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對策
通電的稿子上簽字后,沈從云把自己關(guān)在辦公室內(nèi),靠椅上,滿臉疲憊。</br></br>“嘟嘟!”敲門聲響起,沈從云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時候想安靜一會,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了。盡管沈從云已經(jīng)吩咐,軍事上的事情,由克澤全權(quán)處理。</br></br>“進來!”沈從云回到辦公桌前坐直了身子,拿起一支筆來,擺出一副勤于工作的架勢。</br></br>“沈!我親自煮的咖啡,一起喝吧。”門口出現(xiàn)的居然是捧著盤子的克澤,總參謀長這時候居然有閑心來找自己和咖啡,沈從云多少有點傻眼了。</br></br>咖啡很香,聞著就挺提神的,沈從云抿了一口,回味了一番。</br></br>“不錯吧?正宗的巴西貨,我好不容易搞來的。”克澤說著放下杯子,抬頭看著沈從云的臉道:“沈,可以說了么?你答應(yīng)過我,出兵的時候,我以朋友的身份問你,你就會給我一個解釋。”</br></br>克澤是全軍之中,對于沈從云在戰(zhàn)前的軍事部署上利用權(quán)利干涉了出兵計劃唯一表示了不滿的人。克澤不是反對出兵,而是反對沈從云出兵的方式。</br></br>“沈,我讀過中國的兵書,上面有一句話兵不厭詐,我很欣賞。戰(zhàn)爭,從來都是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的。而你在這一次作戰(zhàn)計劃部署的時候,為什么要否定我制定用兩個師的兵力提前潛伏到小站附近,突然偷襲的計劃?要知道。從德州到小站,至少是一天地路程。”克澤顯示出德國人秉性中特有的固執(zhí),盡管在之前的作戰(zhàn)計劃制定時,克澤選擇了服從。</br></br>沈從云淡淡的笑了笑道:“克澤,既然你以朋友的身份問我,那么我告訴你。這里是中國,一個封建帝王存在了兩千年的國度。你很難想象封建帝王在中國意味著什么,很難想象中國人在兩千年的封建歷史的長河中。忠君思想已經(jīng)深入到每一個人地骨髓里面。我以一個清朝臣子地身份起兵。將面臨地可能是半數(shù)以上中國人的口誅筆伐。即便他們知道我做的是對的,表面上也不可能支持我。亂臣賊子這個罪名,我是跑不掉的了。如果再采用偷襲的方式,顯得我是提前有了準(zhǔn)備,那么天下士紳的民心相背,將更顯而易見。還記得我在下達出兵命令時對大家說地話么?黑鍋我來背,送死你們?nèi)ァ!?lt;/br></br>“中國。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克澤還是無法理解,只能表示了遺憾。沈從云站起身來,看看掛鐘上的時間道:“好了,英美德法俄五國公使約見時間到了,我又該去忙了。”</br></br>五國公使聯(lián)袂出現(xiàn)在上海,并不是巧合,而是沈從云自慈禧動手之日起就發(fā)出的秘密邀請。</br></br>會客室內(nèi)煙霧繚繞,美國公使田貝嘴巴上的古巴雪茄。英國公使竇納樂叼著的煙斗。其他三國公使也不甘落后的狂抽煙。沈從云這個強力人物的秘密邀請,就已經(jīng)讓他們在敏感時期感到了之中可能發(fā)生地事情。</br></br>坐在會議室地沙發(fā)上,五國公使的表情各異。都在為自己的國家打著小算盤。</br></br>美國人正忙著美西戰(zhàn)爭,眼睛都盯在菲律賓和關(guān)島上,作為后起地帝國主義國家,沈從云這個美國在遠東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的崛起,是符合美國在華利益的。符合美國外交部制定的在華培植代言人的計劃的。</br></br>德國的目標(biāo)很明確,利用這次機會,在中國獲得最大的利益的同時,壓制俄國在中國不斷擴張的觸角,相比于前一個目標(biāo),沈從云作為德國軍火工業(yè)最大的買家,后一條在當(dāng)前的局勢下,則顯得更為緊迫。德國公使海靖,甚至根據(jù)這些年沈從云和德國良好的關(guān)系,主觀的臆斷,國內(nèi)會為了遏制俄國的發(fā)展,而支持沈從云對抗俄國,進而拖住俄、法聯(lián)盟中的俄國。</br></br>法國公使的心情是最為復(fù)雜的,沈從云是對法戰(zhàn)爭的勝利者,并利用這一契機,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nèi),崛起成為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當(dāng)前法國的主要壓力來自德國,所以法國為了破壞德、奧、俄、意四國聯(lián)盟的包圍,國會才會制定花費大量的資金,幫助俄國工業(yè)改進的計劃。現(xiàn)在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矛盾的,俄國人對中國土地的野心是無止境的,這很可能觸怒沈從云這個強硬的軍閥,一旦沈從云能夠快速的穩(wěn)定全國的局勢,那么很可能出現(xiàn)俄國出兵中國東北,沈從云不惜一切的發(fā)動對俄的作戰(zhàn),俄國一旦無法在短期內(nèi)制服沈從云,陷入道對華作戰(zhàn)的泥潭中,這很明顯不符合法國在歐洲的利益。</br></br>英國公使竇納樂,此刻想的則是,沈從云一旦政變成功,那么如何保住進而擴大英國在長江中下游的利益,擴大英國在緬甸、西藏的利益。</br></br>俄國公使此刻則是</br></br>足,一向桀驁不馴的沈從云,很有可能在五國公使的屈服,攫取中國東北的時機來了。不過之前俄國公使與德、法、英三國公使之間的接觸時,除了法國表示明確的支持,德國公使表現(xiàn)的則非常的含糊。</br></br>沈從云邁步進來的時候,五國公使同時站了起來,美國公使田貝主動上前與沈從云握手道:“總督閣下,我代表美國政府,對中國目前出現(xiàn)的動蕩局勢表示不安,同時代表我個人對您的行為表示支持!”</br></br>“謝謝!謝謝美國人民的友好!”沈從云客氣的說道,德國公使這時候也出人意料的上來,握著沈從云的手道:“總督閣下,中國發(fā)生的事情,我已經(jīng)緊急電告國內(nèi),相信在短期內(nèi)國內(nèi)會有回音,我僅代表我個人表示,我將敦促國內(nèi),盡快將您定購兩艘新式巡洋艦的交付工作完成。并希望您與德國之間地友好合作能長期穩(wěn)定的保持下去。”</br></br>“公使先生,您的誠意讓我非常感動!”</br></br>美德兩個公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是因為和沈從云有利益關(guān)系,英、法、俄三國公使完全沒有料到會發(fā)生這樣的一幕。被沖擊的有點措手不及了。</br></br>一干外交辭令后,沈從云沒有像俄國公使預(yù)計的那樣,提出國際支持,而是等大家坐下后說道:“各位公使,緊急約見各位,是因為在下意識到皇帝陛下的維新行動,將會收到保守派地瘋狂迫害。約見各位。就是想提醒各位。這是中國地內(nèi)政。希望各國不要干涉,本人可以保證,各國在華地既得利益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害。如果在座的有人要支持慈禧太后,將成為中國人民的公敵。”</br></br>沈從云這番強硬的開場白,主要是針對俄國來的,所以除了俄國以外,其他國家的公使都顯得相對地平靜。俄國公使有心搞點事情來。不過看看盟友法國公使都沒啥動作,也知道按捺住,畢竟美國和德國已經(jīng)率先表示了對沈從云的支持。而且,有很多話題,還是私下里談比較合適,更別說眼下沈從云能不能得手,還是另外一回事呢。</br></br>秘密約見成了秘密照會,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觀望了。根據(jù)戰(zhàn)場上的變化。該動刀子的就別客氣了。</br></br>北京!沈從云通電全國出兵勤王的事情,無疑是引爆了一顆原子彈一般。</br></br>被譽為外戰(zhàn)無敵的南洋新軍,居然這個時候跳出來“勤王。”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沈從云只是早有預(yù)謀的,不然為什么在維新之初站出來,全力支持光緒皇帝呢?</br></br>紫禁城里亂成了一團,慈禧緊急召見在京地榮祿、袁世凱、以及兵部和軍機處所有大臣,現(xiàn)在能指望地只有榮祿麾下的北洋三軍了。</br></br>“都說一說吧!該怎么辦才是?”慈禧臉上的氣急敗壞,鐵青地臉色,配合往日的婬威,這時候顯得愈發(fā)的面目猙獰。</br></br>“太后,臣即刻率一鎮(zhèn)精兵南下,固守小站天津一線!只是臣以為,南洋新軍虎狼之師也,小站新軍成軍不久,恐難以抵擋。另外開戰(zhàn)之后的軍餉,也請戶部速速發(fā)放足數(shù)。另外,我北洋水師也當(dāng)即刻起錨出港,封鎖渤海灣,防備沈從云登陸京畿側(cè)后!”作為慈禧的急先鋒,榮祿自然是首當(dāng)其沖的站了出來。</br></br>“袁世凱,你說說,新軍是你練的,你說你能一戰(zhàn)擊潰沈從云的部隊么?”</br></br>“太后,臣以為,北洋新軍勝敵不足,自保有余,如能退守天津,有武毅軍、甘軍配合,守上半年不成問題。”袁世凱一邊回答,一邊拿眼睛注意著慈禧和在座大臣的表情。</br></br>這時候在座的所有人,個個面如喪家之犬,一副大禍臨頭的架勢。</br></br>“太后,微臣以為,當(dāng)今首要的之事,當(dāng)昭告天下,定沈從云一個亂臣賊子的罪名,令天下督撫群起而討之!”李鴻藻已經(jīng)氣的胡子亂顫了,跪在地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br></br>慈禧冷笑著把目光投在一直不說話的李鴻章臉上,陰森森的問道:“李鴻章,你是什么個意思?”</br></br>“太后,沈從云作亂,定是受了維新黨人的蠱惑,微臣請旨電告沈從云退兵,如其不從,必與之誓不兩立。”此刻的李鴻章心懷忐忑,慈禧是什么人他可太明白了。</br></br>“哼!”慈禧哼哼了一聲道:“榮祿、袁世凱,即刻南下吧。小站既然不可守,則退至天津,務(wù)必把叛軍擋在天津一線,李鴻章,馬上去求見各國公使,謀求列強干涉。記住了,寧與外人,不與家奴。”</br></br>慈禧說到著,臉上露出凌厲的殺氣道:“各部也盡快動起來,禮部速速擬一份電文,通告全國,令各省督撫尤其是閩浙、湖廣一定要盡快出兵兩江。銀子的事情,戶部馬上</br></br>銀行協(xié)商借款一事,三日內(nèi)不惜代價要談妥當(dāng)了。”</br></br>小站!</br></br>作為后期被稱為“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在平壤之戰(zhàn)中,也是和日本人拼過命的一員猛將。</br></br>得知沈從云的新軍自山東德州出發(fā),并分兩路進逼小站的情報后。王士珍第一時間請來了奉命留守地段瑞、馮國璋。</br></br>北京政變,袁世凱率一鎮(zhèn)精銳進京,留下的人馬還有足足兩個鎮(zhèn)已經(jīng)新編的一個鎮(zhèn)的兵力,迎面撲來的南洋新軍,兵力相當(dāng),但作為防守的一方,王士珍的判斷無疑是己方占了地利,至于天時、人和。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br></br>王士珍地當(dāng)面之?dāng)呈呛穼⒂栏!_@個和法國人激戰(zhàn)多年地將領(lǐng)。以山東提督地身份率軍沖在了最前面。</br></br>“諸位,時間不多了,劉永福的大軍天黑可到,必須盡快拿出一個作戰(zhàn)方案出來。”王士珍神情嚴(yán)峻,這一次戰(zhàn)斗不必以前,對手可是打敗了法國人和日本人的南洋新軍。可不比小站這些沒見過血的新軍。</br></br>“我只說兩點,第一。后撤到天津城內(nèi),背靠天津城墻進行防御戰(zhàn),等待袁大人率軍增援。第二,就地構(gòu)筑陣地,把現(xiàn)有兵力呈扇形展開,南洋新軍決戰(zhàn)。”馮國璋是秀才出身,曾是聶士成手下,不過在聶士成手下的時候不怎么得意。多次提意見都沒有被重視。到了袁世凱的身邊,這才快速的竄了起來,所以他對袁世凱地知遇之恩。還是非常感激的。同樣是在和日本人的作戰(zhàn)中見過血的馮國璋,快速的作出了反應(yīng),提出了兩條意見。</br></br>“我認(rèn)為退守天津,配合武毅軍協(xié)同守備為上策!眼下雙方雖然兵力相當(dāng)。但是請各位注意南洋新軍,每鎮(zhèn)(師)配備了一個重炮團、每三鎮(zhèn)配備一協(xié)重炮,而我全軍不過配備了一協(xié)的炮兵!南洋新軍火炮數(shù)量遠遠在我軍之上,尤其是南洋新軍大量裝備的秘密武器迫擊炮,至今只有德國陸軍購買了專利權(quán),大量裝備到部隊中。我以為,我們在小站這個一馬平川的地帶和南洋新軍作戰(zhàn),明顯是處于不利位置地。”炮兵出身地段瑞,首先考慮的自然是雙方炮火的對比。</br></br>三人正在商議地時候,北京的電報來了。</br></br>“退守天津!”</br></br>天津雖然距離小站不過十公里,可是朝廷和馮國璋都低估了南洋新軍的推進速度。戰(zhàn)前考慮到小站新軍可能會退守天津,總參已經(jīng)制定針對性的戰(zhàn)術(shù),即以第一、二兩軍的騎兵旅,組成新編騎兵第一師為先導(dǎo),快速突進,力求拖住小站北洋新軍。</br></br>張光明,當(dāng)初和余震等人同時加入到沈從云麾下的學(xué)生兵之一。相比于余震、趙星龍、王潮等人,張光明一直不怎么顯山露水。從最初的排長干起,一路慢慢的往上至連長、營長、團長。一直到兩年前,新軍籌建騎兵旅的時候,余震向沈從云推薦了張光明出任第一軍騎兵旅的旅長,從此才算鄭重進入了沈從云的視線之中。</br></br>這一次臨時組建騎兵師,張光明被委以重任,擔(dān)負(fù)起了突前拖住小站敵軍的重任。</br></br>張光明表面上看起來穩(wěn)重,實際上用兵喜歡冒險,喜歡兵行險招,這也是之前一直沒有被重用的緣故。因為沈從云的建軍思想,是以厚重、穩(wěn)健著稱。用兵上主張在大兵團作戰(zhàn)的時候,用兵以正為主,行險為輔助。</br></br>這一次張光明能成為騎兵師師長,正是因為余震和克澤看中了他在平時練兵時,主張騎兵要盡最大的可能,發(fā)揮其快速機動的作戰(zhàn)風(fēng)格,以達到出敵不意的作戰(zhàn)效果。</br></br>日頭已經(jīng)是正午了,張光明停在路邊,不斷的催促著部下快速推進,對以這一次的作戰(zhàn),張光明曾經(jīng)上書沈從云,提出以騎兵為攻擊主力,趁夜色的掩護,悄悄的運動到小站附近隱蔽起來,然后突然的偷襲。</br></br>這一計劃得到了克澤的欣賞,但是給沈從云否定了。現(xiàn)在的張光明,只能按照總參的作戰(zhàn)計劃,盡快的趕到小站,騒擾牽制小站敵軍的撤退。</br></br>不過,要是安心的按照作戰(zhàn)計劃來打仗,張光明就不是張光明了,所謂將在外,君明有所不受。張光明心里想的更多。</br></br>用起兵拖住敵人是預(yù)訂的作戰(zhàn)計劃,而張光明考慮的則是,如何利用手上一個師的騎兵,盡可能的吃掉小站敵軍的有生力量。</br></br>“師座!剛才得到的消息,小站敵軍正在往天津撤退!”兩個騎兵旅旅長楊軍、戴小樓聯(lián)袂而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