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章夙世因緣尋良配 長蛇布陣破敵方
卻說三娘大敗濟(jì)州官軍后,便即收兵自回鄆城縣,教下將令,差董平押解東平府程太守一家老小至鄆城縣。不一日,董平押解程太守一家老小到來,三娘便在縣衙堂上親自相見。
那程太守名喚程萬里,平素治理東平府,頗有建樹。張清、董平兩個引軍馬打東平,他手下并無什么精兵強(qiáng)將,董平又是東平府都監(jiān),知道內(nèi)里虛實,是以只守了一日,城池便即告破。城破后,董平擒住程太守并一家老小,念在之前情義,倒是未曾傷害。
程萬里到得堂上,暗想這梁山妖女,談笑間便讓濟(jì)州數(shù)萬官軍飛灰湮滅,真的是殺人不眨眼,自忖必死,是以一直戰(zhàn)栗不止。不想到了堂上后,只見堂上主位上,一位美艷女子,一身直衣狩服端坐其上,明眸善睞,笑顏如花,端的不像殺人如麻的妖女。
程萬里有個女兒,十分顏色,此時程萬里見了此女,心下暗嘆:“世間還有比自己女兒更美的女子。”
背后軍卒推了一把,程萬里一個踉蹌,慌忙唱了個喏。那女子微微一笑道:“程太守請坐。”當(dāng)下軍卒搬張杌子教他坐了。
那女子道:“程太守,久仰大名,我便是梁山泊主扈嵐。”程萬里想說幾句硬氣話,但話到嘴邊卻又不敢,只得默不作聲。
三娘又道:“太守兵敗,失了城池,如今走投無路。若是太守要替宋室殉節(jié),便也簡單,我這便吩咐刀斧手,將你一家盡數(shù)推到市曹斬首示眾。”
一旁董平聽聞,急忙勸道:“主公,這程太守向來官聲不錯,也并未有害民之舉,還請饒了他一家。”
三娘板起臉道:“你與她非親非故,為何要與他求情?”董平默然無語。三娘冷眼看了程萬里一眼,又道:“歷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算程太守再清廉,這大宋官場內(nèi),又有幾人真是清廉的清官?殺了程太守,也不會殺錯。”
程萬里雖自忖必死,但臨到頭來,卻是死志不堅,聽了三娘這話,頓時面如土色,忍不住跪了下去,哀告道:“泊主在上,小可自知罪孽深重,但小可通曉政務(wù),精于理財,還請泊主留一條性命,愿供驅(qū)策。”
三娘哼了一聲道:“你要投我,須得有人作保方可。”董平聞言道:“主公,小將愿意與程太守作保。”三娘狡黠一笑道:“你與他非親非故,如何與他作保?”
程萬里聽了,想起從前這董平曾來向自己求親,只是那時程萬里只想著將女兒進(jìn)獻(xiàn)入宮,憑借女兒飛黃騰達(dá),是以拒絕了董平。后來聽聞董平去參與了什么比武招親,之后便再未來提過親,久而久之程萬里便忘了,此時猛然想起來,保命要緊便急忙說道:“泊主明鑒,早年董都監(jiān)曾來與小女商議婚配之事,只是當(dāng)時小女年齒尚幼,因此未曾婚配。如今愿意將小女許配與董都監(jiān),這樣董都監(jiān)便是小可愛婿,如此可能作保?”
董平聞言忙道:“此事不可。”三娘馬上道:“你不答應(yīng)這門親事,馬上將程萬里一家都?xì)⒘耍氵B他那個嬌滴滴的女兒也要香消玉殞,你想清楚了!”
董平瞪大了眼睛,沉吟半晌,又見程萬里那里哀求的眼色。方才嘆口氣道:“也罷,小將愿答應(yīng)這門親事。”三娘與程萬里都是大喜,當(dāng)下三娘喚來時文彬,命他做個保媒,程萬里便將程小姐許配與董平,程萬里投入梁山麾下來。
當(dāng)左右無人時,董平對三娘道:“主公為何要如此?”三娘信口胡謅道:“你與程小姐乃是夙世因緣,躲不掉的。”董平默然半晌后道:“你休得誆我,我知道你是想斷我念想,其實只要天天能見得你,我也便心滿意足了。”
三娘笑罵道:“只為見我,便不娶妻生子了?你如何對得起你董家列祖列宗?真要是這般,我罪過大焉。”董平也笑道:“小將明白主公苦心了,如此也好,多謝主公安排這門婚事。”說罷兩個皆是笑了。
安排完董平婚事后,三娘便得軍報,直說童貫十萬兵馬得知失了鄆城、壽張、汶上、東平四處,當(dāng)下?lián)]軍齊出北面壽張,意圖奪回壽張,重新打通漕運(yùn)。
三娘便即召集眾將商議,隨后命朱仝、雷橫、時文彬守鄆城縣,張清、董平、程萬里守東平府,關(guān)勝、呼延灼守汶上。三娘率領(lǐng)兩萬大軍并其余頭領(lǐng)回師壽張縣救援魯智深、武松、李逵等。
再說童貫軍馬往壽張縣而去,這天已經(jīng)到了壽張地界,忽聞前方哨探軍馬來報,直說前面一彪軍馬攔路。童貫聚齊眾將直到陣前看了,只見一彪連環(huán)甲馬軍列陣在那里,當(dāng)先兩員大將,旗號上寫得分明;“金槍手”徐寧,“小李廣”花榮。
童貫騎在戰(zhàn)馬上望了,謂前軍諸將道:“此定是賊寇先鋒,那個敢廝殺的出去打話?”先鋒隊里轉(zhuǎn)過一員猛將,挺身躍馬而出,就馬上欠身稟童貫道:“小將愿往,乞取鈞旨。”
看乃是鄭州都監(jiān)陳翥,白袍銀甲,青馬絳纓,使一口大桿刀,見充副先鋒之職。童貫便教軍中金鼓旗下發(fā)三通擂,帥旗下把紅旗招展兵馬,陳翥從門旗下飛馬出陣,兩軍一齊吶喊。陳翥兜住馬,橫著刀,厲聲大叫:“無端草寇,背逆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為泥,悔之何及!”
梁山陣中先鋒頭領(lǐng)彪將徐寧見了,飛馬出陣,更不打話,舞起鉤鐮金槍,直取陳翥。兩馬相交,兵器并舉,一個使槍的迎頭便刺,一個使刀的劈面砍來。二將來來往往,翻翻復(fù)復(fù),了二十余合,徐寧賣個破綻,放陳翥趕將入來,一刀欲砍個空。徐寧趁勢,手起槍落,把陳翥連盔帶頂,正中面門,搠了個通明窟窿,陳翥翻身死於馬下。
徐寧的兩員副將,單廷珪,魏定國,飛馬直沖出陣來,先搶了那匹好馬,接應(yīng)徐寧去了。一旁陣內(nèi)梁山副先鋒小李廣花榮,見徐寧得了頭功,在馬上尋思:“官軍方至,立足未穩(wěn),剛敗一陣,已踏動銳氣,不就這里搶將過去,捉了童貫,更待何時!”
當(dāng)下花榮大叫一聲,如陣前起個霹靂,手持銀槍,把馬一拍,直撞過陣來。童貫見了,勒回馬望中軍便走。背后兩員副將李忠、周通見了,也叫道:“不就這里捉了童貫,更待何時!”各自催動連環(huán)甲軍馬,殺過陣來。金槍手徐寧并單廷珪、魏定國三個,見了陣內(nèi)沖殺過去,也招動本隊紅旗軍馬,一齊搶入陣中,來捉童貫。
先鋒五千連環(huán)甲馬一起沖陣而去,遠(yuǎn)處便箭矢如雨而下,近處便是長槍沖刺,殺得童貫三軍人馬,大敗虧輸,星落云散,七損八傷,軍士拋金棄鼓,撇戟丟槍,覓子尋爺,呼兄喚弟,折了萬余人馬,退三十里外扎住。
便在此時,三娘、盧俊義等中軍人馬到來,便在陣中鳴金收軍,傳令道:“且未可盡情追殺,略報個信與他。”梁山泊人馬都收兵而回,便在壽張城下扎住營寨,各頭領(lǐng)自獻(xiàn)功請賞。
魯智深、武松、李逵三個見得三娘軍馬到來,都出城相見。三娘道:“官軍雖敗,但仍有九萬人馬。今日他敗了,數(shù)日后定然復(fù)來,眾將聽我號令,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埋伏。”眾頭領(lǐng)聽了,皆是領(lǐng)命,各自行事。
且說童貫輸了一陣,折了人馬,早扎寨柵安歇下,心中憂悶,會集諸將商議。酆美,畢勝二將道:“樞相休憂,此寇知得官軍到來,趁我軍馬立足未穩(wěn),大舉沖殺,我軍猝不及防,因此讓他僥幸得勝。官軍初到,不知虛實,因此中賊奸計。想此草寇,只是仗著連環(huán)馬軍為勢,多設(shè)軍馬,虛張聲勢,一時失了計較。我等且再整練馬步將士,停歇三日,養(yǎng)成銳氣,將息戰(zhàn)馬,三日後將全部軍將分作長蛇之陣,俱是步軍殺將去。此陣如長山之蛇,擊首則尾應(yīng),擊中則首尾皆應(yīng),都要連絡(luò)不斷,決此一陣,必見大功。”
童貫道:“此計大妙,正合吾意。”即時傳下將令,整肅三軍,訓(xùn)練已定。第三日五更造飯,軍將飽食,馬帶皮甲,人披鐵鎧,大刀闊斧,弓弩上弦,正是槍刀流水急,人馬撮風(fēng)行。大將酆美,畢勝當(dāng)先引軍,浩浩蕩蕩,殺奔壽張縣來。
八路軍馬,分於左右,前面發(fā)三日鐵甲哨馬前去探路,回來報與童貫中軍知道說:“前日戰(zhàn)場上,并不見一個軍馬。”童貫聽了心疑,自來前軍問酆美,畢勝道:“退兵如何?”
酆美答道:“休生退心,只顧沖突將去。長蛇陣擺定,怕做甚麼?”官軍迤邐前行,直進(jìn)到壽張縣城下,竟不見一個軍馬,但見城池之旁運(yùn)河水道內(nèi),隔水茫茫蕩蕩,都是蘆葦煙水,遠(yuǎn)遠(yuǎn)地遙望見壽張縣城頭上一面杏黃旗在那里招,城頭亦不見些動靜。
童貫與酆美,畢勝勒馬在萬軍之前,遙望見運(yùn)河水面上蘆林中一只小船,船上一個人,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倚著船背,岸西獨(dú)自釣魚。(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