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創(chuàng)建《明報》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xiàn)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dd”并加關(guān)注,給《崛起香港1949》更多支持!
后世的李華龍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讀中學期間,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以及古龍和梁羽生的幾部經(jīng)典武俠小說,他翻看了不下五遍。
李華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抄襲”了《書劍恩仇錄》,他很清楚自己寫出的《書劍恩仇錄》肯定比不上金庸大俠寫的,但他可以把這本小說講述的故事大體寫出來。
花了幾天時間,用了近四十個小時,李華龍寫了七萬余字,他將文稿給李逸松看。
“阿爸,這是我寫的,您看看。”
“什么?”李逸松淡淡問答。
“小說。”
“你還真寫小說啊?”李逸松好奇道。
“讀書的時候,我就想寫小說了。”
李逸松接過一疊文稿,低頭看了起來,剛開始有些漫不經(jīng)心,可看了幾頁,頓時有了興趣,翻看的速度越來越開了。
“就寫了這么一點?”
看完后,李逸松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寫了不少了,七八萬字。”李華龍笑了笑,“爸,寫的還不錯吧?”
“非常有趣,如果后面有前面的水準,這本小說印成書冊,銷量肯定不會差。”
“我打算創(chuàng)建一家報社,連載這本小說。”
“創(chuàng)建報社?”李逸松眉頭一皺,“開報社哪有搞房地產(chǎn)賺錢,你就把心思放在龍華地產(chǎn)公司上吧。”
“阿爸,人活著世上,不能總想著賺錢的事情,我對經(jīng)營報社挺感興趣的。如果我創(chuàng)建的報刊成功了,成為一份有影響力的報紙,那我們的社會地位會提升,對我們家其他生意的發(fā)展是有好處的。”
李逸松深思一想,覺得李華龍說的有些道理,微微點頭道:“你想創(chuàng)建報社,那就去做吧……我也不能這么閑著,你在你的公司里給我安排一個職位,我也幫著你盯著公司。”
“太好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李華龍笑道,“如果父親肯去華龍置業(yè),那這家公司的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大!”
“你覺得我很老嗎?”李逸松開玩笑道。
“沒有!”李華龍笑了笑,“阿爸,那就明天,我們明天一起去華龍置業(yè)公司。不過,咱們要把話說清楚了,您出去工作,但不能太累了,我可希望您能夠長命百歲,我能夠多敬一些孝道!”
“能夠活過七十歲,我就知足了!”
這個時代,在香港創(chuàng)建一份報刊,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金錢開路,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李華龍拿到了政府批文,注冊成立報業(yè)公司。
李華龍有想過創(chuàng)刊發(fā)行時間定在十月一日,這樣后人提到這份報紙時,會說上一句報紙和共-和-國同齡,但這個念頭并沒有在他的腦中停留多久。
李華龍覺得自己是一位愛國人士,也準備當一個愛國人士,他想過等到明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暗送一些戰(zhàn)備物資到大陸,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不希望公開此事。
李華龍清楚記得,霍英東就是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為大陸運送了大量的戰(zhàn)備物資,賺錢的同時,也幫助了華共,但后來,港英政府不滿霍英東親華,就在政治上孤立他,通過各種方式對他進行打壓。
李華龍可不希望港英政府和米國人知道他親華,甚至他想過,自己創(chuàng)建報刊后,要學學金庸的《明報》,言論獨立,讓外界知道他不滿華共的很多政策。
不滿并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李華龍想好了,以后要在自己的報刊上寫一些“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管什么政權(quán)當政,都要努力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這是首要要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算上帝也會犯錯”之類的言論。
既然打算“抄襲”金庸的小說,為了向金庸致敬,李華龍沒有花心思為自己創(chuàng)建的報刊取名,直接取名《明報》。
李逸松沒讀過幾年書,但能夠?qū)懸皇趾米郑钊A龍邀請父親為自己的報刊題寫報刊之名。
李逸松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學問,題寫報刊之名,會讓人笑話的,但李華龍堅持讓父親題寫。
最后,李逸松妥協(xié)了,揮墨潑毫寫下了“明報”兩個大字。
9月30日,新華夏成立前一天,《明報》創(chuàng)刊發(fā)行,創(chuàng)刊號只有兩張,共八個版面,其中一個版面刊登《書劍恩仇錄》。
《明報》創(chuàng)建初期,算上李華龍這個老板,整個報社只有十三個人,但是李華龍志向不小,在他的要求上,報社辦公室的墻上貼著這樣的標語――“立志將《明報》辦成全世界最好的中文報紙”。
李華龍很看重《明報》的發(fā)展,除了他這個老板是外行外,報社十二位員工都是精兵強將,他花高薪從《成報》等幾家報社挖來的人才。
為了讓員工安心工作,李華龍不僅給他們加薪,簽訂協(xié)議后,提前支付了三個月的薪水,九月份工作沒幾天,算一個月,而且早早聲明,報社開張三個月后,都是提前支付一個月薪水,獎金則留到第二個月月初支付。
《明報》創(chuàng)刊號發(fā)行六千份,就算將來這份報紙銷量不足六千張,李華龍都準備印六千份,賣不掉,就好好存著,將來可以拿出來拍賣,肯定能過賣個高價。
李華龍寫《書劍恩仇錄》用自己的真實的名字,沒有特意用筆名,另外,他用筆名“陸西”寫了一些雜文,主要是寫西方一些歷史名人的逸聞趣事。
《明報》創(chuàng)刊之前,李華龍就清楚的和報社員工說明,不能一味迎合香港本地的居民,來自內(nèi)地的香港新移民知識分子才是本報的目標,幫助這些讀者融入香港社會,報刊要多刊登一些與香港社會有密切關(guān)系的內(nèi)容,比如教導(dǎo)讀者如何認路、了解香港的法律、了解香港粵語方言的含義等等。
在遣詞用字方面,《明報》以粵語入文。
《明報》創(chuàng)刊號,頭一天送出去了五千余份,這些報紙都是賒給經(jīng)銷商的,如果賣掉了,才能拿到錢,如果沒有賣掉,經(jīng)銷商會將報紙退回報社。
李華龍并沒有急著讓報社為自己賺錢,他做好了持續(xù)虧錢的準備,在他不拿稿費的情況下,報社一年虧二十萬,他還是能夠接受的,但他希望報社成立一年之后,能夠收支平衡,有點盈利那就更好了。
不管報社將來能不能賺錢,十年之內(nèi),李華龍是不會考慮從報社拿錢的。
《明報》創(chuàng)刊這天,李華龍整天待在報社上班,下班后,保鏢開車載著他回家。
不同時代的兩個李華龍都算不上熱血青年,他們都很惜命,沒有想過為了祖國上戰(zhàn)場拋頭顱撒熱血,他不想英年早逝,特別是他們的記憶融合之后,他想著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好好享受人生,他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報效國家。
李華龍很清楚這個時代的香港很亂,根本不是什么法制社會,不小心一點,他這樣的有錢人很容易被綁匪盯上。
自從李逸松來了香港之后,李華龍每次出門都會帶著兩位保鏢,同時,他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出現(xiàn)。
李華龍下班回到家,見到父母,以及大嫂都坐在客廳,父親皺著眉頭,而母親和大嫂眼睛紅紅的,一副剛哭過的模樣。
李華龍知道母親和大嫂為何而哭泣,g民黨已經(jīng)丟失了大半疆土,羊城岌岌可危。
“華龍,你回來了啊。”李逸松說道。
“嗯,回來了。”李華龍來到母親身邊坐下,牽起她的手,勸慰道,“阿媽,大嫂,您們不用擔心,大哥吉人自有天相,他會平安無事的。”
“希望他能夠平安!”李宋氏含著淚花說道。
“當兵是華文自己選的路,現(xiàn)在說這些也沒有用了。”
李逸松覺得自己的長子兇多吉少,長嘆了一口氣,轉(zhuǎn)移話題說道:“華龍,《明報》的創(chuàng)刊號,我看過了,很不錯。銷量怎么樣呢?”
“送出去了五千余份。”
“白送的?”李華龍的大嫂周麗云好奇問道。
“不是白送。”李華龍解釋道,“先把報紙交給經(jīng)銷商,賣掉后,再結(jié)賬,如果沒有賣掉,可以退貨的。”
“這是行規(guī),還是你想出來的法子?”李逸松問道。
“新創(chuàng)建的報社發(fā)行創(chuàng)刊號,一般會采用這樣的方式賣報。”
十月一日下午,m首領(lǐng)在**城樓上莊嚴的宣布,新華夏成立了。
這一天,李華龍依舊去報社上班。
剛到報社,李華龍就聽到了好消息,昨天《明報》創(chuàng)刊號在很多報攤賣斷了貨,今天印刷的第二期報紙,除了報社自留的一百份報紙,全部賣完,甚至昨天的舊報紙也被經(jīng)銷商拿走了三百份。
《明報》一鳴驚人,和《大公報》、《成報》等知名報紙相比,銷量還很低,只能算是一份小報。
第三號開始,《明報》的銷量一直保持在七千份以上,穩(wěn)中有升。
憑借《書劍恩仇錄》不斷積累人氣,過了半個多月,《明報》銷量突破一萬份。(我的小說《崛起香港1949》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nèi)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xiàn)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dd”并關(guān)注,速度抓緊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