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膠囊效應
白林虎點頭:“沒錯,優(yōu)化干部結構,是我接下來要做的重要事情。
經濟這1攤子,我準備交給田書慧,讓這個拼命3娘替我沖鋒陷陣。
我要坐下來,好好的把各路人馬都理順。
把能干事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給我們實現經濟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現在我們要搞經濟1體化,還是要緊抓‘經濟’兩個字。
只要經濟搞好了,就證明了我們的執(zhí)政能力。
在經濟基礎之上,我們才能推動各種上層建筑的改善。
就像你們在澤水縣搞扶貧助殘,劉副省長多次提起,倍加贊賞。
可是如果你們財政沒有錢,沒有底氣,你靠什么扶貧助殘?
所以,你和田書慧來到江城市之后,還是要狠抓經濟發(fā)展,釋放經濟活力,給我們的事業(yè),打好經濟基礎。”
離開江城市市府,驅車返回澤水縣。
陳健1路思索,考慮江城市的整體經濟發(fā)展。
江城市,下轄城區(qū)、開發(fā)區(qū),以及5個縣,面積是澤水縣的3點8倍。
各區(qū)縣,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產業(yè)結構不明晰。
澤水縣面臨的問題,江城市全有。
澤水縣沒有的問題,江城市也有。
要在如此規(guī)模的1個大型地級市做出業(yè)績,創(chuàng)造出看得到的發(fā)展,不是輕松的任務。
現在有1條已經明晰,就是要調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促生內在動力,提高產業(yè)產能,提升產業(yè)附加值。
這條主線,要毫不動搖的推動,也是新1屆市府要做的核心工作。
但是怎么促進江城市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讓社會的每1個細胞釋放能量,聚沙成裘,形成合力,這是陳健需要策劃的重要思路。
點面結合,1直是陳健手中的重要工具。
在陳健的思路中,政府引導、抓大型項目,抓產業(yè)鏈,是核心的工作。
但是激活基層的創(chuàng)富熱情,提升基層創(chuàng)富能力。
政府引導加支持,激活基層創(chuàng)富活力,這是陳健正在逐步形成的新思路!
這項工作,就像繡花1樣,要從細處著眼。
要形成1系列的激勵措施,引導和推動微小產業(yè),向著有序化經營的方向努力。
市府要做的工作,就是消除浪費、消除高成本、低產出重復投資,引導群眾把手里的資金,用到最有價值的地方!
這項工作,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脫離實際。
陳健決定先有1個初步的構想。
等到江城市履職之后,再根據具體情況,1步步的落實。
白林虎和田書慧,先后提出會把北部開發(fā)區(qū)交給他管理。
他也可以現在北部開發(fā)區(qū)創(chuàng)出新路,然后再通過在全市推廣,把新思路的效果放大。
1旦創(chuàng)出幾條這樣的先進經驗,就能形成集群效應。
促生基層的創(chuàng)新熱情,基層組織和干部,就能按照這樣的思路,激發(fā)自己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
1個陳健,能做的事情有限。
要是涌現出十個、1百個陳健這樣有創(chuàng)新思維、有踏實工作能力的干部。
那么江城市未來的發(fā)展,必定再上新臺階!
回到縣府,來到田書慧的辦公室報到。
看到陳健進來,田書慧笑道:“怎么樣,跟白林虎聊得挺好?”
陳健點頭,在田書慧對面坐下:“白市長長吁短嘆,感覺自己的經濟工作不如人,被常務你比了下去。”
田書慧細細查看陳健的表情:“然后呢,你沒有給他出什么主意?”
陳健笑道:“白市長說了,搞經濟將來都要交給你。
他負責在背后坐莊,把從上到下的體系捋順,打造1支能打硬仗的隊5。
你帶著這支隊5沖上去,就能打勝仗。
既然他不負責具體的經濟問題,我也就沒有必要給他出什么主意。”
田書慧看著陳健:“沒錯,將來我去了江城市,分工還是經濟工作。
澤水縣這邊,我也要負起經濟發(fā)展的責任。
現在想想,我忽然有點惶恐,生怕自己不能勝任,辜負領導的信任!”
陳健鼓勵說道:“沒事,不是還有我嘛!
我1定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常務服務!”
田書慧盯視陳健:“光喊口號不行啊,要有實際的辦法。
如果你能給我吃1顆定心丸,我才能安安心心的去上任。”
陳健無奈說道:“我現在也只是有1些模糊的想法,現在就‘哇哇’亂說,常務你會說我不成熟。”
田書慧笑道:“再成熟,你能比我成熟嗎?”
“說說看,我們1起商量著辦!雖然我比較成熟,但是腦子還沒有腐朽!”
陳健急忙說道:“那怎么可能呢,常務你的腦子,轉得可快了!”
兩人相視而笑,都為這種沒有營養(yǎng)的對話,而感到好笑。
笑罷許久,田書慧說道:“聊聊吧,我知道你這人,沒有到崗,肯定已經有了關于崗位的思索。
如果把你放到江城市,你準備怎么再創(chuàng)輝煌,給我驚喜?”
陳健說道:“既然常務你逼迫,我就說點不成熟的想法。
對不對的,我們腦力激蕩,1起思考。”
田書慧點點頭,陳健說道:“我就從兩個角度,來分析未來江城市的工作。
其1,就是站在市府副秘書長、常務你的參謀角度,說說對未來發(fā)展的展望。”
田書慧點頭,態(tài)度認真起來。
雖然陳健說他是不成熟的想法,說不定已經經過了多么深入的思索。
她要全神貫注,才能跟上陳健的思路。
陳健說道:“首先,我們必定要抓的,就是區(qū)域經濟1體化之后的產業(yè)結構問題。
既然區(qū)域經濟1體化,就要體現出1體化的優(yōu)勢。
要花大力氣調查研究,調整產業(yè)結構,讓江城市和澤水縣兩地互補,激發(fā)活力,創(chuàng)造出1加1大于2的效果。
只有在調結構上做出成績,才能讓上級領導滿意,領會了經濟1體化的意圖。
當然,所謂的調機構,不是簡單的做做樣子,要真正看到調結構后的成果。
領導是不好糊弄的,玩空手道、搞空架子,肯定會被罵。”
田書慧1笑:“沒錯,你說到點子上了,繼續(xù)。”
陳健說道:“其次,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激活基層的經濟創(chuàng)新活力上,我把這個思路,簡稱為膠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