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江寧
,最快更新榴綻朱門 !
三月底,總算進(jìn)了江寧地界,還有一天,就能到江寧城了,李丹若悄悄起來,裹了灰白麻布斗篷,出了船艙,左右看了看,坐到主桅下,仰頭看著滿天星輝。
姜彥明見是李丹若,忙熄了燈,穿了斗篷出來,李丹若聽到動靜,忙轉(zhuǎn)回頭看,姜彥明離李丹若不遠(yuǎn)坐下,低聲問道:“睡不著?”
“嗯,你還沒睡?”
“看會兒書。”
李丹若沒接話,雙手抱著膝,著迷的看著岸上青瓦粉墻在星光下靜謐的剪影,輕輕嘆了口氣,這里,是她從前的家鄉(xiāng),她愛過無數(shù)年,恨過無數(shù)年。
姜彥明順著她的目光,看著岸上低聲笑道:“江南與京城氣象不同,看這景象,倒象一幅水墨畫兒,京城宏大壯闊,這里清秀柔美,物產(chǎn)富饒,極宜于居家,咱們要是能在江寧長居下去就好了……也不知道你住不住的習(xí)慣。”
“嗯,”李丹若似是而非的應(yīng)了一聲,低低的贊嘆道:“比畫兒好看。”姜彥明轉(zhuǎn)頭看著她,也不再說話,只陪她看著星輝下岸邊的風(fēng)景屋舍。
過了好半天,李丹若長長舒了口氣,輕輕搖了搖頭,仿佛要把什么過往甩開,轉(zhuǎn)頭看著姜彥明問道:“你來過江寧?”
“沒有,姑母回來過一回,我常聽她說,她極喜歡江寧。”姜彥明解釋道,李丹若慢慢‘噢’了一聲,姜彥明接著解釋道:“你也知道,姜家如今分了三支,其實(shí)這三支也就是從曾祖時(shí)候才分的,”姜彥明頓了下,接著說道:“這些都是姑母給我講的古話兒,曾祖那時(shí)候,天下還亂著,長房曾祖帶著幼弟跟了當(dāng)時(shí)的晉王,后來晉王戰(zhàn)敗,曾祖也被俘斬首,臨死前留了遺言,他的子孫,三代之內(nèi)不得入仕為官。”
“這也是為了他們好。”李丹若接了一句,姜彥明看著李丹若笑道:“你一聽就能明白這深意,可有人不明白,咱們祖上從長房附了晉王起,就遷居到京城,一心讀書,不問誰王誰寇,新朝立后,祖父進(jìn)士及第,直做到太子侍讀,參知政事,這中間,三房倒還好,長房進(jìn)京尋過好些回,想求個進(jìn)身,都被祖父拒了,怕生出是非來。”
李丹若皺了皺眉頭,看著姜彥明,姜彥明低頭看著她苦笑道:“咱們這么回來,就怕萬一。”李丹若看著河里的粼粼波光,想了想笑道:“也不怕了,不過刁難幾句,又能怎么?”
“嗯,我也是這么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咱們……”姜彥明看著岸邊,停了片刻才接著說道:“在江寧只怕也耽誤不了幾年,大伯父他們是遇赦不赦,可太婆她們不是,我離京前特意尋盧郎中問過這事,太婆她們這么輕的發(fā)落,只要遇赦,必是能赦免的,朝廷的赦免又勤,運(yùn)氣好,不過一兩年就有大赦,若是那樣,咱們只怕就得趕緊啟程返回京城,只有回到京城,才好謀劃大伯父他們的事,總不能讓他們老死在流放地。”“嗯,”李丹若不舍的看著岸邊,有些低落的答應(yīng)了一聲,姜彥明仔細(xì)看著她,低聲問道:“你喜歡這里?”
“嗯,”
“那等這事了了,咱們兩個到江寧來住著?”
李丹若轉(zhuǎn)頭看著姜彥明,姜彥明接著道:“我知道你性子恬淡,我也從來沒想過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你要是喜歡這里,等家里的事了了,咱們就搬到江寧來住著,買幾畝田我去打點(diǎn),若還有余暇,再教幾個學(xué)生,夏天咱們泛舟湖上,秋天登高遠(yuǎn)眺,到冬天擁爐夜話,春天咱們到處看花看柳去,還可以走的遠(yuǎn)些,蘇杭都離江寧不遠(yuǎn),你說,好不好?”
姜彥明期待的看著李丹若,李丹若眼睫抖動了幾下,垂下去沒有說話,這是她要的生活,可是……
“丹若,從前是我為人不謹(jǐn),你的話,這些天我時(shí)時(shí)想起,”姜彥明有些艱難的接著說道:“往后,我不會再傷你的心,你放心。”李丹若抬頭看著他,沉默了片刻才低低說道:“讓我想想。”
隔天午后,船在江寧碼頭停下,頭一天就趕到姜家大宅報(bào)信的張旺引著兩人往船上上來,兩人中,頭前一個三十四五歲,中等身材,微微有些發(fā)福,留著兩絡(luò)胡子,一件紫醬色織錦緞長衫,腰間系著根黑玉帶,陰沉著臉,看著倒很有幾分威嚴(yán),看年紀(jì),這個應(yīng)該是長房嫡長孫,如今的管家人姜彥武了,后面一個二十五六歲年紀(jì),背著手搖著折扇,一件翠綠的織錦緞長衫,沒系腰帶,長衫飄飄忽忽的,很有幾分公子哥兒的派頭,李丹若倒一時(shí)辨不出是哪個。
李丹若隔著簾子看著兩人裝束,微微皺了皺眉頭,都是沒出五服的,明知有喪事,還穿成這樣,看來,昨天擔(dān)心的事,倒沒白擔(dān)心。
兩人進(jìn)了船艙,李丹若悄悄隱在簾后,仔細(xì)聽著前面的動靜。
“老太太安好。”聽聲音應(yīng)該是年長的姜彥武,
“大郎安好,一恍又好些年沒見面了,這是三郎吧,長這么大了。”程老太太溫和的應(yīng)道,
“啊?哈!難為老太太還記得三郎,真是難得,啊?難得,我還記得老太太當(dāng)年,真是威風(fēng)八面……”還是姜彥武的聲音,
“大哥這些話,等回到家里再敘吧。”是姜彥明的聲音,跟著姜彥明的話的,是一聲譏諷的輕笑,應(yīng)該是三郎姜彥斌:“回哪個家?是你們想回就能回的?”
“老太太,前兒接了信兒,我就稟報(bào)了父親,這是大事,父親也拿不定主意,也只好開祠堂請大家伙兒議一議,這事也不好議,昨晚上總算議定下來,我們姜家詩書傳家,奉公守法,斷沒有違逆不法之徒!族里議下了,此等不肖子孫,不得入姜家祖墳,姜家,也不認(rèn)這樣的子孫,這話,少不得我親自過來傳一趟,還請老太太見諒。”姜彥武的聲音透著極度的痛快和得意。
“原來姜家還有這規(guī)矩,我倒是頭一回聽說,照這么說,不知道令曾祖要如何自處?”姜彥明答的極快,
“你!”姜彥武的聲音里透著怒氣:“敢污辱先祖,我對你不客氣!哼,族里已經(jīng)議下了,爺親自過來通傳一聲,這就是天大的臉面,別給臉不要臉!”
“明哥兒,算了。”程老太太聲音平和淡然:“既是這樣,也不過就是個另立門戶,他們在城南,我們就到城北買宅買地安置就是,墳地買大些,回頭把你祖父也遷過來吧。”姜彥明恭敬答應(yīng)了。姜彥武一聲冷哼,一陣腳步聲遠(yuǎn),想是拂袖而去了。
李丹若從簾后轉(zhuǎn)出來,程老太太示意她坐到竹榻上,嘆了口氣道:“一路上我就擔(dān)心這個,唉!”
“我和五郎也想到了。”李丹若低聲道:“既是這樣,得趕緊去城北尋處合適的宅子,咱們先安頓下來,把棺木在城外找家寺院寄了,正好做幾天水陸道場,趁這功夫,再看著買幾畝地。”
“好,你和五哥兒商量著去辦,不急,也不過多在船上住幾天。”程老太太拍著李丹若的手溫和道。
“那我和張旺這就去看宅子。”姜彥明站起來道,見李丹若點(diǎn)頭應(yīng)了,出去叫了張旺,下船往城北找經(jīng)紀(jì)行看宅院去了。
連看了兩三天,姜彥明看好了兩處宅院,接了李丹若一起過去定奪。
頭一處是一間五進(jìn)的宅院,很闊朗,還有處不小的園子,可房屋卻有些舊了,李丹若仔細(xì)看著房屋各處,若要住人,不油漆修整怕是不行,第二處是一處三進(jìn)院子,極緊湊,院子密密蓋的都是屋子,只有中間一個不大的院子,可里里外外都很新,說是剛修成沒兩年,主人家就被接到福州老家去了。
李丹若來來回回看了幾遍,指著垂花門東邊幾間高大的廂房道:“難得這里有幾間大廂房,回頭讓人把那堵墻拆了,在這里打一堵墻,就跟里面隔開,成了個單獨(dú)的院中院,你進(jìn)來也便當(dāng),我看,就這一處吧,那邊一處雖好,可若要住進(jìn)去,修房子的銀子費(fèi)的銀子只怕比買房子還多。”
“那好,既這么定了,我去做房契地契,”姜彥明停了下,低頭看著李丹若低聲道:“就寫在你名下,用的都是你的嫁妝銀子,丹若,以后,我一定把你的嫁妝補(bǔ)齊。”李丹若抬頭看著姜彥明,想了想笑道:“也好,錢財(cái)都是身外物,古人不是說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事,你先別放心上。”
姜彥明伸手撫了下李丹若的斗篷,忙又縮回來笑道:“那我先送你回船上,回來再去做契書。”
李丹若看著人收拾宅院,姜彥明雇了人將姜奉禮等人的棺木寄在城外的靈谷寺,連做了七天水陸道場,直忙了十來天,一家人才搬進(jìn)了新宅院,姜彥明日日往城外奔波著到處看風(fēng)水之地,還沒等看定地方,永州那邊有人帶著兩具棺木,尋到了江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