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少年 第三十九章 來南方先吃頓餃子
余真意和彩云在路上休息片刻,又吃了丹藥,身上的傷才好了不少。
薛白羽給的丹藥,果然很神奇,身上的傷口在慢慢的愈合。
一路上,他的傷口,吸引了不少人。甚至有幾個小毛賊,想上來搶余真意的劍,不過被彩云一嚇,就逃走了。他們二人,離開了龍虎山,像南邊走。
走著走著,余真意才發(fā)現(xiàn),北方是真的窮。
北方的修行宗門,最為出名的,自然是九仞山和龍虎山。可是南方不一樣,南方的修行宗門,百花齊放,誰都不服誰。這跟北方區(qū)別太大了,越往難走,余真意感覺越不適應(yīng)。
說起來南北方差異,人們都會覺得南方是小家碧玉,北方是潑辣妹子,南方人吃甜酸,北方人吃辣,南方人溫婉如水,北方人直爽豪邁。南北方因為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的差異也同樣影響了南北方的人的性格,建筑的風(fēng)格,飲食的趨向,歌曲的韻味……
余真意在路上,住上了一個客棧。
一提起南方建筑,許多人立刻就聯(lián)想到那小橋流水的美麗畫面。南方的一些舊式的保留著原始氣味的小鎮(zhèn),大都是一條小河流過,兩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順的馬頭墻,青灰瓦,安安靜靜的。
一般的客人都是從門口進去,便是一個天井,旁邊有一個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很大。
向左一轉(zhuǎn),便是一個木樓梯,走上樓去,那里有幾間廂房。從樓上可以俯視樓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鋪就,那里在夏天時可謂是花團錦簇,到冬天則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
客棧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結(jié)構(gòu),房屋組合比較靈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墻形似馬頭,南方建筑多粉墻黛瓦,顏色淡雅。
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水從門前屋后流過,水也是一種景致。有錢人家喜歡住房連著花園,這就是園林,南方園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盤,卻能營造出仙境。其中無非是游廊,漏窗,卻能營造出對景,借景等名堂。
余真意在客棧里面,美滋滋的洗了個澡。
在北方,鎮(zhèn)魔城,哪能洗的這么痛快?
身上敲詐來的銀子還有一些,余震一雖然節(jié)儉,但是在這種事情上面,舍得花錢。
相比之下,北方雖然地大廣袤,山河壯美,人口相對稀疏,故聚落選址常在平坦地段,比較缺水。
同一地方的鄉(xiāng)土建筑形式分外統(tǒng)一,加上氣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天氣越寒冷用地越寬松,這種離散式的程度愈明顯。
不難看出,毗連型的構(gòu)成是在宅第上滿鋪成片的房屋,中庭和邊角留出一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風(fēng)采光的天井,結(jié)合不規(guī)則的地段因地制宜組合成靈活多變的空間和錯落有致的外觀。
而離散型的布局,使各棟單體建筑相對獨立,呈現(xiàn)一進進規(guī)則的庭院和一棟棟定型的宅屋。宅院的臨街立面也很樸實,通常顯現(xiàn)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墻或倒座房的后檐墻,全靠大門和門樓不同規(guī)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飾,以取得宅舍不同風(fēng)采的門面。
北方各地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廣闊的黃土地帶。溝壑縱橫,地形變化萬千。
分布在這里的窯洞群落依山沿溝,層層疊疊,自由參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窯洞自身不顯建筑的體量,他們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黃土大地,統(tǒng)一在黃土質(zhì)感和黃土色彩之中。這里的高低起伏帶來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輕疊靈巧,仍然是北方風(fēng)韻的古樸粗獷。
余真意躺在澡堂里,感受這這一切。
北方遼闊的黃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壯麗,氣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曠凄涼,植被貧乏,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強悍、豪爽、嚴謹。
而南方水流縱橫,山色清華,植物華麗,氣候溫暖濕潤,云霞低垂清靈,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細膩、靈捷、浪漫、精明。
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與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偉與剛健的體魄,同時,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們之間的協(xié)作,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與政治意識就突出出來了。
而南方人以稻米為主食,所以有著靈巧的心性。
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樣崇高、莊嚴、敦厚、樸實、壯闊,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樣靈秀、柔情、細膩、飄逸、夢幻。這實際上是同一文化的兩種異質(zhì),就像一個英偉豪爽的大丈夫和一個溫婉美麗的柔女子,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家庭。
大唐,就是這樣一個家庭。
余真意經(jīng)過這些天,來到南方的感受,發(fā)現(xiàn)了一些事情。
北方生活條件惡劣,人們的心思會被盡量用于和自然斗爭,和生存斗爭。因此他們的思想比較單一,質(zhì)樸,直率,或者說是純真的傻,思維善于走直線,不愛拐彎抹角。
因為在土地面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于是北方人習(xí)慣于簡單的思維和艱苦的生活,他們身材高大,粗獷彪悍,性躁好斗,思想上比較保守,進步雖遲然得寸守寸,敗之不易。
南方生活條件良好,人們的心思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同時會有大量剩余,于是他們會對自身和自然進行冥思,于是藝術(shù),文學(xué),人際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在南方得到迅速發(fā)展,他們逐漸養(yǎng)成了曲線思維的習(xí)慣。
做事含蓄委婉,再考慮自己的情況下還會考慮別人怎么想,因此精通事故,頭腦發(fā)達,相對的,南方人習(xí)慣安逸,勤于休養(yǎng),身體柔脆退化,性溫喜和,比較開放,但感官敏銳,恐懼死亡。
南北性格迥異,之間免不了發(fā)生沖突,摩擦,歷朝歷代,北打南贏多輸微,久而久之,養(yǎng)成一種大大咧咧,滿不在乎,昂視闊步的氣勢。
他們認為這就是男子氣概,做事快捷簡單,鄙視南方男子柔弱,沒有男性陽剛一面,說話做事磨唧。南方人同樣鄙視北方人,認為北方人沒有文化,粗魯,君子應(yīng)動口不動手。
北方唱戲熱鬧喧天,有些劇種干脆是“吼”出來的,如秦腔。南方唱戲抑揚頓挫、一唱三嘆,許多劇種近似于民間小調(diào),如黃梅戲、花鼓戲。北劇講究真功夫,適合演帝王將相,演歷史劇。
南劇玩弄小情調(diào),更適合才子佳人,民間傳奇。北劇藝術(shù)的代表是京劇,特點是男人扮女人。南劇藝術(shù)的代表是越劇,特點是女人扮男人。北方的女人唱京韻大鼓,也能唱出一股英雄豪氣。
南方的男人唱評彈,居然咿咿呀呀嗲嗲的仿佛是小鳥依人。所謂北人比南人更具男子氣,除了吃出來,還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唱出來的。
北人唱歌是燕趙悲歌,蒼涼、悲壯、激越、凝重、悠遠,南人唱歌是輕快、玲瓏、婉轉(zhuǎn)、親切、凄側(cè)。中國人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緒分量唱南戲或北戲,唱南歌或北歌,哼南調(diào)或北調(diào)。
南人睡床,北人睡炕。北人來客都往炕上請,客人留宿與主人一大家子濟濟一炕。
南方不興這樣睡覺,睡不踏實。
北方人與南人性格上的迥異同樣造就出南北方飲食相差太大,北人吃面,南人吃米。
北人喜歡大塊吃肉,南人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的爛爛的,炒的嫩嫩的;北人愛大碗喝酒,甚至冬天也喝涼的,南人則要把酒燙的溫溫的,甚至喝煮出來的“黃酒”。
南人愛吃青葉子菜,幾天不吃就不能如廁,北人無所謂,光吃肉也不影響。北人愛吃餃子,南人喜歡混沌,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餛燉要湯碗、調(diào)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
南人喜歡吃蔥,北人喜歡吃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咸菜。南人吃辣椒是為了祛濕,北人吃辣椒是為了驅(qū)寒,南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人是干辣、酸辣。
北人把吃讀成“癡”,癡癡地只管吃,南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夾”,叫“塞”。
南人喝茶也叫吃茶,南人吃各種各樣的茶,北人只喝花茶就夠了,覺得花茶既香且濃,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北人不懂欣賞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龍井、碧螺春,因為太淡,要細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點味,不適合牛飲。
看到這一切,余真意感覺到很奇怪。
打傷他的那朝清遠,不會是南方人吧?
生的如此瀟灑,簡直就是個小白臉。
雖然柳輕輕害了自己,但余震一還是有些擔(dān)心她,會不會被朝清遠給騙了。不過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就算回去勸她,他也不會理自己的。
想到這里,余真意干脆往水桶中一鉆。
剛到南方,這里著實讓他喜歡。
南方有南方的好,北方也有北方的好。
在這客棧里,有一些吃的,讓他流連忘返。南方的餃子更多的是作為點心,以蒸餃為主要形式,與北方的餃子有相似地位的是餛飩,吃的時候要碗里帶湯、湯中調(diào)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
余真意吃起這些東西,很舍得花錢。
一旁的彩云很是看的很是驚訝,她看著余真意,問道:“少爺怎么吃的這么快,這么多,難道這南方的餃子,比北方的要好吃一些嗎?”
余真意搖搖頭:“以前只是很少吃餃子,現(xiàn)在想多吃幾個而已。”
彩云更加驚訝了:“公子這個樣子,可不像是吃不起餃子的啊。”
余真意吃著吃著,眼淚就掉出來了。
從小到大,他就是老頭子在世的時候,吃過幾回餃子。
再就是,跟李殤一起吃過一頓餃子。
這南方的餃子,吃起來就是不一樣,雖然個頭小,但是香啊。余真意吃的那是一個舒坦,現(xiàn)在他覺得,修行雖然艱難,但是最起碼可以填飽肚子。不至于在鎮(zhèn)魔城餓死,也不至于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