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銀杏紅線
瓦狗正玩的不亦樂乎,冷不防的那縷氣鉆進鼻子里,幸虧之前有先見之明,看見老太婆出現(xiàn),又把鼻塞裝了回去,那滲進去的一絲絲也臭的十分霸道,下意識又要吐個稀里嘩啦。
好不容易忍了下去,主要還是胃里這會連個食物渣都沒有剩下,根本沒什么好吐的了,這下瓦狗老實多了,不敢再用手機東晃西晃,靠在自己的包船上,突然想起壓到背后的半骨半死,又馬上挺直了背。
只有把視線落向船兩旁的喜水和九未兒身上……
這兩人像是在玩跳房子一樣,從一把傘跳到另一把傘,中間幾乎沒有停頓,動作輕巧,姿勢優(yōu)雅,不知道還以為是在跳什么舞一樣。
瓦狗視力不錯,發(fā)現(xiàn)喜水在跳起和落下的空當中,兩只手放在前邊,偶爾插在一起,偶爾又從包里摸出來點什么。
再仔細看去,發(fā)現(xiàn)喜水一直做的都是撕紙的動作,從一個兜里掏出來的紙,“刷刷”兩下撕成碎片,又裝進另外一個包里,從一跳進傘田開始,這個動作就沒停歇過。
只是那些被撕開綠色的紙有些眼熟,馬上又反應過來,能不眼熟嗎?天天都是用的,看來喜水這次是有備而來,帶了不少零錢,總不能每次封魂魄都用老人頭吧,這些紙錢最后都是要燒掉的,那得多浪費……
九未兒沒有喜水那么多動作,每當鞋子上的流光微閃,就從一把紙傘躍到另外一把,說躍并不太貼切,可能說飄更形象點,因為她的懸空時間很長,飄越的距離也就很遠。
若是換一身白色的裙裝,點在古香古色的紙傘上長袖飄飄,人美氣質佳,晃眼望去就像仙女下凡,怕是連神仙都要動凡心……
縱身百八十米的桐油紙傘田,就在不知不覺間靠近“河”對岸,喜水雖然跳躍在半空,有一分視線里卻一直停留在瓦狗的紙船上。
老太婆步行的和來時一樣不緊不慢,目不斜視,就像擺渡是她干了一輩子的活一樣,船上的瓦狗伸長了狗頭,一刻不能消停,不是大頭朝下看荒草地上鬼蟲,就是看看自己和九未兒。
喜水擔心老太婆突然發(fā)難,畢竟是對立方的,萬一使詐也有這種可能,那傘田里是密密麻麻的“鬼草籽”,一個大活人掉進去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擁而上的鬼蟲能在幾分鐘抽取活人的陽氣,而沒有陽氣也就一命嗚呼。
所以喜水一直暗做準備,撕了不少紙錢,若是發(fā)生真如想象中的,把紙錢當空一撒,遇風瞬燃,至少能阻斷外圍的鬼蟲,再撈起瓦狗和他身后的半骨半死,幾步沖到對岸。
最有可能出現(xiàn)意外是在“河”中間,那里兩頭不靠,是下手的最好位置,喜水更加戒備,以防老太婆的紙船漏底。
但卻一切照舊,并沒有出現(xiàn)兇險,老太婆像個機械玩偶一樣,牽著黃草紙船的繩子,一路避開面前的紙傘,為身后的紙船尋一條開闊點的路。
喜水暗自松了口氣,看來少爺并沒有想在這上邊做什么文章,換句話說,也許是不屑,更有可能的是后邊才有更厲害的后招。
不過也確實,這片“鬼草籽”的傘田,看上去有些麻煩,但卻也不是不能解決的,頂多狼狽一些,那脂粉少年要的應該不會這種結果。
船行漸漸靠岸,喜水和九未兒幾個起落踩到另一邊的高地上,回頭見黃草紙船也來到岸邊。
老太婆依舊牽著小船,那有半米多高的斜坡,毫不費力一樣,只一拉扯,就連帶著瓦狗和背上的半骨半死,拖到了平地之上。
瓦狗意猶未盡,畢竟這還是自己第一次坐船,而且還是紙船,說出去肯定會當做在吹牛皮。
“謝謝,”喜水把瓦狗拉出小船,瓦狗也連說了兩個謝謝,擺渡的大多都無私,無論渡口多小,河流多窄,與人方便,說聲感謝還是必須的,哪怕是不同陣營,一碼歸一碼。
老太婆的魂魄沒有任何表情,舉手間不見有什么動作,地上的紙船復又變成一團草紙,卻也不在收起來,任憑丟在那里。
把紙船隨意“處理”完,老太婆也沒招呼三人,徑直轉身往身后的小屋飄去,一轉眼消失在門口,像從沒出現(xiàn)過一樣。
三人這才開始打量周圍的環(huán)境,尤其是那幢不起眼的小屋……
那屋子普普通通,和山下村民家的那些屋子樣式沒太大區(qū)別,只是把泥磚換成了紅磚,刷了層水泥,鋪了瓷磚,本應該亮堂堂,但是那墻上一看就很久沒有人打掃,看上去灰撲撲。
小屋只有一層,帶一個小院子,屋頂架著一口天線鍋子,可能還曬著幾床被子,天黑看不太真切。
不算大門上的玻璃,一共兩間屋子,兩扇窗戶,都被窗簾隔著,從其中一扇窗戶里透出一絲微微的光線,說明屋里有人,之前以為沒有人住,是因為距離太遠,看不見這束光亮。
三人看見那亮著燈的窗戶,互相對視了一眼,但都沒有說話。
院子是半人高的籬笆,看的見里邊還辟出來一塊菜地,不過四下里靜悄悄的,應該是沒養(yǎng)雞鴨牲畜,種了一棵銀杏,秋日里已經被風染黃,滿樹的黃葉正醞釀著落下。
若是晚幾日再看,這棵銀杏的黃葉掛不住枝頭,落英繽紛,會是一幅蠻不錯的秋景。
瓦狗眼尖,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不起眼的細節(jié)——在那棵銀杏樹上,距離樹下不高的一根枝丫,系著一條紅線,曲曲繞繞穿過向上的樹枝,最后筆直伸進天空里。
銀杏本就在南方這個省份很稀少,必須得找綠植園藝公司才能移植,而且因為氣候的原因,大多都細小,差不多有個半層樓高就已經算不錯了。
而眼前這株,不僅高大,而且枝葉繁茂,應該是已經適應了此地的水土,根已經盤活,才會如此郁郁蔥蔥,若是夏季,在這么大一棵銀杏樹下乘涼,必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