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滯后的消息
郭氏高興后又心酸自己的娘,娘這么多年真的不容易,爹去世后娘的日子才舒服,當時爹去世鬧的也很厲害,娘隱忍多年下手利索,將幾個庶出都攆了出去,現(xiàn)在和弟弟生活,娘每日禮佛日子過得也自在。
如果不是為了她,娘輕易不會出府門。
山村,明瑞和上官琉走不了了,他們要在山村等太子,還好有馬匹,明瑞的小廝去縣里給二人采買了換洗的衣物等。
下午的時候,王副將帶人下山,回來的臉色十分的差。
明瑞問,“大人,可是發(fā)生了什么事?”
王副將嘆氣道:“金礦的確是金礦,產(chǎn)量并不大,也不知道被挖了多少年,剩下的并不多?!?br/>
光想想就心疼的不行,惠州地界被人偷挖了金子,這都是惠州的。
明瑞激動的心涼了大半截,以為是大功勞,現(xiàn)在看來功勞有卻不大,“看來這個村子是為了挖金礦存在的?!?br/>
王副將點頭,“以前的金子流向,我用刑他們也沒招供,山洞藏的金子并不多。”
明瑞遺憾,王副將更郁悶,這是惠州地界,真發(fā)現(xiàn)了大金礦,惠州富了,結(jié)果是個被挖沒剩下多少的礦,這心情起伏有些大。
上官琉聽的也沒精神了,接話道:“這里發(fā)現(xiàn)金礦,這一片有沒有可能還有金礦?”
王副將搖頭,“村子一直守在這里,他們沒發(fā)現(xiàn)應該是沒有了?!?br/>
惠州城,太子才接到快馬送回來的消息,知道上官琉和周明瑞都平安,太子心頭壓著的石頭移開了。
齊王的關(guān)注點在金礦上,“嘶,竟然有金礦。”
說著就拿起送回來的金礦石,拿起來仔細辨認,齊王也激動了。
太子,“我們明日啟程去山村?!?br/>
齊王也想親自去看看,忍不住嘟囔一句,“這周家是不是命里都帶財?”
周書仁就不用說了,周家各房小日子過的也紅火。
太子,“王叔怎么不說上官家?guī)ж???br/>
齊王撇嘴,“殿下別以為上官家底蘊深,上官家就富余,上官家的家底在京城排不上號,而且上官家對子嗣用銀把控的很嚴格,他們家不像帶財?shù)臉幼印!?br/>
這一次上官家出了個未來太子妃,太子妃的陪嫁,嘖嘖,他幾次見到上官老大人,老大人都鎖著眉頭,這是要掏干上官家的家底了。
他可清楚上官家不希望家中女兒高嫁的!
京城,周書仁回府就見到昌智和明云,頓住腳步圍著昌智轉(zhuǎn)了一圈,“呦,周四公子按時回家真難得。”
昌智摸著鼻子,有些委屈的看著自家爹,昨日到門口都不叫他一起回來,“爹,您區(qū)別對待?!?br/>
周書仁哼了哼,“我滿足你的喜好,你還說我區(qū)別對待?”
昌智,“爹。”
周書仁背著手,“在翰林院開心嗎?”
昌智咽了下口水,“嗯?!?br/>
“你看你在翰林院開心,還怪我沒叫你,我都是為了你好?!?br/>
昌智,“”
他知道錯了,他日后一定按時回家!
周書仁對著大孫子眨了下眼睛,哼著小曲往院子里走。
& r /> 明云拍了拍四叔的肩膀,“四叔,明日還用我先回家嗎?”
昌智翻了個白眼,“明日等我一起回家。”
竹蘭聽到曲聲,“今日回來怎么這么高興?”
周書仁,“我和昌智聊了幾句。”
竹蘭心道一定是欺負兒子了,跟著丈夫進屋子,拿出要換的衣服遞過去,“這是新做的?!?br/>
“我的衣服太多了,怎么又做新衣服?”
竹蘭,“我也這么和你大閨女說的,你大閨女不聽,今日一口氣送來六套衣服,你三套,我三套?!?br/>
周書仁換上衣服,“別說咱閨女的手藝就是好,這些年她做的衣服最合心?!?br/>
竹蘭心道也有心理作用的原因,“雪梅今年不出去了,她擔心雙胞胎書也看不進去,現(xiàn)在心思都放到做衣服上?!?br/>
“自己找點事也挺好的?!?br/>
竹蘭講了方氏,“我等方氏走后派人去打聽,方氏早些年的日子也難過,難為郭氏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還能有好心性?!?br/>
周書仁聽媳婦說了郭家的情況,“郭氏心疼娘,從小看夠了自己娘的遭遇,嫁人后又有個好婆婆,郭氏才能有好心性?!?br/>
竹蘭,“我的本意是慢慢來,柳家卻著急。”
“還不是旺夫的流言鬧的,柳家怕中途殺出個程咬金?!?br/>
竹蘭笑著,“既然擋不住緣分,早些定了也好。”
蘄州,昌廉躺在椅子上,他的腿被板子固定,傷筋動骨一百天,他只能老實的躺著。
董氏端著湯進來,看到相公的腿,她就能回想相公受傷的樣子,“湯好了?!?br/>
昌廉心虛動了動腳,大風天知府要留在府城,他親自帶人去村子查看,誰能想到又下起了大雨,打雷聲馬受了驚嚇,馬車穩(wěn)住他也撞到了腿,幸運沒骨折,卻也要修養(yǎng)一些日子。
董氏看著相公喝湯,聽著窗外的雨聲就煩躁,“這雨下起來不停了?!?br/>
昌廉憂心河堤,“也不知道河堤能不能守得住?!?br/>
董氏還沒經(jīng)歷過發(fā)大水,一聽這話心慌了,“這要是發(fā)洪水,我們該怎么辦?”
昌廉,“河堤都是新修葺的,應該問題不大?!?br/>
嘴上這么說,心里依舊擔憂。
董氏后悔的很,“早知道我就送兒子回京城了?!?br/>
她打定主意,只要天氣放晴,她就送兒子離開。
昌廉也后悔,當初媳婦說送兒子回京,他覺得爹娘照顧兩個女兒,已經(jīng)很麻煩爹娘,兒子再送回去,爹娘太勞累,現(xiàn)在是想走都走不了。
昌廉道:“家里多備一些藥材,對,還有一些糧食也多買一些。”
董氏,“糧食我陸續(xù)已經(jīng)買了不少。”
就算讓她捐糧,她都能拿出來,囤東西的習慣,她是和婆婆學的。
次日一早,早朝后周書仁留下,他和皇上商量怎么將銀子最大化,加急的消息到了。
皇上心里咯噔一下,看著密封的標記,這是出大事才會有的標記,皇上接過竹筒,拿出里面的布條,皇上臉冷得嚇人。
周書仁離皇上近啊,一眼就看到上面寫著太子遇刺的消息,太子遇刺了,那他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