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大翻盤
,明朝好丈夫 !
>
這樣的人還生嫩得很,甚至在焦芳和張彩的骨子里,對這劉瑾都有一股子鄙夷之心。
但凡這個家伙稍稍有一點手腕,也不至于剛剛有了些小權(quán)就上串下跳,把這天下不該得罪的人都得罪了遍。
不過焦芳和張彩心里卻是清楚,此人就是把銀槍,雖然不太中用,可握住了槍桿,也能徒具殺傷。
所以對待劉瑾,焦芳和張彩二人帶著格外的恭敬,他們蟄伏了太久,素來被同僚所輕,現(xiàn)在,他們要借著這個臭名昭著的太監(jiān)翻云覆雨了。
所以焦芳將劉瑾扶起,鄭重其事地行了個禮,態(tài)度甚是恭敬,隨即道:“劉公公的大名,老夫也早有耳聞,劉公公為皇上效命可謂盡心竭力,誰知卻遭人這般陷害,老夫豈可坐視不管?來,大家坐下說話吧。”
不得不說,焦芳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度很有一股子安定人心的作用。
劉瑾的心也漸漸定了下來,連忙請二人坐下,不過這里并沒有茶水招待 ,因此他身子傾了傾,目光落在焦芳身上,道:“太后的懿旨隨時有可能下來,若是劉健那廝鼓動了太后娘娘要對雜家不利,雜家就必死無疑了。皇上那邊素來對內(nèi)閣有敬畏之心,雖然一再說能保全雜家的xìng命。可是真正事到臨頭,也未必能說得上話,雜家現(xiàn)在是一只腳伸進(jìn)了棺材板里了,不知二位大人能救雜家嗎?”
劉瑾很嫩,嫩到了骨子里。
至少從他的一席話里就可以看出,連試探二人的居心都沒有,就直接掏心窩了。甚至連皇上說不上話的事也這般開門見山說出來,這話有些犯忌諱,有些事對著有些人是不能說的。若焦芳和張彩有什么居心,他劉瑾等于又多了一個罪狀。
焦芳卻是不以為意地捋須一笑,目光卻是落在張彩的身上。
張彩啞然一笑。他心里清楚,焦芳這是把自己推到前臺來,張彩便道:“公公錯了。”
“這……”劉瑾哪里聽得懂這些譏諷,眉頭皺起,追問道:“不知是哪里錯了?”
張彩眼眸兒半張半闔,哂然一笑道:“公公以為皇上說不上話,其實是大錯特錯,這件事的成敗就在皇上的身上,最關(guān)鍵的還是皇上,太后娘娘就算受到劉健等人的鼓動。那也是為皇上著想,太后和皇上畢竟是母子,母子連心,所以太后娘娘只會為皇上去考慮,若是太后娘娘覺得連同內(nèi)閣來對付公公對皇上有利。那么太后的懿旨便是將公公置之死地的武器,可要是太后覺得留下公公對皇上有用呢?”
有些事,你不說明白,當(dāng)局者總深陷其中,摸不到事情的關(guān)鍵點,不過聽張彩這么一說。劉瑾頓時明白了什么,抿著嘴在咀嚼著張彩的話,隨即道:“話是如此,可是太后一向?qū)?nèi)閣言聽計從……”
張彩冷笑,道:“這是因為太后娘娘認(rèn)為內(nèi)閣對皇上有好處,有內(nèi)閣在,皇上的江山才能固若金湯。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才對內(nèi)閣言聽計從,其實說到底,太后還是和皇上一條心的,只要皇上鐵了心,太后最終還是會偏向皇上,張公公,問題的關(guān)鍵還是皇上哪。”
劉瑾的目光一亮,不由道:“經(jīng)大人指點,雜家總算是明白了,可是皇上那邊……”
焦芳趁機(jī)道:“皇上的xìng子多變且隨意,況且他對內(nèi)閣亦多有不滿,憑著公公與皇上的舊情,只要能去動之以情,再投皇上的喜好為公公自己辯解一番,在哭告誹謗幾句,皇上就能下定決心,皇上決心一下,不但公公的xìng命能保全,內(nèi)閣那邊也定會下不來臺,最后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
張彩補(bǔ)充道:“不錯,公公最緊要的是造成內(nèi)閣與皇上的沖突,只要內(nèi)閣和皇上沖突加劇,皇上就非用公公不可,這整個朝廷都是皇上的人,皇上一旦和內(nèi)閣起了沖突,身邊能用的人又有幾個?公公……自己好生琢磨,時間不多,到底何去何從,還需盡快下決斷。”
劉瑾雖然比不得朝中這些老狐貍老辣,可是畢竟也是絕頂聰明的人,經(jīng)這兩個老狐貍一提點,頓時便醒悟過來,不禁拍著自己大腿道:“不錯,雜家竟是沒有想到。”他連忙站起來給二人行禮,畢恭畢敬地道:“若非二位大人提點,雜家只怕要萬劫不復(fù)了,雜家待會兒就去正心殿見皇上,二位大人,這是宮里,有許多不便之處,下次若有機(jī)會,雜家……”
他正要表現(xiàn)自己的誠意,焦芳含笑道:“這就不必了,老夫也不過是不忿內(nèi)閣所為而已,些許小事,何足掛齒。公公,時間不多,還是趕緊辦正事去吧,老夫先告辭了。”
張彩也連忙站起來,道:“告辭。”
二人從這偏殿中出來,張彩明顯長舒了一口氣,接下來的事就只能看劉瑾自己了,劉瑾若是能揣摩住皇上的心思,內(nèi)閣的如意算盤必定落空,到了那時,也該有人黯然收場,有人粉墨登場了。
和張彩的躍躍yù試不同,焦芳倒是顯得鎮(zhèn)定自若,他只是目光瞥了遠(yuǎn)處的宮殿群一眼,那嘴角不易察覺的微微一動,露出不經(jīng)意的冷笑。
…………………………………………………………………………………………………………………………………………………………………………………………
劉瑾在殿中默坐了片刻,大致心里有了些腹稿,隨即便去正心殿見駕。
正心殿里,朱厚照顯得很是煩悶,尤其是方才焦芳和張彩的一席話,讓他很是煩躁,他屏退了左右,一個人坐在這里愣愣發(fā)呆。
這個小皇帝如今終于懂得了世間的事并非是十全十美,那清澈的眼眸里,有時也會掠過一點喜怒不形于sè的威嚴(yán)。
而正在這時,碎步聲傳來,朱厚照不禁皺眉,呵斥一聲道:“是什么人,朕不是已經(jīng)說過了嗎?朕要靜一靜!”
“是奴婢……”劉瑾小心翼翼地拉開帷幔,現(xiàn)出了自己的身子,誠惶誠恐地道:“奴婢萬死,竟是不知……”
朱厚照的臉sè才緩和了一些,面對劉瑾,不由帶了幾分愧疚,他的眼睛故意不去看劉瑾,語氣冷淡地道:“昨夜你已經(jīng)當(dāng)了值,現(xiàn)在還沒有睡?”
劉瑾點頭回答,道:“還沒有。”
朱厚照吁了口氣,隨即道:“你來見朕,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說?”
“是。奴婢有話要說。”劉瑾一邊說話,一邊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朱厚照的臉sè。
朱厚照臉sè又青又白,顯然他是個怕麻煩的主兒,他當(dāng)然知道劉瑾會說什么,這也是他最不愿面對的東西,可是劉瑾找上了門,朱厚照只得道:“你說吧。”
劉瑾于是拜倒在地,道:“奴婢前幾rì發(fā)現(xiàn)在邊鎮(zhèn)之中有一個賢才,此人曾上了一道對蒙古的疏論,奴婢覺得很是jīng彩,所以想請陛下看看。”
朱厚照頓時一頭霧水,他原以為這個時候劉瑾會跪下來哭告求饒,誰知竟還有閑工夫來說這個。
朱厚照滿面狐疑的接過劉瑾要遞過來的一份疏論,劉瑾還不忘介紹道:“寫疏論之人叫江彬,現(xiàn)為蔚州衛(wèi)指揮僉事,倔強(qiáng)勇悍,戰(zhàn)功卓著,多次與韃靼人作戰(zhàn),功勞不小。”
朱厚照對軍事一向興致勃勃,此時聽了劉瑾的話,頓時也來了興致,他打開疏論看了一遍,便見這篇對蒙古的疏論條理清晰的分析了明軍與蒙古人的優(yōu)劣,并且在戰(zhàn)法上,也多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朱厚照興致也越來越濃厚,忍不住叫好:“此人雖是武人,可是眼光卻是不錯,和朕擬定的對蒙古戰(zhàn)法竟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這樣的人,怎么才任蔚州衛(wèi)指揮僉事,兵部那些人真是有眼無珠,哼!”
劉瑾小心翼翼地看著朱厚照,連忙道:“這倒怪不得兵部,此人雖是個將才,可是畢竟現(xiàn)在邊鎮(zhèn)平靜……”
朱厚照想到這個,便不禁想到那游擊將軍劉先起來,道:“誰說邊鎮(zhèn)平靜了,前幾rì不是打了仗嗎?只是朕的臉面都丟盡了,你那兄長真是無用,現(xiàn)在倒好,蒙古人興師問罪,朝廷這邊也不得安生,你……哎……不說也罷。”
說罷郁郁寡歡的將疏論隨手拋在案頭上。
劉瑾眼眸一闔,知道自己的機(jī)會來了,連忙道:“陛下,劉先自是罪該萬死,可是這么做,卻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第一章送到,昨天從上海回,太晚了,所以住在南昌,清早起來趕稿,等下還要坐車回家,真是悲催。(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