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巴黎和會”
,最快更新小軍閥 !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或者更加準確的說是歐洲戰(zhàn)爭比較好。不管怎么稱呼,反正戰(zhàn)爭結束了,而剩下的,就是充分分配世界秩序了!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快要結束的時候,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曾在美國國會中宣布了保障人權的十四點原則。
北京政府選派陸徵祥、顧維鈞、施肇基、魏宸組、王正廷五人為〖中〗國代表,組成代表團參加了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的正會長由法國代表團長克里孟棱擔任。副會長由美國代表團長藍辛、英國代表團長勞合喬治、意國代表團長奧蘭多、〖日〗本代表團長西園寺侯爵擔任。
民國8年1月18日巴黎和會正式在凡爾賽宮開幕,27日開法、美、英、意、日五強最高會議,討論德國所屬殖民地及東土耳其占領地的處置辦法。
德國所屬殖民地當然包括〖中〗國的青島。美總統(tǒng)威爾遜提議把所有德屬殖民地與東土耳其占領地一律歸國際共同管理,但法、英、義、日四國反對,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折衷討論,最后決定用委任統(tǒng)治制,由國際聯(lián)盟組織按各殖民地文化程度及統(tǒng)治時間的久暫,并按各殖民地的需要,委任適當國家代為統(tǒng)治。這等于是五強瓜分德屬殖民地。
只剩下一個青島須要討論,因為青島是德國向〖中〗國租借地,嚴格說來,并非德國的真正屬地,所以27日五強最高會議討論青島問題時,法國外交部通知〖中〗國代表團出席,〖中〗國由顧維鈞、王正廷出席。〖日〗本代表當時提出〖日〗本政府要求書一件,內(nèi)容大致為:〖日〗本政府以為膠州灣租借地、及鐵路,并德人在山東所有其他一切權利,德國應無條件讓予〖日〗本…………
不幸〖中〗國代表對青島問題,并未準備說明書,因比當〖日〗本提出想侵占青島的要求后,〖中〗國代表大感狼狽,顧維鈞乃起立發(fā)表聲明說:“青島問題對〖中〗國關系極為重大希望本會議給〖中〗國代表團一個時間以便提出具體的意見再行討論。會議同意代表于次日提出詳細意見再行交付討論。”〖中〗國代表團回到團部乃以一個通晚的時間,擬就一個關于青島問題的詳細說帖,就是〖中〗國要求膠濟租借地、膠濟鐵路暨其他關手山東省內(nèi)之德國權利,直接歸還〖中〗國的提案。
〖中〗國代表團提交巴黎和會最高會議的說帖共分甲乙丙丁四項。甲項述德國租借權暨其他關于山東省權利之緣起及范圍,乙項述〖日〗本在山東軍事占領之緣起及范圍,丙項說明〖中〗國要求歸還膠澳之理由:丁項說明膠澳應直接歸還〖中〗國之理由。
顧維鈞在和會上說道:“僅關數(shù)百萬人的太率洋屬島問題各位即如此盡力,至于青島問題關系四萬萬人民的大問題,本全權之責任亦極重〖日〗本為〖中〗國逐出德國勢力于山東,英國不顧歐戰(zhàn)之危急,竭力援助以及其他與德對峙,使德無力派兵東援之各聯(lián)合國,共為〖中〗國所當竭誠申謝。然割讓〖中〗國人民天賦之權利為報酬,而留下將來紛爭的種子,為本全權所不得不力爭者也。此不獨為對〖中〗國的誠意尊重〖中〗國政治獨立,領土完整之根本權利,且相信〖中〗國,有和平之誠意。”牧野當即說道:“〖日〗本之提案理由,昨日業(yè)已詳述〖日〗本占領膠州灣后,逸至今日,事實上已為領屬。然而中日兩國間,已有交換膠州灣交還之約,并關于鐵路,亦有成約。此等之公文,對于四國間牟認為有注意之價值。”威爾遜調(diào)解道:“〖日〗本代表將前項公文,于會議時有無提出之意向?”牧野不暇思索:“〖日〗本政府對于此事,決不至于反對,惟須待請訓。”顧維鈞立刻接口:“〖中〗國政府極愿提出。”隨后顧維鈞說道:“〖中〗國對于膠濟鐵路事,與牧野男爵之看法不盡相同。本全權陳說〖中〗國當時并未謂〖日〗本從德國取得山東租借土地及他項權利后不肯歸還〖中〗國,〖日〗本曾向〖中〗國及世界剴切聲明,不yu據(jù)為己有,我〖中〗國已深信不疑。。
且〖中〗國對德宣戰(zhàn)之文,業(yè)已顯然聲明中德間一切約章,全數(shù)因宣戰(zhàn)地位而消滅約章既消滅,則〖中〗國本為領土之主,德國在山東所享膠州租借地暨他項權利于法律上已經(jīng)早歸〖中〗國矣。設曰租借之約,不因〖中〗國對德宣戰(zhàn)而廢止然該約內(nèi)既有不準轉交他國之明文,則德國本無轉交他國之權也!”巴黎和會席上,〖日〗本沒有料到〖中〗國對青島問題如此強硬,〖日〗本處心積慮計劃吞吃青島,想不到卻遭受極大的阻力,因此非常懊惱。而〖中〗國代表一點也沒有因〖日〗本的強橫態(tài)度而畏縮。
〖中〗國代表王正廷在和會外對新聞記者揚言:“關于1918年9月間中日密約,〖中〗國代表隨時可以予以公開。”王正廷所指的中日密約是在民國7年9月24日〖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答復〖日〗本外務大臣后藤新平的照會,〖日〗本的照會是〖日〗本政府認為山東權利應歸〖日〗本,這所謂的權利還超出了二十一條,規(guī)定膠濟鐵路應由中日合辦,沿路〖警〗察要聘用〖日〗本人,濟南、青島均住日兵。〖日〗本要求〖中〗國政府“欣然同意”〖中〗國政府由章宗祥依照〖日〗本的照會“欣然同意”。
所以〖日〗本出席和會代表牧野在和會席上要求最高議會應注意此一換文。
外人不知此項換文內(nèi)容,新聞記者當然追詢內(nèi)容,王正廷代表遂如此回答記者。
王正廷的談話觸怒了〖日〗本政府,2月2日〖日〗本駐北京公使小幡遂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國代理外長陳篆面交〖日〗本政府的抗議,北京政府在四面八方壓力下,公布了這次談話的內(nèi)容,可是公布內(nèi)容掩蓋了事實的真相,否認〖日〗本曾作恫嚇。
全國朝野對〖日〗本的蠻橫一致憤慨,美、英、法三國也譴責北京政府對〖日〗本外交的庸懦無能。
北京外交部在小幡提出抗議后,曾電令〖中〗國代表不可發(fā)表中日密約,后來受到國內(nèi)外壓力后,又補發(fā)一個電令,指示〖中〗國代表,對于密約發(fā)表與否?何時發(fā)表?可以斟酌客觀情勢就近決定。
1919年2月12日,〖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公布了中日密約。
巴黎和會轉入低潮,因為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返美,而法國的老虎〖總〗理克里孟棱又遇刺,所以最高會議暫告停頓。
不過〖中〗國代表仍作各種努力,2月15日提出廢止民國4年中日密約的說帖和關于山東問題說帖。3月上旬繼續(xù)提出關于對德和約的說帖。4月中旬又提出廢止各國在華特權的說帖,包括放棄各國在華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警,裁撤外國郵電機關,撤消領事裁判權,歸還租界和租借地,修正關稅協(xié)定等。
兩巨頭的忽然離會,讓〖中〗國失去了支持,各國都在忙于起草對德和約,誰也沒有空來管到〖中〗國,因此〖中〗國代表的努力,毫無結果。
〖中〗國代表雖經(jīng)苦斗,卻在“條約神圣”的題目下黯然失敗,退出會場。
民國8年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巴黎參加了巴黎和會后返國,他是充滿理想而來,卻帶著無限失望而返,當時美國國內(nèi)也是一片反對巴黎和會的聲浪,果然,后來美國國會否決批準巴黎和瓶同時也拒絕加入國際聯(lián)盟,因此美國便退出了國際事務的過問。
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有勝有敗。
由于是戰(zhàn)勝國,在隨后全數(shù)的《凡爾賽和約》中規(guī)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國的條款,如廢除德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取消〖中〗國向德國的辛丑賠款,歸還山東以外的租界地等:對奧和約,又使〖中〗國加入國聯(lián)并被選入國聯(lián)行政院。
但是失敗的地方在于,〖中〗國要求索回德國強占的山東半島主權,但英、法、意主張將德國的利益轉送給〖日〗本,美國提出暫交英法意美日五國井管,遭〖日〗本拒絕。
〖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兩項提案: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收回山東權益:但提案被否決。
民國8年4月川日〖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請假回國,偕眷陳氏,在東京〖中〗央新橋車站登車,留日學生數(shù)1gc人手持“賣國賊”旗幟前往送行,把章公使包圍,學生們氣憤填膺,質問章氏,訂立多少賣國密約?
經(jīng)手若干借款?情勢嚴重!
不久日警聞訊趕至,護送章宗祥夫fu上車。人叢中有人大呼:“章公使,章宗祥,你既然賣國,何不先賣妻!”
留日學生因身在〖日〗本,更體味到〖日〗本欺侮〖中〗國種種,所以反日的情緒尤為高漲,巴黎和會〖中〗國失敗消息傳來后,留日學生是首先發(fā)難的,他們發(fā)出一通聲討賣國賊電。
而這一切,對于一個在南方的大總統(tǒng)來說,北伐武力統(tǒng)一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
他一直等待著的,就是這樣一個政治上的機會。
王恒岳!!。