾多豪門大戶:……
就是林家,林如海也看了好一陣的賬本,好在沒有過線。
只是其他大戶就沒這么幸運了,警醒起來后,大部分人都氣的臉漲紅,只是他們深知家丑不外揚的道理,一個個悄無聲息的把人給辦了。
胤禛知道后,嘲諷的扯了扯嘴角,他們一個個為了家中的蛀蟲憤怒,怎么就不想想,對于朝廷來說,他們不也是在當蛀蟲?
真是可笑!
這一次轟轟烈烈的還欠銀大戲在持續(xù)了大半年之后,宣告暫時落幕了,康熙還是想要名聲的,看著差不多了,就讓四阿哥領(lǐng)了河務(wù)的活,把他支使了出去。
十三阿哥也跟著去了。
沒了四阿哥盯著,還欠著錢的人就松了一大口氣,那些欠的多的,都只是還了一部分。
要是四阿哥還想要他們還剩下的錢,那就真的要傷筋動骨,或者是傾家蕩產(chǎn)了,抵觸的情緒也非同一般。
現(xiàn)在好啊。
“皇上圣明!”
四阿哥出京了,在他出京之前,云舒瑤這邊就多了一些“小客人”。
她在皇上賞賜下來的莊子上待的時間長,這里種植的也是小麥,不過是另一種更適合南方的。
有了一些新突破,于是,四阿哥就把自己府中的兩個大的阿哥,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歷送了過來,希望能多少學(xué)到一些,就算是學(xué)不到這些高深的東西,知道下地做活的辛苦也不錯。
要說起來,珞玉生的小阿哥被康熙賜了名字,這名字或許就是之前定下的,跟歷史上一樣。
排行第四就叫弘歷,排行第五就叫弘晝。
歷史上弘歷是鈕祜祿氏所出,弘晝是耿氏所出,現(xiàn)在都改變了。
現(xiàn)在是康熙五十四年,弘時十歲,弘歷今年八歲了。
他們已經(jīng)是小少年了。
云舒瑤知道四阿哥讓他們來的用意是什么,他們想要知道的,不管是哪位,她都知無不言,下地的時候更是一定會把兩人都拉上。
吃苦,也是一視同仁的。
她心里當然更親近弘歷,這是她的親外孫,但在這個時候,不能表現(xiàn)出親疏遠近,而且不管她教給了誰她的經(jīng)驗,只要沒有她的異能,進步絕對沒有這么快,而且也不一定會是想要的結(jié)果,充滿了未知數(shù)。
現(xiàn)在看著兩個小少年,云舒瑤是開心的。
他們還是帶著夫子來的,還要在這里完成功課,任務(wù)不輕,所以他們接觸的時間沒那么長,但這也比之前弘歷在親王府的時候接觸的時間要多的多。
兩個阿哥都在身邊,云舒瑤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兩位小阿哥的不同。
弘時不愛下地,每次下地他都要皺著眉頭,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盯著看很久。
看的出來,他不想下地,但或許是因為他阿瑪說過什么,所以哪怕他不想下地,他還是會慢吞吞的走下地頭,看著自己的靴子沾上泥土。
相比較之下,弘歷對下地的行為舉止都不陌生,在和他三哥有段距離的時候,他會親近的和云舒瑤說些閑話。
“我院子里的兩顆桂花樹是我親手種下去的,也是我澆水打理的。”
“我還跟阿瑪去撿過稻子,一直彎著腰。”
“下地很辛苦,夫人,你真了不起。”
“額娘以你為榮,我也是。”
皇莊用那些小麥做種子已經(jīng)收割了兩茬了,增收三成不是個例,還因為皇莊土地更加肥沃的原因,收成還要更好一些,這表現(xiàn)實在驚人。
弘歷雖然才八歲,從三歲啟蒙開始,也念了五年的書,知道世情,他就算不是十分了解小麥對百姓的重要程度,也能從阿瑪?shù)氖杖搿⒆约旱脑裸y等各方面簡單對比一下,無論是誰,在自己的收入增加三成多的情況下,都會十分驚喜,而百姓的糧食,只會比銀子更重要。
民以食為天。
百姓只要能吃飽穿暖,這天下就不會亂。
所以在糧食方面的功績大家都能看的見,只是古往今來,每一個朝代都有人鉆研農(nóng)事,但在這方面做出功績的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