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
,最快更新超級農業(yè)強國 !
霍斌對建立國內“藍莓之都”的信心,不僅是因為自己掌握的藍莓種植管理技術,還有甘禹縣政府將藍莓作為新型產業(yè)大力扶持。
甘禹縣雖然有肥沃的平原,但縣域經濟發(fā)展極其不平衡。
西北方向的山區(qū)——其實也算不上高山峻嶺,用丘陵區(qū)來形容可能更為恰當。
丘陵區(qū)有一些礦,都是小礦,且已經瀕臨枯竭,另外采礦對環(huán)境的破壞也相當嚴重。
甘禹縣主政者的想法是,要主動關停小礦區(qū),走生態(tài)發(fā)展的路子,早轉型早主動。
但擺在面前的現實是:礦區(qū)關掉了,這么多人的就業(yè)怎么解決?在一片土地貧瘠的丘陵之上,可以干什么?
甘禹縣內人多地少,即使是貧瘠的山區(qū),也有人開發(fā)。但是沒有合適的產業(yè),收入可想而知了。
一半地區(qū)步入小康,另一半卻是貧困區(qū),這就是甘禹縣的現狀。
在一番調查研究及市場考察之后,甘禹縣政府發(fā)現,山區(qū)丘陵地帶大量因“酸、瘠、粘”被荒置的紅黃壤山地,非常適宜種植藍莓這種典型的喜酸作物——霍斌的藍莓實驗園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當然,問題也不少。藍莓不易種植和管理,農民的生產熱情不大;同時,藍莓雖然被譽為“水果中的皇后”,售價昂貴,但國內的市場前景不明朗。
饒是如此,甘禹縣還是決定,全力以赴扶持藍莓產業(yè)。畢竟這是迄今為止,甘禹縣扶貧史上最合適最靠譜的一次產業(yè)扶貧。
為此,甘禹縣不惜以優(yōu)惠條件吸引了嘉谷牧場的落地。
“因為,甘禹縣的藍莓產業(yè),和嘉谷的萬頭牧場,其實是天作之合。”霍斌樂呵呵道。
“種植藍莓對土壤環(huán)境、管理技術要求很高。藍莓對土壤的PH值要求很嚴格,只偏好酸性土壤。除了這點,它要求土壤比較肥熱,透水性比較好,有機質含量比較高。”
“但對于一般的農戶來說,改土是很費勁的。一是不能盲目改造,要根據當地的種植條件;二是需要足夠多的有機肥。”
齊政就接口道:“恰好,對于一個萬頭牧場來說,最難消弭的病痛可能就是‘環(huán)境之痛’。因為,牛糞便的科學化、無害化治理,是一道十分纏人的難題。”
“不過,我們嘉谷牧場本著負責的態(tài)度和扎扎實實的措施,對牧場產生的糞便完全無害化處理。糞便用來制作沼氣,沼氣用來發(fā)電以供牧場和加工廠使用,沼渣和沼液用來制作有機肥,既能澆灌牧場附近的十萬畝配套苜蓿草場,還可以提供給甘禹縣的農戶種植藍莓,這樣循環(huán)處理,一舉多得。”
按照嘉谷第一個萬頭牧場的經驗,一個存欄五萬頭奶牛的大型牧場,每天至少能產生近千噸的牛糞,三四百噸的牛尿,其中含有豐富的氮磷元素。
如果是其他乳企的牧場,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要求和環(huán)保壓力非常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污染物處理,簡直是難以承受之痛。
但嘉谷牧場有實驗室那群掛逼培育出的“超級發(fā)酵菌”,能變廢為寶。巨量的糞便不但不是麻煩,還是寶貝。
而甘禹縣引進了一個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產值在國內都首屈一指的大型牧場,還順帶解決了藍莓種植的有機肥短缺問題,更為藍莓產業(yè)的發(fā)展引進了一家實力雄厚的龍頭農企,就算付出再多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
所以甘禹縣的藍莓產業(yè),其實是三方合作發(fā)展。
嘉谷農業(yè)公司和霍斌出資成立“佳藍果業(yè)公司”,這是一個規(guī)模化種植、生產、包裝與鮮果銷售的藍莓農業(yè)企業(yè);而政府負責出臺優(yōu)惠的措施提供扶持。
前段時間,甘禹縣政府與佳藍果業(yè)簽署了現代藍莓產業(yè)鏈項目的合作協議。
這個藍莓產業(yè)項目將在甘禹縣打造“五位一體”藍莓全產業(yè)鏈集成服務平臺,計劃建成國際一流標準的藍莓研發(fā)中心和實驗室、藍莓新品種選育及組培繁育基地、國際標準現代化藍莓種植生產示范基地、倉儲分選加工物流基地、銷售中心,在甘禹縣形成高端藍莓產業(yè)鏈集群,將甘禹縣打造成我國的“藍莓之都”。
通過“龍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預計整個甘禹縣形成年產值50億元的國內最大的藍莓生產基地,同時,帶動發(fā)展周邊農戶及合作社種植5至10萬畝藍莓基地,實現農民增收30億元,涉及98個貧困村、1萬貧困戶。
又因為藍莓的采收需要人工采摘,因此這個項目預計能吸納了全縣30%的勞動力和60%的丘陵山地,輻射帶動了更多的農戶增收。
永惠超市的張宣淞和潘華了解到這個項目的具體藍圖后,均為三方的魄力所震撼。
沒錯,在兩人看來,某種意義上,三方都是“傻大膽”。
首先是甘禹縣政府,沒有像其他地方一樣,扶貧僅僅是將錢發(fā)到貧困戶手上就了事,而是堅持政策、資金向藍莓產業(yè)傾斜,將各項有限的涉農專項資金集聚起來,捆綁使用,補貼農民和企業(yè),特別是突出培育壯大龍頭企業(yè),實現有限資金效益最大化。
例如,甘禹縣政府專門出臺實施了《藍莓種植財政貼息暫行辦法》,安排專項資金對項目貸款進行財政貼息。
其中,佳藍果業(yè)公司就是政府扶持的最大的龍頭企業(yè),甚至可以說是全國唯一一家集藍莓品種繁育、種植、研發(fā)、深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yè)鏈現代化企業(yè)。
“有了龍頭企業(yè),農民的藍莓才不愁銷路。”據悉,甘禹縣主政者面對當地記者的采訪是這么說的。
他認為,只有扶持起龍頭企業(yè),才能延長產業(yè)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yè)的整體效益。“大樹底下好乘涼,可以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當然,享受扶持的龍頭企業(yè)也必須反哺農民,譬如,必須要給農民進行免費的技術指導和培訓,要給農民優(yōu)先供應優(yōu)質的樹苗。
誰都知道,做多容易錯多,如果不是下了大決心幫助農民脫貧,甘禹縣政府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張宣淞最佩服的,是甘禹縣主政者的清醒,即使是扶持產業(yè)發(fā)展,政府也沒有插足其中,而是作為一個規(guī)劃者和引導者,將產業(yè)的具體運營交給專業(yè)的農企,實在是難得。
其次,霍斌這個人也不走尋常路。
按說經過一次慘淡的失敗后,后面多少都會心有余悸,但他沒有。
在甘禹縣政府引進嘉谷后,他毛遂自薦,并毅然說服自己家里,拿出家里的大部分資金,與嘉谷合股成立佳藍果業(yè)公司。
雖然不過占股18%,但可以說是傾其所有了,如果甘禹縣的藍莓產業(yè)遭遇重大挫折,再次失敗的霍斌甚至連兜底的保障都沒有了。
張宣淞和潘華也不知道是該說他有魄力,還是不撞南墻不回頭。
最后自然就是嘉谷集團了。
據兩人所知,這是嘉谷集團第一次涉足水果生產領域,偏偏就選擇了藍莓種植這一“稀罕”產業(yè),只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
要知道,藍莓這玩意,種下的第二年開花結果,但產量較小,第三年有一定的產量,第五年才能進入豐產期,是一種需要充分耐心才能等到收獲的經濟作物。
甘禹縣不是今年才想扶持藍莓產業(yè)扶貧致富的,但接觸的農企無一例外,都不看好藍莓產業(yè)發(fā)展藍圖。大家覺得藍莓不好種,種植周期長,幾年投入才能見收獲,即便是種好了,周邊市場需求不大,銷路也成問題。
雖然按照現行價格,藍莓種植毛利潤能達到70%,是高利潤產業(yè),但前期投入大,需要精耕細作。
前三年幾乎全是投入沒有產出,改良土壤,引進樹苗,地灌、殺蟲燈等基礎設施須配套,施肥、除草、采摘全得靠人工……沒掛果之前每年都是虧損。
張宣淞估計,嘉谷在藍莓種植山地上畝均投入在1萬元以上,這樣一來,建設十萬畝藍莓種植園就要投入十個億,即使有政府財政貼息的貸款,一旦失敗,嘉谷集團起碼會傷筋折骨——貸款即使沒有利息,終歸是要還的。
種植上的風險暫且不提,農業(yè)靠天吃飯的道理誰都知道,就算嘉谷集團是這方面的行家也不能免俗;更重要的是,哪怕大豐收了,藍莓滯銷的風險也極大。
所謂滯銷,并不是說東西賣不出去,畢竟只要價格足夠低,東西怎么都會賣得出去的。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但是任何東西都有一個生產成本,低于生產成本,生產者只會越賣越虧錢,為此生產者也不會選擇賤賣,也就出現了“滯銷”的局面。
難不成這也是嘉谷想要入股永惠超市的原因之一?張宣淞不由得多想了。
但這不單單是掌控渠道就能解決的問題,還是那句話,老百姓不接受,就賣不出價錢,不賣出高于甚至是明顯高于成本的價格,越賣越虧。
張宣淞和潘華最不明白的就是,除了深加工,齊政哪來的信心,有把握將藍莓這個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的小眾市場,做成更多消費者也能消費的準大眾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