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第 103 章
大家聽到君行之的話,眼睛不由一亮,無不道:“此法甚好!”
本來堅持將糧食拿回家的人也改了想法,如果大家都不將糧食拿回去,只有他們將糧食拿回去,那有人搶他們的糧食怎么辦?
他們商討了一會兒,決定道:“我們也要將糧食放在糧倉,派人一起看守。”
大家自然不會反對,紛紛應(yīng)允。
君行之微微頷首,“既然大家都有了決定,那就這么辦,你們輪班看守,需要取糧的人去官兵那里登記,拿多少剩多少,官兵都會記錄下來,絕對不會少了任何人的糧食。”
“是。”百姓們對這個結(jié)果很滿意,又感恩戴德的拜了拜。
君行之能為他們設(shè)身處地的著想,他們心中忍不住又燃起了希望,也許這位大人真的是一位好官,他們想要再相信一次。
君行之道:“至于你們要派誰去看守糧倉,你們就自己決定吧,我們不會干擾你們。”
“謝大人!”阿大笑了笑,出聲道:“大家都過來,我們把家家戶戶的壯丁都選出來,然后編好順序,大家輪班看守!”
百姓們立刻呼應(yīng),興致勃勃地圍了過去,再顧不得李奎林的事,滿心滿意都只想保護好他們自己的糧食。
君行之和祁丹朱看他們討論的熱火朝天,輕輕笑了笑,沒有打擾他們,一起轉(zhuǎn)身回了府內(nèi)。
剩下的事就交給他們自己解決吧,官府如果參與過多,他們反而會緊張,不如就像現(xiàn)在這樣由阿大來組織,他們信任阿大,阿大做事穩(wěn)妥,也能讓人放心。
君行之扶著祁丹朱往里走,隨口道:“阿大這個人古道熱腸,還很有組織能力,人也夠機靈,你當初是怎么認識他的?”
祁丹朱身體微微僵了一下,她想了想,抿起一個笑,正想找個理由糊弄過去,君行之就看了她一眼道:“我隨口一問,你如果不想說就不要說。”
祁丹朱聲音微微一滯,她垂下眸,將編好的謊話咽了回去。
她越來越不想騙君行之,如果能不撒謊,她自然不想撒謊。
君行之也是一樣,寧可她有事瞞著自己,也不想讓她騙自己。
兩人安靜了一瞬,君行之沒有再問她關(guān)于阿大的事,而是換了話題道:“我已經(jīng)將李奎林的事上報給朝廷,等會兒用過午飯后,我就親自去審他。”樂文小說網(wǎng)
祁丹朱輕輕點頭,李奎林做過的事已經(jīng)證據(jù)確鑿,他沒有辯解的余地,只能等待屬于他的懲罰。
用過午飯之后,君行之直接去審問李奎林,李奎林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讓錄口供就錄口供,讓簽字畫押就簽字畫押,看起來老老實實,似乎已經(jīng)認命了。
君行之隱隱覺得不太放心,所以還是令人嚴加看守,他沒有命人將李奎林送去牢房看壓,而是繼續(xù)將他關(guān)在知府院內(nèi),就近嚴加看管,免得徒生事端。
君行之安排好一切,才帶著李奎林供認的罪證離開。
他去糧倉那里看了看,阿大帶著眾人正干得熱火朝天,他安排得當,百姓們巡邏的巡邏,把守的把守,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看起來井井有條,每一個都干得十足來勁。
君行之看著他們淺淺笑了笑,沒有過去打擾他們,安心地回去了。
夜里,君行之和祁丹朱躺在床上,君行之正在給祁丹朱講故事,忽然遠處燃起火色,紅光漫天,滾滾濃煙拔地而起,祁丹朱和君行之看到窗外突變的天色猝然一驚。
君行之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他快步走到窗邊,將窗戶打開,眺目望去,面色猛地沉了下來,“是糧倉的方向。”
祁丹朱面色不由凝重起來,她走過去站在君行之身側(cè)張望,見到遠處情景,心中不由大驚,糧倉的方向火光明明,濃煙滾滾漫延天際,遠處隱隱約約傳來百姓們驚慌失措地尖叫聲。
祁丹朱看著紅彤彤的光影,不由全身冰涼,即使她沒有親臨現(xiàn)場,也能想象到百姓們是怎樣的無助和彷徨。
她不自覺抓住君行之的衣襟,無助道:“不會是糧倉著火了吧?也許是別的地方,在那附近……”
她心中還抱著一點點渺小的希望,不過她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
習綠驚慌失措地跑了過來,她腳步雜亂,聲音隱隱顫抖著,還沒有進門聲音就已經(jīng)傳了過來。
“殿下!駙馬爺!不好了,糧倉走水了!大火已經(jīng)燒起來了!”
祁丹朱和君行之聽到她的話全身一震,他們的猜想成了真,最后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君行之立即披了衣服快步走出去,他匆匆忙忙地推開門,頭也不回道:“我過去看看。”
習綠站在門口,想也不想就想跟過去,忙道:“駙馬爺,奴婢也去!”
祁丹朱看著他們的背影,靈光一閃,突然冷靜下來。
她快步走到門邊,朝他們喊道:“習綠,你別去!快加派人手去看守李奎林!賊人可能是聲東擊西,想要一石二鳥!他們現(xiàn)在可能想要趁亂救李奎林!”
君行之和習綠腳步頓住,猛然驚醒,百姓和官差今天一起看守糧倉,在這種層層把守之下,糧倉還能突然起火,這絕不可能是意外,也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做到的,這分明是用計劃、有預謀的放火,他們最終的目標很有可能不止是毀了糧草,還有李奎林。
君行之想起李奎林今天過于老實的態(tài)度,忍不住對習綠道:“丹朱說得對,快去!”
“……是!”習綠反應(yīng)過來,連忙應(yīng)了一聲,朝關(guān)押李奎林的地方跑了過去。
君行之看了一眼看守李奎林的方向,又看了一眼糧倉的方向,目光擔憂,腳步猶豫。
祁丹朱走過去道:“你快去糧倉吧,李奎林這里我會看著。”
“好。”君行之點點頭,叮囑道:“注意安全。”
祁丹朱點了點頭,目送著君行之快步走遠。
她轉(zhuǎn)身回了屋里,披了件斗篷,才重新走出去,直接去了關(guān)押李奎林的地方。
她走過拐角,聽到遠處傳來兵器相碰的聲音,她逐漸走近,刀劍噼里啪啦的聲音不絕于耳。
她抬頭望去,果然不出她所料,院子里多了許多黑衣人,習綠已經(jīng)帶著官兵們跟黑衣人打成了一團。
她定睛望去,那些黑衣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個個功夫了得,一看就不是沂臨縣本地的人。
祁丹朱眉心深擰,糧倉才剛著火這些黑衣人便來了,可見他們是經(jīng)過嚴密部署,有備而來,所以才能做到這樣默契的里應(yīng)外合。
府內(nèi)的官兵們不少都已經(jīng)前去糧倉救火了,這里沒有支援,官兵們漸漸有些不敵,習綠也打得有些吃力。
祁丹朱心里忍不住焦急,今夜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李奎林逃了,此事蹊蹺,順著李奎林的線索,很有可能會抓到幕后的主使之人,她正想走過去,忽然有人將她攔了下來。
“危險,別過去。”
孟九思溫潤的聲音倏然在夜色里響起,祁丹朱愣愣回頭望去,孟九思身穿騎裝站在她身后,風塵仆仆,眉目卻依舊清朗。
祁丹朱看到他突然出現(xiàn),忍不住詫異道:“你怎么親自來了?”
她寫信給孟九思,本來是想讓孟九思派些兵過來,沒想到他竟然親自跑了這一趟,她不由又驚又喜。
孟九思能在這個時候趕過來,無異于幫了他們大忙。
孟九思的目光落在她的肚子上,沉默片刻,才抬頭道:“我不放心,便過來看看。”
祁丹朱愣了愣,一瞬間沒反應(yīng)過來孟九思是不放心什么,她還沒來得及多思,孟九思就看了一眼她身后,道:“我過去即可,你待在這里別亂走。”
孟九思沒有多言,留下幾個官兵保護祁丹朱,自己就帶兵沖了過去。
那些黑衣人們沒料到竟然會有援兵,顯然有些錯愕,他們膽怯了一瞬,很快被孟九思的官兵們包圍。
待他們反應(yīng)過來,毫不猶豫地反抗起來,兩方人馬打在一起,互不相讓,一時之間后院全是兵器相接的聲音。
孟九思突然到來,祁丹朱忍不住微微松了一口氣,她見李奎林沒有被救走,便放下了心。
她站在墻角看了幾眼,收回了目光,有孟九思在,那群黑衣人逃無可逃,她已經(jīng)無需擔心。
她更擔心糧倉里的糧食。
祁丹朱站在墻角,抬頭望向遠處的火光,一顆心沉的不能再沉。
如果那些糧食真的被燒了,沂臨縣的百姓該怎么辦?他們才剛剛有糧吃,又要餓肚子了嗎?
祁丹朱站在嘈雜的人聲中,看著遠處的火光,突然茅塞頓開,想通了很多事。
錦帝對沂臨縣的情況并不是不知情,而是在裝作對此一無所知。
他是故意派君行之做這個欽差大臣的,他分明早就知道沂臨縣受災的百姓實際上有八萬人,他是故意派君行之來此。
他讓他們做了一個選擇。
他們?nèi)绻麩o視城外三萬百姓的性命,那么他們就可以順利交差,不過他們?nèi)绻@樣做,城外的三萬人就必死無疑。
如果他們選擇這條路,就算有一天真相曝光,錦帝也不會擔什么責任,他只需將所有罪責歸到君行之的身上,治君行之一個失察之罪,就可將他自己撇得一干二凈。
他只需裝作從頭到尾都不知道,便還可以做他那個清清白白又愛民如子的帝王。
如果她和君行之選擇幫這三萬百姓,那么后果自然也由他們來承擔,這三萬百姓所需要的糧食自然也要由他們自己解決。
如果祁丹朱沒有猜錯,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錦帝根本就不會繼續(xù)送糧過來,他當初在朝堂之上當著眾人的面承諾君行之,說兩個月后會將剩下的糧食送過來,他一定會按照‘約定’,絕不會提前將糧食送來,在此之前,無論百姓是死是活,無論沂臨縣是否還有糧,他都絕不會送一粒米來。
祁丹朱無力地順著墻壁滑下去,手指狠狠地摳著背后的墻壁,她看著遠處的火光,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該如何面對百姓失望的目光。
沂臨縣的百姓們總是這樣,好不容易燃起希望,又轉(zhuǎn)瞬間消失無蹤,只剩下更大的失望。
祁丹朱的耳邊充斥著百姓們絕望的哭喊聲,還有兵刃相接的刀光劍影聲,府里的丫鬟們驚慌地跑來跑去,官兵們一直叫喊著什么,所有的一切都亂糟糟的。
她靠在冰冷的墻上,輕輕閉上了眼睛,可好像閉上眼睛,依舊能看到遠處的火光,她覺得有些冷,有些累,可是那些吵雜的聲音好像離她很遠。
不知過了多久,她聽到匆匆而來的腳步聲,君行之清冽的聲音在一片嘈雜聲中清晰的傳入她的耳畔。
“丹朱……你怎么了?”
祁丹朱睫毛動了動,緩緩睜開眼睛,君行之焦急的面容映入她的眼簾。
她怔怔地看著君行之一步步走過來,忍不住張開手臂抱住了他。
君行之身上溫暖的氣息瞬間包裹住了她,她所有的感官都在一瞬間復蘇。
她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不止她一個人在努力,還有很多人在為了沂臨縣的百姓而努力。
錦帝雖然放棄了沂臨縣,但是他們一定不會放棄沂臨縣里的任何一個百姓。
君行之敏銳地察覺到了她情緒的波動,不由將她抱緊,聲音低柔問:“丹朱,是嚇到了嗎?身子怎么這么冷?”
他的聲音透著無限溫柔,祁丹朱的一顆心一點點變暖,重新鮮活地跳動起來,她看在君行之的肩膀上輕輕搖了搖頭。
孟九思將李奎林和那些黑衣人抓住后,就將他們交給習綠處理,他擔心祁丹朱,一個人快步走了過來。
他走過拐角,看到火光之中,君行之和祁丹朱緊緊地抱在一起,他的腳步倏然頓住,愣愣地看著他們。
明明近在咫尺,他與他們卻仿佛待在兩個世界,他即使走過去,也無法觸碰他們的世界,那是獨屬于他們的地方。
遠處的火光映在孟九思的臉上,帶著灼熱的溫度,許久,他才緩慢地轉(zhuǎn)身離去,沒有過去打擾他們。
……
萬籟俱靜,青枚送了壺溫茶進來屋,福了福,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將門扉重新關(guān)上。
夜色已深,糧倉的大火已經(jīng)被撲滅了,妄想劫走李奎林的黑衣人們已經(jīng)被關(guān)押起來,李奎林更是被嚴加看守,再無逃脫的可能。
周遭的一切都重新歸于寧靜,一切井然有序,可是沂臨縣的損失已經(jīng)無法挽回。
白鶴燭臺上的燭火搖搖曳曳,在墻上落下晃動的燭影。
祁丹朱坐在桌前,抿了一口茶,看著旁邊的君行之道:“火勢怎樣?糧食可還有剩下的?”
君行之今天又忙了一夜,神色有些疲倦,他抬手捏了捏眉心道:“阿大守在糧倉附近,發(fā)現(xiàn)糧倉著火的時候,就已經(jīng)快速找人來撲火,可惜火勢蔓延地太快,附近沒有那么多人。”
他抬頭看向?qū)γ娴拿暇潘迹笆值溃骸斑€好孟大人及時帶兵趕到,幫了我不少忙,救下了一部分糧食。”
祁丹朱也抬頭看向孟九思,笑盈盈道:“多謝孟大人,沒想到你能親自過來。”
孟九思看著祁丹朱臉上的笑容,垂眸拱了拱手,遺憾道:“我如果能早些帶兵過來就好了。”
君行之和祁丹朱之前手里可用的兵太少了,他忍不住想,如果他能早些過來,也許就能夠救下更多的糧食,說不定還能阻止賊人放火,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樣損失慘重。
祁丹朱搖頭,真心實意道:“你已經(jīng)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如果有人想燒糧倉,你即使提前過來也防不勝防。”
算算腳程,孟九思知道消息之后,應(yīng)該是一刻也沒有耽誤就帶著兵過來了。
孟九思這次親自過來,幫了他們很大的忙,不然李奎林現(xiàn)在說不定已經(jīng)逃了。
孟九思垂眸,低頭喝了一口茶,問:“接下來該怎么辦?”
祁丹朱轉(zhuǎn)頭看向君行之,問出此刻最重要的問題,“還剩下多少糧食?”
君行之聲音沉沉道:“我已經(jīng)讓人清點過了,剩下的糧食估計夠百姓吃十天左右。”
孟九思眉毛一下子擰了起來道:“君大人可知剩下的糧食何時送到?陛下如果知道沂臨縣多了三萬百姓,糧食還被燒了,應(yīng)該會提前將剩下糧食送過來。”
君行之抿了一下薄唇,沉默了片刻,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
“前幾日我已經(jīng)親手寫了信件送回京,稟明父皇沂臨縣實際受災人數(shù)是八萬,請父皇提前將剩下的糧食送過來,剛才正巧收到了回信。”
孟九思追問:“陛下說何時將糧食送過來?我可派兵前去接應(yīng)。”
他見到了沂臨縣的慘況,忍不住替百姓們擔憂,他今夜親眼看到百姓們見到糧倉被燒時絕望的眼神,到現(xiàn)在還記憶深刻。
當時甚至有百姓不顧危險地想要沖到火場里救糧,還好被人及時攔了下來,還有人坐在火場前痛哭不止,他受到了震撼,到現(xiàn)在都覺得心里沉沉的,像壓了一塊石頭一樣。
他之前只知道沂臨縣鬧起了饑荒,卻不知道已經(jīng)如此凄慘,如今親眼看到,才真正體會到百姓們的痛苦。
他剛才已經(jīng)聽說了災民比朝廷知道的五萬人還要多三萬人的事,忍不住有些擔憂,三萬人絕對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如果可以,他也想幫忙解決問題。
君行之聽到他的話,薄唇抿成了一條直線,君行之什么也沒說,只是將手里的信件放到了桌子上。
孟九思和祁丹朱疑惑地垂眸望去,信封上看不出什么,祁丹朱將信拿出來,然后將信件展開放回桌子上。
她和孟九思一起看向了信件,錦帝熟悉的字體浮現(xiàn)在他們眼前,他們看到信里的內(nèi)容之后,同時沉默了下來。
孟九思眼睛逐漸睜大,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祁丹朱將信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忍不住扯起一抹譏諷的笑,目光冰冷。
果然如她所料那樣,錦帝根本就不肯提前將糧食送過來。
錦帝在信里找了各種理由,說話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只說會按照以前在朝堂上宣布的時間將剩下的糧食送過來,也就是說,將近兩個月后糧食才會送達。
這就代表,他們現(xiàn)在只有夠吃十天左右的糧,卻要堅持一個半月。
孟九思忍不住道:“君大人,可要再送信一封?也許是陛下不了解這里的情況,或者陛下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不如再寫信催催他。”
君行之點頭,“我會繼續(xù)給陛下送折子,但……希望應(yīng)該不大。”
他們心里都明白,指望錦帝同意提前派兵送糧已經(jīng)是希望渺茫,錦帝知道沂臨縣多了三萬災民都不肯提前送糧過來,又怎么會因為沂臨縣糧食被燒,就提前將糧食送過來。
君行之的這些信件和折子很有可能就這樣石沉大海,錦帝恐怕會將事情瞞下來,只當無事發(fā)生。
孟九思失望地擰眉,心驚道:“沂臨縣現(xiàn)在的災民足足有八萬人,糧食只夠吃十天左右,剩下的一個多月要如何堅持?難道要讓這八萬人活活餓死嗎?”
君行之幾不可查地嘆息一聲,他今天收到這封信的時候,也很驚訝,他到現(xiàn)在都想不通錦帝為何要這樣做。
錦帝作為一位帝王,應(yīng)該事事以百姓為先,還有什么事能讓他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顧?
祁丹朱沉聲開口道:“我猜測父皇很有可能早就知道沂臨縣除了李奎林上報的五萬災民外,還有三萬災民,只是……我想不通他為何明明知道沂臨縣有八萬災民,卻當作不知,只讓我們帶夠五萬人吃的存糧前來。”
李奎林自以為能瞞天過海,但他顯然沒有那么大的神通能夠瞞過錦帝,祁丹朱知道錦帝遠比大家所知的要了解沂臨縣,他不可能不知道這里有多少百姓。
可她想不通錦帝為何這樣做,錦帝就算討厭她,也不至于為了陷害她和君行之,就拿幾萬百姓的性命開玩笑,他是一位帝王,如果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放棄百姓,這其中必有緣由。m.w.com,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