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虎丘酒宴
黃家的土地確實(shí)不少,總共算起來,共有一千兩百畝,其中還有鹽堿灘涂二十余畝,崇明縣第一大戶不虛。冒襄很快找到黃耀明說的那個仆人,此人確實(shí)是個精明之輩,要求冒襄帶他入獄才行,冒襄自然是答應(yīng)了。并且此人與黃耀明密談過后才把地契等物交出來。</br>
在辦理好交易后,黃氏家族便被官府遞解進(jìn)京去了,臨走前,冒襄那是承受了黃氏族人的莫大期望,那殷切的目光,讓他不得不真心實(shí)意的開始為黃氏家族的人考慮。不過這方面卻要看十二桃花塢在京華的勢力到底如何,只是李麗貞方面到現(xiàn)在還沒有消息傳來,所以冒襄只能選擇暫時(shí)等待。</br>
這天,天空碧朗無云,湛藍(lán)色的沒有一絲雜質(zhì)。</br>
虎丘山上,開著一個盛宴。盛宴雖然華麗高貴,不過客人卻并不多,冒襄、郭振慶、李麗貞、李香君、以及幾名郭振慶較為親密的朋友。除此之外還有福祿齋的東家,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文士。</br>
初次見面,冒襄大為驚訝,在他心目中,福祿齋這樣的百年老店,富可敵國的家族,族長式的人物最起碼也要是個相貌富態(tài),老謀深算,可眼前的這個人卻身材修長,容貌清雅,舉止大方得體,尤其是那一身的著裝,藍(lán)色的布袍,一塵不染,頭發(fā)、臉上、以及指甲等等修剪得非常干凈。</br>
神色從容不迫,入一潭湖水,平靜無波,微瞇的眼睛里,偶爾透著幾縷精光,讓人覺得此人不簡單,可是除了這些,卻再也不讓人發(fā)現(xiàn)任何的與眾不同。而且他那一笑一語,甚為平易近人,偶爾還會幽默的說上幾句話,既不迂腐,又不同于那些滿身銅臭的商人。他身邊的那些女子們與其極其親近的表現(xiàn)便充分表現(xiàn)出此人的獨(dú)特個人魅力。</br>
轉(zhuǎn)頭看了眼身邊清雅打扮的李香君,此時(shí)的她,美目中也正透著些許的贊賞,當(dāng)然,贊賞是對面的 成之圣——也就是那個中年文士。</br>
在這個時(shí)代,能做到此人那樣的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確實(sh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br>
此時(shí)李香君見冒襄望向自己,便也轉(zhuǎn)頭向他眨了眨眼睛,嘴角微一翹,那意思,分明是人家比你出風(fēng)頭。</br>
冒襄對此只是淡淡一笑,微微聳了下肩膀,他向來不太習(xí)慣于出風(fēng)頭!</br>
“冒公子,近來公子可是名聲響徹天下,《儒林外史》、《聊齋志異》不論是哪篇文章,都是前無古人的絕世佳作,成某對公子仰慕已久,今日得以一見,欣慰之極啊!”成之圣聲音清朗,雖然嘴里說得如此謙遜,但卻并沒有讓人覺得他比對方遜多少。反而會令人心生好感。</br>
冒襄微笑道:“成先生謬贊了,在下只不過是個文弱書生而已,之所以寫那些,只不過是書生之見,承蒙天下人還算看得起冒某!”</br>
“呵呵,公子果然是謙虛之極!”成之圣舉杯高聲道:“今天風(fēng)清氣爽,諸位能夠齊集于此,并且我等江南諸人能與我大明的大才子冒公子同席而坐,大家是不是應(yīng)該為此干一杯?”</br>
這個成之圣,真是會說話,不等眾人起哄,冒襄便接著大聲道:“成先生如此說,豈不是折殺冒某,不如大家同飲此杯,大家今日聚會于此,也算是有緣!”</br>
郭振慶笑道:“冒公子說得對,滿飲此杯!”</br>
眾人轟然叫好,接著便聽到酒杯相碰,桄榔桄榔的聲響,一杯酒下肚,眾人紛紛稱嘆此酒。</br>
郭振慶笑道:“今日這酒宴,大家也都知道,乃是成兄所為,不過冒公子也為此準(zhǔn)備了一臺好舞!順便也讓咱們江南頂尖的大家成兄指點(diǎn)指點(diǎn)。”</br>
成之圣注滿了酒意的眼眸里含著一絲的訝然,不過外人卻全然不知,只見他呵呵笑道:“冒公子竟然還有如此之心意,成某在曲舞之上,雖然略懂一二,可也沒郭兄說得那么精通。若數(shù)當(dāng)今曲舞大家,還是蘇昆生先生當(dāng)仁不讓,我等望塵莫及。而要論歌舞才藝,當(dāng)屬數(shù)年之前的四娘,可惜四娘已逝去,如今在江南,卻再難尋到她那等大家!”</br>
冒襄奇道:“哦?如今江南才貌雙絕的女子多不勝數(shù),尤其是金陵秦淮,還請先生指點(diǎn)。”成之圣口中說的四娘便是秦淮八艷之一的馬湘蘭!</br>
………………………………………………</br>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jù)《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br>
馬氏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dāng)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里。《歷代畫史匯傳》中評價(jià)她的畫技是“蘭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襲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也間雜著馬氏的蘭花冊頁,發(fā)著獨(dú)異的光彩,她的繪畫在國外一直被視為珍品。在文學(xué)上馬氏亦頗具才華,曾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和《三生傳》劇本。馬氏多才多藝,還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編自導(dǎo)戲劇。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戲班,能演出“西廂記全本”,隨其學(xué)技者,備得真?zhèn)鳌?lt;/br>
馬氏生長于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fēng)塵,但她為人曠達(dá),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jì)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shí),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shù)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dá)旦”,歸后一病不起,最后強(qiáng)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馬氏死后葬在其宅第,今白鷺州洲公園的碧峰寺附近。(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