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三章 進言書
“子歸!這是為何?”盛宣懷見沈從云收拾行李,意思是要走人,馬上就急了。上前一把搶過沈從云的包袱,大聲說道。</br></br>“怎么?大人不恨在下推拒為中堂大人效命之事?”沈從云冷笑著問,盛宣懷見了嘆氣道:“子歸,人各有志,你不愿意翻譯,也不勉強。在下如這點事情都容不下,倒叫天下人恥笑了。”</br></br>說罷,盛宣懷露出寂寥之色,伸手拍拍沈從云的肩膀道:“安心留下吧。”</br></br>眼神里帶著無限的遺憾和失望,盛宣懷慢慢的轉(zhuǎn)身走了,沈從云看著盛宣懷有點佝僂的背影,略帶蹣跚的腳步,猛然想到盛宣懷不過是個40歲的人而已,這背影看起來竟垂老至斯。難道,盛宣懷不明白,這賣國條約簽不得么?沈從云捫心自問,突然明白盛宣懷是曉得的,只不過這大清朝如同一個四處漏風的破屋子,竭力維護的支撐獨木李鴻章,實在不敢輕言開戰(zhàn)。打仗就要花錢,而大清朝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br></br>難不成,盛宣懷是為了我攬的這活計?想讓我表現(xiàn)一番?李鴻章身邊總不至于沒有法文翻譯吧?想到這些,沈從云猛然警醒。自己太著相了,即便不翻譯這個和約,歷史還是不會改變。如果自己能抓住這個機會,在李鴻章面前閃光一把,沒準還能抓住一個機會,小小的改變一下歷史也未必。</br></br>“等一等!”沈從云追出房間,大聲喊。</br></br>盛宣懷沒走出多遠,回頭微笑的看著沈從云。</br></br>“大人,這活我接了,只是尚有一事求大人成全。”說罷,沈從云拱手而拜。</br></br>盛宣懷先是一愣,隨即面露喜色,急急上前扶住沈從云的身子道:“子歸這是哪里話,莫說一件事情,便是十件八件的,我也應(yīng)下了。”</br></br>“如此,多謝大人了!”沈從云接過盛宣懷手里的和約,長揖之后,轉(zhuǎn)身回房。</br></br>是夜!盛府東廂客房內(nèi),***徹夜未熄。</br></br>書桌前,沈從云手持找來的秸稈和鵝毛自己制作的筆,正在奮筆疾書。沈從云寫的很辛苦,習慣了簡體字,繁體字寫起來分外的艱難。</br></br>天剛破曉的時分,沈從云總算是完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份作品。</br></br>站起身來,伸展一下身軀,扭了扭發(fā)酸的脖子,捶一捶有點酸疼的腰,慢慢的走出門來。庭院里一片寂靜,暮春的晨霧淡淡的,天邊已經(jīng)依稀可見一片魚肚白。</br></br>“是子歸么?”院子門口傳來盛宣懷的聲音,沈從云急忙迎了上去。</br></br>“一夜沒睡吧?”盛宣懷露出關(guān)切之色,沈從云輕輕的搖頭道:“無妨,年輕人,熬夜不算啥。”</br></br>“我這就去點卯了,和約翻譯好了么?”盛宣懷眼睛通紅,想必昨夜也沒睡好,不要說是為了沈從云的事情操心。</br></br>沈從云轉(zhuǎn)身回到房間里,拿來兩份稿件遞給盛宣懷道:“大人,翻譯好的文稿在里面。另外,在下寫了一份進言書,也請大人轉(zhuǎn)遞給中堂。”</br></br>“這便是你相求之事?”</br></br>沈從云輕輕的點了點頭,拱手道:“大人,拜托了!”</br></br>…</br></br>天津,北洋大臣行轅,李鴻章的書房內(nèi)!</br></br>盛宣懷站在書桌的邊上,懷著忐忑的心情,耐心的等候著李鴻章看完沈從云的進言書。</br></br>“豎子!安敢輕言國事。”臉上一直沒有表情的李鴻章,突然臉色一沉,狠狠的將沈從云的進言書摔在書桌上。</br></br>“大人!”盛宣懷心中一驚,急忙上前問道:“上面都寫的什么?”</br></br>“自己看吧!”李鴻章眉頭一皺,眼睛微微的閉上,往椅子上一靠。一直站在李鴻章身后的長隨,急忙往里屋里招了招手,兩個年輕貌美的丫鬟,端著茶水輕快的走出來。</br></br>盛宣懷拿過沈從云的進言書,展開一看,上面是一筆整齊的細細的行書,怎么看都不像是毛筆寫出來的。</br></br>“中堂大人鈞鑒!余夫觀當今中法之事,不論我方如何忍讓,中法之間終究不可避免有一戰(zhàn)。是故,當今要緊之事,不在乎英美之周旋,而在乎我軍之整備待戰(zhàn)。法夷欲占我西南邊陲之地,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旦《中法會議簡明條約》簽署,法夷以為我朝懦弱,必生得寸進尺之心。余觀法夷之動向,其一不外乎兵指涼山,進而謀圖我西南。其二,以艦隊逼近我福建馬尾,趁我不備行偷襲之舉。…”盛宣懷一邊看,手一邊在輕輕的發(fā)抖。沈從云在進言書中,預(yù)見了法軍先攻臺灣受挫,后轉(zhuǎn)進馬尾,福建水師如不早做準備,必將全軍覆滅。</br></br>最后,沈從云在進言書中說:“戰(zhàn)爭,并不僅僅打的是兩個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法蘭西以共和立國,其大軍勞師遠征,其民眾必將揭竿而起聲討政府。我軍當早做準備,一旦戰(zhàn)局朝不利于法軍的方向發(fā)展,其國內(nèi)必亂。屆時,我軍可趁機占據(jù)越南全境,逼法夷茍和,則西南自此無患矣。”</br></br>整篇進言書,揚揚數(shù)千言,不但分析了法軍下一步可能的動向,還分析了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兩軍各自的優(yōu)劣之處,以及對戰(zhàn)局走向的一些預(yù)判。結(jié)果是,我軍必勝,法軍必敗。</br></br>也就是攤上李鴻章和盛宣懷的關(guān)系夠好了,要不這么一篇進言書,以一個白丁的身份寫出來,傳出去就是一個妄言國事,破壞國際邦交的罪名。</br></br>看完進言書,盛宣懷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了,心中替沈從云擔心不已,小心的抬頭偷看李鴻章的表情。</br></br>一直在閉目養(yǎng)神的李鴻章,這時候似乎察覺到盛宣懷在看自己,輕輕的揮手示意兩個丫鬟下去,睜開眼睛目露精光,徐徐道:“此子輕狂!卻倒也是個人才。”</br></br>一聽李鴻章沒有追究的意思,盛宣懷急忙接過話道:“大人明鑒!此子年少孟浪,言語有不到之處,宣懷愿意替其受過。”</br></br>李鴻章輕輕地擺了擺手道:“荇蓀啊,老夫沒有責備你的意思。你跟隨我多年了,我是知道你的為人的。這樣,你回去后替他捐個官,回頭活動一下補個實缺,暫且跟在你身邊行走就是。觀此子之進言書,揚揚數(shù)千言,文采雖一般,見識卻不差,思路也清晰,多加磨練,日后沒準就是一可用之才。”</br></br>李鴻章當真是給足了盛宣懷的面子,聽罷此言,盛宣懷眼睛一酸,連忙低頭拜道:“多謝大人!”</br></br>…</br></br>送走盛宣懷后,做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件大事情后,沈從云覺得身心疲憊,倒在床上一覺睡到下午才起來的。</br></br>睜開眼睛,看見盛宣懷正坐在椅子上,微笑的看著自己,不由的急忙坐起身道:“大人!您怎么在這?”</br></br>“子歸啊!進言書中堂大人看了,對你評價很高啊!”盛宣懷有點專挑好的說了,可惜沈從云壓根就沒指望李鴻章能采納自己的意見,歷史上的李鴻章在對待洋人的問題上,難得有強硬的時候,總是能求和就求和。</br></br>沈從云翻身下床,苦笑兩聲道:“大人,莫要誑我!中堂大人不說從云是豎子狂生,就已經(jīng)謝天謝地了。上此進言書,在下只求心安,不求其他。”</br></br>盛宣懷見沈從云這般,不由的笑了起來,指著沈從云笑著說:“你這個子歸啊,陰陽怪氣的,說你是狂生也不冤枉你。你小看中堂大人了,中堂大人非常欣賞你的才華,命我為你捐一個官,然后由他出面,為你補個實缺,日后暫且跟在我身邊做事。”</br></br>沈從云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這個結(jié)果。上這篇進言書,不外是預(yù)先埋下一個伏筆,待日后中法戰(zhàn)爭擴大后,顯得自己有先見之明,讓李鴻章高看一眼罷了。沒曾想,李鴻章直接就給盛宣懷一個大面子,先給自己弄個官來當當。</br></br>看見沈從云呆在那里,盛宣懷即得意又欣慰,回頭朝門外招呼一聲道:“都進來吧!”</br></br>說話間,門外進來兩個年輕的丫鬟,面貌掃了一眼倒也清秀,手上還捧著梳洗用具,進來后往邊上一站,顯得極有規(guī)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