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木本植物(3)
江頭四詠·梔子
〔唐〕杜甫
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
于身色有用[1],與道氣傷和[2]。
紅取風(fēng)霜實,青看雨露柯。
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3]。
注釋
[1]于身色有用:《九家集注杜詩》趙彥材注:“蜀人取其色以染帛與紙,故云‘色有用’。”
[2]與道氣傷和:傷,一作“相”。朱鶴齡注:“其性大寒,食之傷氣,故云‘傷和’。或曰:《本草》稱梔子治五內(nèi)邪氣、胃中熱氣,其能理氣明矣。此頌梔子之功也,作氣相和亦是。”
[3]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謝朓在《詠墻北梔子》中有“還思照綠水,君階無曲池”之句。蕭綱在《詠梔子花》中云:“素華偏可喜,的的半臨池。”《九家》趙彥材注:“(蕭綱)則因謝朓無曲池為嘆,而自言其的的然有池之可臨矣。公今云無情移汝于它處,貴在映江波,則又以有江波之可映,蓋又勝于臨池者乎?”
植物小百科
梔子
◎梔子
梔子是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高0.3~3米。梔子的樹枝為灰色,圓柱形。葉子為對生,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花通常單朵生于枝頂,花瓣有5~8片,通常為6片,白色或乳黃色,花冠為高腳碟狀,氣味十分芳香。種子多數(shù),扁,近圓形而稍有棱角。梔子的花期為3—7月,果期為5月至翌年2月。
從功能上看,梔子不僅具有園林觀賞的功能,還具有藥用、食用、染色等功能。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綱目》等醫(yī)學(xué)著作中皆有關(guān)于梔子入藥的記載。梔子花芳香細嫩,不僅可以制作花茶,還可以食用。梔子的果實還可作黃色染料,《漢官儀》中記載:“染園出卮茜,供染御服。”
梔子因花色潔白,芳香馥郁,深受古代文人們的喜愛。劉禹錫在《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中贊梔子“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楊萬里在《梔子花》中亦云:“孤姿妍外凈,幽馥暑中寒。”
此外,在中國的古詩詞中,還常將梔子與“同心”聯(lián)系起來,表達男女永結(jié)同心之意。如唐代詩人唐彥謙在《離鸞》中有“庭前佳樹名梔子,試結(jié)同心寄謝娘”之句;宋代詞人趙彥端在《清平樂·席上贈人》中云:“與我同心梔子,報君百結(jié)丁香。”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
〔唐〕韓偓
一園紅艷醉[1]坡陀[2],自地[3]連梢簇蒨羅[4]。
蜀魄[5]未歸長滴血,只應(yīng)偏滴此叢多。
注釋
[1]醉:因杜鵑花紅艷之狀猶如酒醉一般,故以醉形容杜鵑花。
[2]坡陀:原意為形容山勢起伏的樣子,此處指杜鵑花開遍起伏的園地。
[3]地:一作“蒂”。
[4]蒨羅:紅色的羅裙,此處以蒨羅比喻杜鵑花。
[5]蜀魄:指杜鵑鳥,又稱杜宇、子規(guī)鳥。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杜鵑啼血猿哀鳴”之句,此處以杜鵑啼血比喻杜鵑花之紅艷。
江上逢故人
〔唐〕韋莊
前年送我曲江西,紅杏園中醉似泥。
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鵑花發(fā)鷓鴣啼。
來時舊里人誰在,別后滄波[1]路幾迷。
江畔玉樓[2]多美酒,仲宣懷土莫凄凄[3]。
注釋
[1]滄波:碧波。
[2]玉樓:對樓閣的美稱。
[3]凄凄:形容悲涼的樣子。
植物小百科
杜鵑
◎杜鵑
杜鵑是杜鵑花科杜鵑屬落葉灌木。杜鵑的分枝多而纖細,葉子為卵形、橢圓狀卵形等,常集生于枝端。杜鵑的花冠為闊漏斗形,有玫瑰色、鮮紅色或暗紅色等,花瓣多為5片,倒卵形。蒴果為卵球形,長約1厘米。杜鵑的花期為4—5月,果期為6—8月。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常生長于野外山間,開花時,極為紅艷爛漫,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性花卉,也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我國關(guān)于杜鵑花的記載,可追溯至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中有“羊躑躅”的記載,羊躑躅即是杜鵑花的一種。杜鵑花在醫(yī)學(xué)典籍中,屬于毒草,不過有些品種的杜鵑花經(jīng)過處理后,還可以入藥。
傳說杜鵑花之名源自杜鵑鳥,只因杜鵑啼血滴到了杜鵑花上,將杜鵑花染紅了,于是此花便有了“杜鵑”之名。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們總愛將杜鵑花與杜鵑鳥聯(lián)系起來。而杜鵑鳥又名子規(guī),在詩詞中常表悲苦哀怨或思歸的意象。
如唐代的成彥雄在《杜鵑花》中云:“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韋莊在《江上逢故人》中有“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鵑花發(fā)鷓鴣啼”之句。晏幾道在《鷓鴣天》中有“陌上濛濛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之句。
添字浣溪沙·酒面[1]低迷[2]翠被[3]重
〔宋〕辛棄疾
與客賞山茶,一朵忽墮地,戲作。
酒面低迷翠被重,黃昏院落月朦朧。墮髻啼妝孫壽醉,泥秦宮[4]。
試問花留春幾日,略無人管雨和風(fēng)。瞥向綠珠[5]樓下見,墜殘紅。
注釋
[1]酒面:酒后面色酡紅,喻指茶花。
[2]低迷:模糊。
[3]翠被:喻指綠葉。
[4]墮髻啼妝孫壽醉,泥秦宮:《后漢書·梁冀傳》:“封冀妻孫壽為襄城君。……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冀亦改易輿服之制。……冀愛監(jiān)奴秦宮,官至太倉令,得出入壽所。壽見宮輒屏御者,托以言事,因與私焉。”
[5]綠珠:《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崇。崇正宴于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dāng)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
植物小百科
山茶
◎山茶
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9米。葉子為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花為頂生,花瓣6~7片,紅色。蒴果為圓球形,直徑2.5~3厘米。花期為1—4月。
山茶花又名茶花、曼陀羅,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山茶種類繁多,有很多不同的顏色,最常見的為紅色和白色。山茶樹姿態(tài)優(yōu)美,花色嬌艷,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可作為綠化植物或庭院景觀植物。同時,山茶花還具有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湯火傷灼,研末,麻油調(diào)涂”的記載,可見山茶花具有治療燙傷的功效。
山茶花相對于百花來說,最大的特點是花期較長,跨越冬春兩季,較耐寒。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道:“花之最能持久,愈開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猶不及山茶;榴葉經(jīng)霜即脫,山茶戴雪而榮。則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歷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因此在古詩詞中,有很多歌詠山茶花耐久、耐寒、傲骨的作品。如陸游在《山茶》中云:“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shù)枝紅。”清代劉灝亦有《山茶》詩云:“凌寒強比松筠秀,吐艷空驚歲月非。冰雪紛紜真性在,根株老大眾園稀。”明代的沈周在《紅山茶》中云:“老葉經(jīng)寒壯歲華,猩紅點點雪中葩。愿希葵藿傾忠膽,豈是爭妍富貴家。”
此外,由于山茶花紅艷嬌媚,詩人們還愛以山茶與美人相比。如辛棄疾在《添字浣溪沙·酒面低迷翠被重》中就是以孫壽、綠珠來形容山茶花。明人張新在《楊妃茶》中云:“曾將傾國比名花,別有輕紅暈?zāi)樝肌W允翘娑喈惿奉}兼得重山茶。”將山茶與楊貴妃相比。
薔薇
〔唐〕陸龜蒙
倚墻當(dāng)戶自橫陳[1],致得[2]貧家似不貧。
外布芳菲雖笑日[3],中含芒刺欲傷人。
清香往往生遙吹[4],狂蔓看看及四鄰。
遇有客來堪玩處,一端晴綺[5]照煙新。
注釋
[1]橫陳:形容枝蔓橫斜狀。
[2]致得:使得。
[3]笑日:向陽而笑。
[4]遙吹:遠風(fēng)。
[5]晴綺:形容陽光照耀下的薔薇,如羅綺般鮮麗。
植物小百科
薔薇
◎薔薇
薔薇是薔薇科薔薇屬攀緣灌木。薔薇是一個屬概念,是薔薇屬部分植物的通稱。在《中國植物志》中提到,我國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薔薇是“野薔薇”。薔薇的莖有皮刺,葉為互生,小葉片為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薔薇花通常為圓錐狀花序,花多朵,花瓣有紅色、黃色、白色等多種顏色。果實近球形,有光澤。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結(jié)屏之花,薔薇居首。”薔薇作為攀緣灌木,其枝干可依架攀附成各種形態(tài)。花開時,顏色鮮艷,氣味芬芳,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植物。另外,薔薇還可入藥,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薔薇入藥的記載。
薔薇在中國古代文人中,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植物,關(guān)于薔薇的詩作亦數(shù)不勝數(shù)。如唐代高駢在《山亭夏日》中云:“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贊美了薔薇的姿態(tài)美與芳香。宋代方回在《紅薔薇花》中言:“雖然面似佳人笑,滿體鋒铓解刺人。”贊薔薇的自有鋒芒。唐代劉禹錫在《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中云:“薔薇亂發(fā)多臨水,鸂鶒雙游不避船。”這里贊頌了生長于野外的薔薇,充滿了野趣,自由生長。
歸園田居五首·其二
〔魏晉〕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1],窮[2]巷寡輪鞅[3]。
白日掩荊扉[4],虛室絕塵想[5]。
時復(fù)墟曲[6]中,披草[7]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8]至,零落同草莽。
注釋
[1]人事:指世俗的交往與應(yīng)酬。
[2]窮:偏僻。
[3]輪鞅:車馬。鞅,馬拉車時套在馬脖子上的皮帶。
[4]荊扉:柴門。
[5]塵想:世俗的雜念。
[6]墟曲:偏僻的村落。
[7]披草:撥開草叢。
[8]霰:小雪珠。
植物小百科
桑
◎桑
桑是桑科桑屬喬木或灌木,高可達3~10米,甚至更高。桑樹樹皮為灰色,較厚,小枝有細毛。桑葉為卵形或廣卵形,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有疏毛。花雌雄異株,葇荑花序,與葉同時生。果實稱為桑椹,為聚花果,卵狀橢圓形,1~2.5厘米長,桑椹成熟時呈紅色或暗紫色。桑樹的花期為4—5月,果期為5—8月。
桑原產(chǎn)自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桑”的象形文字,《詩經(jīng)》中就有“維桑與梓,畢恭敬止”“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等關(guān)于桑的詩句。
桑樹有很多的功能。其一,桑椹多汁味甜,營養(yǎng)豐富,是一道美味的果品;其二,桑樹的果實、皮、根、葉子皆可入藥,具有藥用功能;其三,桑葉是養(yǎng)蠶的主要飼料,是古代絲織業(yè)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其四,桑樹的木材可以用來制作家具、樂器、雕刻等;其五,桑樹適應(yīng)性強,具有綠化和觀賞的功能。
在中國古詩詞中,桑代表了很多的意象。首先,桑是田園、農(nóng)業(yè)生活的代表。如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之句,以及《歸園田居·其三》中的“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之句。還有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之句。
其次,男耕女織是我國古代的主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因此,采桑女便成了女性的代名詞,她們勤勞、堅韌,又美麗、多情。如唐彥謙在《采桑女》中云:“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歐陽修在《漁家傲》中的“南陌采桑何窈窕”之句。李白在《春思》中云:“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另外,《詩經(jīng)·小雅·小弁》中有一句“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因此后人常用“桑梓”代表故鄉(xiāng)。如蔡琰在《胡笳十八拍》中云:“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dāng)埋骨兮長已矣。”陸機在《百年歌》中云:“辭官致祿歸桑梓。”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一
〔南北朝〕庾信
倐忽[1]市朝變,蒼茫人事非。
避讒應(yīng)采葛[2],忘情遂食薇[3]。
懷愁正搖落[4],中心愴[5]有違。
獨憐生意[6]盡,空驚槐樹衰[7]。
注釋
[1]倐(shū)忽:轉(zhuǎn)眼之間,極快。
[2]采葛:畏懼、避免讒言。《詩·王風(fēng)·采葛》序:“《采葛》,懼讒也。”
[3]食薇:借指隱居。《史記·伯夷列傳》載: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餓死于首陽山。
[4]搖落:凋謝。此處比喻年事已衰。
[5]愴:悲傷。
[6]生意:生機,活力。
[7]槐樹衰:慨嘆昔盛今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桓玄敗后,殷仲文還為大司馬咨議,意似二三,非復(fù)往日。大司馬府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眾在廳,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無復(fù)生意。”
植物小百科
槐
◎槐
槐是豆科槐屬喬木,樹型高大,可達25米。槐樹的葉子為羽狀復(fù)葉,小葉4~7對,對生或近互生,形狀為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槐花為圓錐花序頂生,長達30厘米,花瓣多為淡黃色、白色。莢果為串珠狀,長2.5~5厘米或稍長,有肉質(zhì)果皮,內(nèi)有1~6粒種子,成熟后不開裂,種子為卵球形。槐樹的花期為7—8月,果期為8—10月。
從功能上看,槐樹的樹冠優(yōu)美,枝葉茂密,花芳香,是一種優(yōu)良的行道樹和蜜源植物。槐樹的花、果、葉、根、皮皆可入藥,具有藥用價值。槐樹的木材可作建筑、船舶、車輛等用。此外,干燥的槐樹花蕾和新鮮的枝葉還可以用來染色。
槐樹又名國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周禮》記載:“面三槐,三公位焉。”因此,后世便以“三槐”指代三公或位高權(quán)重的高官。如宋代詩人劉克莊在《甲辰書事二首》中言:“草茅匹士謀身拙,槐棘諸公議法平。”以及洪皓《詠槐》中的“三槐只許三公面,作記名堂有幾家”,便是此意。
槐樹枝葉繁茂,冠如華蓋,深受古代文人們的喜愛,留下了很多的詩篇。如魏晉繁欽的《槐樹詩》:“嘉樹吐翠葉,列在雙闕涯。旑旎隨風(fēng)動,柔色紛陸離。”白居易在《暮立》中云:“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岑參在《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中云:“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玲瓏四犯·被召賦荼縻
〔宋〕曹邍
一架幽芳,自過了梅花,獨占清絕。露葉檀心[1],香滿萬條晴雪[2]。肌素凈洗鉛華,似弄玉、乍離瑤闕。看翠蛟、白鳳飛舞,不管暮煙啼□[3]。
酒[4]中風(fēng)格天然別。記唐宮、賜樽芳冽。玉蕤[5]喚得余春住,猶醉迷飛蝶。天氣乍雨乍晴,長是伴、牡丹時節(jié)。夜散瓊樓宴,金鋪[6]深掩,一庭香月。
注釋
[1]檀心:淺紅色的花蕊。檀,淺紅色。
[2]晴雪:指花的顏色潔白如雪。
[3]□:杜鵑鳥。
[4]酒:荼縻酒。
[5]玉蕤:指荼縻花。
[6]金鋪:原意為門飾,此處借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