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故地重游馬特魯
一只手壓在了這五個英**官的手槍上,英**官下意識的回頭,看見自己的長官奧康納,正一臉頹然的搖頭。?
只聽這個英國前線指揮官對自己的副官開口說道:“不需要了!我們要為自己和士兵的生命負責(zé)……”
副官看著自己的長官,不知道對方為什么一下子變得那樣的消極。他們身邊還有很多英國士兵,如果要抵抗的話,未必不能脫身。
“羅盤行動已經(jīng)敗了……我們現(xiàn)在……即便脫身了,又能怎么樣呢?”不同于自己的副官,奧康納現(xiàn)在看的是非常的通透。
要走的話,有韋維爾上將就夠了,他的部隊差不多已經(jīng)全軍覆沒了,這樣一路逃回馬特魯去,也沒有什么作用了。
“去傳達投降的命令吧……我們已經(jīng)盡力為祖國戰(zhàn)斗過了,屬于我們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了。”看著自己的副官,奧康納中將無奈的說道。
他說話的時候,第二輛德國的3號坦克已經(jīng)沖上了公路,在幾輛英國卡車中間,無敵的它緩慢的旋轉(zhuǎn)著炮塔,將開火的英**隊掃翻在地。
機槍噴射著火舌,曳光彈幾乎連成一條直線,將這條直線上的任何東西擊穿。
一個又一個無助的英國士兵倒在血泊中,短暫的時間里,至少就有2oo人死于機槍之下。
“投降!投降!”一個英國士兵高舉起自己的雙手,同樣做出舉手投降動作的士兵跟著多了起來。
已經(jīng)失去了組織的英國士兵,很自然的選擇了投降作為自己的退路,畢竟他們的雙腿跑不過德國坦克的履帶。
路基的南側(cè),一個德國士兵端著武器,靠在一輛停在路基上的空了的卡車后面,端著一支毛瑟98k步槍,震驚的看著敵人高舉雙手,從汽車和公路另一側(cè)走出來。
他們一個接著一個走出來,足足有上百人之多,因為他們都高舉著自己的雙手,并且丟掉了武器,所以德國坦克也暫時停止了攻擊。
第三輛坦克沖上公路的時候,這里大部分的英國士兵,已經(jīng)對著僅有數(shù)十人的德國步兵投降了。
大概有5o個各級軍官,因為這是后勤輜重部隊,還帶著指揮部,所以僅僅這一段投降的英軍,軍官人數(shù)就嚇了德國坦克連的連長一跳。
有3oo多名英國士兵投降,德軍還繳獲了3o輛以上的汽車,連帶著汽車上面的物資。
被俘的英國卡車很多都是軍火運輸車,這也是英國撤退的時候重點要求帶回馬特魯?shù)能娪梦镔Y。
畢竟背靠在馬特魯港口的防御作戰(zhàn),吃的和淡水都比較容易找到,可是武器彈藥就成了需要囤積的重要軍事物資。
這也難怪剛才德國的坦克一炮就打中了一輛滿載軍火的卡車,主要是因為這里的卡車很多都塞了一些軍火,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已。
十幾個德國士兵看押著已經(jīng)交出武器的英國士兵,剩下的德國士兵在坦克的掩護下,沿著公路像東掃蕩了大約1公里左右的距離。
結(jié)果在這一公里的距離內(nèi),他們又抓住了大約3oo人,然后他們就看到了喜氣洋洋的營長,帶著另外兩個連的坦克迎面開了過來。
這場勝利是德**隊進入埃及境內(nèi)的第一次作戰(zhàn),也是進攻埃及的一個序幕。
而現(xiàn)在看來,這場戰(zhàn)斗顯然戰(zhàn)果輝煌。至少俘虜了1ooo名英國士兵,算得上是徹底殲滅了英國的“西進兵團”。
英國印度第4步兵師的兵力現(xiàn)在十不存一,第7裝甲師也已經(jīng)名存實亡。更可怕的是,經(jīng)過這一場戰(zhàn)斗,埃及的西面邊境,已經(jīng)門戶洞開了。
“聽說你們抓住了一條大魚?”裝甲營的營長笑著開口問自己的部下。
1連的連長笑著點頭,對自己的營長介紹道:“清點俘虜?shù)臅r候,有一個軍官自稱是奧康納中將,是這里的最高指揮官。”
“哦,奧康納,聽說過……就是他打敗了意大利人。”營長看了看自己的手下,開口詢問道:“有人員損失么?”
“一名士兵被子彈打中,當場死亡……另外三人負傷。”1連長有些不好意的回答道。
他負責(zé)進攻的是英國人的輜重部隊,并沒有遇到英國人的正經(jīng)作戰(zhàn)部隊,所以打的比較輕松。
2連還有3連的遭遇戰(zhàn)就比較艱苦了,他們正好堵住了英國人的主力部隊,雙方圍繞著公路進行了艱苦的爭奪。
倉促建立防御陣地的德國裝甲部隊遭到了第一場慘重的損失,有整整1o輛3號坦克被敵人誓死突圍的時候擊毀。
英國士兵瘋狂的進攻,讓德軍都有些意想不到,雙方在公路上激戰(zhàn),英國步兵用攜帶的反坦克炮摧毀了1o輛德國坦克。
戰(zhàn)斗中,至少有4o名德國坦克車組成員戰(zhàn)死,還有3人受傷嚴重。
而對面的英國士兵至少倒下了4oo人,然后過15oo名士兵投降。
讓德國人驚喜的是,他們僥幸在亂軍之中抓到了英國的另一個指揮官――北非最高司令韋維爾上將……
也就是說,這一場戰(zhàn)斗之中,英國指揮和參與羅盤行動的兩個高級指揮官一個也沒有逃走,雙雙成了德國人的俘虜。
而且這一仗之后,囤積在這條公路兩側(cè)的意大利俘虜,至少3萬人被解救了出來。
諷刺的是,正是因為這些綿延在公路上的意大利俘虜,堵住了英**隊撤退的道路,才讓德國坦克追上了后撤的英**隊。
結(jié)果就是從塞盧姆到西迪拜尼拉之間一下子又都成了德**隊的占領(lǐng)區(qū),而這段地區(qū)內(nèi)的意大利俘虜,都擺脫了被運送到亞歷山大的命運。
當隆美爾的反擊停止下來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打回了馬特魯?shù)某窍拢∩狭艘獯罄敃r營建的圍困工事。
讓隆美爾沒想到的是,意大利人撤退的時候來不及摧毀的一些大炮還在保留在工事內(nèi),旁邊堆著完好無損的彈藥。
3oo門以上的火炮被重新繳獲了回來,2ooo德國士兵押解著1萬意大利俘虜,完成了對馬特魯?shù)牡诙伟鼑?br/>
“將軍!我代表下轄英國第7裝甲師,和印度第4步兵師的尼羅河集團軍……向您的部隊投降!希望您能遵守公約,合理對待戰(zhàn)俘。”韋維爾上將現(xiàn)在看上去面黃肌瘦,站在隆美爾的汽車前面,低聲說出了自己的臺詞。
他的側(cè)面,是隆美爾隨軍帶著的一些攝影師們。和歷史上沒有不同,這個元的心腹愛將喜歡攝影,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
這位非洲軍團的最高指揮官,無論走到哪里,都自己帶著攝影師和攝影器材。
如果玩的高興了,他還會自己拍照,并且甘愿為拍攝到好的照片,冒險乘坐當時比較危險的滑翔機還有簡易偵察機。
歷史上留下了很多隆美爾親自拍下的照片,為了拍一張俯視他軍隊行進的照片,他甚至在飛機上探出身子拍照。
至于說,現(xiàn)在這種接受敵人上將還有中將投降的場景,隆美爾自然要留下照片,來紀念這種重要的時刻。
他站在自己的汽車上,雖然為了拍照效果,副官已經(jīng)擦拭了汽車的車門,可依舊能夠看得出這輛汽車的陳舊來。
“允許你的投降!上將先生!我代表德國承諾,戰(zhàn)俘將會得到公正的待遇!”隆美爾笑著對韋維爾上將開口說道。
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并沒有惡意虐待俘虜?shù)挠涗洠@也是他個人魅力,和指揮才能被后世推崇的原因。
當然了,現(xiàn)在他的承諾,還只是一個承諾而已――他已經(jīng)改變了歷史,把明年調(diào)任印度的韋維爾上將,抓到了自己的戰(zhàn)俘營里。
“咔嚓”雖然這個時候的照相器材體積并不小,不過已經(jīng)有了小型徠卡相機這種非常小巧的設(shè)備。
很讓人羨慕的是,隆美爾算是德國比較有錢的那類人,并且喜歡萊卡相機。
軍官們端著照相機記錄這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擊敗了2o萬意大利軍隊的大約3萬6ooo英**隊,被3ooo德國士兵殲滅掉了!
3萬6ooo多英國士兵,最后只有不到一半逃回到了馬特魯,剩下的人不是戰(zhàn)死在了利比亞,就是成了德軍的俘虜。
而現(xiàn)在,馬特魯內(nèi)的英國守軍已經(jīng)下降到了2萬不到――這個數(shù)量是非常危險的,要知道3ooo德**隊身后,還有逐漸已經(jīng)緩過氣來的1o萬意大利士兵呢!
無論如何,這些意大利士兵雖然無法作戰(zhàn),可是在一路凱歌的情況下,出個2萬人給德**隊捧個人場,還是可以做到的。
“給元電報吧!我們沒有辜負他的希望……”隆美爾站在自己的汽車上,看著面前無數(shù)垂頭喪氣的英國俘虜,吩咐自己手下道。
8月3o日,炎熱的埃及境內(nèi),德國非洲軍團兵臨馬特魯,第二次馬特魯會戰(zhàn)拉開了序幕。
這一次參戰(zhàn)的雙方,英國一邊是尼羅河集團軍的殘兵敗將,加上剛剛補充到埃及的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
而軸心國這一邊,是3ooo德國非洲軍團,押送著不情不愿的2萬意大利敗軍……
(三七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