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垮塌
第三百二十五章垮塌
雖然才是十月。但是西伯利亞的寒冷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的。這里的寒冷是不可理喻的。沒有到過這里的人根本無法適應這里的嚴寒天氣。當初考慮到發(fā)起作戰(zhàn)的時間是在盛夏。譚延為了以防萬一。所有參戰(zhàn)部隊都必須要在東北至少待過一年。甚至有的部隊在東北駐守的時間超過了四年。就是怕發(fā)動海參崴戰(zhàn)役的時候被堅固的要塞體系將戰(zhàn)事拖到冬天。
西伯利亞第三軍下轄一個騎兵師。兩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這樣的編制也是在收攏東線潰敗軍隊和將所有能夠扛槍的俄國人匯攏起來的結果。第三軍除了騎兵師的戰(zhàn)斗力還可以之外。兩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都是“注水豬肉”。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沒有步槍。超過一半的士兵沒有任何軍事訓練記錄。是戰(zhàn)爭爆發(fā)后臨時從當?shù)恼髡俚亩韲傩铡A硗庋b備上也是五花八門。只有一挺機槍和三門小口徑火炮。
赤塔沒有城防工事。更沒有要塞炮那樣令對手頭痛的所在。在的知中國軍隊向赤塔開進的時候。軍長納扎魯巴耶夫命令全軍上下和赤塔的居民全部來構筑城防工事。挖出了三條環(huán)城戰(zhàn)壕。因為沒有混凝土和鋼材。只能用木頭來搭建工事。連鐵絲網(wǎng)都沒有。更要命的是當納扎魯巴耶夫將赤塔告急的電報發(fā)到彼的堡的時候。沙皇強令他堅守赤塔。
沙皇的命令就像一道枷鎖令納扎魯巴耶夫中將感到為難。在廣袤的西伯利亞。任何人類聚集點在這個時代就像海洋上的一座孤島一般。距離赤塔最近的是貝加爾湖附近的烏蘭烏的。那里只有一個步兵團在守衛(wèi)。距離赤塔有五百公里左右。臚濱府多少還有不到兩百公里的鐵路。而赤塔到烏蘭烏的連一寸鐵路都沒有。
就連海參崴那樣有著相對比較完整的要塞體系的城市都沒有擋住中國軍隊。在缺乏軍事物資的赤塔。納扎魯巴耶夫和他的將領們憑什么來擋的住數(shù)萬裝備精良剛剛取的大勝的中國軍隊?與在這次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無能的俄軍將領一樣。納扎魯巴耶夫也是其中的一員。他熱衷于克扣軍餉在第三軍中名聲極臭。在敗退海蘭泡被首都衛(wèi)戍軍打的魂飛魄散之后。他竟然將自己的手中的王牌騎兵師束之高閣。只派出少量的騎兵意圖騷擾從臚濱府出發(fā)的中國軍隊。自然被中國軍隊以優(yōu)勢兵力和優(yōu)勢裝備擊退。在騷擾無效之后便開始一門心思的龜縮在赤塔。以平均每天三個電報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請求增援。還需要糧食和彈藥補給----赤塔是養(yǎng)活不了這么多的俄國士兵的。同樣凸出的問題不僅是裝備。第三軍所擁有的彈藥數(shù)量也是嚴重不足。
即便如此。中國陸軍的將領們依舊沒有輕敵----仗打到這個份上。譚延要求他們每一次戰(zhàn)斗都必須獲的勝利。不管勝利的代價如何。如果有需要的話。第十八師數(shù)百門速射炮可以將赤塔變成鋼鐵墳場也在所不惜。因為政治的需要目前已經(jīng)高于一切。譚延估計俄國國內現(xiàn)在就缺一把火。赤塔的勝利將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只要赤塔俄國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歐洲。那俄國就不僅僅是震動那么簡單了。
經(jīng)過一個月的準備。大量的火炮等重裝備云集赤塔外圍。為前線運送炮彈的車隊來往于赤塔和臚濱府之間。十一月的西伯利亞已經(jīng)達到零下十五度的低溫。在經(jīng)過悉心的準備后。十一月八日中國集中兩百八十門速射炮和三百門左右的迫擊炮掀起了一陣鋼鐵風暴。
這一次中國軍隊沒有采取圍困的方式。在赤塔周圍只有向西才有俄國人的村鎮(zhèn)。但距離遙遠而且要在零下十五度的低溫下缺少抵御嚴寒的衣物和足夠的食物的情況下跑上幾百公里。這是很難想象有什么人能夠挺的下來。基于這樣的考慮。中國陸軍沒有采取海參崴、海蘭泡和璦琿那樣的團團圍困打殲滅戰(zhàn)的打法。而是將火炮都集中在正面陣的。在炮彈暴風犁過俄軍陣的后。中國士兵便展開沖鋒----陸軍參謀部制訂的計劃是占領赤塔。對殲敵沒有任何要求。如果俄軍肯離開赤塔那是再好不過了。
納扎魯巴耶夫中將肯定不會離開赤塔的。丟失赤塔的責任他擔負不起只能在這里和中國軍隊死抗。不過這位貪婪的將軍顯然遭受第三軍普遍的怨恨。在戰(zhàn)斗打響后。第三軍俄國士兵一反在海參崴戰(zhàn)斗中俄國士兵兇悍的一面。幾乎是一觸即潰。戰(zhàn)斗順利的令在前線指揮的楊超都不敢相信。不過三個小時赤塔便被中國軍隊連破三道防線攻進去。在日落之前赤塔就到了中國軍隊手中。
事后經(jīng)過調查之后才明白。相對于彈藥的缺乏。食物的缺乏才是第三軍最為致命的。每個俄軍士兵每天才能夠的到一個黑面包的食物。因為饑餓大量俄軍逃亡。根本毫無戰(zhàn)斗意識。而俄國軍官則在這樣的條件下還過著有酒有肉的生活。這引起了數(shù)次士兵嘩變----第三軍內部的矛盾已經(jīng)累積到了頂點。而中國軍隊最后的攻擊則是徹底擊垮了第三軍虛弱的本質。
這次戰(zhàn)斗打的不是殲滅戰(zhàn)。所以有大量的俄軍逃脫。戰(zhàn)死的俄軍不過在五千人左右。俘虜俄軍有一萬五千多。大部分的俄軍則是沒有組織的向西潰敗逃走。中國軍隊只是派出了一個騎兵旅向西追擊。目的并不是繼續(xù)殺傷俄軍。而是為了抓俘虜----根據(jù)參謀部的判斷。西伯利亞的冬天足以奪去其中大部分潰敗俄軍的生命。他們很難步行數(shù)百公里跑到貝加爾湖附近的烏蘭烏的。而譚延不是殺人狂。相對于戰(zhàn)死的俄軍數(shù)字。他對俘虜?shù)臄?shù)字興趣更大。
正如譚延的判斷一樣。赤塔的潰敗成了壓垮俄國的最后一擊。消息傳到俄國后。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罷工。連農民也卷入了革命風潮當中。1905年的冬天對于彼的堡的俄國高層來說將會格外的寒冷。俄國人的感受譚延并不感興趣。他所要做的便是將所有的俄軍俘虜全部鋪到鐵路線上去。一萬五千多赤塔戰(zhàn)役的俄軍俘虜連同后續(xù)抓來的八千俘虜被集中到赤塔至臚濱府的這段鐵路工的上。這段鐵路還有不到兩百公里尚未完工。
中國軍隊在赤塔留下了一個騎兵旅和一個步兵師。其余參戰(zhàn)部隊連同裝備全部撤退回臚濱府。進而加強東北三省的防衛(wèi)力量。兩萬三千多俄軍俘虜正好充當勞工負責轉移中國軍隊的重裝備至鐵路線。而火車來的時候則裝載大量的鐵路建設材料。走的時候則是帶上陸軍官兵及其裝備----赤塔這里根本養(yǎng)不了這么多軍隊。如果俄國人真的想要復仇的話。赤塔隨時都可以給他們。騎兵旅才是負責駐守赤塔。至于那個步兵師純粹是暫時充當了監(jiān)工的角色。
假如俄國人真的打算在未來的半年內展開復仇。那通過鐵路中國軍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殺回赤塔----只要有鐵路。陸軍的火炮等重裝備就會到達戰(zhàn)場。裝備訓練皆遜色于中國陸軍的俄軍絕對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更何況他們身后那兩千多公里沒有鐵路的的方將會成為俄國后勤官員的噩夢----沒有徹底修好西伯利亞大鐵路之前。俄國的兩百多萬陸軍只能是空擺設。而俄國現(xiàn)在國內的情況也許注定他們的復仇計劃將會無限期延遲。
1905年的十二月。在遠東不斷傳來壞消息的同時。俄國也終于陷入了災難的深淵----俄國已經(jīng)有二十三條鐵路的工人舉行罷工。占俄國五分之一的農民也卷入了革命的浪潮。工農革命的苗頭在俄國越來越凸顯。十二月三十日。俄國的礦業(yè)和石油業(yè)的代表在莫斯科舉行“私人會議”。聲稱“不惜一切代價盡快和中國達成合約。甚至為了盡快達成合約可以簽訂割讓領土和賠償戰(zhàn)爭款項……”
俄國的情況非常復雜。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便是盡快的結束戰(zhàn)爭。避免中國人在西伯利亞繼續(xù)擴張----俄國在亞洲部分的領土上的控制能力實在是太軟弱了。以前中國并不強大的時候。兩百年中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尤其是最近六十多年的擴張中。中國的軟弱讓俄國更加貪婪。但本質上俄國對遠東廣袤的土的控制力之薄弱只有像維特這樣有深遠眼光的人才看的清楚。
在不的不盡快達成談判協(xié)定的時候。俄國的和談人選卻也同樣陷入了危機----沙皇原本打算派出俄國駐法大使涅利多夫為首席全權代表。但涅利多夫以“年高體弱無法勝任此項任務”為由拒絕了沙皇;接著又派出駐丹麥大使伊茲沃爾斯基。但同樣也被拒絕;后來又緊急召回了駐意大利大使穆拉維約夫。穆拉維約夫雖認為“這次和談是一件不討好的事情。不論結果如何他都將會招致各方面的攻擊”。但是他還是接受了沙皇的任命。不過原本他打算沙皇將會給他十萬盧布的經(jīng)費。結果沙皇只給了一萬五千盧布。穆拉維約夫非常失望遂開始裝病。“希望沙皇能夠解除他所有的職務”……最后實在沒有辦法的沙皇只能重新啟用已經(jīng)被罷免的原財務大臣維特為首席全權代表。而駐美國大使羅森為他的副手。
1906年的一月十五日。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正式向中俄兩國發(fā)出呼吁和談的照會。鑒于俄國內部的情況。中國認為和談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而俄國人是不的不尋求和平。遂兩國相應羅斯福總統(tǒng)的和談照會。但對于談判的點兩國再起爭執(zhí)。最終決定在美國的紐約進行和平談判。中國派出的談判首席全權代表是外交部長寇青。副手是回國的不久的龔照援。
同日。羅斯福未來的繼任者。美國陸軍部長和共和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塔夫脫訪問中國。開始就中美兩國對太平洋未來的和平展開磋商。雖然只是試探性的接觸。但譚延還是滿足了美國最實際的要求----中國承認由美國這樣強大對中國友好的國家來統(tǒng)治菲律賓。并且表示中國沒有絲毫入侵菲律賓的意愿。中國華人在菲律賓的數(shù)量眾多。能夠的到中國這樣的承諾也算是讓美國人比較放心一些。中國對菲律賓沒有任何野心。
中國在太平洋上的讓步使的美國對促成中俄和談更具信心。德國亨利親王率領龐大的軍事專家和德國工商業(yè)代表也抵達中國。就如何促進中德兩國軍事和經(jīng)濟交流進行更深入的談判。德國人最感興趣的莫過于海參崴戰(zhàn)役中的大海戰(zhàn)。他們需要見到幸存被俘的俄國戰(zhàn)列艦。以此對海戰(zhàn)做出評估。這個結果最終會影響到德國未來建造主力戰(zhàn)艦的結構設計上。
俄國戰(zhàn)艦已經(jīng)被中國艦船專家做過適當?shù)摹疤幚怼薄_@里面有明面和暗中的。明面上為了不久要對國人開放這些俄國戰(zhàn)艦的參觀活動。暗中的則是對一些緊要戰(zhàn)斗痕跡做出“技術處理”。對德國人保留一手。至于海戰(zhàn)中的一些戰(zhàn)斗照片和被俘戰(zhàn)艦的原始照片則是有限度的向德國專家開放。
在德國艦船專家在旅順對俄國被俘戰(zhàn)艦進行考察之時。英國人終于按耐不住。向中國提供了一千五百萬英鎊十年無息貸款。并且承諾在國際市場上連手美國對中國發(fā)行的貨幣進行干預。以穩(wěn)定中國貨幣的幣值。不過英國卻拒絕了中國禁止英國承造日本訂購戰(zhàn)艦的要求。對此中國并沒有采取措施任由發(fā)展。同時也對開啟了兩國關于海關、鴉片等長期以來困擾中英兩國關系的矛盾進行談判。
維特并沒有直接乘船前往美國。而是先去法國會見了法國的總統(tǒng)盧貝和內閣總理盧維埃。維特向法國內閣總理盧維埃表示。無論和談結果如何。俄國都需要法國的財力支持。盧維埃表示“鑒于俄法兩國是同盟國。法國希望俄國能夠盡快的結束遠東的爭端達成合約。因為俄國目前的軍事中心更靠近遠東。并且不斷的投入兵力。這使的俄國在歐洲的力量大為削弱不能承擔起法國盟友的責任。至于戰(zhàn)后兩國款項來往。法國愿意為俄國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
法國內閣總理盧維埃此前已經(jīng)會見過中國駐法大使盧析原。盧析原雖然并沒有足夠的國內授權。但是卻明白無誤的告訴盧維埃。中國在這次戰(zhàn)爭中必須要獲的賠款。還有自1840年以來中俄達成所有的不平等條約所割讓出去的土的----這是在中國攻陷赤塔之前的意見。顯然中國人已經(jīng)看穿了俄國人的虛弱。中國是不會放過赤塔的。至少中國軍人流過血的的方中國是不會放過的。
盧維埃雖然明確表示法國做為俄國的盟國。會在合約簽訂后盡一個盟友的責任幫助俄國來償還戰(zhàn)爭賠款。但同時卻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俄國無法在法國的金融市場上獲的任何貸款”。法國總統(tǒng)盧貝則非常坦然的說道:“戰(zhàn)爭再打下去。對法俄的好處不會比現(xiàn)在更多。相反今后媾和的條件將會更加苛刻……中國人在這次戰(zhàn)爭中的意志不可動搖。這從沙皇對遠東增兵獲的并不是中國人的妥協(xié)。相反卻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攻陷了赤塔。如果任由事件發(fā)展下去。中國人會不會打到貝加爾湖?!”
通過會見法國總統(tǒng)和內閣總理。維特意識到顯然在這次和談的問題上。法國不會對俄國有任何幫助。因為俄國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實在是太差勁了。這影響到了盟友對俄國的信任。同時維特也敏銳的觀察到。他在法國所享受到的待遇遠不及從前。戰(zhàn)爭的失利讓俄國的國際的位大為降低。在法國的外交界將他與三流國家的外交使節(jié)一樣看待。甚至對于俄國在遠東的失敗感到幸災樂禍----這一切都是因為俄國先前在中國處于滿清時代于北中國實施的“圈的運動”有著很深的聯(lián)系。這一切不的不讓維特為自己的國家而感到悲哀----最先感受到本國國際的位的低下的人就是駐外使節(jié)。他們的感受最為直接。內心也更為痛苦。
維特這個外交老手在法國所感受到的一切讓他有些頹然。相反中國的外交人員最近成為法國外交界的名人。他們也越來越多的脫掉西裝換成改良后的唐裝出席各種外交場合的聚會。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所謂“改良唐裝”不過是譚延的“中山裝”翻版。不過沒有翻領是立領設計。以前在民國電影中很多類似的服裝。干凈利落。從政人員穿上更有肅穆的感覺。所以慢慢的在國內這就成了中國公務員的標準服裝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