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好意
價值一千兩黃金的葡萄美酒會是什么味道,在線等,挺急的。
劉鑫覺得杜畿要是在現(xiàn)代,一定會發(fā)出這么一條求助消息的。
不過杜畿這人還是明進退,知禮儀,知道懷璧其罪,如果讓別人知道自己手中有著一瓶價值千兩黃金的葡萄美酒,絕對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其產生想法。
杜畿又不是什么世家子弟,或者說是地方豪強,只要一伙地痞流氓都能夠闖入杜畿家中,將那瓶葡萄美酒都直接搶走。
到時自己的家人還有可能會因此受傷,所以杜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拒絕。
不過說句實話,杜畿還真的很好奇這堪比等量黃金的葡萄美酒,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呢。
周異自然是知道杜畿的情況,所以周異站出來幫杜畿說話道:“伯候的情況我很了解,伯候的家里人都還住在洛陽城外的村莊里,平時我都會讓伯候早點離開洛陽回家。”
劉鑫點了點頭,一副非常理解的樣子對杜畿說道:“伯候兄不愧是大漢孝廉的模仿,我這在洛陽城內還有一所別院,如果伯候兄不介意的話,明兒我找人去別院收拾收拾,伯候兄就可以帶著家人住進去了。”
劉鑫現(xiàn)在才想起來,在洛陽城內除了自己現(xiàn)在住的那間大院外,張肅還在洛陽城內購置了一間別院,原本是給那些前期派來造勢的張家下人們居住的地方,現(xiàn)在那些負責造勢的張家下人要么直接回益州去了,要么也和那些車隊成員住在劉鑫現(xiàn)在的大院中,總而言之那間別院已經空置出來了。
所以,劉鑫反正也用不到那間別院了,而且那間別院不大不小,正適合像杜畿那樣一家子人一起居住,所以劉鑫干脆就做一個順水人情,將那套別院送給杜畿好了。
杜畿一聽劉鑫這么說,便有些心動了,畢竟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帝都,物價和房價都會比其他地區(qū)高上不少,尤其是像洛陽這樣的東漢古都,有太多的世家大族扎根于此,一些地方世家也會在洛陽置辦一兩座大院莊園,因此洛陽城內早已是寸土寸金,杜畿估摸著自己就算忙活幾十年,也不一定能買到一間合適的院子。
不過還是那句話,杜畿覺得劉鑫給他一份如此大禮,杜畿自己也是過意不去,畢竟杜畿才和劉鑫見第一次而已。
于是乎,杜畿忍不住對劉鑫說道:“劉仙師,這樣不好吧,我什么事情都沒有做,怎么能接受你這樣的大禮呢。。。”
劉鑫作為一個醫(yī)生,察言觀色的本事還是很不錯的,劉鑫很清楚的感受到了杜畿內心的掙扎。
畢竟“房本位”的意識可不是只有現(xiàn)代人才會有的,從古至今的華夏人都對房子有著別樣的情感。
故土難離,難離的還是自己的祖宅。
像杜畿這樣的“洛漂族”,常年往返于洛陽與自己在城外的家中,肯定想要在洛陽城內購置一件宅子的,但是洛陽的房價可不低,而且也不像杜畿所在的小村莊那樣,只要不占著道路或者別人家的田地,你想在哪里修房子都可以。
所以,劉鑫見杜畿這幅樣子,就知道杜畿已經心動了。
因此,劉鑫決定繼續(xù)加大砝碼,消除杜畿內心的不安,“伯候兄此言差矣,我那間別院平時也沒有人住,再過一段時間我也就要回益州成都了,到時候我那間別院就徹底沒有了人氣,沒有人氣的房子會損壞的很快,而且說不定會被一些歹人巧取豪奪,所以我覺得干脆將那間別院送給伯候兄居住好了,這樣也不算荒廢了那間別院,畢竟放著也是放著,沒人使用的東西就沒有價值。”
袁紹知道劉鑫對杜畿的感覺非常不錯,已經想要招攬杜畿了,于是袁紹也開口勸說杜畿道:“大哥說的對,沒有人使用的東西就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廢品了,所以伯候兄你就別再推辭了,就先帶著家人住進大哥的別院里吧,等到以后伯候兄有了屬于自己的大院,再搬出去就是了,現(xiàn)在伯候兄就算是暫住在大哥的別院里吧。”
袁紹的話說到了杜畿的心坎里,反正劉鑫的那間別院沒有住人,自己住進去之后,平時也會方便的多,到時候自己再注意一下大院的保養(yǎng)工作,日后等自己有機會購置屬于自己的大院后,再將這間別院還給劉鑫就是了,自己還可以再加點租金什么的。
而且劉鑫的身份擺在那里,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劉鑫的好意,這也不是一個事兒,萬一讓劉鑫覺得自己是自命清高,杜畿覺得自己就要得不償失了。
杜畿可不是什么出身高貴的世家子弟,一個個自命清高,動不動就想歸隱山林,不問世事,這在杜畿眼中就是一群自以為是的傻子罷了。
杜畿出身普通,從小也沒有讀過什么書,常年從事農活,要不是運氣好被舉薦成為了孝廉,杜畿現(xiàn)在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罷了。
成為了孝廉的杜畿,一開始就被調進了洛陽為官,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吏,杜畿做事也是非常認真,并且樂于助人,很快就結交到了不少朋友,其中也有一些來混資歷的世家子弟。
杜畿在和世家子弟的交流中,也算了解到了不少他從沒有見過聽過的事情,對于大漢官場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且杜畿也是一個細心之人,而且知道變通,所以很快就和那些世家子弟打成一片,杜畿在幫那些世家子弟做事的時候,那些世家子弟也會贈與杜畿一些書籍,并且教授杜畿一些知識。
也是在當基層官吏的這幾年,杜畿學會了讀書認字,對于四書五經這類經典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算是一個文化人了。
而且杜畿雖然是出身平民家庭,但是在和世家子弟的交流中能做到不卑不亢,進退有節(jié),而且也不會阿諛奉承,所以也算有了幾個世家子弟成為了杜畿的真心朋友,當然了,這些世家子弟大多數(shù)都是像袁紹這樣的不受家族重視的庶子。
不過再不受待見的世家子弟,手中擁有的資源也比杜畿這個平民出身的孝廉要多得多。
因此,杜畿在這些世家子弟朋友的幫助下,很快就得到了升遷,并且進入了周異的視線中。
不過在這個時候,杜畿的一個世家子弟朋友找到杜畿,告訴杜畿他要離開洛陽為官了,希望杜畿能跟隨他到地方為官,并且保證會給與杜畿比在洛陽更高的官職與待遇。
但是還是那句話——父母在,不遠游。
杜畿的那個世家子弟朋友是去并州為官,而杜畿的繼母身體不行,不適合長途移動,而且杜畿家的祖墳都在洛陽城外的一座山頭上,杜畿那時也沒有能力將杜家祖墳都遷移到并州去,所以杜畿又擔心自己一家人離開洛陽之后,自家的祖墳會因為無人管理而受到迫害。
因此,杜畿婉言謝絕了那個世家子弟朋友的邀請,而那個世家子弟朋友當時也表示理解,畢竟杜畿的孝心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但是事情很快發(fā)生了轉折,在哪位世家子弟朋友離開洛陽的送行會上,哪位世家子弟朋友又提出將他在洛陽原本的院子送給杜畿居住,免得杜畿常年往返于洛陽與洛陽城外的那個小村莊,就和劉鑫現(xiàn)在的想法一樣。
而當時的杜畿覺得此時不妥,因為哪位世家子弟朋友的家人還在洛陽,而且那套院子應該還是屬于那個世家大族的共同財產,自己一個外人住進去也不是個事兒。
因此,杜畿還是選擇拒絕了哪個世家子弟朋友的建議,堅決不接受那間大院。
結果那位世家子弟的朋友,覺得杜畿是不給他面子,畢竟這是那位世家子弟朋友的送行會,旁邊還有不少世家子弟在場,杜畿這無疑是在打了那位世家子弟朋友的臉了。
因此,杜畿和他的這位世家子弟朋友再也沒有見過面,也沒有了書信交流。。。
于是乎,杜畿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不能為了自己的準則而隨便拒絕別人的好意,也要記得照顧別人的臉面。
現(xiàn)在,杜畿覺得自己是時候答應劉鑫的好意了。
ps:繼續(xù)團年,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啊。。。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