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玉玦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foncolor=red><b></b></font>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br>
三司剛查出個頭緒,秦老尚書便過逝了,老爺子并不是糊涂人,臨終前將家分好了,長房得其四,余者二房三房各得其三。
秦老尚書過逝第二日,陪了老爺子一輩子的發(fā)妻,秦老太太也走了。
兩人都過了九十高齡,這個年紀走了,怎么都稱得上喜喪。只是,擱在咸陽王暴斃的背景下,難免令人一聲嘆息。
秦家二老過逝,以至于查出秦家所贈咸陽王字帖上有毒的事情時,彭相都有幾分矛盾,先回稟了宋太后。宋太后只做不知,問,“到底怎么回事?”
彭相道,“咸陽王中毒身亡,在咸陽王府查出兩件有毒的東西,正是咸陽王生前把玩過的,一件是秦家獻于咸陽王的歐陽詢的字帖,一件是蜀王府送予咸陽王的‘玉’鎮(zhèn)紙。接下來要怎么查,還請娘娘明示。”
宋太后心里有數(shù),那件‘玉’鎮(zhèn)紙想來是監(jiān)察司所為了。宋太后淡淡的掃了彭相一眼,心說,好事找不到我,這樣的事倒找著我來拿主意了。宋太后又不是傻瓜,道,“我一個‘婦’道人家,哪里有什么主意。彭相素來老成謀國,彭相說呢?”
宋太后不喜歡彭相,彭相對宋太后也沒太多好感。當初這‘女’人入宮之事,彭相就一千個不樂意,只是如今宋太后都做太后了,前事不可追。如今遇著倒霉事來讓他拿主意,彭相心道,攬權的時候倒沒見你謙虛過。不過,宋太后是主,彭相是臣,宋太后有問,彭相自然不是沒主意的人,彭相道,“咸陽王乃先帝親子,驟然離逝,令人傷痛惋惜。且咸陽王為人投毒身亡,若不查出個究竟,如何對先帝在天之靈‘交’待,如何對陛下‘交’待,如何對天下百姓‘交’待。”
彭相用排比句表達了對咸陽王之死一查到底的決心,宋太后點點頭,“哀家也是這個意思。就依彭相,讓三司繼續(xù)查。只是,秦老尚書過身,他是‘侍’奉過先帝的老人了,這些年,先帝活著時對也從未忘記過他。如今秦家正在喪禮之中,三司即便查案,還需客氣些,別驚擾了亡者。蜀王是皇帝的叔祖輩,也要禮遇。”
彭相領命。
咸陽王這一死,原本定于吉日就藩的兄弟們也不必急著走了,總要參加過咸陽王的喪禮才好再提就藩之事。
秦家的喪事,宋榮還帶著兒子們假惺惺的過去上了柱香。他與秦家多年舊怨,至今也沒解開,只是怨有,恩也有。秦老尚書當年是他‘春’闈的座師,后來入朝為官也得了秦老尚書一些指點,就是他與發(fā)妻大紀氏的親事,還是秦老尚書穿針引線,做的媒人。如今老爺子一朝蹬‘腿’去了,宋榮過去上柱香,也是釋了舊怨之意。當然,這完全是看在秦崢的面子上。
宋榮自從升了國丈,得了爵位,便卸了實差,只剩爵位榮耀。好在如今他閨‘女’當家,委屈誰也委屈不著宋家。不過,他為人最是‘精’明,心眼透亮,知道秦崢眼瞅著要發(fā)達。舊怨過了多年,宋榮也不打算再計較了。
咸陽王之死,事涉如今宗室最為年高德韶的蜀王與自己的外家秦家,偏生又趕在秦老尚書與秦老太太過身的時節(jié),這叫一個兵荒馬‘亂’的熱鬧。
不過,這些事,與趙長卿是無干的。
趙長卿有個小小誥命,品級也太低,她只管安安靜靜的在別院過日子。這別院是當年大蘇探‘花’親手設計,如今重建,景致頗有可觀之處。
鄭妙穎時常過來,秦十二偶爾會來學武功,陪趙長卿說話,吃趙長卿做的點心。蘇白心下都覺著,若不是秦十二年紀尚小,他非得懷疑這小子是不是對趙長卿有什么別的念頭。自趙長卿和離,蘇白覺著趙長卿財貌雙全,正當年輕,這樣孤單一輩子未免可惜,總想著給趙長卿再做個大媒什么的,只是一時尋不到合適的人選,暫時只得作罷。
倒是夏文也來過幾次,趙長卿并未見他,夏文能起身后還需去內(nèi)閣當差,也沒多少功夫來西山打擾趙長卿。趙長卿真正得以清靜自在。
她閑了還會取出蘇先生的琴彈一彈,全當陶冶‘性’情。少時喜歡笛子的歡快,如今年長,反是偏愛上琴的低沉。
趙長卿琴彈的不咋地,好在有一流的師父指點。蘇先生今日回家,鄭妙穎的琴技也是一流。
鄭妙穎素來偏愛這張“重陽”,幾次都道,“不枉先生十年得此一琴,不說上古名琴,整個東穆朝,此琴算是絕品。”
鄭紗穎教的用心,趙長卿彈的叮叮咚咚,不急不急,她有大把時光揮霍。兩人說一會兒琴,結伴去落梅泉邊汲來泉水,煮了茶,伴著點心,用一本古籍可以消遣一個下午。
其實,最了解‘女’人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中元節(jié)的時候,趙長卿去西山寺給朱老太爺朱老太太做道場,說巧不巧的遇著蜀王。
蜀王還是那般眉‘毛’胡子皓白如雪的神仙模樣,“阿元去了這幾年,難得你還記著他。”他也是來朱老太爺上香的。
有楊‘玉’芙先前的印象,趙長卿對蜀王倒沒了先前的緊張,淡淡道,“有許多人,一轉身就能忘。也有的人,讓人終生不忘。”
蜀王點點頭,“以前覺著你與阿元不大像,如今看,你與他倒有些相似之處。”
趙長卿望著冠蓋亭亭的菩提樹,輕聲道,“我是無法與太爺相提并論的。”太爺臨終前叮囑過她,她只要再走對一步,便能終生無憂。她以為她走對了這一步,結果,卻是錯的。
蜀王另有所指,“你們都是能及時回頭的人。”
趙長卿心中若有所感,道,“明知走下去不過是死胡同,當然要回頭。”她與夏家走到這一步,蜀王府當居首功。雖然趙長卿不知道她何德何能引得蜀王府出手,而且,她手里也沒確切的證據(jù)。但,趙長卿就有這樣一種直覺,她與夏家的事,蜀王府肯定推‘波’助瀾了。
蜀王不知趙長卿心中所想,一笑道,“若都似你說得這般容易,世上哪里還有煩惱。”
趙長卿并不反駁蜀王,只是神‘色’間也未見贊同之意,蜀王道,“阿元年輕時可不似你這樣沉穩(wěn),他不論跟誰在一處,都要聽他的分派。若誰有不服,他那張嘴,簡直能殺人。”
趙長卿笑,“太爺有太爺?shù)牡览怼!被蛘呤侵厣年P系,許多人在趙長卿的記憶中都有悲傷的歲月,唯有朱太爺是一個讓你想起他時便不禁微笑的人。
蜀王擺擺手,“他能有什么道理,臭美又挑剔,成天跟只孔雀似的,把一幫子小姑娘哄得神魂顛倒,簡直沒天理。我都不知道那些‘女’人喜歡他哪里。”
自和離之后,趙長卿心境反是更開闊了,也敢說一些往日不敢說的話,笑道,“太爺那般俊美,沒人不喜歡他。”
蜀王好奇的與趙長卿打聽,“難不成到死都還是‘花’孔雀的模樣?”
趙長卿道,“我還從未見過比太爺更加俊美的人。”
蜀王感嘆,“簡直沒天理。”
趙長卿挑眉,她家太爺生得俊美,也是爹媽給的,怎么就沒天理了?就聽蜀王嘆之又嘆,“我自六歲進學,五更即起,自此文武雙修,寒暑不輟。后來封王,更是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半分懈怠。如今有人,單靠一張臉便可通殺四方,豈止是沒天理可以形容的?”
蜀王說的似真似假,語氣頗是玩笑,趙長卿忍俊不禁。蜀王問,“阿元給你的‘玉’玦還在嗎?”
趙長卿點頭,“長者所賜,不敢輕佩。我放在家了。”
蜀王自袖中取出另一只一模一樣的‘玉’玦,“這原是他的舊物,既然另一半在你手里,今日遇到也是緣分,算是舊物重聚吧。”
蜀王將‘玉’玦放到趙長卿手里,“將來若有人問起,只管照實說便可。”
蜀王還了‘玉’玦,抬腳離開,忽又一頓,道,“既是及時回頭了,最好別再走回頭路。”--73380+dsuaahhh+245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