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鄭度
劉鑫皺著眉頭,鄭度這個名字好像有些耳熟。
劉鑫回到帳篷里,將剛才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了眾人,眾人紛紛感嘆鄭度的孝心。
而張松這時開口說道:“這個鄭度我好像聽子敕提到過,是他們廣漢郡出名的孝子,而且在才學方面也非常不錯,郤儉當年剛到益州時,好像也征召過鄭度,希望他能出仕為官,但是鄭度以自己資歷不足而拒絕了。”
劉鑫聽到這里,終于想起來了鄭度是何方神圣,原來他在歷史上和張任一樣,是劉璋的手下,并且在劉璋投降劉備后,選擇隱世不出,拒絕為劉備效力。
不過關于鄭度的相關資料非常少,只知道他應該是益州廣漢郡人,表字不詳,官至益州從事,由此可見鄭度是有真才實學的,在益州的這個文人輩出的地方,能力也算排的進前列。
而在史書中關于鄭度的記載,也就只有在劉備攻陷雒城時,劉璋聚來手中眾官商議對策。
這時,作為益州從事的鄭度獻出一策,認為如今劉備雖然攻城奪地,兵鋒正盛,但其實手下的士兵并不多,至于投降于劉備的益州部隊,也沒有徹底歸附劉備,而且劉備前來攻打成都時來的非常緊急,并沒有帶多少糧草輜重,就算收割野外的稻谷,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鄭度提出建議,不如將巴西梓潼地區(qū)的民眾,全數(shù)帶到涪水以西,至于倉廩野谷,盡皆燒除,然后建造深溝高壘,以靜制動,避而不戰(zhàn),劉備的軍隊沒有了糧草的供給,不過百日便只能選擇退軍,到時候我羅便可以乘虛擊之,劉備也可擒也。
劉備聽說這個消息后感到憤怒驚恐,因為鄭度的這個計策如果真的實施,那自己可能真的要兵敗益州,所以劉備趕忙詢問法正。
不過法正倒是很清楚劉璋的為人,告訴劉備,鄭度的計策雖然很好,但是劉璋絕不會采用的。
果不其然,劉璋以“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否決了鄭度的提議,并且罷免了鄭度的官職。
劉鑫對于鄭度的堅壁清野之策,還是十分欣賞的,如果劉璋采取了鄭度的建議,說不定就能擊退劉備的進攻。
不過劉璋雖然暗弱無能,但是卻有一顆愛民之心,并且?guī)缀鯖]有發(fā)起過對外進攻,這在三國時期的諸侯里,可謂是一個異類,哪怕是以“仁義”著稱的劉備劉皇叔,也算是一個好戰(zhàn)份子,主動發(fā)起過不少戰(zhàn)爭,并且在兵敗撤退之時,也經常裹挾百姓離開。
或許,劉璋比劉備更能符合“仁義”之名。
不過現(xiàn)在的劉鑫,正在郁悶自己剛才怎么沒有想起來鄭度的身份,這位可是日后的一流謀士!
不過劉鑫也在安慰自己,畢竟鄭度現(xiàn)在還年輕,以后益州也是自己的地盤,鄭度是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饒是如此,劉鑫的午飯都比以往少吃了一碗飯。
午餐之后又休息了半個時辰,車隊便再次出發(fā),畢竟要在天黑之前到達梓潼,畢竟沒有人想在野外露宿。
一路無事,車隊并沒有遇上什么土匪山賊來劫道,順利的到達了梓潼。
現(xiàn)在是回歸洛陽,而且也已經過了雒縣,畢嵐便沒有再隱藏身份,直接找到梓潼太守,劉鑫一行人受到了梓潼太守的親切接待,車隊也被安排妥當。
晚宴過后,劉鑫便來到梓潼太守安排的客房,蘇佳等人自然也到齊了。
劉鑫還是有些惆悵的說道:“啊,我為什么沒有早一點認出鄭度的身份來,我怎么就把他給放走了呢。”
眾人一頭黑線,感覺自己的主公現(xiàn)在很像一個人販子。
因為明天還是要一大早就出發(fā),所以劉鑫等人聊了一會天,便各自散去,除了蘇佳要去看守車隊,防止有人前來偷盜。
劉鑫坐在床榻上,如今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一個月了,一路上也算是順風順水,手下的文士武將,金銀財寶也都不少,現(xiàn)在就缺一塊真正屬于自己的地盤,便可以好好準備以后爭奪天下的事宜了。
不過劉鑫現(xiàn)在最糾結的是,要不要想辦法救下劉辯。
對于劉鑫來說,救下劉辯有利有弊,利在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作為皇叔,劉鑫如果能救下劉辯的話,在大漢的聲望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救下劉辯也有許多的壞處,畢竟劉辯也算是繼承正統(tǒng)的皇帝,所以是劉鑫想要稱帝的一道坎,就算劉辯選擇禪位于自己,也會招來非議,如果劉辯不識相,不禪位于自己的話,劉鑫面臨的情況就更加尷尬了,劉鑫也不想背上一個弒君的罪名。
而劉辯如果死了的話,劉鑫行事便簡單的多,劉鑫那時也是皇室正統(tǒng),只要擁有足夠的聲望與地盤,便能夠直接繼承大統(tǒng),名正言順的討伐其余諸侯。
所以,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劉鑫還是覺得讓劉辯提前退場的好,而且自己已經是要當劉皇叔的人了,怎么能夠再行曹丞相之事呢?
第二天一早,畢嵐這次推遲了出發(fā)時間,不過也是在天剛剛亮起時,便叫起了所有人準備出馬。
在婉拒了梓潼太守的挽留后,車隊再次出發(fā),準備一路北上,花三天時間趕到長安。
這次劉鑫沒有待在流馬的車廂里,而是和蘇佳一起坐在流馬的駕駛席上,有一搭沒一塔的聊著天。
劉鑫順便將自己糾結的問題,告訴了蘇佳。
蘇佳倒是很干脆,直接回復了劉鑫一句,“只要劉辯死了,主人你才能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
劉鑫仔細一想,蘇佳說的很對,只要劉辯死了,劉協(xié)不過是董卓立得一個偽帝,那么到時候自己稱帝時,也算是名正言順。
畢竟?jié)h靈帝也是從他皇叔手中接過的帝位。
ps:迷茫中,一直在糾結劉辯的問題,到底是將他寫死好呢,還是留下來好呢?
至于洛陽劇情好像有些龐雜,正在理清思路,安排一條合適的劇情線,順帶也得收幾個人,不過有幾個三國歷史上的邊緣人物,雖然名聲不顯,但是能力在二流以上。
最后,求推薦票。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